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節
第一千零八章 心力交瘁 劉毅定下反攻之策,趙云高順領軍狂攻樂平,于此同時燕軍鐵騎營重騎、白馬、并州、西涼四營亦開始了大規模對曹軍虎豹騎的搜捕,十余萬鐵騎縱橫馳騁在兗州西側的土地之上盡力壓縮對方騎軍的活動空間!當然在此之中劉毅是極為注重各部之間的聯系策應的,十余萬人雖說人數眾多可在數百里的正面寬度上也未必就能盡數覆蓋,倘若被敵軍窺機集中優勢兵力加以打擊亦可帶來不小的損失,因此每一路騎軍至少都有萬余騎的人數,即使虎豹騎全數出動對其一路加以打擊以燕軍騎軍戰力之強想要將之盡數包抄一口吃下也絕非易事,且一路受攻兩翼的同袍便可立時加以策應,首先要保證的是自身的安危。 燕王的金狼旗出現在了文丑重騎營負責的區域之中,自從這面戰旗出現之日起便只代表一個人和一種含義,人是劉毅,意在全勝,金狼旗飄搖之下從黃巾起義到如今都未逢一敗,無論對曹cao還是剩下的孫劉雙雄包括其麾下士卒在內這面旗幟都有著充分的震懾力,此時反攻的號角已然全面吹響,劉毅亦不用再隱藏自己的行蹤來使敵軍多做猜測,燕王便在兗州足可顯露出燕軍對此處勢在必得的決心! 當日劉毅曾有親身為餌進至陳留近郊吸引曹軍虎豹騎來攻之言,其時郭嘉顧左右而言它將此事一代而過,燕軍的強大的實力使得他們不必冒太大的風險去行使一些奇謀之處,尤其還牽涉到燕王的安危所在,哪怕劉毅有著萬無一失的信心在郭嘉眼中此舉亦有著九成的把握也不能夠,萬一稍有閃失對燕軍而言將會是災難性的打擊!奉孝不是戲志才,他很少會采取強硬的態度來應對燕王,可這并不代表他不夠堅決,其余之事或許還有商量,與此處卻無半點可以商榷的空間! 朗生對此亦是無可奈何,或者說他身為武人的職責在司隸之戰中出馬生擒閆行之后就已然結束了,以后再想親上戰陣與敵方勇將對決與兩軍陣前的希望也會極之渺茫,因為他的安危已然代表著數十萬燕軍與過千萬的燕地百姓,這個責任是誰也付不起的,他的周全必須作為全軍首要之事來看待,不允許出現任何一點的偏差,在這一點上幾大軍師包括燕軍諸將都已然形成了共識!似關羽、張飛、典韋、許褚這般大將想在戰場上與劉毅再度對決的希望亦多半便要落空,此時他們與劉毅已然不在同一個層級之上了,朗生眼中著重的只能是大局! 不過劉毅不能行此法并不代表此舉無效,郭嘉在此中亦做出了一定的變化,進至陳留東郊最近處離城池不過三十里的變成了白馬營騎軍,這是一種對敵軍的試探,更包含著很深的示威含義,你這兗州之處除了幾處堅城之外已然盡數成為我鐵騎營隨意縱橫之所,照此下去,再多的堅城也逃不過被燕軍分割包圍一一擊破的命運,至此虎豹騎精銳還能坐視而隱藏不出嗎?假若他們再度隱忍,樂平之戰就會給身在兗州的所有曹軍謀臣戰將敲響警鐘,不要以為憑借雄城守衛就能借守城之利來消耗燕軍的戰力,此時的燕軍并非堅守就可以阻擋! 兩年方略、全軍整軍,器械提升,戰術革新,燕軍著重在攻堅之上的發展已然見其成效,也許當年袁紹憑借冀州幾座雄城連成一線坐守耗敵,再無海軍登陸奇襲其后一手之時的確可令朗生的幽州軍難做突破,可如今曹cao想要依樣畫葫蘆的以此來對付燕軍就是有些過于想當然了,時過境遷,今非昔比,此時的燕軍在集中力量之后有可能也有實力做到在短期之內拿下當今天下的任何一座雄城,此方為劉毅最厚重的底氣所在,在強大的燕軍面前一味守御終究要以失敗告終! 樂平總攻之后的第四日清晨,高順親領三營士卒攻擊的東城城墻已然是傷痕累累,現在已經有超過一半的城垛被朱雀營的轟天炮所砸毀,這意味著遼東軍士卒可以更為順利的登上城樓!距離城墻不到三十丈之處矗立著燕軍的數十架井欄,他們在一刻不停的對著城頭傾灑箭雨,自第一日開始除了夜間稍有調整,遼東軍的輪番攻擊便如海浪一般從未停歇,在這種攻勢之下還能支撐三日陳留營統領曹軍名將樂進樂文謙的能力亦已經發揮到了極致,其強韌之處令人嘆服! 在曹營一眾名將之中,樂進其貌不揚身材短小論威儀顯然便是其短處,如今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鏖戰下來,那個敦實的身影亦不免有些搖搖欲墜的感覺。滿面黑灰乃是夜間朱雀營霹靂罐的攻擊所致,周身已然凝結色呈紫黑的血液也不知來自敵軍還是麾下士卒,本來在青州之戰中便受傷不輕,回到兗州不久大戰便接踵而來,樂進根本沒有得到過充分修養的時間,這三天高強度的廝殺使得城中守軍已然有些筋疲力竭,樂文謙便更是心力交瘁,可他知道自己是不能有片刻歇息的,說不得麾下士卒看不見他奮戰的身影軍心士氣都會受到影響,戰!他必須要戰到最后一刻,可這樣樂平城就有希望了嗎?未必! 靠在尚還完好的一處城垛之上,樂進的胸口在迅速的起伏著,高順遼東軍的攻擊是沒有日夜之分的,方才天色還未放亮之時他剛剛率軍擊退了對方的一次沖擊,這是第四日,陳留營士卒在燕軍三面齊攻之下已經無法做到有效的輪換了,如此一來他們的疲勞還將有著成倍的增加,自己還能守多久?援軍是不會有的,這是曹軍先行便定下的策略,只是當時自曹cao始誰也沒有想到燕軍的攻堅之能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自己三萬精銳加上樂平堅城真正堅守的時間竟然只有八日,倘若在戰前有人對他如此說起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的,可事實就是這般的殘酷,撤兵可行嗎?與其在此處守死倒不如先行保存力量。 一根羽箭帶著呼嘯之聲自樂進耳邊三尺之處呼嘯而過,疲憊使得他根本沒有時間去提醒那個似乎剛從睡夢中醒來便條件反射般站起身形的士卒,羽箭毫不留情的穿心而過,年青的士卒只來得及發出一聲嘶啞的喊聲便重新倒在了城頭之上的尸身堆中,此時觀其表情卻并無太多的痛苦之色,死亡在這一刻對他而言說不得便是一種解脫。 雙方士卒的尸身就這般糾纏著躺在城頭之上,將本就并不寬敞的空間又再占去一半,陳留營士卒只能將之勉力推在一旁堆積而無力對之加以收斂,更多的精力與體力他們還要保持在接下來的廝殺之中,作戰之時的樂進與其麾下都有著一種不同尋常的瘋狂,可在這三日時間的攻城作戰中敵軍那種瘋狂的攻擊也不在他們之下分毫!硬碰硬的下場便是兩敗俱傷,但不可否認可在城頭稍占以逸待勞之勢的陳留營是微微有利的,便是如此雙方的傷亡卻保持著一種平衡,這只能說明遼東軍的戰力還要稍在陳留營之上,且這個優勢還越來越大! 高順可以在城下專注東城一處,樂進卻必須要不時顧及城南城北兩處的戰況,方才與其說他是靠在城垛之上歇息倒不如用個跌字更為貼切,有傷在身得不到妥善的醫治,體力精力的消耗又是如此巨大,怕便是銅澆鐵鑄之身也難以支撐下來,三萬士卒到今日凌晨可戰之兵恐難以超過一萬之數,且其中多是疲憊不堪的士卒,堅持下去的結果很可能就是自己與他們一同葬身在這樂平城中,再無別路可走。 說起同袍,魯國東平陳留等處的情形樂進都難以得知,假若可有援軍前來應只能是夏侯將軍統帥的虎豹騎,出現在樂平城下的敵軍只有高順的遼東軍與那支令所有陳留營士卒恨之入骨的朱雀營,想必此時于禁與曹仁二將都會受到燕軍其余主力軍的監視而動彈不得,如果燕軍還有像朱雀營這樣的部隊的話,說不得于曹二位將軍的命運也會與自己相同,他們是無力前來的,便是虎豹騎來援亦是微乎其微! 燕軍不是曹軍之前的那些對手,兵力戰力優勢都在對方手中,論及騎兵更是天下最為強大的,燕王劉毅當年最為出名的除了其武勇之外就是對騎兵的指揮,這一點曹cao在與眾將日常的交流之中每有提及,以劉毅的用兵和其麾下謀臣的周全他們豈會不緊盯曹軍的機動力量虎豹騎?死樂進不怕,但問題是這樣戰死他實在心有不甘! 還未等樂文謙的思緒再度活躍起來,城下又傳來了燕軍響亮的號角之聲,樂進急忙手撐墻壁支起自己的身軀小心的加以觀望,三日以來他對燕軍的傳令方式也大致摸清了規律,這陣號角便是攻勢發起之前的召集之令!觀看遠處燕軍的布陣之后,樂進的雙眼瞳孔有著一陣微微的收縮,敵軍陣中出現了一隊與往常不同的士卒,這對士卒看上去不會過千人之數,皆是黑衣黑甲,他們的身材并不高大可較之此前的攻城士卒而言卻是更為短小精悍,當即一個名字便在腦海中浮現! 第一千零九章 終破堅城 “營名陷陣,百戰百勝,攻城略地,有我無敵”,早在諸侯討董之時,溫候呂布麾下除了天下聞名的飛獠雄騎之外就還有一支戰力堅強的士卒為天下所熟知,高順高敬方的八百陷陣營!在與諸侯聯軍的對抗之中屢建奇功,威寒敵膽,就是當年的劉毅也并未在這支勁旅身上討到多少便宜,其英勇善戰尤善攻堅,攻城拔寨之中更顯其能。 另一個時空之中呂布在白門樓殞命之時張遼得關羽所保,高順則不發一言默然求死,其為將之能亦因此而未得以充分的發揮,不過在后世此人還是得到了極高的評價。今世劉毅看人除了后世的了解作為借鑒之外更有本身的認知,更要在實際之中觀察對方的表現,在他眼中可能論起大將之才高順比之徐晃張合張遼等將還要稍稍不及可身為一軍統領已然足夠合格,而其優勢所顯一在攻堅,二便在練兵,前者在戰陣之上遼東軍與陷陣營已然有了顯赫的戰績,后者之上燕軍的那份cao演綱要里很多都是高順的心得,亦是與燕王通信最多的大將。 與幽州武院的高級培訓班之內,平素頗為沉默寡言的高順亦是最為優秀的學員,除了軍營實務進一步加強之外,劉毅那些先進的軍事理論就是最為吸引眾將的地方,而以朗生縱橫無敵的經歷來宣導這些理論無疑又是最具說服力,燕王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去影響那些中高級軍官提高眼界與革新思路,然后再通過他們去影響全軍,這在燕軍的建軍之中是最為關鍵也是最為基礎的一環,從大戰打到目前的局面來看這樣的建軍是卓有成效的,燕軍各部在戰力的提升上可能因為之前基礎太強并不十分明顯,但在軍事理論與新戰術上就是進步明顯了。 高順給自己定下的破城之期是五日,當然這個估計是做好了應對最大困難的打算,隨著戰局的進展與戰場形勢的種種變化,他已然能夠確定破城之期就在今日了,陷陣營的出現便說明了這一點!好鋼用在刀刃上,上,王牌部隊箭頭部隊的使命就是勇挑重擔在關鍵的時刻發揮關鍵的作用,此乃幽州武院之中燕王多次提到過的話語,高順本人對此深以為然,而在以往的大小實戰之中他也是一直如此加以實施的。 那一隊不足千人的士卒在列隊之時樂進已然感受到了他們的不凡,參加過諸侯討董與第一次兗州之戰的他對高順的陷陣營并不陌生,當年劉毅親領大軍兵出虎牢,首戰便是兗州重鎮封丘,在此處敬方和他麾下士卒包括陷陣營在內給當時的幽州軍眾將做了一場教科書般的經典攻城表演,那時沒有器械營也沒有轟天炮這樣的裝備,但遼東營卻將所有的基礎攻城之道都做到了極致,直到今日封丘攻城都被作為一個范例放在武院的教材之中,想必日后樂平亦會載入其中。 隨著井欄之上燕軍箭矢的再度密集與飛石凌空而來,所有的曹軍士卒都知道燕軍新一輪的攻勢即將展開,這些前奏他們已是了然于胸,不過步炮協同戰術的精髓就在于此,憑借精良器械上的優勢壓制,即使你可以看清此戰術的所有脈絡卻也無法加以克制,只能根據其一定的規律提前做出規避以減少自身的損失!便在這三日之間樂進除了激戰之中亦不斷在思索著對燕軍這種戰術最為有效的應對之法,他得出的結論是想要壓制或是破解,在城頭就必須要有足夠壓制對方轟天炮襄陽炮的器械,否則便要借助外力的幫助加以突襲來摧毀對方的器械營,損壞他們的裝備,做不到這兩點也就只能在此被動挨打! 假若劉子陽先生能將他的霹靂車做出改良使之體積減小且擁有與燕軍轟天炮一般的射程,那么曹軍在守城之中就可以破掉燕軍這種遠程壓制加步兵突襲的戰術,此為針鋒相對之法,不過樂進不知道他還有沒有機會將自己這個心得再上報主公,對方的士卒已然沖到了樂平城下,重復了三天的相同廝殺又再展開,此時從各個尚還完好的城垛之下都冒出了不少的曹軍,有的甚至是從尸體堆中爬出來的,或許在他們眼中這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雖然經歷了三天大戰體力消耗極大,可看他們的動作卻還能維持著迅捷,足見平時cao練的艱苦! 就體力而言,遼東軍要稍稍勝過城中守軍,作為攻擊的一方主動權握在手中輪換方面亦能保證的更好,且這三日夜之內雖說還未破城但每日都有所進展也給了他們很大程度上精神的鼓勵,有的時候兩軍對決打到最后就是看誰的意志更為堅定,誰再能多堅持一刻!而今天一早高順將軍就將攻城王牌陷陣營派上了戰場,這對每一個士卒來說都是一種明顯的信號,這第四日將軍是決意要拼盡全力打開城關了。 養精蓄銳到此時方才投入戰場,陷陣營士卒的體力是要明顯勝過守軍與自己同袍的,從他們沖擊的速度與陣型的保持包括架設云梯那種流暢的細節,樂進便能判斷出他們的與眾不同之處,這些士卒每一個動作都在保持著某種特定的規律,這并非有意為之而是形成了他們的本能,這樣的本能對于其在攻城之中最好的保護自己以達到攻陷城關的目的極為有效,觀其攀爬云梯亦是身手矯健絕無體力的浪費。 他們甚至可以憑借在云梯之上的狹小騰挪空間去躲避對方拋下的滾木礌石與金湯沸油,雖然這些依舊會給他們造成傷害可殺傷力比之對付普通的遼東軍士卒卻要小了很多!這三天的攻擊已經讓樂平城頭傷痕累累,遼東軍兵鋒所指就是城頭防守的薄弱之處,在井欄之上的神箭手掩護之下,他們對城頭發起攻擊的速度亦是越來越快。 自第一日開始樂進就在有意的將城頭搏殺作為兩軍交戰的重點,這在他而言亦是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在燕軍強大的遠程壓制與精準的近程弓箭射擊之下,與對方士卒混戰一團加大其傷亡人數無疑便是對遼東軍最為有效的抵抗之法,樂進早已不敢保證自己能夠守住樂平,可在陳留營尚有一人能戰的情況下他就絕不會放棄堅守。 日頭高掛空中的那一刻便是今日兩軍在城頭廝殺的開始,此時除了雙方士卒兵刃之間的金鐵交鳴之聲外很少能夠聽到他們高呼酣戰之聲,攻城一方攻克城池的意志無比堅定,而守城一方亦是下定決心死守城關,他們已經不需要通過喊聲來振奮自己的士氣與斗志,更不愿再去浪費自己本就不夠充足的體能!數千人在狹長的空間內絞殺一團,卻很少有喊殺之聲傳出,這在戰場之上算得上是一幕奇景了,不過這種沉默之中的殊死拼殺卻更能給每一個觀戰之人帶來巨大壓力。 不光高順主攻的東城,宋憲與呂翔進攻的南北二城亦幾乎在同一時刻復刻著幾日之前的畫面,有的士卒手中兵刃砍入刺入對方身體過深一時來不及拔出便要受到敵軍后繼士卒的攻擊,不得已只能丟棄兵器,三處城頭之上都不乏雙方士卒采用最原始方式扭打一處的場面,此時身體的任何部位都能成為他們攻擊的武器,拳打腳踢牙咬頭撞,這些市井之中常見的手法亦被他們在戰陣之上運用的淋漓盡致!更有甚者雙方糾纏一團便從六七丈高的城頭掉落城下,結果多半便是雙雙斃命,有的是遼東軍主動有的則情況相反,誰也不肯后退一步。 相持的場面維持了半個時辰左右,遼東軍在這般激烈的廝殺之中漸漸占據了上風之勢,他們在體力上的優勢逐漸發揮出來,而在前三日每逢此時陳留營都會有后繼士卒加入戰團來抵消對方在體力與身體上的優勢,可今日樂進手中卻已然無兵可派了,只能靠著城頭上的士卒用盡自己的血勇去與對方搏殺!突破口首先就出現在陷陣營登城之處,無論是體能體力還是搏擊技巧他們本就勝過疲憊的陳留營士卒一籌,一開始敵軍還能憑借最后的瘋狂與之抗衡,但這樣的瘋狂卻是難以持久的,再怎么堅強的意志也會被實力上的差距而打破! “傳令關校尉,該他動手了,給我拿下樂平東門!”城下數百步之外,趙云與高順都在通過手中的千里鏡觀察城頭進行之中的戰局,眼見登城士卒的人數越來越多,高順毫不猶豫的就將手中最后一支完整的戰力投入了戰場,而他們所取便正是樂平城的城門,于此同時,陷陣營也已然開始向著內城之下沖殺而去。在守城之時守軍多半會將城門用砂石等物徹底堵死,倘若不如此為之城門就算再如何堅固也無法與城墻相提并論,想要將之沖破清理就必須運用里應外合之法! 悠揚的號角之聲在遼東軍陣中響起,關天所率領的第十一營士卒便隨之沖殺而上,與城頭正在鏖戰的陷陣營一般他們也有著充足的體力,第十第十一兩營是被高順作為總預備隊來使用的,昨日的激戰中第十營已然投入了戰場,今日十一營與陷陣營的加入就會是高順擊垮樂平城防的最后一招殺手锏,觀此時戰況樂平城破就當在今日了。 關天一馬當先,與其余數十名士卒推動沖車奔在最前,如今城頭的廝殺已然進入了白熱化,陳留營根本無法再對城下的敵軍做出任何打擊,因此第十一營的沖鋒沒有受到半點阻礙便輕松的來到了城門之下,關天發出號令,數十名士卒合力將那數百斤重尖頭初包以精鐵的撞木高高揚起再狠狠一蕩,只聞一陣沉悶之極的撞擊之聲,樂平東門的城門上便是木屑橫飛!這種專為撞開敵軍城門或是城寨所設的沖車亦是經器具所改良之后的產物!較之從前他的撞木材質更為堅硬,所包的精鐵亦是得到了很大的加固,架身的設計也能使得它可以在蕩起之時得到足夠的動力,實驗中厚達五尺的城門也擋不住沖車連續不斷的十下撞擊!此時樂平的城門不過三尺之厚,結局便可想而知。 曹軍士卒的意志不可謂不堅定,搏殺之舉亦不可謂不頑強,但這些都是會有限度的,隨著越來越多的遼東軍士卒登上城樓燕軍不但有著體力上的優勢更在人數上處于上風之時,他們的陣腳也終于松動了!現在的戰局已然開始蔓延到了各處階梯之上,遼東軍士卒步步緊逼,而曹軍陣線卻是隨之屢屢后撤!陷陣營第一個擊破曹軍的阻礙殺到了城門之前,不出高順所料,整個門洞都被樂進以沙包堵死!一部士卒在外圍列成陣勢守衛身后城門之處,另一部陷陣營便極為迅速的開始了對這些沙包的清理,便在此刻隱隱約約傳來的沖車撞擊城門之聲還在不斷繼續之中,倘若不是背后沙包的支撐,怕此時在燕軍沖車撞擊之下樂平東門的這兩扇城門早就要轟然而倒了! 樂進很想率軍進行反擊以破壞陷陣營清理城門洞之舉,可此時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面對遼東軍不斷的沖擊,他們的腳步一直在不停后退之中,根本再難以向前做出突進之舉亦無法對陷陣營的舉動驚人任何的牽制,簡而言之樂文謙之能坐視東城的城門被其打開,應該說如今他便連坐視也坐視不了了,眼前的視線已然為不斷沖殺而上的遼東軍士卒所阻隔,直到最后聽見那聲城門轟然而倒的巨響之聲! 這一陣響聲直接敲打在了所有曹軍的心弦之上,他們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遼東軍后繼士卒可以絲毫不受阻礙的由此迅速進入樂平城中,縱然他們拼上了所有的勇力包括自己的生命卻也再不能阻止遼東軍對樂平城的侵占!這城門之處對于守軍而言是有著巨大的象征意義的,高順與攻堅之時不到把握十足之刻亦很少會直接對此加以攻擊! “三將軍,此正是我等用武之時了,號令全軍,殺入樂平,生擒樂進!”高順動作極為敏捷的將手中千里鏡丟給一旁的護衛,接過其遞來的長刀便謂趙云道,之后更是狂喝出聲,而趙云的動作與之一致卻更快一步,催動胯下白龍駒已然向樂平城池沖殺而去!這一刻在高順的號令之下,龍驤軍器械營、醫療營、甚至庖廚營等等在內的各個非主戰兵種都是跟隨將軍身后殺奔而去,活捉樂進之聲地動山搖! 在戰陣之上劉毅對于各軍主將的親自出戰只是加以叮嚀而無太多硬性的規定,畢竟似徐晃張合張遼這般的大將身先士卒對軍心士氣都有著極大的好處,且在冷兵器時代主將的勇武亦是局部突破的利器,那場江岸之戰中燕人張飛便是如此作為!不過在攻城戰之時燕軍軍法中是有著明確提及的,各軍主將都不得親身參與攻城作戰,倘若有違便要就地免職,這些大將可是劉毅心頭之寶,攻城戰中個人的武勇更起不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怕的就是麾下一時意氣或自信過頭,倘若稍有意外這個損失就是他也承擔不起的,甚至會決定勝負,似龐統那般親臨一線誤中流矢而死的事情絕對不允許再度發生! 不過眼下樂平的城門已經被打開,接下來樂進還要頑抗雙方就會進入巷戰,于此之間猛將的作用便能更為顯現出來,身為燕軍戰將之中最具勇名之人,常山趙子龍豈能落于人后?擔當一軍之帥日久,隨時要兼顧全局,趙云也似兄長一般多日不曾親臨戰陣了,如今見戰局如此哪里還能再隱忍下去?即使高順不下令他也要發號施令了。 “活捉樂進,活捉樂進……”這陣喊聲自城外開始迅速蔓延到樂平城中,燕王的軍令已然被宣告到了每一個士卒的耳中,攻下城池不算本事,抓住敵軍陳留營統領樂文謙才是首功,此處又不得不感謝劉郎紙的出現以及軍中畫師的功底,樂進的形象已然被數萬遼東軍士卒牢牢記在心中,便在生死大戰之時已有很多的士卒在不停尋找著那個矮小敦實其貌不揚的身影,誰不想在燕王面前領受此戰的首功?這并非沒有先例,冀州大戰之時袁紹之子袁尚就是被一名普通士卒生擒的,后燕王還親自給他說了一門漂亮媳婦,此人便是張十八! 聞聽這鋪天蓋地的活捉自己之言,樂進心中一時五味雜陳,他自己也弄不清到底是何種感覺,有失望,有不甘,有憤怒也有一種英雄末路之傷,拋開燕軍停攻的半月不論,這樂平堅城他只堅守了八日,樂平如此,魯國東平等處又該如何?兗州若失,主公的大業…… 第一千零一十章 深入民心 陷陣營攻擊的東城在鏖戰一個多時辰之后終于有了突破,他們迅速的將守軍士卒壓制到城下,此時遼東軍被作為總預備隊使用的第十一營斷然出擊,在沖車的幫助以及城內陷陣營的配合之下打開了東城城門,而在此時南城北城兩處也相繼被宋憲呂翔所部相繼攻陷!四天,燕王給的七日期限高順只用了一半的時間,面對樂平這樣的堅城,前前后后不過用去了二十幾日的時間就將之打破,還要算上半月被劉毅喊停的時間,這個戰例足以令天下震驚,燕軍的攻堅之能顯露無疑! 攻陷城池并不代表著戰斗的結束,而是另一種廝殺形式的開始,那便是巷戰,陳留營之所以能夠成為曹軍之中的王牌精銳,除了堅強的戰力之外就是那種堅定無比的意志,在樂進的帶領下他們是絕對可以做到與城同殉的!此乃一種大漢強軍的氣節,在冀州軍、呂布麾下以及曹軍之中都不會欠缺,劉毅亦是對此極為稱贊,漢軍的強大在于整體,更在于這種不屈的意志!同樣這種意志也會出現在遼東軍的身上,還會更加明顯,眼前這幫強敵對這些熱血男兒而言是值得尊敬的對手,那么他們表達尊敬的方式就是手中的刀劍來結束他們的生命,城已破,仗已敗,對軍人而言此時戰死沙場之上亦是完美的結局! 身處如此危局之中,樂進與陳留營士卒反而爆發出了更強的斗志,好男兒馳騁疆場,縱死敵手笑相承,便是刀劍加頸又該如何?在這種氣勢的支撐之下,眾志成城的陳留營士卒硬是將數倍與他們的遼東軍士卒堵在了幾條巷口之處死戰不退,而在一個不太顯眼的角落竟然有人出手擊昏了樂進,然后數十騎便呼嘯著直奔西門而去,他們走的義無反顧剩下的士卒卻無半點被拋棄之感,反而越加勇猛拼殺。 造成這個局面并不是說遼東軍的戰力不如對方或是戰斗意志不及其堅決,而是此時的形勢已然極為明朗了,敵軍是最后的困獸猶斗,至少在死戰之意上他們的確不及對方,此乃人之常情,大勝之下也往往如此,此,戰局叵測之時人人可以不惜性命,但戰局已定這種氣勢必定會有回落,尤其是在敵軍如此拼死的抵抗之下,一時間吃了個結實。當然身為百戰精銳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毋庸置疑,下風亦只是一刻。 不過尚未等到他們重新振奮,一個白袍銀甲偉岸如山的身影到來擊垮了陳留營士卒最后的陣線,白龍銀槍點出萬點星光,數十人組成的強陣在他面前卻是不堪一擊,更多的陳留營士卒們甚至連對方如何出槍都未曾看清就在眼花繚亂之中覺得喉頭生寒,一股冰寒之意順著喉間遍布全身,那種透骨的寒氣使得疼痛并不明顯,可卻使得他們支撐身體的意志在瞬間就變得模糊!偉岸身影腳步不停,銀槍在他的身周形成了一團光暈,凡是接近這團光暈之人莫不渾身一顫飛身跌開,孤身深入敵軍陣中卻無一人可以靠近他身邊三尺左右,這樣的威勢不親眼所見幾乎難以想象,而在此地能做到這一點的便只有常山趙云! 頑強的意志決死的斗志可以讓你在與比你稍強的對手交鋒之中不落下風甚至還可戰而勝之,但這種精神上的力量也是有所限度的,當實力相差過大的時候一切都是浮云!此時的趙子龍在陳留營士卒面前就是不可阻擋的戰神!尤其是在巷戰這樣的條件下,趙云剛柔并濟無孔不入如水銀瀉地一般的攻勢更能發揮巨大的效果!而當最后的決死意志被這種驚人的武勇摧毀之后,身軀便會重新又變得極度疲勞起來!原本敵軍士卒砍來的一刀放在平時可以輕松的避過但此時反應到了身體卻跟不上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方的鋼刀劈在自己的血rou之軀之上!然后再憑借最后一點力量做出的最后的反擊…… 就算如此,陳留營士卒的抵抗依舊維持到了黃昏,他們在城中的每一個角落與燕軍進行了最為頑強的拼殺,亦給攻入城中的遼東軍帶來了不小的殺傷!但較為奇怪的是城中雙方殺的如火如荼對百姓而言卻并未造成太大的影響,此時家家戶戶門窗緊閉,皆用重物盡數抵死,便是有時曹軍慌不擇路之時都難以闖入,而有嚴格的軍法在,遼東軍士卒是絕不會對民居做出任何的攻擊的,燕軍各部亦都是如此。 對于這樣的場面城中百姓是有所預期的,而他們的這種做法便是燕軍所教,能夠做到這一點靠的就是那些從高空之中落入樂平城內的風箏,其上明確寫著只要巷戰開始,百姓們必須留在家中不得外出,否則就很可能會受到誤傷,有的時候殺紅了眼的士卒們是會不顧一切的!只要他們靜靜待在家中,不收藏城內守軍,他們的生命與財產就會得到燕軍的保護!這個消息在城中的傳播極為迅速,便是樂進采取了種種手法也不能將之禁絕,他亦無法采取過于強硬的手段,否則城外敵軍圍困重重,這城內一旦生起民變曹軍就將更難守住城池。 在亂世之中當一方實力足夠強大之時它的一系列施政綱要與治軍之道都會被周邊的勢力形成影響,燕軍不擾民乃是軍法之中的鐵律,這個做法讓他們與百姓之間的關系極為友善,只要看見燕軍的軍裝就能給他們一種安全穩定以及親切的感覺,燕地軍隊在數次大災之中對百姓們不遺余力的幫助也更為促進了這種軍民關系!尤其是在燕地的宣傳機關大力加以宣揚之后,燕軍為民的形象便更為深入人心! 與之相應曹軍、揚州軍和孫策麾下士卒亦是受到了燕軍這種作為的影響,也許他們沒有燕地士卒做得那般徹底,但至少劉毅的建軍理念已然影響了這個時代的軍隊,只要城內百姓不會有民變的跡象,樂進是絕不會對之采取強硬手段的,否則一旦與燕軍所為做出比較,各地百姓心中便會自有論處,這民心向背亦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此處只是軍事上的體現,在農業、商業等各個領域燕地的行政手法也在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不過在此處就不是南方三雄想學就能學的了的了,燕地有著極為雄厚的生產與經濟基礎,國庫的充??梢宰寗⒁阍诤艽蟪潭壬献尷诿?,減輕他們的各種負擔,而百姓的富足又會帶來生產經濟更進一步的發展,帶來人口的增加,這一切已然在燕地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而假如曹cao、劉備、孫策等人也施行燕地一般的政策就會帶來一個最為直接的后果,那便是稅收的減少,無錢無糧何來精干的兵員,哪里有鑄造精良的兵刃?又怎能與不斷擴大之中的燕軍相抗衡?因此對三雄而言他們的改良在燕軍巨大的壓力下是只能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劉毅的優勢不會因此而縮減。 商業的興旺必將帶來人口流動的增多,燕地的種種民生及政策都會被那些行商之人傳播到大漢各地,往往于此之中還會加上他們自己的稍稍夸大,去過幽州,去過北平此時早就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這數年來冀州、徐州相繼被劉毅收入囊中,此兩地百姓得到的待遇與幽州并州等處并無二至,這對大漢其余諸州的百姓而言都更為具備說服力,燕王對大漢的所有子民都是一視同仁的。這些影響必然會使得燕地之外百姓對燕軍不會有太多的恐懼,更會向往燕地的生活! 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對劉毅而言是他人無法比擬的,那邊是他千金一諾的信譽!自從聲名鵲起之后,朗生就從未在這些方面受人詬病,公孫瓚、呂布、袁紹等戰死的諸侯家屬都得到了燕地最大的優待,他們手下歸降的戰將亦在燕軍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那些戰死沙場寧死不降的戰將謀臣亦贏得了燕王的尊重!無論對敵對己,對麾下還是對百姓,劉毅一言就有九鼎之重,這一點無人敢于加以質疑! 如此一來樂平城中的百姓對于城外燕軍通過風箏傳達的要求就會更為的配合,燕王是一言九鼎的,亦從未聽聞燕軍有任何的屠城或是殘害百姓之舉,雖是因為大戰之聲就在耳邊心中多少還是有些忐忑,可隨著巷戰的進行他們并沒有受到燕軍任何的sao擾,一顆心漸漸落回了原處,甚至已經有人在想著被燕王軍隊占領之后的生活了。 他們不用再承擔七稅一的稅率,在冀州那可是十五稅一,且在起初的一年更是低到了三十稅一的地步,他們家中可以用得起炭火,穿得起一些皮毛的衣衫,孩子可以上學更有很多家庭能夠納妾……,一般而言百姓的心思是比較簡單的,雖然曹大人待他們已然遠勝亂世之中可誰不想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只是市井小民,很難知道什么國家大事,燕王能讓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就是好人,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可就是這樣一個道理的深入人心,卻是劉毅十余年來的積累!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生擒樂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道是存在于天下士子與百姓心中的,如今的燕王代表漢家正統,文治之處萬民得起所,百業興盛,幽州書院更是已經成了天下文樞所在;武功方面就更是彪炳,白馬將軍公孫瓚、無雙豪杰呂奉先,四世三公袁本初一一被他擊潰,更是威服烏桓匈奴鮮卑各部,便連西域諸國亦是年年來朝!文治武功劉毅都已經站在了這個時代的頂峰,亦是除了強大燕軍之外一個巨大的優勢所在。 假若將此時天下的格局與另一個時空中赤壁之戰前的時局比較,就會明顯的發現除了領地的廣闊之外劉毅的實力已然全方位壓倒了當時的曹cao,除了鮮卑這個可能存在的隱患之外朗生幾乎沒有后顧之憂,其在燕地的聲望與受百姓士族的擁護程度亦非曹孟德可比,如今他可以將所有實力用之于大漢一統之上!而這還只是一個方面。 除了曹cao的實力與領地有著長期的穩定之外,孫策失去揚州之地,雖得交州卻是時日尚短,劉備的情況亦與前者相同,此時雖還看不出什么厲害之處,可一旦劉毅大軍來襲戰況對二人不利之時這種根基不穩就會更為顯現無疑,對朗生而言眼前的一戰就是他一統天下契機的開始,要傾盡全力將三個對手的實力都加以消耗。也許對他而言也會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為了加快江山一統的進度這個代價是值得付出的,他還要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為后世作上更多的事情! 陳留營士卒力戰到底絕不乞降,除了一貫有之的堅強意志和與城同亡的決心之外,他們還要用自己的生命為樂將軍的撤離爭取時間,能夠身為一軍大將自然會有過人之處,在陳留營中樂文謙的威望亦是無人可比!和于禁徐晃或是張遼這樣的頗具儒雅之態的戰將相較,樂進底層的出身讓他能與士卒們更為親近,平日里cao練之時他是一副臉孔,閑暇之時則又是另一副,可能在所有曹軍戰將之中樂進就是最為平易近人的將領,陳留營士卒的瘋狂源于主將,亦皆愿與之共進退。 帶著這些不屈的意念,這些強悍的曹軍士卒們支撐到了最后一刻,除了那些身受重傷實在無法行動而被遼東軍捕獲之外,再沒有人主動乞降,殺到最后遼東軍的士卒們已然不再浪費口水去勸說對方,代替的就是手中不斷揮舞的兵刃!說實話這樣堅強的敵軍亦是他們的沙場生涯之中沒有遇見過的,這四日的攻城之戰他們雖然成功拿下了城池可也付出了巨大的損失,可能對于常規的攻城戰而言這個戰損已然足夠驚人,可對遼東軍士卒而言卻已然是成軍以來最大的損失! 最后一場激戰發生在樂平城的太守府之內,數百名負隅頑抗的陳留營士卒占據這里苦戰堅持,剩下的幾十人并不是被燕軍所擊殺,他們全數進入大堂之中縱火**!熊熊火勢伴著一聲聲叫聲場面顯得極為悲壯。這樣的方式在漢末用者屢見不鮮,且被世人都視作一種尊貴的死法,另一個時空之中的公孫瓚與今世的袁紹都選擇了這樣的方法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幾十人多半還是陳留營中中高職級之輩! 此時圍觀這場大火的有包括趙云高順在內的遼東軍多位戰將,他們與普通士卒的面上就帶著一種肅然之色!正如當年安縣之戰韓猛率軍奮戰到最后一刻盡數折在虎衛軍之手,但其所為卻贏得了張合與所有虎衛軍士卒的尊敬,后在劉毅的安排下所有安縣一戰中戰死的袁軍士卒尸身與韓猛一道都被妥善安葬在安縣東門外十里的一個清秀所在,有意思的是離虎衛軍陣亡士卒的墓地不過一里之遙,卻不知這些在戰陣之上生死相搏的敵手到了九泉之下會不會相逢一笑泯恩仇! “敬方,不必派人救火了,讓他們先去,待會兒好生將其尸首收斂便是!”見有士卒意欲上前滅火,趙云沉聲道,讓對方求仁得仁,一把沖天大火中有個結局亦是在表示燕軍對這些戰士們的尊重! “三將軍,據報,午后樂進便在數十親兵的護衛之下出樂平西門而走,似乎馬上的樂文謙并無知覺,難怪燕王對此人如此看重,但見其受士卒之愛戴便可見一斑,不過西門之外正是伯道設伏之處,按時間計算再過一個時辰當有消息傳來,高某隨燕王以來多歷戰事,卻從未有如今日樂平一般慘烈者,曹軍亦不愧勁旅之稱,乃我軍最大之強敵也!”高順聞言頷首道,現在燕軍具體的傷亡數字還沒有統計出來,但亦敬方的經驗此戰一舉破敵三萬,其中大半多是力戰而亡,己方的損失就算在其下也不會少之太多,對于遼東軍而言亦是傷筋動骨! “此言是也,大哥向來視曹孟德為生平最大勁敵,此人也的確不凡,此番樂平之戰曹軍的堅韌絕不在我軍之下,倘若沒有鐵牛的朱雀營與革新之戰術,拿下此城怕是還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現在趙某所望便是伯道能夠將樂進活捉,倒想與此人好生談論一番!”趙云亦是深然高順之言,樂平一戰燕軍在付出極大代價之后將樂進的陳留營盡數殲滅,只是劉毅與曹cao為敵之后第一次在戰場上有著這般戰績,在子龍心中此戰還有著很多值得總結的地方,再拿得樂文謙便更完美! “三將軍,我意立刻將此戰詳情細寫速速報與燕王,遼東軍亦要立刻清點人員,計算傷亡,城中安撫之事同時行之,此戰我軍雖是折損頗大,但尚有再戰之力,順只需三至五日休整便可連續作戰!”拿下樂平高順還是戰意不減,此戰亦不過是兗州之戰的第一個突破,此處尚還有十數萬曹軍堅守,遼東軍定然要繼續在戰陣之上建立功勛! 趙云高順的推測沒有錯,僅僅一個時辰之后郝昭已然親領遼東軍騎兵營到了城下,就在其身邊的一匹駿馬之上一員戰將被五花大綁,口中還勒著布條,暗處難以見其面容,可觀之身形卻正是曹軍陳留營統領樂進樂文謙!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言語分心 與城皆亡,那是樂進激勵守城陳留營士卒之言,事到臨頭他又怎會退縮?乃是城破危急千鈞一發之時他身邊的忠心親衛所為之事,他們知道樂將軍是絕不會丟下兄弟們獨自脫逃的,此時大勢已去積重難返燕軍占領全城亦只是遲早之事,因此只得突起將之擊昏,其余陳留營士卒亦是在用自己的最后一點體力斗志拼死為將軍的撤離換取機會!可這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一隊親衛護送樂進前行不到二十里就被隱伏在道旁的郝昭候個正著,文謙將軍雖然此時已然醒轉可有傷在身筋疲力竭的他又豈能是以逸待勞的郝昭之敵,戰不幾合便被伯道走馬生擒,那數十名親衛為保將軍拼死沖殺亦是“盡數”陣亡! 事已至此,樂進便有通天的本領也只能徒嘆奈何,一手帶出的陳留營數萬士卒全軍覆沒讓他心如刀割,可在劇痛之中也還有著半點欣慰,不枉平日下了如此之多的苦功,所有手足兄弟都戰斗到了最后一刻。能有這樣的一般下屬應該算是此次大敗之后唯一能讓樂進稍稍滿足之處了,主公厚恩,知遇之情亦只有來生相報,兗州只有戰死的將軍,沒有乞降的男兒,數萬士卒已逝,樂進又何惜自己一條命? 在電影和小說之中會看到很多咬舌自盡的場景,可真要做到此點卻是難如登天,所謂千古艱難唯一死,沒有狠絕的意志哪里能對自己下得了這般狠手?從人體結構與本能反應來分析,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除了精神力量的作用,此時的樂進就在此之列。當然他并沒有獲得這個機會,師傅對此人無比看重,郝昭能夠將之擒拿便是如獲至寶豈能如此輕易讓他求死?說不得一條布帶將之口舌緊緊勒??!本來也不欲對此等戰將五花大綁,但樂進咬舌不成卻是拼命撞向燕軍的刀槍,其決絕之處令觀者動容,心生敬意,卻也只能以此對之。 擒得樂進在手,郝昭亦是興奮不已,此人即是曹cao麾下重將亦是名聞天下之輩,與當年的張遼高順顏良文丑等人難分伯仲,可前幾人要么是受主之命而降要么便是被燕王親自捕獲,唯一在戰陣之中生擒過敵方眾將的將領細數下來還只有兩人,冀州之戰中趙云擊敗顏良以及黎陽會戰之中張十八生擒袁尚,三將軍乃燕王義弟不用多言,而袁尚則更多是借了他老子袁術的光,即使如此劉毅不但履行諾言為他說了一房媳婦,還將玄武營張十八的那一隊都以其名名之,無論他將來如何這個番號都將永遠保存下去,這在燕軍之中可算獨一份了,眾多士卒心中恐怕就是七星金劍也難于與之相比,如今活捉樂進,單憑這份戰功就足以讓郝昭聲名大漲,絲毫不讓二公子劉信專美于前了。 押送樂文謙前來樂平之前,郝昭特請軍中醫者為其好生療治,甚至將甘寧之妻毒王王欣然贈與校尉一級將領的靈藥都給他服用,自己親自在前開路十數騎環繞樂進身側,就算做了俘虜樂將軍這份待遇亦是不俗!在其中還有著一個小插曲,那數十人中被郝昭親自動手擊昏了幾人,并未取其性命,此乃三將軍趙云之計,通過這些人之口將樂平大戰的經過在曹軍之中加以宣揚就更能起到震懾敵軍的效果! 在城頭借著火光看見郝昭生擒樂進而來,城頭之上高順趙云對視一眼都有笑意顯現,此人一到樂平之戰便可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二人的戰陣經驗何等豐富,一看樂進這番模樣便知是郝昭為了不讓其求死才刻意為之,大哥欲得此將已然久矣,青州樂平兩戰趙、高二將對其統軍之能亦是心中贊賞,須知倘若易地相處在燕軍如此先進的器械及戰術面前換了他們恐亦難逃敗亡的命運,樂進能夠抵抗到這個這個地步已然極為了得!青州與燕軍龍驤烈火二軍廝殺,兗州力敵遼東軍朱雀營,樂文謙一人領其麾下就給燕軍帶來了三萬士卒的傷亡,翻一番過往的戰史,還真的沒有任何一員大將可以做到這樣的地步,“稟告三將軍,高將軍,郝昭不辱使命,拿得曹軍陳留營統領樂進樂文謙,隨其突圍之士卒亦已然“盡數”擊殺!”趙云高順快步便下城樓令士卒打開城門出而相迎,見二將前來郝昭急忙飛身下馬快行幾步來到二人面前躬身言道,言語之中倒是不無得意之色! “好,郝校尉能夠擒拿曹軍大將乃大功一件,某自當在與燕王親書之中為你具言此事請功!”高順朗聲言道,周圍將領看向郝昭的目光亦不乏羨慕之色,倒并不怪他將樂進候個正著只怪自己的手腳還是慢了一步,若是能盡早在城中將之截下這份大功豈不就屬于自己? “郝校尉,樂將軍乃是曹軍重將,聲名傳與天下,統兵有法英勇善戰,似這般將領縱使為敵我軍亦要善待之,豈不知當年燕王如何待河北二將乎?此亦非我軍待人之道,樂將軍,郝校尉縱使如此亦不過見將軍求死之志甚堅而不得已為之,你我皆為戰陣之將,此戰成敗實與將軍之能并無干系。如今趙某親自為將軍松綁,所意不顧與汝一敘焉,兄長絕非強人所難之人,倘若之后將軍一意求死他也必會成全,想必無論曹將軍還是我軍都絕不會虧待將軍家人,亦絕不會以此要挾將軍,有云在側,怕是將軍想要求死亦是不易?!壁w云邁步上前先是稍稍訓斥了郝昭一句又親自為被眾人押下的樂進松綁,那些繩索在他手中一拉便短直若腐紙一般,其言語之中亦是透出一股自信之意! 聽得趙云之言樂進面上雖是恨意不減可卻也不敢再嘗試求死,如今這聲名僅次劉毅的絕世猛將就在近前,他也不會懷疑對方有說道做到的實力,與其自取其辱倒不如聽聽他還有何言可表,反正自己抱定必死之心,就算其舌燦蓮花亦是難改!而在眾將而言對三將軍夸贊樂進之語亦無不服之意,此人在敵手之中確是一等一的勁敵,只不過心中還都是稍稍有些好奇,什么時候三將軍的語氣如此像燕王了。 眾將的感覺還真就沒錯,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子龍與朗生兄弟多年還能對大哥沒有深入的了解?當日黎陽會戰之后顏良文丑又何嘗不是死志甚堅?卻先被劉毅一番插科打諢攪亂了心思再以打賭之言將之圈住,最后方才雙雙投效,尤其是招待二人大吃一頓之后劉毅那張臉翻得比翻書還快立刻就將之緊緊綁上,此情讓子龍亦是絕倒,卻不能不承認這個做法極為有效。相比于此,大哥說服張遼高順之言便更為精彩,如今見樂進望向自己與高順的目光充滿恨意當即也是心中一動,當要傾盡全力為兄長收服這員智勇雙全的戰將! “哼,敗軍之將還有何話可說?如今樂某唯求一死,爾等亦不需多言,某身為曹軍大將,死也要與兄弟們作伴,倘若想要勸說樂某歸降不要說你趙子龍做不到,便是換了劉郎生前來亦是如此!”既然無法在趙云面前自行了斷,樂進亦想要激怒對方,因此便冷然而言道。 “大膽,燕王之名豈是你一敗軍之將可言?”“樂進匹夫,三將軍如此待你還敢如此不識好歹,欺我燕軍之刀不利乎?……”樂進這番言語倒是真的捅了馬蜂窩,如今在燕地之內除了劉母與劉虞蔡邕楊彪等老臣之外還有誰敢稱呼劉毅的表字?朗生的威望在燕軍之中盛極一時,見樂進此時還如此狂妄一種遼東軍戰將不由紛紛斥道。 “都閉嘴,樂將軍想以言語激怒趙某?此等花招豈是大將所為?我兄長雖與汝家主公為敵乃是朝廷大義所在,便如此也不會在言語之中對之輕慢,我等稱汝主亦以將軍稱之?似將軍這般作為豈是男兒丈夫之道?似此等小兒之言不必再有,既然一死尚且不懼難道還怕與趙某一言?樂將軍,請!”趙云一聲斷喝將四周眾將之聲壓下,便又目視樂進言道,他既然堅定了心意當然不會因此而被樂進激怒,無論如何似這般大將是很少會為那等市井之徒罵街之舉的,對方亦然,大哥說過辯論之道便在抓緊一點大作文章使得其所有的言論都會有所破綻,如今子龍活學活用便就抓住為將風度大作文章還兼有激將之法! 如今子龍身處高位已久,坐言立議之間只有一股氣勢油然而生,樂進被他言語一激當下也是昂首闊步隨之而去,方才那郝昭給自己所服的藥物當真頗有奇效,舊傷加上這近月之來的巨大疲勞都似乎舒緩了很多,比之曹軍軍中的軍醫實在是勝過不少。他所相處的眾人之中不乏名揚天下之將,于禁、夏侯兄弟、虎癡惡來都為一時之選,但一般而言他們的本領都會在戰陣統軍之中顯現,似乎這能言善辯之處乃是一眾謀臣的特長所長,卻不料除了劉毅之外趙云亦精善此道。 自己直言劉毅之名,燕軍將領便忍不住紛紛呵斥,那份憤怒之情溢于言表,這使得樂進在暗暗敬佩燕王與軍中聲望之時亦不由暗暗欣喜,所謂主辱臣死,劉毅的巨大威望此時正能為他所用,可還未來得及再說下去卻被趙云的一番話生生堵住了!說到底他樂文謙真還沒有什么可以指責劉毅之處,朗生不是當年的曹cao,他始終站在大義的名分之上,你能將之斥為國賊嗎?其亦沒有當日劉備對付劉璋的行為,雖有龐士元逆取順守之名但終究行為有愧,各為其主兩軍對戰本就是各憑本事,贏就是贏,輸便是輸,一味的謾罵豈能是大將該為之事? 趙云看似當先領路其實全付心神都集中在身后的樂進身上,此人本就不已勇武見長,此時又是筋疲力竭,讓他連自殺的機會也沒有子龍絕不是空口白話,見其稍稍沉吟跟上自己的腳步也是心中微微一松,倘若樂進當真為那小人之舉一味謾罵便是他恐也無法可施,眼下他所用的一招正是兄長當年對付顏文之舉,看樣子的確頗為有效。這二人一走,眾將亦是紛紛跟上,高順也不例外,趙云言語一出他便了解了三將軍的心意,當年燕王不也如此待他與張遼華雄等人的? “樂將軍,你我皆是沙場拼殺身經百戰,趙某對將軍統軍之能和麾下士卒之勇烈心存欽佩,將軍之氣節亦是可贊,此處暫且不論,云問將軍一句,倘若此戰之狀回到二十日之前,不知樂將軍可有辦法能破我軍之攻勢?”行動之間趙云亦不忘回身對樂進問道,此時子龍的口氣便很像是多年好友之間的敘舊了,也為安撫對方激動的情緒。 子龍這一問看似隨意其實心中自有用意,以如今樂進的狀態直接勸降絕無可能,必要先以言語分其心,使他死志稍稍減弱之后再循序漸進方為穩妥之法。身為大將對于一場大型戰役尤其是事關自己成敗的戰役是絕不會不放在心間的,這二十余日趙云高順心頭所想口中所言絕無與樂平之戰無關之處,以己度人,想必這樂文謙心中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