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節
曹皇后揉了揉太陽xue,煩躁地說道:“今兒是怎么了,為何她們接二連三地過來……” “母后主管后宮鳳印,您身體抱恙,她們作為陛下的宮妃,理該過來探望?!睖亓汲匠吨炱ぷ有Φ?。 主要是曹皇后休息的時辰不對,她將溫良辰折騰一早上,午中的膳食便吃得晚了,此時早已過了午休的時刻,宮妃們在午后動身來瞧她,的確算是正常禮數。 曹皇后皺起眉頭,自從三公主嫁出去后,她病了沒有十次也有九次,那時宮妃們時常來探病,擠得坤寧宮都沒了地兒,后來她親自發話,若自己只是普通的頭疼腦熱,她們便不必再過來打擾了。 曹皇后卻不知,溫良辰在進宮后便派人向溫良夏傳話,得到消息的溫良夏,先是去衛貴妃那頭坐了會,刻意加重曹皇后的病情,然后她又繞至永壽宮,隨蘇德妃一塊過來。 送走了蘇德妃和溫良夏,曹皇后筋疲力竭,氣喘吁吁,她本來便沒得多大的病,這會兒感覺自己真被折騰出病來了。 期間,溫良辰一直站在她旁邊,勤勤懇懇地伺候,曹皇后懷疑她在搞鬼,卻又抓不住任何的錯處。 她病怏怏地躺在床上,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再次慢慢闔上雙眼。 “母后……母后……”溫良辰的聲音幽幽傳入曹皇后的耳中,曹皇后覺得自己簡直要魔障了。 曹皇后用力掀開被子,對著溫良辰劈頭蓋臉怒喝道:“本宮說了,誰都不見!” 誰知溫良辰并未生氣,而是歪著頭,一臉不解地看著她,突然,一道渾厚的聲音從隔壁外殿傳了進來:“皇后,你居然連朕也不見!” 曹皇后嚇得臉色一白,身子一歪,差點摔下榻去,溫良辰眼角一跳,上前一步,將她虛弱的身體扶穩了。 “……陛下?”曹皇后聲音嘶啞,驚恐地瞪大雙眼。 宣德帝沒有繼續等候在殿外,而是風風火火,親自撩簾子進來。 他一進內殿,便看見溫良辰低眉順眼,悉心照顧著曹皇后,而曹皇后卻是形容狼狽,神色緊張,一臉的心虛。 對比眼前的二人,明眼人都知道誰有一國之母風范。 宣德帝冷冷一笑,諷刺道:“朕聽皇后聲音中氣十足,倒不像是病了,可別是故意裝病,故意躲著朕罷?” 曹皇后覺得莫名其妙,宣德帝這話是何意? “陛下,臣妾不懂您的意思?!辈芑屎缶o緊地蹙著眉頭,疑惑地望著他。 宣德帝斜了她一眼,綠眸中滿滿都是厭惡,他嘴角微微下彎,沉聲道:“黎國的王,薨了?!?/br> 曹皇后呆了一瞬,啞聲道:“……薨了?” 曹皇后還沒反應過來,溫良辰率先明白了。 三公主出塞和親,不是為了平息戰事,或是屈于外族,而是為了增進兩國友誼,作為有緣的吉祥之女嫁過去的。這下倒好,黎國的王沒熬過幾天,居然這么快死了。 即便黎國王的死和三公主無關,但是,信奉黎國之神的子民們不會這樣認為,甚至連大越朝的百姓,都會和黎國子民們產生一樣的想法:原來三公主不是福星,她將黎國王克死了,說是煞星才對。 曹皇后身子搖搖欲墜,宣德帝曾經說過,若三公主無功而返,即便黎國的大王子死了,她最后成為寡婦,他都不會讓她再踏上大越國土。 讓三公主回來的唯一希望也破滅了,曹皇后頓時眼前一黑,她緊緊揪住溫良辰的袖子,像是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她出聲哀求道:“……陛下……陛下,臣妾當真不知情啊?!?/br> 她完全不知三公主之事,誰料宣德帝居然不信她,以為她故意欺瞞他,想用苦rou計來博取同情心。 雖然曹皇后一直不長進,不過,她與宣德帝做了這么多年的夫妻,對他的性子卻十分了解。 興許是受少年時大太監王方的影響,宣德帝素來行事周密,生性多疑,最恨他人算計于他……而今,自己裝病這招落在他的眼里,居然變成了耍心機。 曹皇后恐懼從心底涌出,刻骨的冰冷遍及四肢百骸,凍得她渾身顫抖,她愣愣地看著宣德帝,恨不得自己立即消失。 為今之計,應當先保住自己,再徐徐圖之。 宣德帝怎會信曹皇后,他嘲諷一笑,道:“朕看你根本無恙,明日,良辰便不必再進宮?!?/br> 宣德帝斜睨著她,心道,方才你頤指氣使的模樣哪里去了?這會兒裝起柔弱,若他輕易相信她卑劣的計謀,他便無顏當這天下之主。 溫良辰抬起頭,緩緩道:“母后身子不適,媳婦理應入宮侍奉左右……” 宣德帝一抬手,打斷溫良辰的話,冷冰冰地道:“朕說不必就不必?!?/br> “是?!睖亓汲酱瓜骂^去,在心底笑了起來。 “陛下,臣妾沒有……”曹皇后流下痛苦的淚水,誰料宣德帝看也不看她一眼,忿忿拂袖離去。 “……” 驚嚇與恐懼交織,曹皇后終于受不住,她喉頭一甜,“哇”地一聲,吐出一口血來。 作者有話要說:趴地。。今天早早更新啦哈,晚上去跑步。。。 ☆、第111章 疑心病 再去李太后的儲秀宮請安后,溫良辰攜一干丫鬟出宮。 秦元君早早等候在院內,親自將溫良辰扶下馬車,溫良辰見他行動殷勤,心中甜蜜,抿嘴笑道:“有你在家,我連丫鬟都不用了?!?/br> 秦元君長眉緊蹙,死死地攥著她的左手,上上下下將她掃了一遍,好像生怕她身上丟塊rou似的,饒是溫良辰內心堅強,卻也被他看得頭皮發麻,不禁問道:“你這是怎么了?” “還好你無事?!鼻卦笏梢豢跉?眼底疲憊之色盡顯,“下朝后,我聽不渝傳訊于我,你被皇后傳召進宮服侍,便擔心了一日?!?/br> “以曹皇后之能,不能對我如何,若換成太后娘娘,你才真應該擔心呢?!睖亓汲叫ξ氐?,眼睛卻骨碌骨碌亂轉,下人們見他們夫妻二人說話,悄悄退下去了。 秦元君急忙抬手,捂住她的嘴,嚴肅地道:“可別這般胡說?!?/br> 秦元君的動作實在太親近,溫良辰俏臉一紅,掰開他蓋自己唇上的手,小聲地抱怨道:“哎,咱們進去說話可好?” 此時,在夕陽的映襯下,她俏麗的臉龐逐漸蒙上一抹薄紅,比那天穹中漂浮的紅霞還要誘人,言語間,一雙翦水眸波光粼粼,似含羞,似含情,惹人無限遐想,看得秦元君心猿意馬。 溫良辰鼓起腮幫子,道:“你在看什么?” 秦元君反應過來,勾起嘴角,伸手刮了刮她的鼻梁,湊至她的耳畔,輕聲笑道:“也好,咱們進去慢慢說話,夫人之美,只能讓為夫一人欣賞?!?/br> 溫良辰翻了個白眼,撅起嘴巴,在他手背上拍了一下,嗔怪道:“下人們都在附近,你胡說些什么……” “為夫再也不敢了?!鼻卦栈亓俗约旱挠沂?,低下頭,見自己手背上多了一道清晰的紅印子,疼得倒抽一口涼氣。 他心道,良辰最近是越發地兇悍了,看來只有等她懷上孩兒,姑且能讓她變得溫柔些罷。 夫妻二人回房談話,溫良辰先是交待了今日在坤寧宮所為,待說至宣德帝來探望曹皇后之時,秦元君并未露出異色,她心中不免起疑。 “莫非……”溫良辰蹙起眉尖,疑惑道,“陛下是你請來的?” 秦元君似笑非笑地看著她,道:“正是?!?/br> 溫良辰瞪大雙眸,驚得下巴差點磕在桌上,支支吾吾問道:“你……如何能說動陛下……” 看宣德帝的意思,像是專來為她出頭,簡直是不可置信。 秦元君偏偏不多作解釋,巋然不動地坐在凳上,一臉的諱莫如深。 “你快說呀?!睖亓汲綋u搖他的袖子,心里好似小貓抓似的,急得腦袋都要冒煙了。 溫良辰向來對事認真,若有什么所不知道的秘辛,她必定是要派人嚴查的。比如上次在長壽宮如嬤嬤不愿意出宮養老一事,她便托了一位宮女前去打聽。 至于元貞皇后之死、李太后癔癥等,她從來沒有停手過,每個月都有探子前來報告,送上最新的消息,以供她分析和參考。 秦元君眨眨眼,將自己的臉湊過去,勾了勾嘴角,道:“夫人,你親我一下,我便如實交待?!?/br> “……” 最后,在溫良辰瞪視和武力威脅下,某人還是沒有占到便宜,反而還收獲一頓好打,秦元君只好神色懨懨,百般不滿足地交待道:“今兒上朝,父皇命我們三人呈上最近所得……” 宣德帝素來疑心,喜好將臣子玩轉于股掌之間,臣子們本以為他會在二皇子和三皇子中擇其一,誰料在全國上下最重視的科舉,他居然來一個驚天大逆轉,將元貞皇后的嫡皇子秦元君拉出來。 眾臣們本以為宣德帝會立秦元君為太子,原本投靠二皇子和三皇子兩邊陣營之人,心里紛紛打起了鼓,更有甚者,居然已經開始打起了倒戈的主意,秦元君大婚的禮物便塞了滿滿一個院子,直到現在,溫良辰依然抽不出時間來收拾。 如今過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秦元君正式舉辦完大婚,宣德帝卻依然不放話,反而在他大婚前將另外兩位皇子派往不同的部門,扶植他們熟悉大越制度,遲遲不定下儲君之位,將所有人的胃口吊得足足的,弄得群臣是頭痛不已。 秦元君本年的任務是完成《仁宗實錄》,二皇子跟著工部處理洋水潰堤,修建大壩一事,三皇子則被分在兵部,處理海寧府海匪事宜。 從三位皇子所轄之事來看,宣德帝明顯更看重三皇子,海匪歷來猖獗,宣德帝以海禁制之,海盜依舊不停來犯sao擾,一旦三皇子在兵部有所作為,勢必能獲得不少人的認可;至于二皇子,為百姓治洪修壩,收獲民心是十拿九穩,雖然所得成效未有三皇子驚人,卻勝在穩妥。 二皇子率先呈上工部近況,宣德帝頗為滿意:“恭王將此事辦得穩妥,沒想到你如今長成,居然能獨當一面,朕深感欣慰?!?/br> 二皇子滿臉喜色,作謙恭之色,道:“父皇過譽了,兒子能有如今,都是父皇教導有方。此次成功修建洋水大壩,同時要賴白大人不吝賜教?!?/br> 白大人是工部尚書,聽聞二皇子言語間提到自己,心中難免得意。 宣德帝神色一僵,嘴角微微下抿,因為距離的緣故,諸人沒有瞧清楚,他立即換上了一副淡淡的笑顏,道:“白大人助恭王有功,朕要好好地賞你?!?/br> 白大人一聽這話,心中便開始不對味兒起來,但他無法捉摸出宣德帝的意思,只好無奈又驚喜地出來謝恩。 二皇子地站在隊伍前,滿面春光,三皇子皺皺眉,硬著頭皮將最近之事上報了。 果然不出眾人所料,出身于武將世家衛家的三皇子,明顯是主戰派,他詳細列了一長串抗海匪計劃,聽得眾人是目瞪口呆。 先是在南方各地勤練海師,再往受災最重的海寧府平海匪,然后遠渡重洋,分三路往海匪老巢打過去。這計劃聽起來雖然大膽,但卻有一定的可行性,再加上如今的沿海的形勢被三皇子分析得頭頭是道,連幾位征戰沙場的老將軍,都不得不暗自點頭。 三皇子年紀輕輕,能做到這個份上,已經是十分不容易的了。 宣德帝當了這么多年的皇帝,自然對沿海戰局十分了解,三皇子的計劃的確不錯,他道:“朕瞧你是下了苦功夫的,不過,你的計劃未免太過激進,一旦某一路主帥出師不力,我大越將會陷入滿盤皆輸之局?!?/br> 派出大量士兵外出討伐海匪,不是完全不可以,主要是三皇子的計劃太考驗主帥和將士能力,一旦不能速戰速決,討伐海匪將會變成一場耗時已久的戰爭。一旦南方戰勢開打,西北那群蠻夷乘虛而入,大越未必會耗得起。 宣德帝不喜好戰爭,他只喜好溫和的,不傷神不傷銀子的戰爭,三皇子的計劃有極大的成功性,但是,他冒不起這個險。 他寧愿安安康康,太太平平渡過去,海匪sao擾又如何?讓沿海百姓挺一挺,說不準他們搶了一次吃飽了,下一次覺得麻煩,又不再過來了呢? 三皇子睜大雙眼,一張臉憋得通紅,上一次宣德帝明明夸了他督戰有功,今日怎么會突然反對開戰了? 秦元君不由蹙眉,看向悶悶不樂的三皇子,在心底幽幽嘆了一口氣。 三皇子未免想得太簡單。三個月前海寧府下顯擊退海匪,以弱勝強,贏得小勝,宣德帝龍心大悅,稱贊三皇子督事有功,但是,上一次的稱贊,是建立在大越耗損極低的情況之下。 已經大部分摸準宣德帝秦元君卻知道,要讓宣德帝硬起腰桿,傾其全力去全面出擊,那完全是不可能之事。 能讓宣德帝下狠心之事,除非是威脅到他自身安危和龍椅,否則,任何有可能血本無歸,在后世招來無數罵名之事,他絕對不會動一根手指頭。 簡而言之,能否在最有利的情況下獲得好處,是宣德帝考慮的要點。 幸好有幾位老將軍站出來為三皇子說話,否則以三皇子那副呼吸不勻的架勢,真有可能會沖動說上幾句惹怒宣德帝的話。 三皇子過后,終于輪到秦元君呈上科舉后所行之事。 其實,在三位皇子當中,唯有他的任務最枯燥,編纂《仁宗實錄》,即便編得再好,又能如何?仁宗早已仙去,將他編得英名蓋世,朝廷上下不會有人相信,王方太監弄死一干臣子之事還歷歷在目,誰都不愿意再退回去,宣德帝再如何疑心,再如何背后耍陰謀詭計,他們也忍了;若秦元君將仁宗之事如實記載,卻又墮了大越皇帝的名聲,此事當真兩難。 秦元君親手將書卷呈上,然后慢慢退了下來。 翰林院學士冷汗涔涔,緊緊咬著下唇,眼里滿是緊張。 秦元君一定要將仁宗皇帝駕崩的細節加進去,并且十分完美,完美得讓人覺得不真切,是個明眼人,都知道其中有問題,翰林學士不明白他做出此事的緣由,只好在旁看得干著急。 宣德帝以指腹摩挲著書頁,一頁一頁認真細看,他的臉色很平淡,幾乎看不清楚喜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