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節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荊襄之戰 五 大漢開元元年九月十四夜,南郡公安縣城之內曹軍士卒林立,一副大敵當前的模樣,一隊隊巡城官兵將百姓門戶逐家敲開入內搜查,縣城四門把守森嚴。公安縣城位于南郡最南,此時距離徐晃龍驤軍兵鋒所在還有將近兩百里的距離,到底何事能讓駐守此地的曹軍如此緊張,甚至還專門調來騎兵在縣外呈環狀進行反復搜索?卻原來被曹cao軟禁在此地的原益州刺史劉璋一家七口竟然不知不覺的消失不見! 此時立于劉府門前的乃是曹軍大將李通,昨日他方才接到蜀中傳書讓他速速前來公安將劉璋一家遷往江夏安置,倘若對方有所反抗便可立刻將之斬殺以絕后患!劉毅想到了劉璋曹cao也幾乎在同時察覺到了此人的重要性,一開始孟德倒還并未太過緊張,畢竟在漢末之時幾乎從未有過潛入敵境解救重要人物之事,可荀彧的一席話卻讓他警覺,當年司隸之戰劉毅正是運用此法將虎牢關守將張濟的家屬盡皆救出,也因此讓張家叔侄不再有后顧之憂而一心投效,這天下第一雄關終究落在劉毅手中,自此之后此關便一直是封鎖兗州西向的要害。 劉毅在用兵之中絕不乏大氣磅礴之處,可偷雞摸狗或是陰招損招卻也極多,兵家本就不是講什么氣度的地方,只要能夠帶來勝利的計謀就是好計,對于這一點早在西園之時劉曹二人就是出奇的一致,唯有袁紹略有微詞。如今得荀彧如此一說孟德心中就是一個咯噔,燕地那支天耳的能力他可是領教過得,當即便就傳下軍令要將劉璋轉移,只不過李通接令之后緊趕慢趕終究是晚了一步,劉璋已然不知所蹤。 劉季玉肯定不會不明不白的失蹤,這是燕軍一次極其成功的解救行動,在北平皇宮勤政殿天子的案頭之上有著一份打上紅色火漆的檔案,看這個顏色與圖案便知乃是軍中的頂級機密,這份檔案名為“利劍出鞘”,便是此次公安縣內營救劉璋計劃的代號。曹cao荀彧的猜測可謂中矣,不過執行利劍行動的并非天耳,而是劉云一手訓練出來其中包含劉毅極大心血的特種部隊狼眼!這支小隊訓練的時間長達兩年之久,直到燕王北歸之時方才初告完成,公安也是他們的首戰! 從后世穿越而來,對于特種部隊劉毅還有有著很深的情結的,由于武器上的差異它在古代的威力未必能比得上現代,可不要忘了此時的防御手法也要遠遜于后世,只要訓練得法cao作得當便還是極有可能發揮作用。其實天耳本身就具備著這種性質只不過還沒有太過深入,經過這十數年的征戰擁有了豐富無比的戰陣經驗與古代戰爭知識之后特種作戰在朗生心中也有了不同的認識。除了斬首行動這一職能難以淋漓盡致的體現之外其余各種手法都有著很大的發揮余地,因此除了燕軍的cao演綱要之外狼眼亦有自己特殊的訓練手法,而這些大多都是來自劉毅綜合今生后世的經驗,此時行之亦有著堅實的基礎。 之所以說不適合用于斬首行動還是更多因為武器的原因,似曹cao劉備孫策或是其麾下大將身邊都有著忠心耿耿武藝高強的護衛,而無論你的特種訓練如何出彩也不可能培養出似典韋許褚這般的猛將,假使劉毅能夠如此現今大漢早就統一了!沒有精準的遠程武器想要突破這些精銳護衛的防御雖不說絕無可能但也極難,況且不用說此時身為大漢天子,便是之前在朗生心中還是有著濃烈的英雄情結的,他也不愿意用這樣的方式去對付似曹cao劉備這樣的大敵,但似拯救人質或者應付突發情況,特種部隊還是具備很大效用的,今后或許還要更甚。 就在李通到達公安之前的一個時辰,狼眼行動小隊已然成功的將劉璋一家人成功轉移至城外,其中利用了易容、用藥、暗殺、地道等種種方法,且早在半月之前他們便對縣城之內的地形與種種有利不利的條件進行了充足的準備,用于這次行動的狼眼隊員共有八人,乃是天耳以及百萬燕軍之中所挑選出的精銳,這支花費了劉毅以及劉云包括王欣然聶離等人在內無數精力的特種部隊此時也不過二十三人,劉毅在此的原則是寧缺毋濫,且狼眼更為注重的就是團隊作戰精神。 此次進行行動之前劉毅特地要求劉云以他自己為目標進行一次預演,說道對危險的察覺與感覺之敏銳,除了涙無痕之外朗生還從未見過能與他匹敵之人,的確曹cao再如何監視劉璋也絕不會達到燕王府守衛森嚴的程度,但訓練之中自然要做到最為嚴苛才能在實戰中盡量減少意外的發生,對這些狼眼精英而言,意外往往也就意味著死亡! 不過朗生這個提議一出,劉云卻是搖頭苦笑,這在他而言可是絕無僅有的表情,以往只要劉毅下令哪怕再是千難萬難天耳之首都不會皺眉,這一次倒并不是他不想而是的確做不到!在訓練狼眼之前劉云曾和劉毅甘寧等人有過極為細致的溝通,這支部隊的存在亦是燕軍最高機密,就連張虎戲志才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在經過殘忍的訓練之后劉云對狼眼的可怕無疑有著最深的了解,因此洗腦便是必備的要素,狼眼中人一旦接到不利于燕王的任務將會毫不猶豫的殺死發布命令之人,就是劉云也不例外,他們效忠的對象亦唯有天子劉毅一人。 當年暗影初到燕王身邊護衛之時,以管亥為首的一幫親衛營士卒自然不會輕易的將這份榮譽交給他們,一場比試在所難免。用管統領的話來說,打仗打了這么多年還很少見到像暗影這般對敵人狠也對自己狠的人!管亥的話說的還是很有水平的,但說起狠和服從性狼眼的嚴格還要更在暗影之上,燕王要你生你便生,要你死你便死,否則就不要身在狼眼之中!在劉毅眼里劉云就是一個天生的情報特務人才,當起教官來亦如是,很多事情他做的要比朗生要求的都更加深入。 劉云的話向來不多,尤其是在劉毅身邊的時候,但只要他說出來的話就能得到朗生十足的信任,這些規范與要求在后世也是屢見不鮮,只不過如今將國家換成了皇上。因此這次行動的目標就變成了州府之中的戲志才,而在狼眼行動之時劉毅瞞過劉云就身在州府的暗間之內,當時這次行動完成的可謂完美,狼眼的潛入令得州府護衛都渾然不覺,只是在最后面對戲志才身邊暗影護衛之時方才有所折損,兩名劉毅親自安排給軍師的暗影中人中了狼眼的麻藥針,但在此之前他們也用淬毒暗器傷了其中一人,若非搶救及時三人當要同歸于盡! 說是演練,但從頭到尾狼眼都是在實戰之中歷練,說實話他們腦海之中并沒有演習這個概念,出手便全是殺招,即使以劉毅的感知也是在他們潛入到離戲志才書房十步之內方才有所察覺,這在他十數年的生涯之中亦是絕無僅有!至此不但狼眼的實力得到了充足的證明,暗影護衛之能亦從一個方面有了驗證,就是因為此事之后在狼眼與暗影之間還形成了極強的競爭意識,雙方互不服氣亦在暗中不斷較勁。 倒是戲志才戲軍師的沉穩大大出乎了狼眼眾人的預料,誰也沒有想到一個文士在生死俄頃之間竟然還能表現的那般沉著,在暗影護衛不敵之后志才的第一個舉動便是要揮劍自刎,當然有劉毅與狼眼眾人在側他的這個舉動是絕不會成功的,可其中包含的意義卻也令朗生極為欣慰,身為燕軍中樞要員,志才此舉便是在保護軍情的安全。 事后劉毅立即向軍師坦誠了此事和所為的目的,戲志才對此毫不在意,卻對狼眼與暗影之能大加贊賞,天子能夠如此亦是對自己的無比信任,況且他身在暗室之內已然是親身為他護衛。以北平州府如此的守衛力量加之有暗影相護狼眼依舊可以成功,想來公安之中的劉璋府內是絕不會有如此嚴謹的安保措施的,以戲志才的眼光只要劉毅稍加說明他便能知其中深意,一個劉璋對于蜀中而言就可平添助力! 公安縣城中與周邊的搜索維持了整整一夜,但李通并沒有找到任何的蛛絲馬跡,次日晚間原本還在搜查的曹軍卻放棄了搜索往北而去,這當然不是李通不愿將搜查繼續下去。營救劉璋一家只是荊襄決戰的第一步,作為后續手段就是燕軍大軍的全面進擊!九月十五清晨,徐晃的龍驤軍向南陽腹地曹軍大寨所在發動了猛烈攻擊,嚴綱白馬營、華雄西涼營兩翼穿插保證其側翼安全并分割曹軍主力,而與此同時,常山王以太史慈的北平軍在左,高順的遼東軍在右也向荊州發動了攻擊,這一場局部決戰正式拉開序幕!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荊襄之戰 六 徐晃龍驤軍出南陽直插南郡要害,張燕黃衫軍在經過休整之后亦緊隨友軍行動,白馬、西涼二營機動掩護,燕軍的戰術動作迅猛到位,更兼常山王領軍出汝南,北平遼東二軍并肩馳騁與義陽之間,即可分別威脅襄陽江夏又可合兵攻打一處,占據兵力優勢的燕軍此時在用兵之上更是揮灑自如,兩處曹軍雖是奮起抵抗但終因士氣降低連續作戰休整不足而屢戰屢??!賈詡郭嘉與趙云為了策動此次攻勢特地將朱雀營與各軍器械營集中起來加以使用,單獨一個主力軍的器械營威力或許還不能對大型堅城形成太大的威脅可兩個或者四個形成合力其效果也并不在朱雀營之下,配屬兩路大軍行動將會使得曹軍無險可守。 經過多年的戰陣歷練燕軍步騎之間的配合近乎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步軍各主力軍齊頭并進,騎軍各營鞏固四周,便是曹軍司馬懿劉曄等智謀之士面對燕軍這樣純熟的戰陣亦難有妙計可施。對方強大的機動力使得他們任何誘敵深入加以殲滅打擊的打算都成了空談,數萬騎軍可以在步軍陷入敵軍圍困之后迅速的加以增援,以中心開花之法形成反包圍之勢,有此為憑燕軍各部更能毫無顧忌的窮追猛打。 漢中兗州兩處大戰之后燕軍大部休整了有三月之久,在燕王回京登基為帝的這段時日之內賈詡郭嘉二人對燕軍的整體戰術運用亦與眾將一道進行了深刻的總結。鬼才毒士皆乃當今大才,隨劉毅東征西討實戰經驗豐富無比,一番取長補短之下也就有了此次荊襄決戰之中燕軍的這種戰術運用,可說是將所有的優勢都發揮到了淋漓盡致! 倘若是換了面對別的對手,哪怕依舊是兵力處于劣勢,曹軍依然可以利用處處城塞來消耗對方的銳氣與戰力??勺詮膬贾葜畱饚追灾?,燕軍在攻城間對步炮協同戰術的運用亦是越來越為純熟,燕地先進的軍用科技與強大的后勤保障能力結合起來似的朱雀營器械營的繼續作戰能力大增!本來就有著兵力上的優勢再加科技上的領先,這二者相輔相成之時再想加以限制對曹軍諸將而言乃最大難題。 按照賈詡郭嘉二人的分析,荊襄之戰中曹軍想要正面有效的抗擊燕軍的進擊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地形之利來補兵力之不足,盡量采取陣戰來避開對方的器械之利,可如此一來必然就會陷入消耗之中,就算沒有器械之助,燕軍在夜戰之中的能力也絕不會弱于對方,雙方互有折損的情況下一方補充迅速另一方卻需要時間消化戰場形勢的變化就可想而知,只要燕軍保持眼下的戰法此戰就可立在不敗之地。 鬼才毒士皆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戰事,便是換位處之面對敵軍如此厚重的攻勢他們亦難有良策應對,曹營一干謀士雖亦是多謀可實力上的差距在此時絕非一兩條計策就可以彌補的。夏侯惇對上徐公明,二將統軍之能相差無幾,兵員素質與cao練亦可謂平分秋色,但隨著燕王的登基稱帝燕軍本就旺盛的斗志又再提升幾分,反觀曹軍則因連連失利而軍心難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唯有一場大勝,可曹營眾人絞盡腦汁前線卻還是節節敗退一勝難求,南郡戰局形勢愈危。 九月二十三,經司馬懿劉曄程昱等人幾番謀劃變換陣型,夏侯惇的八萬曹軍與南郡青縣近郊與徐晃的龍驤軍展開會戰,史稱“青縣之戰?!?。也許在此戰之中雙方投入的兵力與大戰波及的范圍都不能與漢中或兗州之戰相比,可卻因為它代表了燕軍步軍騎軍配合的一個嶄新高度而載入史冊,各兵種各部之間的協調亦是近乎到了天衣無縫。 青縣之戰伊始曹軍利用地形之利為燕軍設下了一個口袋陣,虎豹騎通過種種佯動也到了戰場四周,程昱司馬等人用意便在依仗局部兵力優勢與地利對燕軍王牌龍驤軍做出極大的殺傷并借此戰之勝而一振曹軍低迷的士氣。夏侯淵曹純二人將分別牽制嚴綱白馬營與華雄西涼營,夏侯惇全力以赴對付徐晃!八萬對五萬,考慮到龍驤軍的戰力這個優勢并未顯得太過巨大,但卻已經是曹軍能夠做到的極限了!曹昂曹仁于禁等人被高順遼東軍與周倉的玄武營牽制,孫策的荊南士卒則遭到了太史慈北平軍的突襲,這一戰子義領軍亦可謂迅如閃電。 荊襄這場局部決戰劉毅身在北平指揮權便交在了賈詡郭嘉二人之手,就是常山王趙云出汝南與之協作亦要聽從軍師調遣,同樣戰場形勢瞬息千變,身為統軍大將徐晃亦要根據眼前敵情的變動臨機做出處置,到了主力軍統領這個級別,都會擁有戰場擅專之權!但權利義務向來相對,這個權力一旦動用大將們就要承受因此產生的職責。 賈郭二人身負全局之重不可能隨時處在最前沿,軍令哪怕下得再細也絕比不上前線軍情變化的速度,更不可能將所有變化都事前算盡,既然對眼前軍情有著明確的判斷又要敢于承擔職責隨機應變,一軍大將豈是易為?徐公明忠勇剛毅不但將略無礙更是勇于擔當,明知敵軍可能有詐但他依舊鼓勇而進,憑的就是對自己麾下戰力的了解以及對同袍的信任之情,此行雖險但可能抓住敵軍主力亦是值得一冒。 昔年劉毅率軍增援北海徐州而回,袁紹派田豐為使說動黑山張燕與沿途之上伏擊幽州北歸大軍,那一趟隨軍的軍資可謂豐厚之極,洛縣一役,劉毅明知對方十萬大軍為他設下伏擊圈卻依舊率領萬余精銳置身其間,一場大戰下來十萬黃巾皆為幽州軍所破,讓天下再一次見識到了幽州軍的強悍。張燕與孫觀等人也就是從那一戰起對劉毅心服口服,后來黑山近百萬之眾撤入幽州亦是拜這震驚天下的一戰所致。 今日徐晃立定決心要效法天子當年,誓要為中心開花之法,給予荊襄一帶的曹軍主力以重創,不過劉毅其時雖是面對十萬黃巾,但其中尤以烏合之眾居多,眼前的曹軍則不然,論戰力要遠勝黑山張燕及泰山五寇麾下。徐公明亦非頭腦一熱做出的決定,縱使連戰連捷他還保持著為將者的冷靜,有著廣闊的縱深燕軍想逼曹軍決戰并不容易,這次將計就計的進軍是他反復衡量兩軍局勢之后方才斷然行之。 龍驤軍在徐晃的率領之下進軍勇猛迅速,敵軍既然如此,曹軍的迎擊自也是全力以赴,青縣一戰初始之時在準備較為充分的優勢曹軍沖擊之下龍驤軍戰斗的十分辛苦,他們要同時面對三個方向殺來的敵軍還要隨時保持嚴整的陣型以防備敵軍騎兵隨時可能發動的突擊,徐晃親臨一線指揮作戰與一眾士卒浴血沙場,夏侯惇精銳盡出之下雖將敵軍陣型不斷壓縮卻始終無法突破龍驤軍的核心部分,他倒不是不想用虎豹騎來打頭陣沖垮對方的防線,只是徐晃的穩進沒有給他機會。 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公明是在進軍的同時命人快馬報與賈詡郭嘉二人的,收到軍情之時青縣之戰已然展開,雖然徐晃此舉有些出乎二位軍師的預料但這時肯定不是論證其中得失的時候,兵貴神速,哪怕龍驤軍此舉有差二人亦要盡全力去配合前方大將的行動,至于責任如何只是戰后之事!其實以賈郭二人的眼光自不會看不出這番危機之中隱藏的戰機,只不過天子之命是讓其盡量穩進罷了,既然徐晃已然做出了抓住敵軍主力的選擇,燕軍各軍的動作就要變得迅猛起來。 讓賈詡郭嘉二人感到欣慰的是嚴綱、華雄甚至是遠在百里之外的太史慈高順等將都在自覺的配合著徐晃發起的這場攻勢,他們實現沒有商量而是完全憑借敵軍調動所作出的判斷!白馬營西涼營快馬猛進不及損傷的向曹軍虎豹騎發動沖擊,敵軍越是想要脫離他們就越要死死糾纏下去。以徐晃龍驤軍之能就算面對十萬曹軍步軍縱算不敵亦可支撐很長的時間,可在苦戰之中再面對敵騎的突襲就會相當危險,他們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趕上去讓夏侯淵曹純等人無力分心他顧。 與之一般高順對曹昂等人丟棄城塞的舉動根本不屑一顧,敵軍的動作如此迅捷他就更有拼死阻擊的必要,太史慈對孫策的牽制也是一般。本來燕王有令在情況明晰之前北平軍隊荊南士卒以牽制為主不必正面與之激戰,但在戰場上軍情就是命令,敵軍忽然有所異動子龍子義就絕不會坐視,另一個時空之中那場神亭酣戰卻在南陽上演,常山王更是以一人之力力敵包括江東悍將周泰及老將黃蓋在內的四員上將,涙無痕的鑌鐵齊眉棍砸斷了程普的鐵脊蛇矛,整整四個時辰的廝殺北平軍硬是未讓孫策麾下向北一步!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荊襄之戰 七 等待劉云與孫策方面接觸的消息亦是燕軍暫時按兵不動的原因之一,以目前南方三雄的形勢劉毅亦只能選擇荊南方面下手最為實際,但初步傳來的訊息卻并不樂觀,孫策仍然在猶疑之中搖擺不定甚至都沒有針對劉毅提出的條件作出表示。這個心理朗生倒也能理解,一方之雄又有哪個愿意屈于人下?不過顯然他是絕不會給小霸王太多的時間去考慮的,你不是猶豫嗎?朕就要用強大的軍事壓力逼你表態,隨著燕軍的不斷進展對方可以回旋的余地只會越來越小,到了他不足以對大局有所影響的時候,恐怕劉毅也懶得再去與之磋商。 還沒有等天子詔令太史慈的北平軍已經和荊南士卒硬碰硬的交上了手,雖然孫伯符占據了一定兵力的優勢可此戰打下來卻沒有在燕軍身上占到任何的便宜,論步戰此時的孫策軍的確要差了一籌。當然在初步試探對方態度之后荊南方面并沒有竭盡全力,趙云太史慈的決心極為明顯,你不北進便罷,若要北進北平軍便不惜尸山血海!這近七萬士卒已經是孫策步軍戰力的精華所在,怎肯輕易與對方拼命? 因此除了一開始的激戰之外后面的兩個時辰雙方雖還在交戰卻已經都保持了一定的克制,戰陣之上沒有優勢,斗將就更要明顯的落于下風,孫策與太史慈這對宿命之中的勁敵酣戰近二百合依舊不分勝負,趙云以一人之力迎戰包括九江周泰及老將黃蓋在內的四員大將雖是吃力但卻處下風而不敗,待得涙無痕擊敗程普來與之聯手便立刻將局面挽回,當然此戰之后子龍因此舉還受到了天子旨意的斥責,如今三弟已是常山王之尊,又怎能似前一般身先士卒與戰陣之上? 孫策可以因為北平軍的決絕而不盡全力,曹昂就斷然不會如此了,高順的遼東軍在阻擊之中所承擔的壓力便要遠超前者,一個時辰廝殺下來他就付出了將近四千精銳的傷亡,曹軍的瘋狂沖擊亦出乎了敬方的意料之外。不過越是如此高順就越不能放這支敵軍過去,否則遼東軍可以得到保存,但友軍說不得就要因此而遭受沉重的打擊,在燕軍之中向來有著這樣的慣例,在不涉及戰略利益的前提下要將同袍看得比自身都重。在戰場上你隨時都能見到士卒們奮不顧身的為同伴擋刀擋槍,各部之間一方陷入危難就更是八方來援,劉毅是最為強調團隊合作精神的,此處也許會被敵軍加以利用但始終利大于弊。 敵軍如此行動必有所為,高順的決心下的更快,不管曹昂曹仁等人所去何為他都絕不會放之過去,除非遼東軍全軍盡墨,而一個時辰之后當他從后軍收到青縣之戰的消息時這份決心便更為堅定,且對徐晃的用兵決斷與勇氣亦衷心佩服,在這樣的敵我形勢下敢于將計就計做出進軍的舉動本身就要承擔天大的風險,非為大將者難以擔當。 北平遼東二軍距青縣兩百余里尚能迅速作出反應根據敵軍的動向來策應友軍的行動,近在龍驤軍左右兩翼數十里的西涼白馬二營便更是如此。在之前進行的數場激戰之中三支人馬已然配合的極為默契,且無論是嚴綱還是華雄對徐晃的為將之能是知之極深的,自從西園之時相隨天子徐公明便一直是劉毅的心腹愛將,每每委以重責其看重之處并不在甘寧趙云之下,再說這三路齊進本就以龍驤軍為主,二將亦多多少少看出了一些徐晃的用意,他們的突進擾敵更為迅捷。 自兗州之戰直到荊襄之戰,燕軍鐵騎營一直在尋找曹軍虎豹騎決戰,其中不乏種種引誘之法,而夏侯淵曹純等人也算是沉著冷靜,明知敵軍勢大也并未給對方可乘之機,不過虎豹騎的精銳固然因此保存下來他們對戰局的影響也被限制到了最低!天天躲著敵人對這些驕兵悍將而言可是憋悶不已,本來還想趁著此番打擊徐公明的王牌來一舒胸中郁悶之氣可沒有想到徐晃沒有絲毫猶豫的進軍快如疾風,便是一直沉穩緩進的白馬西涼二營也似忽然不要命的一般突擊而來。夏侯妙才不是不想分出余力去增援兄長,面對燕軍兩大鐵騎他亦有心無力。 但拋開虎豹騎,夏侯惇率領的大軍也絕非易與,占據地形與人數優勢的他們無不奮勇爭先以殲滅龍驤軍為榮,隨著傷亡數字的不斷增大徐晃承受的壓力亦是劇增,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戰役的深入,夏侯惇卻發現曹軍在戰場之上的優勢正在不斷的縮小之中。龍驤軍被沖擊的不斷縮小的陣型又開始逐漸擴大起來,燕軍王牌的斗志與韌性在這一刻顯露無疑,初始他們會因為敵軍的準備而處于被動,可沉著應戰將曹軍的銳氣扛過之后他們在戰力和體力上的雙重優勢亦是展現。 以自身為餌食行中心開花之法有兩個最大的要點,一是作為餌食的部隊定要能在敵軍的圍攻之下堅持足夠長的時間,否則就餌食被吃掉任何的后續戰術都成了笑話。這其二便是與之配合的部隊一定要行動迅速及時趕來增援與之里應外合,這樣才會有開花之效!后世有一場很著名的戰役叫做孟良崮,那其中的敵我雙方便演繹了如此一場對決,只不過身為餌食的部隊的確是頑強了,援軍卻是遲遲不至,后果自然不言而喻,王牌御林軍抗日勁旅也就此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荊襄會戰之中的青縣之戰之所以可以載入史冊除了它本身的戰略意義之外燕軍各部的主動協作就是最大的看點,曹軍伏擊龍驤軍乃是準備在前并經過一番頗為周密的安排,兵力調動與地形運用無疑占據先機??尚旎螢榇朔▍s是隨機應變,他可以依仗的只有龍驤軍強悍的戰力與對燕軍各部配合之處的信心,就好比兩個弈棋高手對招,一方潛心設計了一個圈套,另一方明知有詐卻依然將計就計!結果是苦心孤詣的一方設下的圈套被對方當場找到最為有效的手法加以擊破,這對前者信心上的打擊就不言而喻了,在戰略上的作用更是深遠。 北平遼東二軍、西涼白馬二營皆是應時而動緊緊拖住曹軍不讓其對友軍形成合擊之勢,而賈詡郭嘉聞報之后亦是立刻催動張燕的黃衫軍及樊稠的并州營以急行軍的速度趕往青縣,當龍驤軍與敵軍廝殺竟日近乎筋疲力竭之時,裴元紹的玄武營第一個趕到了戰場,燕軍的反擊亦由此展開,夏侯惇見狀也只能搖頭苦笑收軍而退。敵軍之間的配合根本不用言傳,他若再不退隨之而來定是更多的增援部隊! 是戰徐晃與夏侯惇在青縣大戰八個時辰,嚴綱華雄所部力敵曹軍虎豹騎亦不在其下,孫策曹昂二人在趙云太史慈高順等將的阻擊之下亦近乎寸步未進,戰前謀劃的合圍之策煙消云散!論及傷亡雙方大致在伯仲之間,單從戰術角度而言并沒有之前的幾戰那般成功,可互拼消耗之下對燕軍后繼戰略的意義卻是非凡,此戰一過夏侯惇的曹軍主力與夏侯淵的虎豹騎都受到了傷筋動骨的打擊,燕軍在兵力與機動性上的優勢顯得更為明顯,賈詡當即以張燕的黃衫軍配合樊稠的西涼營及白虎玄武二營趁勢追擊,此時曹軍卻再無能力組織起足以與之對抗的兵力了,不光夏侯兄弟撤出南郡,曹昂孫策亦讓出了南陽,經此一戰荊襄九郡之中的三郡盡皆落在燕軍手中,江北只有襄陽江陵未下! 論及此戰,當機立斷的徐晃徐公明可謂最大功臣,可在戰后他卻沒有絲毫居功之態,反在戰役總結之時對友軍的積極配合大加贊賞,尤其是高順的遼東軍,青兗一役中損失最大的便是此軍,而青縣之戰敬方又承擔了最為艱巨的阻擊任務,力抗包括于禁曹仁在內的數員名將,假使此處放曹軍過,不足兩個時辰就能趕到青縣近郊,這個結果令得徐晃回想起來都后怕不已,對傷亡極大的遼東軍更衷心感佩。 高順于此卻顯得十分謙遜,其言曰:漢軍各部不分彼此皆乃天子之軍,徐將軍能為陛下之利甘冒奇險順豈能瞠乎其后?豈可因此而當將軍之謝?此言一出常山王及兩位軍師并一眾戰將皆頷首不已,高敬方當真是一片為公之意,難怪燕王以之為征北將軍位在軍中一干宿將之上,可謂是目光如炬,觀其領軍與此戰行止,實乃名副其實也。 在此次相會之上,諸將的功勞倒不是討論的焦點,有一名人此番亦建奇功,與酣戰之中殺敵五十有九,奪戰旗兩面,本來以他在軍中的名聲有此戰績并不為怪,在其軍旅生涯更有過百人斬的時候,不過青縣一戰他沒有受傷就是足以震驚全軍的奇跡了!而能以一區區十長之身贏得如許多的戰將關注,非“打不死的張十八”莫屬!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荊襄之戰 八 內宮總管張云乃是當年獻帝自小的玩伴,其時董卓弄權后又有李榷郭汜專政,劉協的日子可謂度日如年,終日陪伴在身邊的就是張云,這一份主從之情怕也不在與皇后之下。劉毅迎接天子與北平,獻帝對這個與他共患難的內臣更是厚待!張云這個人沒有讀過太多的書,對主子卻是忠心耿耿,且天資聰明又極善逢迎,內宮在他的打理之下亦是井井有條,故新皇登基之后劉毅對其也極為看重。能有一個隨時隨地知道自己心意的伴在身邊對上位者而言乃是一種賞心樂事,再加上此人還有一定真才實學的話便更是如此,不光劉毅,皇后蔡琰對張云亦是信任有加,新舊更替宮中千頭萬緒后者可說是揮灑自如。 華夏官場向來講究揣摩上意,宮中當然也是如此,這可是一門極為精深奧妙的學問,絕不在兵法和治國之道之下,身為內宮總管有兩個人對張云是最為重要的,其一自然是皇后蔡琰,宮中諸事皆是由她打理,另外一個就只會是當今天子。知曉劉毅喜歡山野林間的那種感覺,在后宮花園的設計上張云可謂煞費苦心,既要有皇家園林的恢弘大氣又要不失那種天然原始的氣息,還要讓皇后及一眾妃嬪有游園賞景之處,此幾處綜合一致也難為張總管一月之內便清減了許多。 不過看見天子皇后與一眾妃嬪徜徉其間愜意抒懷的表現張云總算覺得自己的幾斤rou沒有白掉,雖說劉毅和蔡琰都沒有明言贊賞可有時上位者的欣賞往往是無聲勝有聲,就如軍營中的那些將帥一般,劉毅偶爾發發脾氣反而比滿臉笑容讓他們更為受用,對如今的張云來說也是如此,那才是將他當做自己的心腹。伺候過兩代君主,劉毅應該算是下臣們很喜歡的那種上司,只要你踏踏實實將本分之內的事情做好就不用去擔心其他,當然投其所好無論何時都是為下者之必備。 登基以來一月有余,朝中諸事在眾人的努力之下漸漸踏上了正規雖依舊是千頭萬緒任重道遠可總算開了一個好頭,荊襄之間的戰局亦在不斷向著燕軍有利的方向發展,此時的劉毅才能稍稍放下繁重的公務偷得浮生半日閑與一眾妻妾享受一下后宮之樂!俗話說秋高氣爽,美人相伴再加花香撲鼻,漫步山水回廊之間自是一種閑適的放松。 燕王正位繼漢家大統可謂舉國齊歡,自劉母蔡琰時劉家上下無不是榮耀之極,可在浮華背后眾女心中亦各有滋味。平日在燕王府中雖說丈夫也很少有機會與自己獨處但只要念及總可往書房或是花園中一見,每月亦有幾日可與之相伴,但劉毅登基為九五之尊,皇宮內院的規矩卻要比王府之中更加嚴謹十分,皇上的勤政殿就連皇后蔡琰都不會過多前往更別說其余一眾妃嬪了,因此能夠見到丈夫的時候較之從前更要少了許多。身份的提高家世的榮耀并非沒有代價,個中滋味亦只有當事者可以清楚,由此她們也會更為珍惜與丈夫一起的時光。 與劉毅而言,對一眾妻妾的感情并不會隨著身登帝位而有所改變,反而心中那份愧疚之情卻是越來越深,本來身為燕王之時就很少能有充足的時間去陪伴家人,如今坐與大漢最高的權力寶座之上就更是如此。那種掌握天下大權予取予求的滋味的確是男兒心中所愿,可巨大的權力也將意味著他的付出將會更多。初來此世之時他也對帝王之位有過很多的憧憬,權力巔峰后宮佳麗,但也只有真正身臨其境之后才會有更多的感觸,即便有了充足的準備可那沉重壓力依舊如山。 如果現在問及朗生他最缺少的是什么,那答案一定會是時間。天子之位讓他的很多想法與規劃都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可這一切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完成,后世的蘇青成就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極高的人,說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也并不為過,站在權力的頂峰他的任何一言一行都會對天下對萬民有著巨大的影響,也正是因此劉毅更會謹慎的去利用手中的權力,他并不是不想縱情的去享受生活,去依紅偎翠,也有著充足的資格去如此做,但心中卻始終有著一個聲音在提醒著他不能浪費半寸的光陰,需要他去努力完成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失去的也會更多,身為天子背負國家之重萬民之望,隨時要將千萬子民之事記在心間。這句話說起來似乎有些rou麻可劉毅在心中的的確確感受到了那種緊迫,也只有到了這個位置之后才能更深的去理解為何那些史上明君會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感慨,假如自信人生二百年他將會有更多的時間為大漢規劃宏偉的藍圖! “陛下自正位以來日夜cao勞,今日難得有暇可與臣妾等一道漫步賞花,正該暫且放下朝政之事才是,陛下往昔有言行事需要勞逸結合臣妾深以為然,如今恰是其時?!眲⒁氵@月來的cao勞皇后當然看在眼中,本是有心相勸但丈夫所為一向如此方剛登基也確是諸事繁雜,直到此時才借賞菊為名請天子一游,最大的用意便是讓丈夫放松下來,此時見劉毅身在此間卻依舊若有所思不由得輕聲言道。 “呵呵,皇后說的是,過猶不及,哎~朕這身登九五在旁人眼中風光無限,這苦處卻是自知,倒是委屈了皇后與眾人了?!眲⒁懵勓晕⑽⒁恍?,這道理總是用來說與別人的,真正到了自己身上卻未必如是,當下也是壓低聲音對愛妻說道,九五之尊也是人,亦需要舒緩壓力,和家人傾訴就是最好的途徑,在蔡琰面前他也不需端什么皇上的架子。此時二人同行一干妃嬪盡皆在后跟隨,沒有劉毅蔡琰的招呼誰也不敢逾越半分,皇家要有皇家的氣度與規矩眾女心中亦是深知。 “陛下心系天下,一念為民臣妾等心中豈能不知?古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陛下不必在此分心太多,但求一切以自身為念善加保養臣妾等便心愿已足!”劉毅說話目光從蔡琰開始環視眾人,甄宓糜貞玉兒等與他相伴多年當然知曉夫君心中所想不免欣慰有加,便是皇后亦是內心溫暖,丈夫對待她們向來言行一致絕不會有口是心非之處,既然做如此言語定是如此做想,此情確是可鑒。不過大丈夫身居高位就不可有太多的兒女情長,蔡琰以及眾女此時最大的心愿便是輔佐夫君成一代明君名留青史,并不會以一己之私讓丈夫有任何的羈絆。 “心系天下,一念為名,琰兒你這奉承功夫也是見長,聽的為夫頗有飄飄之感,日前文和奉孝送來的兩框肥蟹今日可有安排?這秋高氣爽賞菊之刻亦正是食蟹之時,哦,這些事原也不必為夫煩心,看來今日當可大塊朵頤了,恩,左右皆乃家人,張云,換圓桌上來,還是團座一處方才熱鬧,朕還要教汝等為擊鼓傳花之戲!”劉毅的言語換來了蔡琰不依的一眼,這在如今的皇后身上可是很少會出現的神情了,但看在朗生眼中卻是十分受用,當下便也問起那美食之事。 今世的劉毅沒有去過大漢南方,但對一些美食卻是常與麾下提起,當年郭嘉前往荊襄為使之時便曾品嘗過螃蟹之鮮,如今恰逢其時怎能不給皇上送來?這兩框螃蟹俱是個大rou厚,由白馬營精挑十名騎術最佳之人配上良駒日夜兼程通過驛道送往北平,快馬接力到得京中亦不過三四日光景,在漢末而言可算得上是速度的極致了。 這才剛提起此事隨著花園回廊一轉眼前竟是豁然開朗,平靜如鏡的水面之上有著一塊占地十數丈的平臺,此時已然設好了酒宴,而距平臺十數丈遠的湖中則是一方建在水中的兩層高臺,身在此間飲酒做宴便正可觀高臺之上載歌載舞,確可令人心曠神怡。關鍵還不在此景設計之到位,從眼前的曲徑通幽到下一步的豁然開朗只在一步之間,利用假山的遮擋卻有截然不同的感覺,讓你不得不感嘆這些能工巧匠們的心思之巧妙!這一切定是皇后蔡琰的安排,劉毅已經習慣了愛妻為他安排好一切,見平臺設宴還是一人一桌便吩咐張云言道。 如今在劉毅的大力推廣之下圓桌已然成了家中必備之物,尤其是在尋常百姓家中,一家人團座對飲更顯親近,許多商家豪門設宴亦是常用。不過在正式的官面場合還是多以一人一席為主,事物的交替也自然要有一個過程。蔡琰倒不是不知丈夫這個喜好只是她初掌內宮也要謹慎為之,一切當需依禮而行以免為人所笑,此時聽得劉毅出言亦對張云微微點頭,當然眾女的心思也被朗生一句擊鼓傳花所吸引了。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荊襄之戰 九 另一個時空之中曹cao父子坐鎮許都之時可是文風大盛,建安文人青史留名,一篇篇華美的文章亦是華夏傳承之中的瑰寶,對此劉毅亦是從善如流決心效仿之,給書院及一眾文士發揮的機會,當然這也是有主題的,奔狼賦與云臺賦任選其一,相當于是后世的命題作文了。 據說當年漢光武帝劉秀微服出行曾在古寺看見一副對聯,上聯為“孔門七十二賢,賢賢為圣?!碑斚侣宰鏊妓鞅銓χ弧霸婆_二十八將,將將封侯?!眲⒁愦伺e也是效法先祖開功臣之閣表彰麾下謀臣猛將的功績,另奔狼一戰乃是有漢對異族最輝煌的大勝之一自也應該加以頌揚,這倒不是朗生自夸戰功而是想讓千千萬萬的普通士卒亦能名垂千古,國興民富文化必定繁榮,此中也寄托著新帝的心中期許。 在北平城皇宮對面的廣場之上此時正在建立著一個占地方圓數十丈的宏偉高臺,開元皇帝將會把陣亡將士的姓名鐫刻其上讓后人銘記他們的功勛,此高臺建成之后還要略略高出宮城幾許,亦在某一個角度體現了劉毅“民為貴、君為輕?!钡乃枷?。而奔狼云臺二賦之中佼佼者的文章也能鐫刻其上,對于一干文人學子們的誘惑力可想而知,不過十數日光景,劉虞蔡邕等人之處的文章已然是堆積如山。 打天下需要武功,可治天下卻需要文治,長期以來的亂世使得各路諸侯無不以武功為主,眼下南方三雄雖還未滅但天下大致的走向卻已經頗為明晰,劉毅也要利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某些觀點。文治武功在將來也是缺一不可,如何把握二者之間的平衡既能讓大漢威震四夷開疆擴土又能保證自身穩定的發展將會是很長時間內的重要課題。 征文此舉激勵的可不僅僅是一干文臣學子,對于在前線作戰的將士們也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將普通士卒的名字鐫刻加以留存可說前所未有,由此便可見將軍愛兵之心并沒有因為登上帝位而有任何的改變。所謂“人死留名樹死留皮?!?,名垂青史不光對于謀臣猛將有著極大的吸引,對一般的士卒亦是如是,再加在燕軍之中此事并非沒有先例,那打不死的張十八就能接到天子專為嘉獎他的圣旨,就這一點百萬燕軍無人不加以羨慕,亦各自鼓足干勁要在接下來的大戰中一展身手,利用宣傳造勢來鼓舞軍民士氣,劉毅此舉可說是立竿見影! 自幽州開始劉毅就極為注重麾下士卒將校文化素質的提升,這一點不但體現在了燕軍的戰力之中,與此次作賦亦可看出端倪,各地寄來的信件之中絕不乏軍中將校的手書,論起辭藻華美修飾得體他們與那些文人士子的確有些差距,可行文之中的那種赳赳男兒之氣卻也顯露無疑,且這些人之中的很多都是那場大戰的親歷者,由他們來訴說親身經歷很容易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倘若沒有之前的學習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在軍中出現,而劉郎紙的革新也是其中的關鍵基礎之一。 推行此舉得到的反向應該說還超過了劉毅本身的預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在社會上形成了轟動效應,隨之又有兩件事情的出爐將如火如荼的活動往前又再度深入推進;一為新帝登基之后頒布的考試取材方法最后一關改為殿試,將由開元皇帝親自把關,殿試頭名可稱為狀元及第,二乃是軍中武勇之士亦可通過這樣的途徑得到晉升,當然除了武藝馬術之外軍師素養和對兵法的理解都是重中之重!第一期的考試便定在明年三月初九,這條消息一出就更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之中發揮了最大功效的乃是太子劉桓手下的宣傳喉舌,而他們如今也有了自己的載體京報,可能現在包括劉毅在內都還沒能想到它在未來即將會起到的作用,絕對可以稱得上影響深遠之極,甚至影響的已經不僅僅是大漢疆土!當然現今京報的范圍還在北平四近,它的成功推廣又關聯著一項足可稱為劃時代的技術革新,那便是活字印刷,正是劉毅的出現和器具所的不懈努力使得它比之另一個時空之中更早了數百年,對文化傳播的作用不言而喻。 京報的cao作劉毅只是對劉桓提出了一個概念,具體事項皆是出自太子及其下屬之手,自然這京報二字亦是開元皇帝御筆親體,首發之日其上所載便是奔狼云臺賦的征文,也留出了不少的篇幅來介紹漢軍在荊襄一代取得的勝利,這首印的千份一出不到半個時辰就被搶購一空,其中有官員、商人、甚至販夫走卒與京中尋常百姓!第二版就更是瘋狂,之后甚至出現了從半夜就開始排隊等候京報發行的常常隊列,劉毅的用意在于給大眾提供一個信息的窗口,而人們對這個窗口的熱情和那種求知欲也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京中可說一紙難求! 這個結局無疑讓太子很是滿意,身在其位他看的也比它人要深入很多,按照京報現在勢頭發展下去必將成為大漢主流言論的喉舌所在,對他宣傳自己的言論主張亦將起到關鍵的作用,當然京報永遠只能掌握在朝廷手中否則必有所患!作為當世之人劉桓能有這樣的認識再正常不過,現在和他們說民主自由只不過是天方夜譚,但畢竟他也看到了京報背后所蘊藏的巨大力量,對劉毅而言這或許已經足夠。 今日在后宮說出擊鼓傳花之言朗生在心中早有考量,說實話身登帝位之后一眾妻妾無形之中卻是失去了很多的自由,畢竟宮廷規矩森嚴不可逾越也束縛了這些如花般嬌艷的女子,向來都是深宮多怨婦!有一些事實即使劉毅身為九五之尊也無法改變。但這并不能影響他為自己這些心愛的女子創造一個展現才華的機會,說道文章華美似蔡琰甄宓衛若蘭等眾女也絕不會在幽州書院那一干才華不凡的學子之下。 且不說劉毅這擊鼓傳花之法頗為新奇又能與眾女同樂,便是丈夫此舉之中包含的心意大家亦是深知,天子之家自要有不凡氣度,但劉毅能夠為她們做的已經很多了,今日之舉只是其一,原本后宮之中妃嬪是不得出宮的,但天子卻言人活天地之間,忠孝乃立身之本,非惟男子,女子亦是,家中雙親原該探望侍奉才是,因此特地降下旨意每逢初一十五妃嬪按等級皆允許家人在廣和宮相見,每年更還有一次讓其回歸省親的機會,想來家人的陪伴應可略解眾人心中的寂寥之情。 省親之事一開始蔡琰是反對的,當然絕非不能體察丈夫的心意相反還是很覺得欣慰,就算成了當今天子夫君對自己的愛憐仍舊是一如既往。她心中考慮的自然還是丈夫的大業,登基之初劉毅的一些行為已然打破了祖制,此時沒有異聲傳出是因為其聲威無人可比但倘若日積月累下去便未必沒有危害了,夫君能夠為了自己和一眾姐妹著想她們也不能如此自私,一切還要以天子的聲威氣度為重,能夠說服愛妻朗生還是頗費了一番唇舌,這個孝道天大也被他運用的淋漓盡致。 當年劉毅曾經將蔡琰稱為自己的賢內助可謂真知灼見,燕王登基之后除了后宮之事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條之外其余各處亦能做到未雨綢繆,其中就有一條是專門針對一眾妃嬪的家人所設。甄家糜家衛家皆是家大業大,劉毅雖確有照顧之處但甄衛兩家亦能自重身份,其余眾女玉兒的親人便只剩下了大哥張虎,那是天子的心腹謀臣,就算不論親戚也是親如兄弟,就連當日上黨城中玉兒的族叔一家也得到了朗生很多的好處,此外似秦、柳等家人兄弟劉毅亦給予照拂,但今時不同往日,倘若這些人有什么行差踏錯皇后可絕不會留情! 對于漢末這個時代的改造劉毅是立足于全方位的,但有一點就是要厚積薄發,任何太過激進的做法在此時都不可取,否則只會起到反效果,同時他也不會放過任何的機會,借此次征文之舉他一舉達到了提升軍心士氣,讓學子文士們群情洶涌,以及稍稍讓半邊天參與其中的目的,而最大的收獲除了這些之外京報的設立亦如同旭日初升。 和上次相同,此次皇后依舊提出眾女的身份其文章不便見諸京報,如此為之當失了皇家的體統,別人嘴上不言心中卻未必信服,最后還是朗生參照了后世筆名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此后精選而出的數篇文章之中便有出自衛若蘭的手筆,劉虞蔡邕等人都評為最優,甚至還為此鬧出了一幕尋找南若才子的戲碼,后這篇美文亦被鐫刻與云臺碑上,直到千余年后都是游人瞻仰的盛景之一。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荊襄之戰 十 劉毅可以在北平皇城之中偷得浮生半日閑依紅偎翠一番,南方三雄此時就沒有這樣的空閑了;前番曹cao趁燕地休養生息之機攻荊州下益州聲勢一時無兩,后主動出擊漢中又是旗開得勝,將燕軍一直驅趕到漢中城下??蛇@一切背后的隱患他自己亦是心知肚明,士卒連續作戰不得休整已然近乎強弩之末,此處在漢中攻城戰的后期便顯露無疑,身為兵法大家曹cao當然知曉其中害處,可如今天下形勢逼人,倘若被劉毅緩過氣來必會對他進行全面壓制!惜乎漢中一戰由魏延子午谷奇兵而形勢徹底翻轉,此時就到了曹軍歸還此前欠賬的時候了。 兗州之戰的后期,劉備揚州大軍渡江北來,用盡種種惑敵耳目之法并大膽行險終獲得了策應魯國曹軍的機會,可天數使然關鍵時刻張飛的飛燕騎蹤跡被劉毅的飛羽察知,朗生當機立斷不惜以身犯險親往過馬嶺阻擊,先后傷了關張二將并在后援的及時趕到之下緊守過馬峽谷讓曹劉二軍不得匯合。此時劉玄德諸葛孔明見機已失亦是決絕的掉轉而去,雖經燕軍全力追擊頗有折損但大部人馬還是安然返回揚州。 這一番大戰的最終結局漢中兗州二處燕軍盡皆告捷,但要細論戰損除了兗州一處也并不在曹軍之下多少,包括與揚州軍的交戰也是折損頗大,但在此時燕地的人力物力優勢就集中體現出來了,荊襄之戰面對曹孫兩家合力賈詡郭嘉的兵力優勢并非太大可戰局卻呈現一面倒的態勢就正是因此,由此亦可見當初兩年方略按兵不動休養生息的方略很是正確,此刻劉備在甘寧的壓制下即使想要增援亦有心無力。 天子在京中可以輕松,前線的鬼才毒士絕不會給敵軍相同的機會,經過青縣一戰漢軍各部齊心協力,夏侯惇、曹昂曹仁及孫策等人不得不退守江北之處的最后兩郡襄陽與江陵,而漢軍卻是馬不停蹄接連對此二郡又發動了攻勢,趁勝追擊之下絕不給對方任何喘息的機會。此時曹軍與孫策軍的主力已然被壓制在相對狹小的空間之內,正是將之一舉殲滅的大好時機,至不濟亦要將之趕過長江去。 襄陽北八十里漢軍大寨,但見旌旗招展刀槍林立,營盤連綿達數十里廣,一眼都望不到邊際,營中人馬驍雄精神飽滿,天子為陣亡將士立碑一事傳揚開來,軍中無不士氣大振,其效用絕不在前番燕王登基的大賞三軍之下!此時營門之前一隊士卒左右分列,不時有戰馬來往其間,青陽一戰過后漢軍不但盡占荊州三郡之地,常山王麾下三軍也已騰出手來,此后攻擊襄陽江陵的戰役規模極大尚需好生謀劃才是,賈詡郭嘉二人便在此處召集眾將議事詳細商議下一步的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