第27節
秦放協助護士做了遺物登記,然后將遺體送太平間辦理保存手續,但按規定,他和安蔓只是情侶關系,不屬于直系親屬,后續的死亡證明等等都需要親屬出面,秦放費了很大的功夫,挨個打安蔓手機通訊錄上的每一個電話,終于有了進展:有個接電話的女人說自己是安小婷的遠房二姨,聽到安蔓的死訊,她好像也不是特別驚訝,只說會通知她老家的爺爺。 掛電話的時候,秦放聽到她對邊上的人說:“就是老安家那個最小的閨女,從小就不安分,三歲看八十,遲早的?!?/br> …… 差不多忙完,已經是晚上了,秦放先帶司藤回家,告訴她悶了就看電視,不想看電視的話,書房很多書,交代完了之后沉默半晌,說:“我出去走走?!?/br> 這一整天很多事情,填單子、登記遺物、辦手續,身邊始終有人,麻木地應付一切,像個機械人,現在終于停下來,痛苦難過一點點回到皮囊,就想一個人待著放空,誰都不想見。 司藤說:“你去吧?!?/br> 秦放走了之后,她看了一會電視,節目太過無聊,看的人昏昏欲睡,索性關了電視去書房檢書。 秦放的書房很大,他不在家有段日子了,很久不開窗,書房里悶的很,司藤走到窗邊,剛把窗戶推開,忽然愣了一下。 秦放的住家是獨棟的小樓,一排是聯棟的,排與排之間隔著草皮、樹、花圃和水池,秦放沒有走遠,就席地坐在屋后不遠的樹下,背倚著樹干,低著頭一動不動,乍看上去,像是和樹連作一體的影子,連輪廓都彌漫出悲哀的感覺。 司藤注視了一會之后,動作很輕地掩上窗,內心里,她有些同情秦放:先是陳宛,后是安蔓,普通人遭遇一次已屬不幸,何況是兩次呢? 書房里很多書,歷史地理玄幻武俠,指尖在立排的書脊上滑過,卻沒了取閱的心情,過了會,司藤俯□,仔細去看書柜的下層。 那是一本一本的相冊。 也好,拿來解悶。 司藤在書桌前的轉椅上坐下,隨意抽了一本,不少老照片,但從服飾上看,都是建國后拍的,比如板正的中山裝,□□時的紅袖章,勞動標兵的獎狀,八十年代時流行的的確良襯衫…… 翻著翻著,她突然想起什么,忙往前連翻了幾頁。 那是一張彩色照片,一家老小在舊式的老宅子前拍的,照相者取景的技術很糟,原本應該位于照片正中的人物被偏到了右邊,左邊露出好長的一段青磚墻,墻上密密麻麻的爬山虎中間,露出一塊浮雕來,雕的不精細,但依稀可辨輪廓,是個長發的跪地女子,雙手捧著類似一片樹葉…… 別人看了或許不知道是什么,但司藤太熟悉了,這個圖畫里,那片樹葉上面,應該還臥著一條蠶——神話傳說中,黃帝的正妃嫘祖,是養蠶繅絲的締造者,這幅圖,畫的就是嫘祖始蠶。 司藤心里咯噔了一聲,飛快地翻檢相冊,很快又讓她找到另一張照片,拍的是宅子周圍的景色,果然是一色的老房子,青色磚墻,嫘祖始蠶的雕磚,相鄰的兩家之間狹窄的接縫…… 跟記憶中有偏差,但仍然大致相似。 這個地方,她是去過的。 *** 秦放很晚才回來,開門時看到燈已經關了,還以為司藤是休息了,一開燈,忽然看到司藤就在沙發上坐著,難免嚇一跳:“還沒睡?” 司藤把照片遞過去:“這是哪?” “我們家在鄉下的老宅子,”秦放接過照片看了看,“現在都荒廢了,很少人住,當地政府之前還跟我們聯系過,說是外地的開發商想盤下整塊地方蓋度假村,后來大概是沒談攏,不了了之?!?/br> “你太爺爺那一輩,是做桑蠶絲生意的?” 秦放點點頭:“杭州嘉興一帶,自古就興養蠶織布,我太爺爺那個時候,整個鎮子都以育桑養蠶聞名,所以你看到了,蓋房子的時候都會特意雕嫘祖,求祖宗保佑。生意好的時候,一度還和上海的國產紡織廠有過合約供應繅絲。后來競爭不過外國人的洋布,加上形勢動亂,也就逐漸衰敗。到我爺爺這輩,就沒再繼承祖業了?!?/br> “這個地方,我去過的?!?/br> “你去過?”秦放有些驚訝,“那是什么時候?” 司藤沒有回答。 那是什么時候? 好像是1936年左右吧,七七事變的前一年,邵琰寬是華美紡織廠的少東,廠子和這個鎮子素有生意往來,不過那次去不是為了公事,待膩了上海灘,換個清新樸素的地方踏青游玩而已,當時浙江一帶以育桑養蠶為生的鎮子不少,但唯獨在這里,家家戶戶都有嫘祖的磚雕,還記得當時鎮子上的小老板們對邵琰寬很客氣,少東家長少東家短的。 當時里面也有秦放那個長的圓滾滾的太爺爺嗎?不記得了,完全不記得。 司藤沉默了一會,從秦放手里把照片抽回來:“明天安排一下,我想過去看看?!?/br> *** 夜里,想起白天那兩個警察說的話,單志剛怎么都睡不著,一會覺得門沒關好,一會又覺得衛生間有異動,翻來覆去出了一身冷汗,索性爬起來坐著,想打電話約朋友出來作陪,又覺得太晚了不大好——翻手機的當兒,發現好幾條未讀信息:今兒一天忙的太滿了,都沒顧得上看。 是上海的一個供應商發的,單志剛的公司是他大客戶,所以對方對他交代做的事很盡心。 ——“單哥,我們查過了,圣母院路就是現在的上海瑞金一路。裕園早八百年就拆了,但是附近上了年紀的老人對邵家有點印象?!?/br> ——“早年邵家開過紡織廠,在邵琰寬手上敗了。四九年的時候,上海要解放,很多人變賣家當逃往臺灣,據說邵琰寬帶著三姨太上了船,大老婆和兒子都沒帶……不過他也得了報應,他上的是太平輪,這事當時挺轟動的,單哥,你可以百度一下?!?/br> ——“大老婆和兒子據說一直留在上海,我們還在問,應該沒離開過上海,說不定還在浦西這一帶……” …… 單志剛愣了一會,打開電腦網頁,搜索欄輸入“上海太平輪”幾個字。 跳出來的第一條居然是個電影信息,大導演吳宇森拍攝的電影,說是預計2014年12月上映,名字就叫《太平輪》。 劇情簡介的第一句寫:1949年大型客船太平輪號從上海出發,沒有抵達臺灣就遭遇意外沉船,造成近千人死難的悲劇…… 好吧,像是一曲中國近代史上的泰坦尼克號,但是秦放打聽這個干嘛? 單志剛滿腹狐疑,把手機上的短信截了屏,連同電腦上那一條拍了照,一起微信發給秦放,秦放很快就回了兩個字:謝謝。 收到回信的時候,單志剛下意識看了一下時間:凌晨三點。 看來,這個夜晚,于己于他,都是不眠夜。 *** 為了趙江龍的案子,張頭又跑了趟麗縣,剛到就接到麗縣公安的通知,一是賈桂芝已經出院了,二是她申請領回了趙江龍的尸體。 領回就領回吧,畢竟是人家老公,法醫既然驗過尸,總不能曠日持久地放著,還是早日入土為安的好,只是賈桂芝已經出院這件事…… 張頭惱怒的很:“沒跟她說明情況?對方的目標是趙江龍,她作為親屬,現在出院很危險,沒申請保護嗎?” 那頭的干警沒精打采的:“當然安排人盯著了,不過人家不領情,說要為趙江龍報仇,不怕,就怕他不來,大不了同歸于盡。什么年代了,還搞這種私人復仇主義,法制社會了,一點意識都沒有!” 總會遇到這種不理性的受害者家屬,張頭真是一個腦袋兩個大。 不過監視上還算方便,趙江龍家那一層有空置房,跟業主聯系之后,幾個干警已經進去蹲點了,張頭趕到的時候,幾人正坐著吃盒飯,問起有什么異動,答沒有,除了早上賈桂芝出來扔了幾趟垃圾。 張頭問:“垃圾翻了沒有?” 幾個人面面相覷,過了會都有些悻悻的:“不是吧張頭,閑的啊,她又不是犯罪嫌疑人,翻她的垃圾干嘛???” 張頭瞪了他們一眼,自己轉去樓梯間看:二十多年的辦案生涯中,他是頗有幾次通過翻查垃圾得到線索的,雖然不是次次都靈,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萬一有所斬獲呢? 垃圾間在走道的最末,一個大垃圾桶,邊上其實有往下滑的垃圾管道,但是門蓋上了鎖,每天定點垃圾工來處理,樓層里的居民倒垃圾,只要把垃圾袋拎到垃圾間就行。 張頭掀開垃圾蓋看,這兩天天氣冷,沒什么異味,不過,這就是賈桂芝丟的垃圾嗎? 他好奇地拈起一幅畫像,也不像是畫像,布質的,畫的挺精細,就是里頭的人兇神惡煞了點,不不,不像人,倒有些像佛,但是皮膚深藍,還長了三只眼……還有缺胳膊少腿的雕像,那張臉別提多嚇人了,脖子上還纏了一圈骷髏頭…… 這都什么玩意兒啊,翻騰了一會之后沒發現別的異樣,張頭想拎一個回去研究,又覺得怪瘆人的下不了手,想了想掏出手機拍了一張照片。 回到空置房,他翻出那張照片給幾個干警看:“賈桂芝扔的垃圾里一堆這些東西,這什么玩意兒?” 奇怪,他們好像都知道,其中一個還翻了他一眼:“拿人開涮呢頭兒,你不知道這什么???這佛像啊?!?/br> “哪個國家的佛像???”張頭是真納悶,他寺廟去的不多,逢年過年會陪老婆去杭州靈隱寺拜個菩薩燒個香,人家那些菩薩別提多和藹了,一看就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 “藏傳佛教啊,這叫忿怒相。就算你沒去過藏區,電視節目里也總該看過啊,這幾年西藏旅游多火啊,男女老少都要坐著那火車去拉薩……” 張頭沒好氣:“別瞎打岔?!?/br> 頓了頓又納悶:“這賈桂芝家里,怎么有這玩意兒?” 前頭翻他白眼那人又翻他了:“頭,你了解過賈桂芝的資料沒有,人家藏區出生長大,信藏傳佛教那是再正常不過了。你這問題的點抓的不對,要我,我就得問了,信教的人都那么虔誠,怎么能把佛像當垃圾扔了,這不是大不敬嗎?!?/br> 慢著慢著,張頭的注意力還停留在前半段話上:“藏區出生長大?” “是啊,青海人。老家哪在著?”那個干警胳膊肘碰碰另一個,“那字比劃怪多的,叫什么來著,什么謙?” “囊謙,青海囊謙?!?/br> ☆、第8章 去老宅的路上,秦放猶豫再三,還是把邵琰寬的消息告訴了司藤。 司藤挺平靜的,只是問了一句:“三姨太?” “三姨太?!?/br> “哦?!?/br> 秦放看司藤的臉色,好像是真的平靜,并非欲蓋彌彰,都說哀莫大于心死,這是對邵琰寬徹底絕望,所以形同陌路? *** 車子緩緩駛進老宅所在的小鎮。 這小鎮,真的幾十年來都沒有太大變化,政府的規劃野心勃勃,一心把中心城市打造成經濟龍頭,小鎮因為發展的停滯和絕大多數住戶的外遷得以保留古舊的面目,真不知道是不幸還是幸運。 秦放家當年算是大戶,門楣的橫闊都比左鄰右舍更大氣些,進門就是個雜草叢生的大院子,受開門聲的驚擾,草叢里橫竄出一只斷了尾巴的野貓,嗖地一下子竄上院墻,弓著精瘦精瘦的身子警惕地打量來者。 秦放說:“好多年不來了,我父母一輩已經定居杭州。以前爺爺奶奶在世,逢年過節時,家里人還會回來看看,老人家走了之后,得有個……十來年,我都沒來過了?!?/br> 照片都掛在偏屋的灰墻上,前頭單志剛派過來拍照的下屬做事挺精細,拍完之后,所有的照片原樣歸位,鏡框都拿抹布抹了一遍,干凈锃亮,對比屋子的破舊蒙塵,顯得分外不協調。 司藤對著墻上那張照相館里的全家??戳撕芫?,說:“你太爺爺長的,其實一點都不像西北人?!?/br> 秦放也這么覺得,老一輩的說法里,曾祖母頂了青海囊謙那個染時疫暴亡的女子的婚約,那太爺爺應該是青海人——這趟和安蔓去青海,他親眼看到,當地男人都人高馬大粗壯彪悍,太爺爺呢,圓圓滾滾,細眉細眼,穿長袍馬褂時,好像是無錫的惠山泥捏出來的大阿福,從頭到腳透著江南水鄉土財主的調調。 所有的照片翻拍時都已經看過,沒什么特別的,秦放又領著司藤挨個屋子走了走,這老宅子父母一輩是清理過的,值錢的東西早帶走了,只剩了一些賣不掉的舊家具和不值錢的字畫,老照片只撿走了幾張做紀念,大部分留下了——主要是因為秦放的母親,秦放記得自己小時候,母親跟他提過一次,說是老宅子陰森森的,那些照片在墻上掛了那么多年,帶回來心里害怕。 為什么害怕,是怕那些死去了太多年的人嗎?可是轉眼間,母親自己也過世好久了。 秦放推開后院臥房的門,門軸嘎嘎的,塵灰簌簌往下落,秦放捂著口鼻往后退了兩步,對司藤說:“這是當時太爺爺和太奶奶的臥房?!?/br> 只剩了空空如也的雕花大床,一個洗臉盆架子,一張搖椅,一個敲壞了的書柜,還有墻上掛著的一幅畫。 書柜的格架上,扔了幾本殘破的書,有《山海經注解》、《評點西廂記傳奇》,《大學》,還有《家訓》,缺張少頁,沒什么收藏價值,略略一翻,紙張都已經泛黃發脆,有些紙頁上有手寫的書評,秦放太爺爺那“狀如雞爪形如鬼爬”的字體赫然在目,翻著翻著,一張殘頁飄然落地,司藤俯身去撿,目光所及,忽然咦了一聲。 “秦放,這里還有?!?/br> 秦放低頭去看,靠墻的地方,書柜的一個腳下面墊了本書,書大半藏在里頭,書角貼合著柜腳,不俯□子還真不容易看到,跪下來伸手去拽,書柜壓的太沉,拽不動。 又試著想把書柜往上抬,死沉死沉,只一會功夫就累的氣喘吁吁的——有司藤幫忙可能會好一點,但是看她又是旗袍又是纖細高跟鞋的模樣…… 秦放倚著書柜:“我醞釀醞釀,待會一鼓作氣,你先自己到處看看吧?!?/br> 有她在旁邊,實在徒增壓力,雖然是個妖怪,但是男人在女人面前竭盡全力到面紅耳赤的樣子畢竟不體面,司藤嗯了一聲,轉身往外走,秦放長吁一口氣,轉過身摩拳擦掌地又來了一次嘗試,真是累到手臂都在打顫,好在眼疾手快,手腳并用,趁著柜子離地的一剎那,還是把書用腳給勾出來了。 撿起來一看,不是書,是本裝訂的冊子,翻翻內容,像是日記,又像流水賬,什么“今日煮繭索絮理絮”,什么“豬半爿,黃紙八刀”,什么“鄉有流勇,半夜扒墻”都是繁體字,看的人頭痛,秦放卷起了想出去找司藤,一轉頭才發現,司藤根本就沒出去。 她站在墻上掛著的那幅畫前頭,奇怪地盯著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