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節
秦元君伸出食指,碰碰她的臉,滿臉的寵溺。 忽然,他抬起頭,將笑容一收,神色堅定,一字一頓道:“咱們成日在宮中提心吊膽,除了嚇唬自己,連半點作用都無。與其如此,那便傳父王進宮問上一問。我相信,既然父王不反對我繼承大統,便不會對我們夫妻如何?!?/br> 這是在秦元君入宮后,頭一次單獨會見和親王。與和親王一同到來的,還有從京外返回皇宮的薛揚,以及他剛剛打探而來的,令人震驚的新情報。 再見曾經的“父王”,秦元君是百感交集,同樣,和親王也是面色尷尬,心中不是個滋味。 秦元君拱拱手,口中生疏地喊道:“皇叔?!?/br> 即便早已做好準備,在喊出這聲“皇叔”之后,秦元君依然面部僵硬,全身緊繃,感覺身體每一塊皮rou都在叫囂著不適。 “太子侄兒?!焙陀H王明顯不在狀態,他游移不定地應了一聲,便自顧落座了。 秦元君命人奉茶之后,令人撤出殿內,將門窗關緊。 和親王一看這架勢,便心知肚明,說道:“太子今日特地喚我前來,是有何要事說明?” 秦元君咬咬牙,說道:“皇叔,侄兒的確有要事與皇叔相商?!?/br> “且說無妨?!焙陀H王眉頭微皺,不經意地往屏風處望了一眼,不過,他的視線又極快地收了回來,連秦元君都毫無所覺。 秦元君深吸一口氣,慢慢睜開雙眼,神色已不復方才惶恐,好似下了極為重要的決心一般。 和親王微微皺眉,不知他到底想要如何。 秦元君轉過頭,雙目如炬,沉聲問道:“……侄兒想問皇叔,不知皇叔是否記得,十八年前,靖遠薛家薛長城賣國投敵一事?” “你!” 提及薛長城之事,和親王當場色變,他霍地站起身來,氣得滿面通紅,厲聲喝道:“秦元君,你知不知道你在說什么!” 秦元君冷不丁被和親王當頭一喝,居然愣上了片刻,不過,他反應速度倒是極快,完全不輸于和親王半分。 他隨即起身,腰桿筆直,就如曾經與這位“父王”相處那般,態度從容道:“侄兒自然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只是皇叔,你為何會露出愧色?難道,當年薛長城之死,的確有隱情?” “哈,原來你早有準備,”和親王猛地轉過身,向屏風處冷冷地一瞥,“不必躲躲藏藏,出來罷?!?/br> 秦元君皺皺眉,看向不遠的屏風處。心道,不愧是和親王,連輕功了得的薛揚都無法瞞過他。 薛揚慢慢從其后走出,他神色平淡,朝和親王一抱拳,道:“薛揚許久不見親王?!?/br> “……姓薛?!边@回換和親王不敢置信,他微張嘴唇,雙目瞪得滾圓,“原來你便是……薛長城那逃得一命的嫡長子?”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小蜜蜂投出的地雷!常來看看嘛! ☆、第135章 真相白 和親王明顯已經猜出結果,但是,他依然不敢置信,想再次確認薛揚的身份。 令秦元君不解的是,此時和親王的眼里,既有興奮,有喜悅,還有一股說不出來的贊嘆和欣慰。 這種感情,他是從來沒有在他的“父王”眼中看到過的,在很久的以前,和親王對他永遠只有生疏和愧疚,在他取得成就時,和親王也是一副可惜與我無太大干系的態度。 薛揚定定地看著他,平靜地答道:“是,我父薛長城?!?/br> “好,好,太好了,你還活著?!焙陀H王嘴角咧出笑容,眼睛彎起,他已近不惑之年,在笑之間,他眼角的皺紋層疊,如同常年被風吹得干巴巴的西北老石頭。 “能見到你生還,我真開懷?!彼劭粑?,感慨莫名,“十八年前,我還以為你死在兵荒馬亂之下,我親自尋你多日,都毫無結果,誰想到你還活著,我便再少欠薛將軍一筆了?!?/br> 薛揚微微一愣,和親王的態度令他摸不著頭腦。 他的父親薛長城投誠西夷,犯下叛國罪,后來,和親王率與衛將軍率軍征西,破城而入,按理來說,和親王見到他,應該立即下令除滅薛家后人,如何會露出一副見到故人之子的表情? 薛揚有些不知所措,但態度依然冷淡,畢竟從薛長城的親信口中得知,和親王是害死薛長城死亡的兇手,與他有殺父之血海深仇。他之所以還逗留塵世,一來是為了關照溫良辰,二來是為了了斷塵緣,因此,他深入錦衣衛指揮使司,便是通過官方干系,為了查清楚和親王和父親薛長城當年之間的前因后果。 “親王,您是否應當先解釋,為何我父親會犯下叛國罪?”薛揚淡漠地說道,聲音沒有絲毫的感情。 和親王感覺自己熱臉貼在冷屁股上,薛揚冷淡的反應讓他逐漸趨于冷靜,接著,和親王又轉過頭,望向秦元君,后者也是沉默地盯著他,一臉的懷疑和憤怒。 “……你們,還知道些什么?”和親王直覺上感覺不對,若薛揚單獨尋他質問,必是為了薛長城冤案之事,可是,如今的太子秦元君參與其中,便代表著事情不會那般簡單。 “父王,之所以將薛揚喚過來,是想向您確認這兩件相關之事?!鼻卦従忛_口,看著和親王青筋爆出的額頭,狀似鎮定,不緊不慢地道,“一是,薛長城是否真犯下叛國之罪,死于畏罪自殺?二是,十八年前元貞皇后產下太子,派遣東宮宦官和女官護送太子前往西北,在太子安全抵達您的封地之后,所有宦官和宮女卻病死在西北,您如何解釋?” 秦元君黑眸深沉,鎮定中飽含著堅毅,和親王腦中轟然一響,腦海中莫名地拂過從前的剪影,那人的音容相貌,不斷開始與眼前之人重合起來。 像,實在是太像了。 和親王不得不承認,秦元君比空有薛長城外殼,行事卻云淡風輕的薛揚,更像當年的薛長城。 那樣一個堅毅不屈,不屈不撓,頂天立地的男人。 秦元君話都說到這份上,便代表著他已知曉真相,和親王眼中閃過疲憊,曾經高大的身軀逐漸彎了下來,如同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秦元君眉尖蹙起,心中升起一股心痛之感。 “是,你將我喚來此地,應該是猜到了罷?”和親王坐倒在椅中,自暴自棄地苦笑一聲,心道,秦元君終究是知道了。 秦元君實在是太過聰明,不僅僅繼承薛長城心性和品質,還不像薛長城那般死心眼,能夠敗在這樣的養子手上,和親王真不知自己是該哭,還是該笑了。 秦元君心臟砰砰直跳,和親王這是……親口承認他秦元君的父親,原來是薛長城? 薛揚轉過頭,一雙清亮的眸子,緊緊地盯著秦元君,好似要在他身上戳出兩個洞來。 秦元君深吸一口氣,感覺自己喉嚨發痛,張嘴說道:“父王……” 他這才發現自己聲音嘶啞,而且喊錯了稱謂,秦元君咬咬牙,尤不死心地問道:“皇叔,所以我應該是……薛長城的兒子?” 和親王闔上雙目,微微點了點頭:“是,你是他的幺子?!?/br> 薛揚霍地轉過身,眼睛發亮,頭一次語無倫次地說道:“原來你真是我那二弟。當年我初次見你,便覺得你的年齡正好與我二弟相仿……你的真名應該喚作薛致?!?/br> 薛致…… 秦元君眼前一片迷離,腦子也亂成一團漿糊,所以他真正的身份是薛長城的幺子,薛致? 這個名字離他實在太遙遠,比聽說他是宣德帝的嫡子,還要令他覺得飄渺至極。 秦元君開始莫名地抵觸起來,就好似當年,他討厭自己是宣德帝兒子那般,他寧愿自己是鶯兒的兒子,至少,他的心里只有前程和溫良辰,沒有恁多的天下百姓,更沒有為父沉冤昭雪的責任。 “既然你們兄弟二人在此,我要向你們說一聲……抱歉?!焙陀H王站起身,突然顫顫巍巍跪倒下去,令秦元君嚇得跳起來。 和親王撫養了他十六年,在秦元君心里,即便和親王再如何對他冷漠,再如何疏遠,和親王永遠是他的父親,和親王的父親形象,已經深深固定在他的心底。 秦元君迅速奔至和親王身前,抓住他的手臂,皺眉道:“父王,你起來?!?/br> “不,我不起來?!焙陀H王吸了吸鼻子,眼中慢慢溢出淚水,“是我的錯,是我的猶豫,害死薛將軍全家,你們要殺要剮,便沖著我來罷?!?/br> “父王,你站起來說話!”秦元君頓時急了,他同樣跪了下去,“父王,你未說清楚前因后果,我如何判斷?即便你致歉,我也不知該如何原諒你?!?/br> 薛揚走至秦元君身邊,抿抿唇,冷冷清清地道:“興許他的確有做得不對之處,讓他跪著罷?!奔幢愫陀H王有無數苦衷,可是,和親王害得年幼的他流落街頭,差點被抓去當軍奴,讓他很難原諒。 他已出家,可以放下,但是,不被原諒卻永遠存在那里,不會消失。 秦元君對于這完全不通人情的大哥,頓時好一陣無語,他又轉頭看向和親王:“……父王,起來說罷,你若跪著不愿起來,我便與你長跪?!?/br> “元君,你又是何苦呢?”和親王無奈地道,“我始終無法將你當兒子看待,就連親侄子都不行……我對不起你,是我過不去自己那道坎?!?/br> 邊說之時,和親王已經站起了身,薛揚始終一言不發,看著秦元君與和親王交談。 經此一役,秦元君與和親王之間的關系,居然詭異地被拉近些許。 和親王臉上依然掛著少許尷尬:“你們兄弟二人無事,想來薛將軍在底下,也是含笑九泉?!?/br> 真相已然明了,如今,令人疑惑的是其中緣由,秦元君問道:“還請父王解釋,為何你會以我替代真太子?那么,真太子又去何處了?” 和親王解釋道:“明……不,元貞皇后不愿兒子再爭搶皇位,特地令宦官傳信于我,讓我假傳信于皇兄孩子暴斃,再悄悄送走,皇兄卻對這孩子十分重視,派來暗使御司之人監察。靖遠城破那日,薛將軍將你交給我手上,我一帶入府中,送孩子的宦官和女官便至,暗使御司的人后腳跟便跟上了,情急之下,我將你們二人對調一個身份?!?/br> “薛將軍讓我撫養你長大,我便將你養在我名下,誰料后來你不甘于庶子身份,我還曾百般打壓你,最后……還是無法阻止你平步青云,入得皇兄的青眼。是父王對不住你,我,我完全無法預料到后來之事?!焙陀H王神情萎靡,頹廢地說道。 在對調秦元君和太子身份之時,和親王妃的親信英娘不巧從旁經過,和親王為了保險,便給英娘灌下失憶藥,將她獨自一人扔至西北蠻夷部落,誰料英娘居然又返回來,還救下薛長城之子薛揚,并將他重新帶回中原。 一切的一切,看似毫無章法,卻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可謂是冥冥之中,皆有定數。 “父王,那么,真正的太子,如今又在何處?”秦元君臉色凝重,原來他真是假太子…… 他曾經所謂的名正言順,在如今看來,都顯得那樣可悲而可笑。 假的,永遠都真不了。 秦元君失落地想道,其實他當不當太子,都是無妨之事,關鍵是大越如今的危亡系于他一身,萬一真太子突然跳出來復辟,國將永無寧日。 再說,他還是有自己私心存在,若他被真太子從位置上拉下來,溫良辰該如何自處? 和親王古怪地看他一眼,說道:“你如今已是太子,又娶溫良辰為妻,在我心中,無論你是何人,只要你心有百姓,愿保天下太平,這國姓秦或是姓薛,我都全然不在意。不過你放心,他永遠都不會出現在世人眼前,更不會與你爭搶?!?/br> 日后秦元君會成為帝王,沒有哪一位帝王會容忍這種威脅,和親王雖然相信秦元君,卻也覺得干脆不告訴他,要來得穩妥許多。 真正的太子被他送往羅氏隱居之地撫養,羅氏是齊國忠心耿耿的舊臣,秦氏在齊國滅亡后建國,因此,與秦氏有聯姻的羅氏不愿出現在眾人眼前,加之羅氏族長不愿后人再與政治有瓜葛,便退居深山老林里歸隱。 羅氏所居之地,是真正的世外桃源,有山有水,四季如春,在村外的一棵大桃樹下,埋葬著季明珠的骨灰,和親王打算等秦元君繼承大統之后,便回羅氏隱居之地居住。 “我二弟之事已經談妥,如今,你該說清楚,為何我的父親會‘畏罪自殺’?”薛揚冷不丁插言道。 聽見此話,和親王雙拳緊握,皺起眉頭,露出為難之色,在他的眼中,仿佛充滿掙扎和糾結。 正在此時,秦元君嘆了一口氣:“父王,你還要護父皇到何時?難道,父皇所作所為,你當真不清楚嗎?” “……”和親王臉頰微動,秦元君仔細分辨,甚至能聽見他嘴中牙齒的緊咬聲。 秦元君眸色漸深,咬牙切齒地說道:“父王,若不是良辰福大命大,又有李太后相助,他差點殺了良辰,還殺了丹陽……” 薛揚頭一次聽聞此荒唐事,他身形一頓,驀地地轉過頭,冷冷地看著和親王:“你,還要維護他到何時?難道陛下干的糊涂事還少嗎!” “不要再說了!”和親王猛地站起身來,神情極為痛苦,說道,“此事不僅是皇兄一人之錯,我也有錯?!?/br> “十八年前,仁宗皇帝受jian黨王方控制,皇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仁宗又有封皇妹為太女之意,于是,皇兄便打算以戰績來制勝。他與薛長城合謀,假意投敵收集情報,又策反黎國老王,助薛長城取信于西夷。后來,我與衛將軍二人出征西北,勢如破竹,我們大軍到達靖遠時,皇兄忽然下達命令,要求薛長城假死,再隱姓埋名離開,以保全皇兄正人君子的名聲,薛長城心有不甘,誰料一怒下便……自盡了?!?/br> 作者有話要說:趴地。。。大概還有四章就完結的樣子。親們沒興趣收我的新文存稿嘛? 最近人家有好好更新啦~ 網頁版的請看文案有傳送門哦,手機版的請點我的名字進去,書名叫《鴛鴦錯》,咳咳輕松文,下本暫時放松一下哦。 話說你們頭被繞暈了嗎?其實我布局的時候也感覺很復雜的說啊Σ( ° △ °|||)︴。。 恩咳咳,還有一個有關良辰的伏筆,會在結局時揭曉。 ☆、第136章 終有報 和親王從秦元君書房離開,只感覺腦袋發沉,渾渾噩噩,全然不知自己身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