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皆大歡喜
這一趟進宮獻禮,沈其羽得了個巡海御史,沈達海的軍職也有了定案——從五品的武德將軍(比龐磊的武毅將軍還低半階),調任至常寧水師大營,具體任職由水師統帥蔣成濟任命。 給了個武散階,也沒有封實官給兵權,說實話,對沈達海這樣的有功之臣是稍顯虧待了。 沒辦法,沈達海立功的這趟征程是先皇洪德帝光輝一生的一個污點,實在不宜大肆宣揚,只能偷偷摸摸地給點小恩小惠。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是幫皇上出海找不死藥都能混個實權將軍,那些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將領非要氣得跳腳不行。 所以,給個有名無權的武散階,發到軍中將領一向輕視的南方去,就是沈達海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封賞了。 不過這樣的安排,對整個沈家而言反倒有利。沈其羽這個巡海御史回到常寧之后是要大刀闊斧做些事情的,而蔣成濟和沈其音關系要好,到時候打個招呼,分給沈達海一些閑兵,讓他配合巡海御史的監察整頓,沈其羽的工作也就更容易展開了。 等到朝中有變,對佛朗機的戰事重開,沈達海也可以隨時頂上前線,再立新功。到那個時候,沈達海才算真正在軍隊里站穩了腳跟,無論再調派何處,晉升何職,都不至于糟其他武將的白眼了。 沈達海不貪心,他正值壯年,有的是時間征戰立功?;爻幙梢员Wo家人,又有機會繼續與佛朗機人作戰,正合他的心意。 雖然兩人的官職任命還要經過中書審理才能正式生效,但沈其羽的巡海御史本就是夏伯嚴提議,怎會出爾反爾?而沈達海的安排就更是無關緊要,所以應該不會再有什么變數了。 啟泰皇帝很滿意,沈家的兩位男丁都安排妥當,而沈家的女軍師依舊是妙想頻出。按他的想法,沈其音留在京中嫁入肖家,繼續利用報紙來削弱夏伯嚴的根基;而沈其羽回到常寧監督維護巧克力的出口貿易,為朝廷增添一條財路。如此雙管齊下,兩年之內,夏伯嚴倒臺,國庫充盈,就是他宋世平大施拳腳的時候了! 肖皇后也很滿意,沈其羽病愈了,得官了,眼看還要回鄉了,那么沈其音就可以踏踏實實,安安穩穩地嫁入肖家。雖然人家姑娘到現在都還沒點頭,陳子延那邊試探出來的結果是說要再考慮考慮……唉,這家中沒個靠譜的長輩,說起親來就是麻煩。不過沒關系,肖茹眼里這兩個打打鬧鬧的小家伙就是天造地設,等忙完了太后壽辰,她自認親自出面勸說,這場婚事便是十拿九穩了。 “怎么樣,事情成了嗎?” 宮門外,肖錦總算是等到了沈家人出宮。他也是局中之人,自然關心此行的結果。 沈其音略顯疲憊,宮中的繁文縟節,哪怕是輕量日常版的也還是讓人神經緊繃。但她還是向肖錦露出了笑容。 “嗯,成了?!?/br> “這么說婚事已經推掉了?” “那倒沒有,只是確保了阿羽可以回鄉做官……”瞥見肖錦一臉失望的表情,沈其音說道,“退婚急不得,得一步一步走才行。若是走得急了,讓你jiejie姐夫覺得我們是胡鬧逆反,直接下旨賜婚的話,那就真是走到絕路上了?!?/br> 肖錦長嘆一聲,雖然自從聽了故事,他就一直以大偵探福爾摩斯的原型人物自居,自認聰明絕頂,明察秋毫,可牽扯到朝政……以及朝政延伸出來的政治聯姻,他自知沒有沈其音看得清楚,想得明白。 “那你倒是說說,下一步該怎么走?” “等消息,朝會上不是要討論收編佛朗機俘虜的事情了嗎?豎起耳朵聽著就是了?!?/br> “佛朗機俘虜,那和你我有什么關系?” 沈其音看了肖錦一眼,她在宮里說了太多的話,現在口干舌燥的,實在不想解釋太多。沒必要!有肖萬山那條老狐貍在,沈其音知道,哪怕不事先打招呼,時機一到,肖萬山自己也能想清楚該怎么做。 所以沈其音避重就輕,拐了個彎反問道: “呵呵,別的先不說,下一期報紙可該出了。都準備好了嗎?” “這我當然知道!”肖錦頗為自豪,摩拳擦掌地說道,“雜聞,連載,漫畫,廣告,全都準備好了。倒是你的時政新聞還有凌煙閣的稿子還沒交……要等到什么時候???” 沈其音嘿嘿一笑,說道: “當然是等到朝會的討論結束之后啦!” 朝會討論佛朗機付俘虜收編一事,這是獻俘儀當日定下來的。沈家并沒有耽誤工夫,當天晚些時候就把那一冊‘建言’套了個奏章的皮,遞交給了通政司。 由于這份奏章實在太長,通政司又不是一個工作效率很高的部門,費了半天的勁抄錄歸檔,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沈家進宮這一天下午,夏伯嚴才在中書省的值房里看到這份奏折。 這個時候,夏伯嚴的心情還是不錯的,因為皇帝那邊傳來消息,沈其羽的官職最終定為了巡海御史——正如夏伯嚴之前的提議。 在夏伯嚴看來,這就是沈家機關算盡,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替先帝干了臟活累活怎么樣?利用報紙耍些陰謀詭計又怎么樣?最后沒能留在京城這個權力中樞,不管怎么想都是失敗的。 夏伯嚴對沈家并無惡意,只是不喜歡沈家小輩為求一官而鉆營無度,不擇手段的做派。讓沈家小兒留在家鄉監幾年的稅,好好反省反省,就算他夏伯嚴替沈渠昆教育子孫了。 不過一碼歸一碼,沈家上的這一本關于收編佛朗機俘虜的建言,夏伯嚴還是認認真真地讀了下去。若真是金玉良言,利國良策,他也不會因為一點小小恩怨就將其拒之門外。 結果,老夏花了半個時辰的時間仔細看完了這本史上最厚的奏折,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這是沈家的投名狀嗎? 到底還是文官出身,不會因為家里出個投筆從戎的庶子就改弦更張。這一手,表面上看來是要增強軍隊的戰力,但實際上呢,是在給那些武將們的后背上插刀子??! 若是運作得當,說不定真的可以一掃軍中弊病,限制那些武將的權柄勢力。 文武殊途,天生就是要互相制衡對抗的……至少夏伯嚴是這么認為的。而沈家的這一份建言,在夏伯嚴看來,就是在給他遞刀子。 不錯,不錯!夏伯嚴開始期待起朝會上的討論了。 二桃殺三士,這樣的妙法,還就是屢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