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一句話說得林如海也笑了,道:“你卻是看不到我的笑話,我早已給我女兒取好了大名?!?/br> 蘇黎忙問叫什么,非要比一比哪個名字更清雅,林如海卻閉口不言,經不過他追問,半日方道:“等到那日,你自然知曉,何必急于一時?” 蘇黎聽了,不禁有些悻悻然。 蘇黎家住應天府,林如海亦住于此,兩人同回衙門,因知新官上任,原先的同知早已將家眷送走,空出了宅子,好與林如海夫婦居住。 林如海抵達金陵之后,也是收拾了一番,方去拜見甄應嘉。 兩人到了方分手,各自歸家,不料林如?;氐郊抑袇s得知賈敏帶林睿去蘇黎家拜見了。 兩家世交,蘇黎與林如海本是一處讀書,但在賈敏進門之前,蘇黎因喪父回鄉了,當年蘇黎高中狀元進翰林院之后,蘇夫人方又隨之進京,可巧賈敏隨著林如海扶靈回鄉了,竟致錯過,不曾得見。蘇夫人原是姑蘇人氏,并非京城女子,如今賈敏與其雖未見過,卻久聞其名,賈敏亦從林如海處得知應天府知府名喚蘇黎,只不知道是否為自己的同窗好友,故她抵達應天府之時,便遞了帖子,前去拜會,得知兩家交情,竟留下了,晚間方回。 彼時林家上下皆已收拾妥當,夫妻相見,難免說起今日見聞。 賈敏先笑道:“今兒去了蘇家,見到了蘇家的小姐,才幾個月大,竟雪團兒似的,齊整非常,就是弱了些,家里日日都有大夫守著?!?/br> 林睿坐在林如海懷里,仰臉道:“meimei愛哭?!?/br> 林如海道:“睿兒日后要多照顧meimei些,別讓meimei哭?!?/br> 林睿用力點頭,大聲應是,他也很喜歡蘇伯母家的小meimei,溶哥哥璉哥哥安jiejie有好吃的好頑的都給自己,他也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小meimei。想到這里,林睿掙扎著要下去,林如海不知他想做什么,忙放他到地上,便見他一溜煙似的跑向自己房里,林如海和賈敏見狀,忙命奶娘和丫頭好生看著。 待林睿走遠了,賈敏方又道:“有個和尚要化青玉出家,青玉就是蘇家的小姐,蘇大人和蘇夫人哪里舍得,竟是不肯,已買了好幾個替身兒,只是都不中用,如今蘇夫人也愁得很,問我有沒有認識醫術高明的大夫,好給青玉瞧瞧?!?/br> 林如海眼前一陣恍惚,似乎那妙玉便是自小多病,因買了許多替身兒不中用,自己出了家方好些,身邊也帶著嬤嬤和丫頭服侍著,難道妙玉果然便是今日的青玉? 他之所以記得妙玉,一是源自蘇黎,二是妙玉身上隱約有些黛玉的影子。黛玉從小亦是多病,打從會吃飯便開始吃藥,不知道灌了多少苦汁子,原有大夫說了她是天生不足,但非絕癥,好生調理,也有痊愈之機,沒料到三歲那年來了個癩頭和尚,非要化她去出家,又說不能見外姓親友,不能聽見哭聲,方可痊愈,偏生自己因舍不得女兒,素日又最厭惡這些和尚道士,自是不肯,也未從之,難道女兒的苦難都源自她見了外姓親友,又經常悲泣?若是黛玉和妙玉一般出家,是不是說妙玉就是另一個黛玉? 蘇家送妙玉出家,妙玉自此身體便好了,可是遠離父母,獨守青燈古佛,明明是千金小姐的做派,偏要守著清規戒律,又要熄了凡心,又何嘗不是悲慘之極? 林如海上輩子不信和尚道士的話,哪怕轉世重生,依然不信。 寶玉生來有玉,那玉來歷有些奇異,和尚道士說金玉是良緣,薛家聽從和尚的話打了金鎖,鑒了和尚給的吉利話,和通靈寶玉是一對,薛姨媽與王夫人極力為金玉良緣奔波,最終二寶成親,但寶玉拋妻棄婢,遠走他鄉做了和尚,這對金玉又何嘗是良緣? 因此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和尚道士的話壓根信不得。 故林如海道:“且先打聽著,若有好的,便舉薦給蘇家,咱們家的哥兒年紀也小,離京時病了一場,也得大夫常來診脈?!?/br> 賈敏點了點頭,只好如此了。 過了幾日,林如海與上一任同知交接畢,便去上班了。他經甄應嘉引見眾人,上下自然無人與他為難,上面的知府又是自己的好友蘇黎,應天府的事務很快便上手了。 京城來使原與林如海極熟,也知道這位得了宣康帝的旨意方來此處為官,較之其他人只得吏部頒發的文書更為體面,如今他既做了官,深知蘇黎平時行事,遂來詢問,林如海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預期之中不偏不倚。 林如海笑道:“兩位大人不妨打聽打聽蘇家在姑蘇的來歷名聲,他們家百萬之富足矣,何必惦記著這所謂貪污的幾萬兩銀子?他們家便是幾件古玩,也不止這個數目?!毕肓讼?,又道:“蘇知府為人再沒有比我更明白的了,似他這般清高,若說他得罪人容易,貪污卻不會,兩位最是精明果斷,查訪多時,難道還沒有眉目?” 林如海雖然想更進一步,但是卻不愿意為此附和他人對蘇黎的誣告。 其實來人已對蘇黎之事了解得七七八八了,他們來得十分突然,料想蘇黎猝不及防之下沒什么防備,賬本雖有一些爛帳,卻都是前任所留,非蘇黎之過,至蘇黎為官三年以來,已經填補了好些,填補虧空之時卻未盤剝百姓,除了朝堂上所收之賦稅外,未加一分一毫,并勒令麾下各處父母官都不得如此,每年巡查,一旦得知有官員如此,勢必申斥一番,其考績上也添一筆,想是為此得罪了人,反倒是應天府一地的百姓都說蘇黎之恩,足見其為人如何,今日來問林如海,要他協助,不過是例行公務。 兩人笑道:“雖有了眉目,底還不夠周全,無法進京稟告圣人?!?/br> 林如海聽他們語氣對蘇黎頗為尊重,便知他們已查得蘇黎無辜,不然不會如此,心中登時一寬,笑道:“倒不如從告狀之人查起,許是為了私怨也未可知,或者兩位大人還能從中查出一些別的隱情來?!?/br> 那兩人早有此心,聞言一笑,不必林如海提醒,便有打算從告狀之人入手,半個月后,已查得十分明白,確系誣告,乃因蘇黎行事過于高潔,使得他們無法從中牟利,暗恨蘇黎擋了他們的財路,便起了心思,借助舊年雪災的賑災銀子,告其中飽私囊。 消息呈于宣康帝跟前,龍顏大怒,即批革職,又恩賞蘇黎一番,多有贊譽,對于林如海的品行卻是愈發滿意了幾分。 此事完畢,已是來年了,林如海和賈敏來到金陵之后,鑒于薛家是榮國府的連襟,薛老爺并其夫人王氏亦曾登門拜見過,每逢三節兩壽必備賀禮,聽聞薛家今年添了一子,喜得薛王氏不知如何是好,恨不得立時昭告天下,賈敏知道后少不得打發人送了賀禮。 薛蟠已然出世,林如海屈指一算,按香菱之歲數,如今甄士隱之妻封氏夫人也應坐胎了,果然晚上從衙門回家后,才換了衣裳,便聽賈敏笑道:“甄太太有喜了,算著甄先生明年添丁,果然是老天有眼,沒有辜負他們這樣的人家?!睕]人比賈敏更明白甄太太的苦楚,已經四十余歲了,仍無一兒半女,即便甄士隱十分豁達,她也總是自責不已。 因金陵離姑蘇不遠,賈敏幾次往返,年初還特特帶著林睿去了一趟,倒是林如海每日公務在身,并未回鄉一回,他和甄士隱頗有交情,賈敏也和封氏并顏太太常有書信禮物來往。 至于汪禎李赫等人皆已任滿,已不在姑蘇就職了,連同家眷一同前往他處。林如海夫婦得他們照應多時,先前離別時已十分傷感,如今更是天各一方,越發覺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是已是如此了,即便掛懷也無濟于事。 林如海笑道:“既如此,待甄太太生子,咱們便打發人送禮過去?!?/br> 雖然林如海知道甄士隱必得一女,且此女有命無運,客死異鄉,但是賈敏并不知道詳情,似當下人所想,還是希望封氏生一子以承繼香火為要。 賈敏點頭道:“理當如此,我已預備了些吉祥如意的禮物,這就打發人帶回去?!?/br> 一語未了,忽見林睿走來,手里攥著一個金鑲珠寶的項圈兒,笑吟吟地道:“蘇伯母送了睿兒一個白玉九連環,睿兒也要把大舅母給睿兒的項圈送給青玉meimei?!?/br> 賈敏笑道:“睿兒真真大方,明兒帶你去蘇世伯家?!?/br> 林睿登時十分歡喜。 蘇青玉已有一歲半了,生得聰明清秀,眉目間頗似蘇黎,林如海亦曾見過,只是秉性柔弱,倒和黛玉幼時十分相似,林睿到這個歲數已經滿地跑了,蘇青玉如今尚不會走路,常臥于床上,愁得蘇黎夫婦恨不得日夜相伴。 林如海愛屋及烏,替蘇黎出了不少主意,因為他想到黛玉的身體不好,重生以后著重專精于此道,雖不及大夫,但是耗費心力,搜集了不少良方,又請了已經回鄉的老太醫看過后,方用到蘇青玉身上,老太醫得林如海許諾,可以將諸方抄錄一份,故十分用心,特特住到蘇家數月,盡心診治,果然蘇青玉竟有不少起色,因此兩家越發親厚了。 林家只有林睿一子,正是貪玩時候,雖有小幺兒相伴,但終究主仆有別,不覺十分寂寞,眼見蘇青玉雖小,卻十分乖巧,又得林如海教導要疼愛弟妹,不免常跟賈敏去蘇家走動。 賈敏見狀,頓時一笑,乃對林如海道:“前兒在蘇家,見睿兒和青玉頑得好,我還笑說兩家結成親家倒好。咱們兩家將來雖不知是否因為做官天各一方,然兩家都是姑蘇人,老爺和蘇大人年老致仕之后,不喜住在京城,咱們便回姑蘇,倒能相互照應些?!?/br> 林如海不禁莞爾,道:“那可不成,如今哪看得出品格來?總要等到年紀大些,性子都明白了方好。妻賢夫禍少,我有幸得你一妻,少了多少煩惱?!?/br> 賈敏聽了,恰看到林睿滿臉好奇地望過來,不免紅了臉,嗔道:“在睿兒跟前說這些做什么?沒的讓人怪臊的。況且我雖有笑言幾句,卻被蘇夫人婉拒了呢。蘇夫人說睿兒聰明非凡,才三四歲便認得幾千個字在腹內了,偏生青玉如今年幼多病,若不聽那和尚的話,想是一輩子都不能好了,哪能連累咱們家。我聽了這話,倒感嘆了好一會子?!?/br> 林如海道:“蘇夫人是明理之人,方有此語,我觀此女亦是不凡,若能得以常伴父母身邊,以其父母的本事,長成之后倒不失為一樁好親?!?/br> 蘇青玉體弱多病,林如海深知,但若好生調理,未嘗不能好個八、九分,只是世人偏信和尚道士的話,總覺得即使有所起色,但康健不若常人,便是不好,反而說重了蘇青玉的情況。若是別人許是就嫌棄蘇青玉身體不好,不愿意娶其為媳了,擔心不好生養,但是林如海何等人物?自己這一世本就是額外得來的,兒子亦是如此,有子燒香已是幸甚,哪管子孫后代千百輩?何況蘇青玉和黛玉病情極為相似,林如海盼著黛玉如期而至,盼著她平安長大,盼著她得一良人,不必像上輩子哪樣郁郁而終,既然如此,便不該嫌棄蘇青玉絲毫。 賈敏不知林如海心中藏著如此大的秘密,她只覺得自己的丈夫自從婆婆去世后言語行止愈發豁達了,聞言笑道:“蘇夫人若是知曉老爺這番話,心里不知道如何感激呢!老爺也知道,蘇家只蘇大人一支子嗣,且承繼兩房宗祧,不知道百多年前哪一支和他們偶然連了個宗,起先不過是慕其權勢,自認為孫,早已七八十年沒什么瓜葛了,不知怎地,如今見蘇大人家只青玉一個女兒,竟巴巴兒地帶著兩個孩子來投奔,想過繼給蘇大人為嗣子,說瞧著青玉不像是能養活的模樣兒,倒叫蘇大人和蘇夫人白生了一場氣?!?/br> 林如海一怔,道:“竟有此事?我卻沒聽蘇大人說起?!?/br> 賈敏道:“家丑不可外揚,我也是和蘇夫人笑談后才聽蘇夫人說的,那些人已經被蘇大人攆走了。真真是富在深山有遠親,蘇家偌大的家業不知有多少人覬覦著,為了這個,不知道多少人想著給蘇大人送妾,還有一干輕浮女子竟而自薦枕席,哪怕是生個庶子,好生養大了,即便自己還是個奴才,可那庶子卻能分到極多的財物呢,或者能繼承所有家業也未可知?!?/br> 林如海笑道:“蘇大人若有此心,何必等到今日?古往今來,只有一女的達官顯貴好多著呢,又不獨蘇家一門,難道他們都為了子嗣納妾不成?我卻沒見如此。他們也忒不明白蘇大人的清高了,連我都覺得頗有不如呢,何況他人。我猜,以蘇大人的性子,定然說將青玉好生撫養長大,擇一佳婿,將所有家業盡做嫁妝,可是如此?” 隨著蘇青玉的病情里漸有起色,又常得林如海寬慰,蘇黎早已不把和尚道士的話記在心里了,只一心想著調理好蘇青玉的身體。 賈敏輕輕一嘆,道:“話雖如此,可是為了這個,不知道多少人都怪蘇夫人呢,暗地里什么話兒都說得出來,倒像是一切都是蘇夫人的不是?!蓖瑸閶D人,賈敏常想,若是沒有林睿,自己是否也和蘇夫人、封氏一樣,總覺得愧對祖宗,常常抑郁不樂。 聽了賈敏的話,不知怎地,林如海忽然想起了上輩子。大約是近鄉情更怯,又或者常遇到上輩子和黛玉有關的人和事,香菱如此,妙玉如此,連帶薛寶釵之母薛姨媽并其子薛蟠亦在金陵,午夜夢回之際,林如??偛幻庀肫鹎笆婪N種,無法忘懷。 上輩子的賈敏和今日的蘇夫人一般,備受流言之苦,甚至賈敏比蘇夫人和封氏更苦。蘇黎和甄士隱無子卻都未納妾,而自己為了生子,卻納了幾房姬妾,然姬妾無子,便有一干人深妒賈敏出身高貴夫君爭氣,私下編派了許多閑話,賈敏如何厲害,如何把持內宅,如何不讓姬妾生子等等,林如海不禁啞然失笑,雖然說男主外女主內,但是做主的終究是一家之主,難道做到了鹽課御史的他竟是眼瞎耳聾不成?一點兒風聲不知? 因此林如海重生到如今,唯愿待賈敏一心一意,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哪怕最終只剩黛玉一女,也不會再如上輩子一樣納妾,只是沒想到居然生了林睿,自是意外之喜。 林如海寬慰道:“世人的閑話理會那么些做什么?蘇大人和蘇夫人安穩度日便是上策?!?/br> 賈敏一笑,點頭道:“老爺說得極是,不管外人如何說,日子是蘇大人和蘇夫人的,只要他們一家人過得好,那些閑話什么都不是?!?/br> 次日,去探望蘇夫人時,果然如此安慰一番,又說了林如海的話。 蘇夫人正看著林睿拿金項圈逗蘇青玉,卻見蘇青玉眼珠子隨著林睿手里的金項圈晃動,不住伸手去抓,林睿狡黠一笑,每每到她伸手過來時移開,如此數次,蘇青玉似也惱了,將頭一扭,不理他了。聽了賈敏這些話,蘇夫人道:“若世人都如你們夫婦這般明理,也便沒有那么多的流言蜚語了。我嫁給我們二十年,什么樣的話沒聽過?若在意,早氣死了。倒是你們母子兩個,來看我和玉兒便罷了,何苦送這么貴重的東西,不過頑兩日就不要了?!?/br> 賈敏抿嘴一笑,道:“你說這話,我便該說你,難道你給睿兒的東西就不貴重了?再說了,這個項圈兒可不是我的,是我娘家大嫂送給睿兒的,睿兒要送給meimei,是他的好處,也由他自己做主,我才不理這些,免得他養成小氣的性子?!?/br> 年初榮國府回禮,其中便有林睿手里拿的項圈兒,乃是竇夫人所送,聽說是賈母賞給竇夫人的,這幾日擬給榮國府的中秋節禮時,賈敏便額外送了竇夫人幾件東西。 竇夫人雖然進了門,她父親也升了從三品,但她卻并未當家作主,只管著東院的大小事務,因此榮國府管家理事的仍是王夫人,來往送禮都是王夫人做主,只是經過那一年王夫人送禮不合賈敏之意,此后但凡王夫人所備送至林家的禮物賈母必要親自過目方可,而竇夫人只在賈母跟前奉承,或是嚴加管束賈赦,或是悉心教養賈璉,余者皆不在意。 竇夫人原是個聰明人,不僅管得了賈赦,教得了賈璉,而且性情爽利,言語嬌俏,總是哄得賈母眉開眼笑,又愛笑愛玩愛熱鬧,隔三差五地拿月錢做東請賈母賞花吃酒聽戲,不比王夫人總是沒了嘴的葫蘆一般,行事寡淡,因此深得賈母之意,得了賈母許多額外賞給她的金銀古玩衣料等,因此她即便不管家,也在榮國府的日子過得如魚得水。 林如海從賈敏處知道后,暗贊一聲竇夫人了得,榮國府如今雖未見內囊罄盡的窘狀,但排場極大,花費日多,已是入不敷出了,底下奴仆盤根錯節,有些比主子還有體面,幾乎動輒中飽私囊,竇夫人管得好是功,管不過是過,便是管好了,蠲免了家人花費,也只是落得一個吝嗇的名聲,沒有半點好處,倒不如萬事不管,只理自己東院,管好了自己的丈夫兒子,比儉省多少錢都強得多,即使榮國府的家業本就該由他們繼承,可是賈母還在,便不會分家,她管了家事,也不會如今日這般在賈母跟前有體面了。 賈敏在京城幾年,也知道娘家行事,細細一想便知竇夫人所思,約莫也明白了八、九分,暗嘆娘家自從父親去世后,越發不如從前了,行事卻只有更過分的。 蘇夫人聽了,搖頭道:“哪里就小氣了?我倒覺得睿哥兒極大方,玉兒這些頑器里頭倒有一半都是睿哥兒送的?!?/br> 賈敏卻笑道:“他出世到如今,多少東西都是哥哥jiejie們給的,北靜王府里的溶兒,大哥哥家的璉兒,我認的干女兒安兒,東平王府里的樸兒,在京城時只要有好東西,都想著他,別人以身作則,如今他既做了哥哥,自然也該多疼meimei些?!?/br> 蘇夫人道:“你離京一年了罷?想是記掛著他們?” 賈敏嘆了一口氣,道:“如何不記掛?都是打小兒看了幾年,個個都是伶俐人兒,便是冷心絕情的人也惦記著,何況我呢?對了,青玉生日時,薛家送了極厚的禮物,如今聽說薛家添了長子,你們可打發人送了禮?” 蘇夫人道:“自然打發人去了,雖說和他們家沒什么交情,但是他們既在玉兒生日的時候送了禮,我便預備了差不多分量的禮物送去?!?/br> 卻說薛王氏得了幾家的禮物,其中甄家、蘇家和林家的雖沒有下面孝敬的貴重,但擺在堂上便顯得十分體面,薛家已經沒了官職,哪里像自己的娘家和姐夫家,所結交的都是官宦之家,薛家如何比得上,若沒有自己,薛家有好些戶部的差事都得不到,因此熱鬧過后,瞧著襁褓中的兒子,薛王氏益發歡喜不盡,忙向京中報喜。 連同薛王氏喜信兒送到京城的還有她特特預備了送給王夫人的禮物,又有送給賈家的中秋節禮。薛家雖然無人做官,但是歷代經商,家資饒富,有百萬之財,而六品官員俸祿一年不過幾十兩銀子,因此更顯得薛家送禮豐厚已極,看得王夫人一嘆,暗想,若是靠賈政的俸祿,恐怕連自己都養不活,幸而自己如今管家,下人爭相奉承,短了誰的東西都不會缺了他們這一房的。 想罷,王夫人不禁有些得意,忙命人捧著薛王氏送的東西到賈母跟前,供賈母挑選。 可巧竇夫人在跟前陪著賈母說話,見狀笑道:“都說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指的就是二太太的meimei家,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這樣的珊瑚樹,我還沒見過比這更絢麗燦爛的。老太太可得挑幾件好東西,莫辜負了二太太的心意,便是不要了,賞給我也使得?!?/br> 賈母啐道:“呸,你跟了我幾年,也見識了好些,怎么還這么眼皮子淺?不必眼饞二太太meimei家送的東西,一會子叫鴛鴦去開庫房,將我那一株珊瑚樹兒搬走就是?!痹捓镫m然蘊含著斥責之意,但是賈母眉梢眼角卻全是笑意,她就愛竇夫人說話的態度,聽著似乎十分淺薄,眼紅自己的東西,細細一想,卻均是討了自己的喜歡。 竇夫人聽了,忙不迭地對著賈母作揖,笑吟吟地道:“謝老太太賞,媳婦心里感激不盡,明兒客人來了,媳婦兒便擺將出來,顯擺顯擺,告訴他們這是老太太特特賞給我的?!?/br> 賈母聽了,更是歡喜。 王夫人見狀,越發瞧不起竇夫人處處做小伏低的作態。 竇夫人卻是抿嘴一笑,做小伏低算什么?有東西才是實惠。王夫人就是不懂得討賈母的歡心,卻又妒忌賈母待賈敏太過,比對她這個兒媳婦還好,實不知賈母年紀大了,最愛炫耀自己的豪富和在賈家超然的地位,自己隨著她便是,就算是哄老人高興了,只要得了老人的歡心,愛屋及烏,總能惠及丈夫兒子,得不得到東西反而是小事了。當然,能得到最好,日后都留給兒子娶媳婦,榮國府都讓二房當家了,自己一房也不能總是吃虧。 果然聽到賈母對王夫人道:“有勞姨太太惦記著,才送來的節禮我已經看了,都是極好的,你比著單子回禮,別叫他們小看了咱們家。這些東西原是額外送你的,你孝敬我如何使得?別聽大太太胡說,我那里的東西盡夠她挑的?!?/br> 王夫人聞言,有些兒不喜,憑什么賈敏素日盡得賈母的梯己,如今竇夫人也來分走一杯羹?不過是幾句話就討得賈母如此歡喜。她心中雖覺如此,面上卻一點兒不顯,連忙陪笑道:“雖說這些是姨太太送我的,但是已經是我的了,眼瞅著快過中秋了,倒有幾件吉祥如意的東西,老太太挑幾件喜歡的,也是我的一番孝心?!?/br> 賈母聽了,便不再推辭,道:“珊瑚樹也罷了,我有比這更好的,倒是這件西洋的自行船有些兒少見,給璉兒頑,那一套黃玉做的九連環給珠兒,這匹雀金呢給元春,那兩匹大紅的哆羅呢還過得去,給敏兒做件褂子倒好,也不能忘了睿哥兒,聽說睿哥兒已經讀書了,這塊澄泥硯還算精致,我也要了,好給睿哥兒送去?!?/br> 王夫人聽她自始至終都記掛著賈敏,還未如何,便聽竇夫人笑道:“正是,我也覺得姑太太穿紅好看,可巧門下孝敬了我們老爺兩匹大紅羽紗,我也想著等中秋姑太太送節禮來,回送給姑太太呢,不知姑太太今年的節禮可送來了?” 最后一句話卻是問王夫人,王夫人只得道:“還沒送來呢,倒比往年遲了幾日?!?/br> 竇夫人立時笑道:“千里迢迢的,哪能那么準,說什么時候到就什么時候到,途中出了些變故,或是遇到了不好的天,不利于行程,也未可知?!?/br> 賈母點頭道:“這話有理?!?/br> 向王夫人說道:“你也別嫌晚,姨太太家添了長公子,連著報喜,才早了兩日,我料想再過幾日,敏兒家的節禮也該送到了?!?/br> 王夫人只得點頭稱是。 正在這時,便聽門上有人通報說姑太太送節禮來了。 竇夫人聞言登時一笑,賈母則更是歡悅,忙命人進來,無非是問些賈敏一家如何,也沒什么別的可記述之處,倒是竇夫人問了好,收了賈敏送給他們一房的禮,又得了賈母庫房里的珊瑚樹,心滿意足地坐車回了東院。 可巧賈赦正在把玩新得的扇子,見狀順口問了一句,道:“別的東西也罷了,瞧著像是meimei送來的,這珊瑚樹如何得的?我依稀記得倒像是母親的梯己?!?/br> 竇夫人笑道:“正是老太太賞我的?!?/br> 賈赦聽了,愈覺詫異,道:“母親竟舍得開庫房拿梯己給你?這一株珊瑚樹母親素來寶貝得很,我記得二老爺成親那一年,覺得珊瑚樹擺在新房里好看,撒嬌著央求了好幾回母親都沒舍得給他,如何今兒反給你了?前兒給你的那頭面,也是母親當年的嫁妝?!?/br> 竇夫人道:“不過幾件東西,老爺就覺得出奇了?咱們已不管家了,得幾件東西不為過。和這幾件東西相比,我瞧二太太倒愿意管家?!?/br> 提到這個,賈赦不禁氣道:“真真不知道你是如何想的,母親叫你管家,你居然推辭,你難道不知道榮國府本就該咱們當家作主的?” 竇夫人立時反唇相譏:“老爺知道什么?管家原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兒,你還當現今是國公爺在的時候呢?便是老爺,住在榮國府里我都覺得惶恐呢,還讓我管家!我如今都是為了誰?還不是為了老爺和璉兒?!?/br> 她進門不久,賈母有意讓她管家,王夫人亦假意把手里的事務交給她管,故她當時便見到了賬冊,心中著實駭然,開銷之大,竟是進項的兩倍不止。雖說她明白必然有人從中貪墨,但是老家人在此經營日深,一時之間難以撼動,有賈母坐鎮,他人別想蠲免,免得失了府上的體統,因此她幾經思索,又請教了李母,當機立斷推辭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