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節
“你小子想死???這樣的傷不去醫療營?虧你還能睡得著!”嘴上絲毫不讓可生死戰友之間的那種關心是遮掩不住的,中年漢子立刻俯下身去為老楊檢視起來,果然在其小腿之上裹著已然變紅了的白布,傷口亦有著極為明顯的腫起,這些老兵雖然不通醫術可在戰場上久了對于一些常見的外傷一看就知,這肯定是箭頭留在rou里了,虧老楊還能睡得著,由此亦可見方才他們在廝殺之后疲倦到了何種程度。 “你他娘的嚷嚷什么了,當年你小子中了六箭現在還不是活蹦亂跳的,老子這點傷算什么?比我重的多了去了,醫療營的先生哪里忙的過來,這個時候老子去添亂不是搶兄弟們的命嗎?你小子也給我閉嘴,等會吃飽了有力氣老子自己就把他剜了!”老楊聞言卻是毫不在乎的罵罵咧咧起來,但卻也不再提及北平軍之事,方才只是一時意氣,他又怎能不知此事實在非是同袍之錯?傷勢在他看來并不嚴重。 “去你娘的,這他娘的還是小事,你別吃了,老子這就背你去,不要命了?!敝心隄h子擺下手中的飯菜招呼那些年輕士卒用飯,嘴中卻是不停的向著老楊說道,箭頭時間留的過長可是要命的。 “不去,小事兒,老子先吃,呃!”老楊言簡意賅,伸手便要去抓rou夾饃,可此時卻見對方眼中有著一種莫名的笑意,還沒來得及反應頸部已經被砍了一掌,這些近身搏擊的技巧士卒們平日cao練無數,百戰老兵更是精熟,一方無備一方有心豈能不一擊便中?老楊一聲悶哼,伸出去的手落了下來,挺立的身軀亦隨之緩緩倒了下去! “沒事,你們吃,這小子就是個犟種,這樣的傷勢不早治搞不好不是要腿就是要命,逞他娘的什么英雄,當自己是將軍還是二公子!兄弟們不要管了,不夠吃說話,吃完等著洗澡,我先帶他去了?!崩蠗疃溉挥鲆u,身旁的幾個年輕士卒立刻就有了反應,這已經成了他們的本能,中年漢子見狀急忙解釋,安撫了營中士卒之后方才背起老楊往醫療營而去,而這樣的情形絕不僅僅發生在這一處營帳,“入我營中、即為兄弟,患難相依,生死與共”,燕王之訓無人敢忘。 龍驤烈火二軍的士卒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一陣熟睡之后便有可口的飯菜送上,同袍還在雪地之中支起大鍋融化雪水,讓其可用熱水擦拭身體,可謂周全妥帖!但士卒們可以享受到同袍精心的照顧,身為統領的徐晃麴義二人就沒有這個榮幸了,如今他們正與北平軍統領太史慈一道穿梭在醫療營中,探望慰問在此戰之中負傷的燕軍士卒! 戰后主將探訪傷兵營,詳細打理陣亡士卒的后事,這個規矩并不在燕軍的軍法之中,卻是約定俗成的慣例,所有人都在自覺的執行著這一點,而其始作俑者就是燕王劉毅了!無論戰事如何慘烈,戰后如何筋疲力竭,朗生總會在第一時間便出現在傷兵營中,雖然燕王不通醫術,但只要他一出現,給受傷士卒精神上的鼓勵是及其巨大的,毫不夸張的說甚至可以挽救重傷員的生命,有的時候人的求生意志是極為關鍵的,而劉毅一到士卒心中便有了主心骨,往往燕王幾句話下去,似乎身上的創口都減輕了疼痛,燕軍的老兵對此都是極為熟悉! 好的傳統就會發揚光大,劉毅身體力行之下軍中大將怎能不上行下效?徐晃三將不時停下與士卒說上兩句,或者詳細詢問醫者傷員的病情,這些舉動帶給傷員們的鼓勵是巨大的!不過這一戰之后三軍的醫療營所有的醫者護衛盡數上陣卻還是難以照顧周全,慘烈的廝殺使得太多士卒身負重傷,這個數字亦極為龐大,這還是有很多像老楊這般的傷員為了兄弟強壓自己的傷情,否則數字還要巨大!所有的醫者與醫護都在忙的團團轉,甚至顧不上與幾位將軍說話,可此時徐晃等人卻絕不會去過于打攪他們的救治,此時這些人才是主角! “將軍,傷員實在太多,藥品與人手都顧不過來,要盡快想辦法,否則……”此時一位上了些歲數的醫者急匆匆的來到三將面前說道,說完又是急匆匆的轉身離去,眉間眼角都是一片焦急之色,在這一刻所有人都不會再去計較軍中的上下之別,重的是傷員的性命! “傳我軍令,親衛隊全部出動,四周鄉鎮的醫者都給我請來,必要的時候不來也得來,不過切記不可傷人!”只是極為簡短的思考,徐晃便斷然出言道,他知道這位醫官平素極為沉穩,而如今連他都如此焦急,情況定是十分的糟糕,為了士卒的性命,饒命也顧不得了。 “愣什么?沒聽見徐將軍的話嗎?還能動的都給我一起跟著去,去軍務處多取些銀錢,藥材有多少拿多少!”徐晃對身旁隨從下令的同時麴義亦是立刻言道,二人在此時也有著極好的默契。 “你等速速沿官道前行,敬方兄與高覽將軍也快到了,你上報二位將軍,讓他們將軍中醫療營與藥材等物用最快的時間送來此間,記得早一刻便是兄弟們的命,用通訊營的雪橇!”相比大戰之后的龍翔烈火二軍,北平軍雖是疲勞可戰力并不會有太多的消減,否則子義如何為將?當下也是對身邊侍衛做出指令,雪天路滑,縱馬狂奔是極為危險的,此時通訊營的雪橇就能起到極大的作用了! 隨從士卒聞言皆是飛快而去,三將的臉色卻未因此而有所緩解,方才的一圈巡視此戰重傷者實在太多,十數年的征戰下來,面對生死三人早已坦然,可看著部下因為得不到救治死去絕對是巨大的煎熬!不過眼下他們也只能盡力而為!當然眼前的局面絕非燕軍后勤不利,這樣的情形要是出現在其余諸侯的軍隊之中恐怕此時傷兵營中的許多傷員已然一命嗚呼了!醫者搶救重傷員的同時,很多醫護都給了傷兵們極大的慰藉,在這一刻那些女子眼中閃動的溫柔神彩配合其柔和的臉龐看起來是那般的神圣,難怪燕王將其稱之“白衣使者”。 第八百八十五章 大戰之后 下 醫療營中的這些女護衛隨著燕軍南征北戰,見過的生死絕不在任何一個百戰老兵之下,比起尋常女子甚至是昂藏須眉她們的堅毅都要有所過之??膳蕴焐母行詤s讓她們并不能完全坦然的面對,幾乎每次大戰之后醫護們都會忍不住落淚,看著那些身負重傷掙扎求生的傷員,力所不能及之時也只能通過女性天生的溫柔去加以撫慰。淚水在鐵血軍營之中是受到排斥的,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流血不流淚,但惟獨醫療營是個例外,這些女醫護的淚水似乎都成了良藥! 龍驤烈火二軍合計十一萬大軍,于禁的青州營樂進的陳留營加之曹仁的兗州援軍,這一戰可是數十萬大軍的短兵相接,且幾乎都是亂戰,這種戰局在漢末本就不多見,傷者的數量自然也會遠超之前,亦超過了醫療營所能應付的極限,一些重傷員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就只能在醫護們的懷中將自己的生命慢慢流逝,圍觀者卻是無能為力,這個場面是凄楚的,又帶著幾分悲壯,可戰陣之事就是這般的無情! 大戰之時士卒們殺的筋疲力盡,而大戰之后就輪到醫療營的醫者與醫護了,且他們的勞累恐怕還要延續至少半月,似此次這般的傷員數量在燕軍以往的戰史之中也是不多見的。士卒們的傷勢不光光是在戰陣之上拼殺所致,還有不少是因為天寒地凍造成的傷寒,本來以燕軍的后勤保障和士兵們的體質并不會出現太多這樣的問題,可大戰之中殺的汗流浹背,受傷之后不能運動,受到影響就很正常了,也正是在此戰之后,醫療營的擴大便被提上了軍隊建設的議程,隨著戰爭規模的越來越大,現有的醫療營已經很難適應大戰之后的需求! 按如今的編制來算,三軍醫療營加在一處共有六名主醫官,四十八名副醫官及千余名女護衛,但在兩萬多名傷兵及千余名重傷者的面前,任憑他們如何竭盡全力也難以做到面面俱到,更有士卒的傷情根本已經無法治療,偏生最后的那段路又是痛苦無比!倘若在激戰之中他會自殺或是求同袍結束他的生命,但在醫療營中一定要經過兩位以上主醫官的審核,燕軍的藥品之中是有一種可以讓人無痛苦的結束生命的,這對任何人而言都顯得極為的無奈,可卻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每個醫者此時幾乎都要面對數十名傷員,這種情況考驗的已然不僅僅是他們的醫術,還有體力與意志力,之所以讓醫療營全體都參與燕軍的日常cao練,劉毅的出發點就在此處,相比于那些坐館的醫者,醫療營之中醫官在戰后的工作強度是極為巨大的,且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們的精神始終要保持在高度集中的狀態,疲勞亦會隨之增加,因此想要擔當醫官除了精湛的醫術之外,強壯的體魄亦是必須! 兩個時辰,整整兩個時辰,從晚間至子夜所有的醫官與醫護都沒有得到哪怕是半點的休息時間,其實在醫療營對此是有著明確規定的,醫官救治一定數量的傷員之后定要休息一段時間,以恢復體力與精神方便之后的治療!但這條規定每每在大戰之后都會被直接無視,看著那些在生死線上掙扎的同袍,有著父母心的醫者們那里能停的下來,在他們看來如果那樣的話,消耗的就是搶救同袍的寶貴時間,倘若因此而使得士卒得不到救治而斃命,即使軍法明言沒有他的責任自己卻總是過不了良心這一關,此時每一位醫者都在咬牙苦撐! 片刻之后遼東疾風二軍趕到,兩軍的醫療營馬不停蹄便來此間,而在此之前所有醫用的營帳已經全部安排妥當,醫者護衛一到連口水都來不及喝就投入到了緊張的救治工作中去,對于那些身受重傷的士卒而言這可是久旱甘霖,但在此過程之中卻不乏意志尚且清醒的同袍之間互相推讓的事情,這種戰友情是在多年的日常相處及無數次的戰陣并肩作戰之下的產生的,可說是牢固無比,最后還是徐晃出面才能解決問題,一切只聽醫官的安排,任何人都不得加以違背! 傷員們按照其傷情輕重被安置在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營帳之中,核心的八個就是醫官們搶救重傷員的地方,不斷有人被抬進這些營帳也不斷有人被從內間抬出,倘若被抬出士卒的頭部是裸露在外,眾人都會送上一口氣,又是一名同袍的生命被拯救了,而當被抬出士卒的身軀為白布所覆蓋時,四周的目光就會變的黯然起來,不過也僅僅是黯然而已,在戰場之上你始終要硬下心來面對別人與自己的生死! “麴統領,公明,你等快去睡吧,這都幾天幾夜沒合眼了,這里有我和高將軍盯著,子義也去歇息?!毙旎昔鹆x二人執意要站在營帳之外觀察者醫療營救治的情況,對于他們而言這是能為手下士卒盡的心意。高順見狀上前言道,此刻他也很能理解這兩位同袍的心情,這一戰的戰損在過往的多次大戰之中都是不多見的,當年阜平一戰,他一手帶出的陷陣營被太史慈的近衛營殺傷近乎一半,戰后他的心中也是陣陣刺痛,況且對于沒能早一步趕到心中多少有些愧疚! “敬方兄不用說了,讓我和麴將軍為兄弟們盡盡心吧?!毙旎螖[擺手言道,看高順高覽二將的神情公明亦知他們心中的想法,只要稍做冷靜的分析就不難判斷此戰實非二人之過,敵軍行動占了先機,同袍所處的位置又是太遠,嚴格說起來他在心中對自己還是有著自責的,總覺得在戰役的安排上還沒有做到盡善盡美,倘若他與麴義能夠再擋住敵軍三個時辰,于文則絕對飛不出燕軍的天羅地網! “來人,多取幾件大氅過來,將這里的火再燒的旺點?!备唔樎勓渣c點頭不再多言,轉身對自己的親衛吩咐道。自燕王始,燕軍所有戰將對待士卒莫不如此,劉毅有言:“為將者不體恤士卒,何以為將? 夜幕之下火堆之旁,燕軍這五大名將便在此守候著每一位被抬進抬出的負傷士卒,他們并沒有對此戰去進行過多的商議,戰事已然成了定局,龍驤烈火二軍在付出重大代價的同時也給了敵軍巨大的殺傷,可燕王的軍令與青州之戰的目的畢竟是沒有達到,如此大的戰役未能完成戰前制定的目標,這對百戰百勝的燕軍而言還是頭一遭!身為軍中重將,五人都知此戰對燕王大業的重要,因此此時每個人的心頭都是沉甸甸的,一時間俱各無言! 第八百八十六章 多疑成敗 青州一戰由于曹軍占據先機,于禁行動迅速,曹仁樂進等接應得力,青州營沖破了徐晃龍驤軍與麴義烈火軍的封鎖與太史慈北平軍趕到之前撤到歷城,完成了曹cao在戰前制定的放棄青州全力固守兗州的戰略目標,與之相對燕軍全殲青州營與境內的計劃自是功虧一簣!雖然都是傷亡慘重,甚至曹軍之戰損還在對方之上,可雙方將領此時的心情卻是截然不同,燕軍五員大將心中自責,深覺有負燕王所托,而于禁、曹仁、樂進等人顯然要輕松一些,畢竟他們算得上死里逃生! 不過戰后總結,三將都一致認為此次能夠順利撤出青州,連續不斷的紛飛大雪的確幫了大忙,倘若不是如此,燕軍的騎軍機動得以發揮出來,恐怕今日的戰局就完全是兩個模樣了,養精蓄銳兩年,燕軍本就堅強的戰力又有了不小的提高!且這個提高還是多方面的,更可怕的一點是在整體的身體素質上敵軍已然壓過了己方,身為大將,三人又豈能不知這其中蘊含的意義?大戰中燕軍的優勢已經展露無遺。 且劉毅及其麾下主將的反應和對戰局的敏銳察覺還是出乎了眾人的預料,從戰役發起到兩軍相對,燕軍的速度令人嘆為觀止,倘若太史慈、徐晃、麴義三將之中任何人快上一步,或是大雪早兩天停下!這些情形于禁等將想起已經有后怕的感覺,戰場上的確沒有如果,此戰的戰局也不容更改,可這青州一戰不過是此次燕軍進軍中原的前哨,此次他們還有著消息上的優勢可以把握先機,可接下來了?兗州之戰略受挫折的燕軍必將更為勇猛,稍有不慎便是喪師失地! 青州之戰雙方激烈廝殺之時,漢中也正打的如火如荼,張虎用馬超司州鐵騎先聲奪人給予曹cao大軍不小的殺傷,可隨即曹孟德對戰陣運用的爐火純青便表現出來,憑借兵力的厚勢他利用各陣之間的配合與進退之間的默契就使得司州鐵騎精銳再難做半點寸進而不得不退兵而走,其中馬超亦是千方百計尋找敵軍破綻,奈何曹軍進軍嚴謹,無懈可擊,此時心中方才深信燕王及軍師對當面之敵曹cao的評價! 馬超方退,張虎親領大軍頂了上來,雙方與六馬原酣戰一場不分勝負,面對曹cao處于絕對優勢的大軍,子才妙用疑兵之計,用漢中士卒混雜張繡長安營精銳假做燕軍主力張遼的燕運營,這才讓曹軍在大戰半日之后主動后撤!燕王之言果然不差,曹孟德深謀遠慮,精通兵法,想要在堂堂兩軍之間戰而勝之極為困難,但其亦不是沒有弱點,或者也可說是他的優點,那便是多疑,心理戰往往能起到奇效! 曹cao的多疑在歷史上是較為出名的,演義正史俱是如此,于是乎就有了諸葛亮華容道與漢水兩處針對其性格做出的安排,可謂心理戰的典范!但劉毅做出的判斷絕對不是僅僅建立在后世對曹cao的評價之上的,隨著來到這個時代越來越久,朗生更為相信自己的眼光與判斷,其余一切只能作為參考。今世從西園開始他和曹cao之間有著很深的接觸,一直將此人視為平生最大勁敵的他怎能不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對手?應該說劉毅研究曹cao比之曹cao研究他要更為細致全面! 對于王者或是上位者而言,多疑其實是一種極為優秀的品質,古往今來雄才大略之人又有幾個不多疑?便在兵家之事中這樣的多疑也有著極大的幫助。疑慮越多,針對其作出的安排也就會更加的細致周密,雖則兵法之中有著“備前則后寡、備后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之言,可似劉毅曹cao這樣的統軍之人明知此理也會去追求無所不備的,因為在戰場之上任何微小的失誤都足以左右整個戰局,而一次大戰的成敗又足以左右亂世之雄的追求的大業,與戰事之中對自己的安排多存在一些疑慮乃上善之道! 當然凡事過猶不及,過分的多疑就能給予敵手不少可乘之機并被其加以利用,尤其是在隨機應變之時,戰陣之上瞬息萬變,很多時候都會要求指揮者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要做出重大的抉擇,一般而言在這種情況下是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做出周詳的分析的,憑借自己的經驗與第一感覺行事就成了必然!在燕云虎衛二軍達到漢中之前將戰局盡量攪亂,多造成一些復雜而又選擇多樣的局面便是此次大戰之中劉毅給漢中方面總指揮張虎提出的一個建議,亦是其研究曹cao的心得! 人在一個領域之內取得巨大成就或是達到一個相當高的地位之時,他們對于自己的判斷必然是深信不疑,此乃人之常情沒有例外,仔細分析曹cao在另一個時空之中前后期的表現亦驗證了這個道理!說出“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則無所不能”的他恰恰沒有能夠做到這一點,荊襄之時從賈詡,益州之時納荀彧說不得天下大勢就會有所不同,說曹cao“假眾人,真主意”雖有偏頗之處可還是比較恰當的! 其實另一個漢末之雄劉備又何嘗不是如是,他與曹cao之間的區別只是前期過于顛沛流離信心遭受的打擊太過嚴重罷了,而在他下益州奪漢中、進位漢中王聲勢一時無兩之后也有了這方面的表現,關羽的荊州軍在沒有任何蜀中策應的情況下進軍襄樊,包括之后堅持己見的一力伐吳在劉毅看來很可能就是在這種心態下產生的。麥城一敗千古之憾,火燒連營英雄氣短,苦心孤詣的大業就此付之東流! 這樣的心態劉毅也不能避免,尤其是在擁有了今日的聲望地位之后,戰場之上的百戰不殆使得他對自己的任何一個決定都充滿著無窮的信心,潛意識之中總會認為自己的見解就是高屋建瓴縱觀全局。不過與曹劉雙雄相比,劉毅有著一個獨一無二的優勢,那便是穿越帶來的兩世為人,千秋功過、王朝興替,這方面的經驗任誰也無法與朗生相比,他會時時刻刻警醒自己不可犯一言堂的過失,此外便是集思廣益,真正運用集體智慧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他人之口說出自己的見解,心態之上亦要如履薄冰,至少天下一統之前劉毅都會嚴格要求自己如此去做,無疑這樣很累,可誰讓他的目標是一統天下了? 用人不疑,人盡其才有著一個最大的前提,就是上位者對下屬的能力必須有全面的了解,更要確定其對自己的忠誠,張虎相隨劉毅十余年屢立戰功,君臣之間極為相知,將漢中戰局盡數付之朗生的信心并不在自己親臨之下,因此有關應對曹cao的策略他也只是建議,對于坐鎮一方的大員他是向來敢于放權的,冷兵器時代消息的閉塞使得遙控指揮不可能成為現實,事事恭親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處處傷心! 當然對于燕王的建議張虎是極為重視的,與劉毅相處越久對這個主公卻是越來越難以看透,也許這便是王者之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看人的眼光絕不會錯,亦是無數次事實驗證的結果,且其對曹孟德做出的判斷與張虎自己也是不謀而合,如今只不過是牛刀小試!敵強我弱之時他更要利用好對方的這個缺點,只要頂過初始的一陣待張遼張合大軍一到他回旋的余地就會更大,亦添此戰的成算! 第八百八十七章 功過分明 漢中青州兩處大戰之時,劉毅卻在鄴城坐看戰局變幻,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身為上位者只需要詳觀大略,事必躬親就是諸葛亮那般的下場。一國之事何等反復細雜,別說一個劉毅,就是十個他也難以面面俱到。當皇帝,只要不是昏君就肯定是天下最為艱苦的工作之一,這份最有前途的職業也是最有可能造成過勞死的,如今以朗生的地位聲望,除了一個虛名之外在幽州各州與真正的皇帝也差不了多少,如何將精力集中在重點工作之中就是他如今要去改變的。 在得到曹cao突襲漢中的消息之時,劉毅是有過要親自前往迎擊的想法的,他雖有百戰百勝之名可卻從未在正面對決之中直接戰勝這個今生最強的對手,徐州兗州兩戰雙方都只能說是平分秋色,而在司州一戰中曹孟德還通過策動韓張聯軍算計了劉毅一次,似乎朗生自從來到此世之后就盡是他算計別人了,被對手如此調動還是首次!單從戰略層面而言那一次他已經敗了,只是應對得當加上屬下得力才能因禍得福,而運氣這個東西可以期待,卻絕不能等待!面對其他諸侯劉毅都可占據心理上的優勢,唯獨這個最大的對手始終與他分庭抗禮! 不過稍加思索這個想法便被他斷然放棄了,張虎有多大的本事他是心知肚明的,也許在戰陣指揮上劉毅親臨可以發揮士卒最大的戰力,可漢中一戰卻還要涉及到與新降張魯之間的協調,在此中張虎的周全與細致將會起到極大的作用!從地形上看漢中畢竟是西北邊陲之地,如今劉毅的戰略重心就在問鼎中原,身為主帥他又豈能輕離此間?還有一個原因是心理上的,劉毅絕不愿被動被曹cao牽制! 青州之戰后兩日,趙云與郭嘉賈詡二位軍師趕到了前線,針對之前的戰役會同五大主力軍統領進行了深入的總結,此次未能攔住青州營實在非戰之罪,徐晃麴義二人已是竭盡全力!僅僅一日一夜的激戰龍驤營之傷亡就達到了一萬六千余人,烈火軍的數字與之大致相若,按戰局推測,曹軍的損傷當也要在四萬上下,其中僅青州營就當不下三萬,已經占了起總兵力的三成,就算談不上大傷元氣亦是傷筋動骨了,這對接下來的兗州之戰是極為有利的,燕軍并非沒有收獲! 除此之外兩年方略之中劉毅與眾人行之與軍營的一系列變革也在此次殊死搏殺之中得到了最好的檢驗,燕軍戰力與士卒的身體素質較之兩年之前都有了不小的提高,而這兩者之間正是相輔相成。燕王提出的營養學這個概念經過長期的實踐之后的確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當然這也是與幽州各州的興旺富足分不開的,如今每個士卒五個月的伙食花費就要勝過十年前的一年還多,物質基礎不足根本難以承擔,且這個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向民間的普及還會越來越為明顯。 青州之戰只是劉毅問鼎中原之前的前奏,亦是周密策劃的青兗戰役的第一部分,接下來的兗州之戰才是整個大戰的核心,只要燕軍能夠一舉奪下這個中原腹地,豫州荊州隨時都在北地百萬大軍的威脅之下,到時劉毅將會在與曹cao的對決之中處于極為有利的戰略位置,因此這一戰雖然未能全殲于禁的青州營,但趙云與二位軍師言語之間還是給了徐晃麴義二將極大的褒獎,大戰在即軍心士氣不可廢,便是燕王在此想必亦是同樣主張,當然兩軍將士此番的付出亦是有目共睹! 至于未能達到戰略目標的責任,趙云只字未提,他的著眼點已經到了接下來的兗州一戰之上,此前他便下定決心要將所有的責任歸結為自己的指揮不力,與艱苦奮戰全力行軍的各軍將領士卒無關!對此郭嘉賈詡二人都是極為贊賞,敢于承擔責任本就是統帥所為,雖然心中肯定燕王是絕不會因為此戰之過責備三將軍,但為人下屬者哪怕是情若兄弟該有的態度一定要表現出來,身居高位自然負擔更多! 青州之戰對于燕軍而言有著多種的先天不足,但這并不能成為子龍原諒自己的理由,大哥如此重托,手中集結了幾乎全軍精銳,他就應該可以為人之不能為。從涙無痕劉信大戰許褚曹彰到太史慈北平軍趕到不過相隔一個時辰,隨后而來的高順遼東軍及高覽烈火軍也都在兩個時辰之內趕到了戰場,可想而知倘若兩軍士卒可以阻擊敵軍多一個時辰,此戰便是全勝之局,而這一個時辰的差異就完全是兩個概念,也造成了趙云更多的遺憾,或許某個細節他做的再到位一些就能爭取決定性的時間,自己派兵布陣之中是否有所缺漏還需好生自省。 燕軍這些統軍大將平素相處關系默契,一到戰時搶起功來卻是毫不相讓,徐晃張合乃是至交,但在軍功面前一樣面紅耳赤,劉毅對此也很少加以勸阻,與軍人而言,軍功就是最大的肯定,不敢搶功的將領何以獨擋一面?不過此次卻是完全翻轉了過來,太史慈、高順、高覽三人是自責行軍速度還不夠快,未能及時趕到給同袍以強力的支援,而徐晃麴義二人則在檢討自己用兵之中的失誤,此戰之所以沒有堵住于禁所部最為遺憾的也就是他們,尤其是付出了如此的代價。 眾將搶著承擔責任絕不是寥寥數言,對于此次惡劣天氣狀態之下的作戰他們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心得,燕軍的cao演綱要之中不是沒有這方面的cao練,只是強度還不夠盡善盡美,且許多集中眾人智慧的cao練之法還是在實戰之中表現出了一定的瑕疵。戰陣之上有所失誤在所難免,但如何能夠不貳過就需要眾人認真的去加以總結了。 面對眾將搶著承擔此戰之責,趙云表現出了少有的強硬,責任在己不在眾人,龍驤烈火二軍士卒拼死搏殺亦是有功之臣,還當后賞,此外劉信與涙無痕帶領的一營北平軍士卒亦是立下戰功,無論結局如何,他們畢竟是第一個趕來增援的,且二人與虎癡黃須兒的一戰亦鼓舞了燕軍的士氣,功是功過是過,軍中最講的就是賞罰分明! 此事在子龍的堅持之下毋庸多言,可對戰役之事的檢討眾人是做得極為細致的,何處成功何處失誤,一一都要經過商討寫入戰報之中上呈燕王,在今后的戰事之中自己與同袍都必須要避免這種失誤的再度發生。比如說如此規模戰役造成的醫療營人數嚴重不足就是眾人總結的要點之一,雖經醫者護衛及周圍強征而立的郎中們全力以赴,卻還有不少的傷兵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治而陣亡,這不但會是燕軍戰力的損失,對其軍心士氣也是很大的影響,醫療營的擴大,戰事醫用營帳及一切所需物資的增強變成了眾人商討之后的統一意見,燕王今后的對手乃是實力強勁的南方三雄,這樣規模的大戰絕不會少,在保證自身戰力堅強的同時亦要兼顧士卒們持久作戰的能力! 這次的會商眾人集思廣益之下又提出了不少針對大兵團作戰的建議,直接促成了后來各軍工兵營的設置,也使得劉毅再度去思考多兵種配合在大戰之中起到的作用,更使得燕軍之中出現了一支不同于以往所有大漢軍隊的新軍! 第八百八十八章 權威日重 “青州一戰,龍驤烈火二軍將士奮勇拼殺,與敵青州營、陳留營等部以重大殺傷,其功可嘉!此戰之失在時而不在諸將,強要究之,孤之過也,蓋因有料敵不明,查事不周之憂。此戰已了,三弟當要嚴明軍紀,賞功罰過,眾將宜詳察戰事之得失,青州事畢,兗州之戰便在眼前,還望眾將同心同德,前番未盡之志皆在此間也!其詳若何,三弟與軍師諸將會商后速速報上,唯兗州一處定再不容有失?!毖嗤醯挠H筆信到得很快,惡劣的天氣或許能顧影響飛鴿傳書,但獵鷹飛羽卻不在此列,根據前線傳來的軍情,劉毅對戰局的走向早就有了精密的分析,之前不言只是為了收“法乎其上,取乎其中?!敝?,如今戰事已了,身為最高統帥,作戰告一段落之后首先便要振奮士氣。 燕王的來信使得包括趙云在內的眾將在心中欣慰的同時更感到了肩頭重擔的分量,自從相隨主上,燕王就從不會掩飾自己的過失,無論其身份地位如何變化,“聞過則喜”這四個字在劉毅身上是可以得到最好的體現的,為燕王效力,身為下屬只需要盡心竭力的去做好自己的本分,至于一切功過主上都會看的清清楚楚,亦不需他們挖空心思的去猜度奉迎,有這樣的主君對下屬而言無疑是一種幸福。 身為主上,你可以沒有絕世的武勇,也可以沒有戰場之上的運籌帷幄,甚至可以不善治國治政,但有一點是必須的,那便是馭下之道,這要做好這一點,便會有各方面的人才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所謂帝王之道的精華亦在其中!自從來到此世,劉毅就沒有停止過對自己這方面的磨練,且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他一輩子都需琢磨的事情! 燕王大軍征戰在外,如今北平城與整個燕地都是由世子監政,此乃不公開的秘密,劉毅今年已然三十有六,劉桓也到了十八之齡,繼承人的問題對于如今的朗生而言亦是緊要之事,古人對于傳承是極為看重的??催^了原先歷史之中許多的爭權奪位,劉毅能夠想出的應對之法就是盡量樹立長子的權威,讓其一眾兄弟們無法也沒有能力威脅到世子的地位,進而去避免可能出現的悲??!在王權爭斗之中,世俗禮法與諸般道德準則都不會適用其間,那才是**裸的叢林法則,且不是全勝就是全敗,人對于權力的**是無窮無盡的,現在的劉毅無法去預計將來的事情,他能做的就是盡量將之扼殺在未起之時。 對于自己的一眾親子,劉毅心中最喜的還是二公子劉信,這個小子也是與他最為相像的。按照此時的禮法,蔡琰所生的劉信才是嫡長子,地位應該要在玉兒所出的劉桓之上,更擁有繼承父親一切的第一順位,正常的情況下如果劉毅立劉信為世子根本談不上廢長立幼而是天經地義,反之立庶長子劉桓才會為人詬病,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名位出身在漢末乃是最為重要的資本,各路諸侯莫不如是! 這些劉毅都是心知肚明,不到萬不得已他也不會去和當時的世俗禮法相抗衡,將之改良亦要經過一個階段。劉桓的世子地位正是名正言順,究其關鍵之處還在劉毅已然去世多年的祖父劉宇,身為上黨劉家家主,在玉兒誕下劉桓之后老人家便將其長孫的地位固定下來,在宗譜之中他的母親可是蔡氏而非張氏,這看起來對玉兒很不公平卻就是當時的道理,而這樣的家族確認在漢末而言是有著法律意義的。 因此劉毅將劉桓立為王世子并沒有受到世人輿論的攻擊,在此之前他對長子也有著一個漫長的考察過程。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穿越而來的朗生在用自己的思想影響這個時代的同時也在不斷的被其同化,家天下在世人眼中皆是天公地道,劉毅亦不能免俗,況且以這個時代的基礎也不能指望他去搞什么君主立憲!人到了這個地位,江山永固、代代相傳就成了極為自然的想法,哪怕是見過了歷史上無數王朝興替的劉毅也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無法控制百年之后的歷史走向卻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打造出一個合格的繼位者! 十一歲加入燕軍征戰四方,十四歲回到北平為父親打理西域使團之事,跟隨戲志才陳群鐘繇等人學習治政治國之道,十六歲被正式立為燕王世子,劉桓的成長軌跡之中到處都打上了劉毅精心安排的烙印。當然此子也沒有讓朗生失望,在軍政民生各個方面劉桓都表現出了很強的學習能力與悟性,在其成為世子之后,朗生還開始重點教導長子的用人之道,并為他安排了讓其名聲大漲的司隸之行! 身為主上劉毅并不反對屬下之間的競爭,優勝劣汰自然規律,這個結論依舊可以用在奪嫡之上,一般而言通過血腥爭奪而上位的君主至少不會是碌碌無為之輩,便是隋煬帝前期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唐太宗明成祖就更不用多言,后世最紅的四阿哥亦在此列!可身為一個父親,誰愿意見到自己的子女自相殘殺?也許別人對此事還不會如此悲觀,可劉毅卻是見得實在太多,親情在皇權面前極為脆弱。 在朗生眼中,此時的世子劉桓除了經驗尚且欠缺之外已經有了成為合格上位者的潛質,有了這個前提劉毅就會在各個方面增加他的權威與實力,他要讓世子的權勢在所有兒子之中一枝獨秀,盡量減少內亂出現的可能。因此如今的燕王世子已經開始承擔更多的職責,尤其是在父王出征在外之時,他更要從全局之上去掌控整個燕地! 北平州府、狼窩、燕王府,自從燕王南巡之后世子幾乎每天都是三點一線從無更改,且在時間之上都是驚人的精準,在一眾州府官員眼中,世子是如此的勤勉為政,五更之后你是一定可以在府中見到劉桓的身影的,且風雨無阻。與燕王一般,世子對待下屬之時亦是那般的平易近人,絲毫不見年輕人的盛氣凌人與浮躁,言行舉止之間皆有與之地位相應的心胸氣度,可說在官員心中世子是極具威望的。 狼窩乃是劉毅專設參謀機構天狼的所在之處,亦為燕軍安保級別最高處之一,如今這個機構的威力已經逐漸在大戰之中顯現出來,也得到了更多重臣的看重,如今天狼之首便是毒士賈詡,此番他前往青州協助燕王籌謀青兗之戰帶走了此處的不少精英。剩余的天狼之士日常所為便是根據軍情不斷分析漢中兗州兩處戰局,一旦有所得會立刻上報坐鎮北平的戲志才,再由其決定是否將之作為參考! 對于這樣的一個軍事機構,劉桓心中是極為看重的,父王用十余年的功夫打造出了一支大漢鐵軍,他的威望地位無人可以動搖,這支足以橫掃天下的雄獅他也要將之牢牢抓在手中,此才為最堅實的基礎,天狼方剛成立內中多是年輕軍官,且從眼下的情形看來此處還會在將來的戰事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在開始扶持自己的勢力正是其時,父王給了自己進入狼窩的權限就是一種暗示! 不過今日的世子州府狼窩兩處皆未前去,與北平西門之外靜立等候的他臉上有著不加遮掩的興奮之色,外出兩年的西域使團即將歸來,而身為此事的主導之人他的聲望將被推上另一個高峰! 第八百八十九章 貴霜揚威 幽州北平集會之前,西域使團便隨大公子劉桓前往司隸的隊伍一起出發,經長安出玉門關先至樓蘭烏孫等西域小國,繼而轉向西北過吐蕃走天竺一路途徑大小數十國方才折轉而回自玉門長安洛陽一線返回北平,整個行程耗時兩年零一個月!輾轉六萬多里,在宣揚大漢聲威的同時對當時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起到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也在史書之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黃慎、班子明、王甫等亦名垂青史,無論在后世的任何史書之中,對于這次出使都給予了極高的肯定! 此次西域使團的很多具體工作劉毅都是交由長子劉桓來完成的,既有借此考察其處理實務的能力,亦想將自己的理念傳承下去,作為一個穿越者,劉毅所站的高度與其眼光是當時任何一人也難以與之相比的,爭霸天下固然是他此生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可卻絕非僅此而已。西域使團,飛虎海軍,設置器具所,朗生的著眼點也并不是全在軍事之上,一個強大的大漢所強的不光是政治經濟武力,亦要有輝煌燦爛的文化傳承,如何宣揚強漢的文化擴大其影響?使團這般的文化交流是其中一種,還有一種更為簡單直接,那便是武力征服!當然在此時大漢江山尚未一統之前,這一切都還只是朗生心中的理想! 身為張騫班超等人的后人,用現代的話來說似黃慎班子明這樣的年輕人在心中是有著一份西域情節的,本來群雄并起戰火不斷的紛爭漢末絕不會給他們這樣的機會,可今世卻有了劉毅的出現,正是由于他的強大,北方在亂世之中才能一直保持著穩定,大漢在異族心中也始終沒有失去震懾力,對于能有機會繼承祖上之志,二人心中都有著興奮激動之情,而在他們與燕王深談之后,又加上了驚訝與敬佩。 世人皆言劉毅看人用人目光如炬,只要是人才總能在他手下得到充分的發揮,他也從不吝嗇給年輕人機會,張虎、郭嘉、徐庶、龐統莫不如是。此番出使西域,燕王也給了這兩個年青專才很大的權力,大的超過了他們的預期,但這只是驚訝之一。更大的驚訝來自燕王對西域及大漢周邊諸國的認識,很多亦都不在二人的認知之列,作為名動天下的無敵之將,劉毅的過往早就在世間傳揚,不管是哪個版本都可以肯定燕王是沒有去過那些地方的,可聽他所言卻讓人不得不信。 黃慎與班子明絕不會對燕王之言有半點懷疑,這亦是燕地之中百姓的一貫想法,燕王、將軍是絕不會說錯的,無數次的過往就可作為充分的例證。不夸張的說一句,假使現在劉毅效仿當年趙高之舉,搞不好在燕地之中鹿就會被稱作馬,至少百姓們會如此,十數年的積淀,從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到吃飽穿暖生活安逸,劉毅的威望確是前無古人,在燕地尤其是在幽州你絕不能用謠言的方法對付燕王,沒用! 之后的行程也在很大程度上驗證了劉毅的說話,雖然具體細節方面有著一些差錯,卻并不能影響使團眾人對燕王先見之明的高山仰止之心。此次西行使團之中最出風頭的莫過兩人,其中之一便是黃慎黃謹之,作為大公子劉桓的心腹之人,他是唯一得到燕王親筆手書可在西域及各國收取妻妾之人,雖然此言劉毅有著戲言的成分,可足見他對此人的看重,尤其是在貴霜帝國的旅途之中,甚至還有一國公主看上了風流倜儻年輕俊朗的黃慎,并表達出了要和大漢正是通商的意向,而這個貴霜帝國就是劉毅在之前提到過的印度境內! 后世世界古代史是劉毅的興趣之一,可要將之全部記在腦海之中是絕不可能的,印象之中他甚至不知此時的印度處在哪個時期,卻是聽幾個傳播佛教之人說起過薩塔瓦哈納王國,對這個與華夏一般的文明古國劉毅最大的記憶就是它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第一階層被稱為婆羅門,其余就記不太清了!讓西域使團前往印度,劉毅最大的目的就在盡快的引進一種漢朝還沒有的作物,那便是棉花,較之如今大漢所用的木棉與蠶絲,棉花顯然有著重量與御寒性的雙重優勢,是可以當做戰略物資來使用的,且這個文明古國應該還有著不少的積累。 他在言語之中數次提起過天竺,雖然使團所過之處并沒有出現以此為名的國家但其等級劃分與佛教的興盛卻與燕王所言別無二致,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了以天竺來稱呼這塊地區,劉毅再一次用后世的見識影響了歷史!這個貴霜帝國并非印度本土所建,乃是大月氏入侵之后建立起的強大國家,不光是他們,安息、希臘、羅馬人都在今天的印度境內建立起了自己的領地,倒與此時大漢的紛爭有些相似,當然這些詳情劉毅實現并不知曉,正是西域使團的歸來才讓他對大漢的鄰國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此處可算得上是幾大文明的匯聚之所了。 貴霜帝國雖然強大,可也沒有到足以一統全境的地步,早在東漢之時他們與漢朝就有了不少的來往,知道在自己的東方有著一個強大富足的國家,而在黃慎等人的精心介紹之下他們對如今的大漢也有了較為明朗的認識,燕王劉毅這個名字不光響遍西域,更在此地為許多貴族所得知!如今的國王膩色伽五世也是頗有雄才大略,見到漢朝使團帶來的許多精美物品與那些精銳士卒的武力之后,一個結好大漢借其力一統領土的想法便產生了,如此聯姻也就成了最好的辦法! 說起大漢的武力就不得不提西域使團之中的另外一人,那便是二將軍夫人王欣然的兄長,劍術能與第一神劍王越相提并論的聶離,在貴霜帝國的都城那爾,聶離憑借手中一根鐵竿連敗各地勇士九十七人,成了當時最為轟動的新聞之一,一時間不知多少孔武有力之士前來挑戰,其中各個種族皆有,安息羅馬的勇士亦不在少數! 聶離身長八尺,與大漢之中算得上是身材魁梧之輩,但很多的安息與羅馬勇士卻要比他足足高出一頭,身軀看上去亦要強壯許多,有些人整個就是用肌rou堆砌出來的,令人望而生畏!后來聶離回到大漢見到涙無痕就頗為感慨,當日要是這個巨漢在更能揚我大漢聲威!在技擊之中,強壯的身體只是其中重要的一個部分,格斗技巧也要占到很大的比重,聶離便是用它神出鬼沒的劍法讓這些以武勇自負之輩見識到了什么叫做大漢的武學,很少有人能在他手下支撐三十招開外! 本來此事只不過是一時意氣之爭,以聶離的武藝修養并不愿長此以往,倒是王甫與黃慎二人覺得這是最好的宣揚大漢聲威之法,一力勸說之下聶離才繼續堅持下去,結果也正如二人所預期,在連勝九十七場耗時兩月之后,貴霜帝國及其周邊的國家都知道了那爾來了一個東方國度的神奇高手,那些平日里不可一世的戰士武者沒有一個能在他的面前戰而勝之,其后劉毅聞聽此事對聶離在域外揚大漢之威的做法極為贊賞推許,并專門授意朝廷擬定旨意將之尊為宮廷劍師! 第八百九十章 緹娜公主 王甫的風度翩翩,黃慎、班子明的博聞廣記再加上聶離表現出的超級武力,讓貴霜帝國與其周邊的一些國家都對大漢有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后者的連勝九十七場的記錄恐怕在很長時間之內都不會被打破,冷兵器時代人們對強大的武力是相當崇拜的。如果說聶離的劍法讓域外之人見識到了大漢的尖端武力的話,隨行近衛營士卒的表現就讓他們知道了天下還有這般嚴謹奇妙的戰陣!拋開個人的戰力,五十名近衛營士卒在對戰之中足以擊敗任何國家倍于自己的敵軍,可說在戰陣研究之上,此時的大漢是可傲然立于整個世界的巔峰的! 這才是腓烈末三世想要與大漢交好的真正原因,一個人再如何強也不可能面對千軍萬馬,但軍隊就不一般了,這支五十人的漢軍所表現出的戰斗力與團隊精神及種種精妙的陣型都令他心動不已,聽那副使黃謹之言及這般軍隊大漢燕王劉毅手下有數十萬之多,腓烈末對此不盡相信,如此強軍別說幾十萬,有十萬就足夠他橫掃四方了!與幾位漢朝使者接觸下來他也能感受到那種泱泱大國的君子氣度,這樣的國家若能引之為援對自己的霸業將會有難以估量的好處! 公主下嫁在貴霜帝國不是小事,本來最有資格的就是橫掃諸國勇士的聶離,這樣的武者足以讓所有人閉嘴,但顯然聶大俠的年齡大了一些且根本無心于此,而一表人才、談吐不凡,長袖善舞,八面玲瓏的黃慎就進入了腓烈末的視線,從幾次的交流之中他就能看出這個年輕人在漢朝使團之中所處的地位,亦是頗為欣賞他的風度人才。 在此次的西域使團之中,黃慎絕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不單單因為他是大公子劉桓的心腹且還有燕王劉毅的信任,數萬里的行程多有風險危機之時,正是此人的決定與籌謀讓使團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地位加上實力,黃謹之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威望!而能夠被劉毅定為西域使團的團長,王甫絕不是用來做門面的,對于燕王在此行之中寄托的厚望他是心知肚明,對于這樣的美事亦是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