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節
在劉毅軍令下達之后,燕軍各軍猶如數箭齊發,除了此時在泅渡渦河的烈火軍之外,遼東、北平、疾風三軍也都突入到了青州的境內,于禁之前破壞道路與設置障礙的策略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得燕軍的速度一時難以展開到極致!幾路大軍的突進并未遭遇到青州營的有力抵抗,這個情況讓各軍統領都重視起來,他們立刻據此判斷出一個信息,于禁要跑,青州一地恐怕已經被曹軍舍棄了。此時太史慈、高覽、高順等人幾乎同時下達了軍令,不惜一切代價追擊敵軍! 便在大雪紛飛的夜間,青州至兗州的官道之上也充斥了狂奔之中的燕軍各軍士卒,眾人額頭之上冒出的白氣竟在寒夜之中形成了一團霧氣,如此極限行軍之下縱以燕軍的強悍與訓練有素也難免出現了士卒的掉隊,可對此一眾大將都沒有絲毫的猶豫,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眼下最為緊要之處就是追上于禁將之緊纏,倘若讓此人與青州營數萬曹軍順利撤回兗州,便是得青州全境也不算大功告成。 就在三軍飛速追擊,鞠義泅渡渦河之際,徐晃統領的龍驤軍也在急速的趕往肥縣所在,相比于同袍的竭盡全力狂奔與行軍之中,公明的進軍則更為謹慎,此處乃是青兗之交,龍驤軍的任務要阻擋兗州人馬對于禁的接應,便在奔襲之中徐晃亦要保持極高的警惕,此時曹軍的突襲是極為可能隨時出現的,他必須提前對此做出周全的準備。 此時的青州之戰與其說是兩軍主力的對決倒不如用賽跑兩字來形容更為貼切,燕軍速度達到了極限,于禁的青州營也是絲毫不慢,此時倘若在高空俯視便能看見兩隊長長的人流在向著一處所在匯集,看起來由北向南的那隊士卒離盧縣之間的距離還要更近!而在其身后百里之處的官道鄉野之間又是幾路大軍在尾隨追擊,奔跑成了這一場大戰雙方共同的主題,行軍速度將成為青州之戰的決定性因素! 在此戰之前,劉毅并沒有預料到曹cao會下定決心放棄青州,可在戰事之中一向事無巨細的他卻要考慮兗州軍會對青州做出的增援舉動。按戰前各軍所處的態勢,攻取盧縣斷敵退路龍驤、烈火二軍都可勝任,而朗生之所以選擇新編的烈火軍來完成這一重任有一個很大的原因便是他對曹軍的增援還是極為顧忌的,切斷兩軍聯系組織敵軍援軍在其心中更為重要,自然便會選擇燕軍王牌龍驤軍來為重任! 今世劉毅與甘寧趙云山林結義,三兄弟并肩掃蕩天下,此事為大漢眾人所津津樂道,而在燕軍的一眾將領之中還能被燕王以弟視之的便是龍驤軍統領徐晃徐公明,自當年西園算起,主從二人相隨亦有十幾年歲月了,劉毅由西園校尉變成了大漢燕王,公明亦從軍中一個什長成為了如今得平西將軍,二人的身份地位可謂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但主從之間那份相知之情卻沒有任何的更改,反歷久彌新! 來到此世之后,徐晃是除了兩位兄弟之外劉毅所得的第一個三國名將,當他在西園之中聽說眼前這個使斧的小將便是徐公明時,那種激動難以形容,五子良將、亞夫之才,自己意在爭雄天下如此的將才便定是得力臂助!其后自與大將軍何進的親衛隊相爭始,徐晃就從來沒有讓劉毅失望過,也理所應當的成為了燕軍王牌龍驤軍的首領,論戰功彪炳與軍中資歷,除了二將軍甘寧之外無人可與之相比。 在公明心中,燕王亦師亦兄,無論是兵法還是武藝,劉毅都給了他很多的指點,甚至為了他和一眾兄弟蒙受不白之冤而發沖冠之怒,不惜身受軍法也要拳打同為西園校尉的淳于瓊!也便是此事之后,徐晃對劉毅已是死心塌地,誓言要為主公成就大業,他和如今得眾麾下戰將都還記得當年燕王是如何趴在軟榻之上指揮全軍cao練的,那在漢軍之中乃是絕無僅有之事,可卻絲毫不能損及其在士卒心中的威望,所有士卒都知道,將軍挨打是為了他們不受委屈,這樣的將領怎能不值得他們以死相報?而在那一刻劉毅已經鑄就了燕軍的軍魂! 此番青州之戰,燕軍各軍看似責任最重的便是鞠義之烈火軍,可徐晃知道自己龍驤軍的職責之重也絲毫不在前者之下,相比于鞠義他還要承擔更大的危險,兗州十數萬曹軍隨時可能會對他展開襲擊,但越是危險的任務越是重大的責任就代表著燕王對他的信重之心,也是龍驤軍這樣的王牌當仁不讓的,對當日劉毅將虎衛軍成為燕軍第一強軍徐晃是極為不忿的,但這種不忿只能在戰場上表現出來! 既然定下放棄青州之策,曹cao當然會有周全的安排,曹純的虎豹騎,樂進的豫州營以及曹仁的所部兵馬都會極力接應于禁青州營的撤退。但正像劉毅沒有預料到曹cao突襲漢中之策與棄守青州一般,曹孟德也沒有想到對方的應對會發動的如此之快,此時雙方行軍的速度差異只在毫厘之間,而一但兩軍碰面,就將會是一場尸山血海的激戰! 于禁、樂進、曹仁、曹純、徐晃、鞠義、高順、高覽、太史慈,在三國這個將星璀璨的年代,以上都是響當當的名字,而在此時他們已經匯聚到了青兗的百里方圓之內,又會碰撞出如何激烈的火花! 第八百三十四章 大軍壓境 用集體賽跑來形容眼下的這場青州之戰是極為貼切的,不過速度本就是兵家必爭之處,郭奉孝有言“兵貴神速”可謂貼切,青州兗州二處的行軍如火如荼之際,曹cao的大軍亦是迅速抵達葭萌關,并沒有做太多的停留,對漢中的攻勢已然發起,三十萬曹軍自雄關之中而出,兵鋒所指首當其沖便是張繡長安營當道立下的燕軍大寨! 張繡立于大寨的角樓之上,手中持著一根鐵管正對著遠遠開來的曹軍雄壯軍陣,那一片黑壓壓的齊整隊伍雖是遠隔數理也給他帶來了如山的壓力,那青色麾蓋之下一人身披紅袍頭戴金甲顯得威風凜凜,身旁謀臣戰將相衛,此人公行絕不陌生,正是有亂世jian雄之稱的曹cao曹孟德,當年在洛陽城中其與叔父張濟有故,兩家亦算世交,卻不料今日成了戰場之上你死我活的對手,且還是最為危險的對手。 這根鐵管不用多說,出自器具所巧匠魏翠曾之手的千里鏡,此物目前在燕軍之中屬于最高技術機密,只配備到統領一級,張繡還是在擔任長安營統領之后才得到下發的,不過當日他就曾在張遼手中見過此物,文遠對此亦是大加贊嘆,言道此物可抵一萬雄兵!張繡此時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由千里鏡中觀物時的震撼,聞聽此物雖是出自器具所之手,可設計者卻正是燕王,立時便起了高山仰止之心,燕王文武雙全,軍政皆精,還能再有這般手段怎能不令人贊嘆?似乎除了箭術與音律兩樣之外,燕王幾乎無所不精,真不知他是何處來的這些學識。 此時曹cao大軍離張繡大營還有著四五里的距離,可在千里鏡中公行甚至可以看清曹cao的胡須飄動,這千里鏡不愧其名!有此物在手便能在戰場之上得到先機,而對勢均力敵的兩方而言,先手是極為重要的,甚至可以決定一場大戰的成敗,張遼之言可謂真知灼見! 但此時千里鏡除了可以讓張繡提前看清曹軍的軍勢之外卻對戰局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此處大寨他手下的士卒不過兩萬余人,其中長安營與漢中軍參半,而但看此次隨曹cao前來的敵軍至少不下八萬,如此的兵力對比之下張繡也不敢保證定能守住大寨。好在張虎給他的軍令只是借此消耗敵軍銳氣,阻擊是必須的,卻不必死守于此,且馬孟起的三萬司州鐵騎已然到了他身后三十里之處,軍師的援軍也在漢中來此的路上,合三方之力加上漢中各處險要的策應便可與對方一戰! 城寨的門樓之上三千弓箭手嚴陣以待,每隔百人之間還有著一具床弩,此物亦是器具所最新的出產,比之以前更為靈活輕便,發射的間隙也得到了調整,由于其改造主要出自器具所中白墨眾人之手,燕軍名之為墨方弩,以貢獻最大者來命名新式器械亦算是劉毅的首創,而對那些能工巧匠們而言這才是最大的榮譽,已經成了他們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一!四個月前方才裝備到器具營中,由它發射而出的弩箭在五十步內可以穿透六層重甲,乃是守御之中威力巨大的器械!在這些弓弩手的身后十丈之處便是一字排開的二十八架轟天炮,每具轟天炮的側面便是一堆打磨溜圓的石塊,這幾日之間長安營幾乎全軍出動在準備這些物資,張繡之道想要依靠城寨之力給予曹軍巨大殺傷這些精良的器械便是不可或缺的,這漢中首戰他要打出燕軍威風! 張繡通過手上的千里鏡可在四五里之外看清曹軍的軍陣,可在曹cao而言就沒有這般幸運了,到了離燕軍大寨四里之處,曹軍齊齊停下了腳步,曹cao與一干戰將謀臣都在詳細觀察著張繡的大寨,以他們身經百戰的眼光與無數次攻城拔寨的經驗,其中優劣自然一眼便知,詳觀敵情在大戰之中尤其是在攻堅戰中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抓住敵軍立寨或是城池的弱點加以沖擊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士卒的傷亡! “劉郎生素有知人善用之名,其麾下也確是頗有良將,似甘興霸、趙子龍、徐公明、張雋乂皆乃一時之選,當年與呂布兗州一戰吾便深愛其麾下戰將張遼張文遠,惜呼此人為劉毅所得,倘若不是如此良將沉穩用兵,他何來司州之勝?今觀這張繡立寨精警可法能與地勢相合一處,當有名將之姿,想當年曹某在洛陽與其叔張濟有舊,也算得上故交,如今卻要對戰沙場了,不過這些惑人耳目之舉卻把曹某看得小了,聞聽朗生常為提點麾下之事,看來未必盡實?!痹斢^片刻之后曹cao方才緩緩出言道,他與劉毅雖是勁敵,平素嘴仗也沒少打,一個將對方稱為漢賊,另一個則以逆賊名之,但卻從來不曾貶低互相的能力,此處二人倒可稱得上知己了,亦是一般的喜好謀臣猛將! “主公所言即是,北平幽州書院天下聞名,其中尚有一幽州武院,由劉郎生親任院長,亦有所謂之教材傳世,其中間接頗為精到,“士馬驍雄反示我以羸弱,軍心雄壯反示我以不戰?!比缃襁@張公行與營中山上遍插旌旗,必乃心虛之故,卻與劉毅所言相差甚遠了,不過其立寨確有匠心獨運之處,我軍強行攻之怕是要有一番苦戰了?!避鲝慌猿鲅缘?,對于幽州各州的消息,他可是極為注意探聽的。 歷史上曹cao乃是不世出的兵法大家,亦是首先為孫子兵法做序的,劉毅此舉可絕非想與之一般求取什么名聲,而是純粹的為了提高麾下戰將的統軍之能,荀彧方才所言的兩句話自然也非出自劉毅之口,具體出處朗生已經難以記清,只知道乃是唐代大將李靖所言,其中含義便是示敵以弱,此法他曾在司州之戰中加以運用起到了極好的效果,這些成功的經驗他怎會不向全軍加以推廣? 三國之中有一場知名的戰役叫做失街亭,后世可是紅極一時的京劇名段,稱為“失空斬”便是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的合稱,這個故事大家熟知不必細說,今日張繡立寨之處便于街亭有幾分相似!當然能夠身為長安營統領,張公行可不是紙上談兵的馬幼常,他的軍寨老老實實的立在大道之中,且還選擇了一定的坡度,曹軍要攻便是仰攻,與周圍山勢亦是配合頗佳,至于那些惑敵的旌旗亦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手中兵力不足,若是劉毅在此就斷不會有此舉了。 “呵呵,劉郎生何時也會著書立說?他那手字可是慘不忍睹,實在與其身份不合,不過此人治軍倒確是干才,無論張公行如何虛張聲勢,其兵力不足乃是必然,我軍當事不宜遲急攻此處才是,不過還需先行挫敵士氣,公毅,你引五百飛熊騎前往寨前挑戰,我料張繡必不敢出,元讓子廉可隨之前往,傳令下去全軍戰備,隨時攻寨!”劉毅軍的強悍曹cao是心知肚明的,不過此時其麾下猛將盡在幽州各處,這司州之內卻無可與惡來相敵之人,當以斗將挫其士氣再行攻之! “諾!”三將與馬上一躬身,便領鐵騎往燕軍大寨而去! 第八百三十五章 群情洶涌 與劉毅的近衛營一般,曹cao的飛熊軍之中也有著一支人數在千余人左右的騎軍號為飛熊騎,平素主要擔負護衛主公的職責,這一點二人卻有不同之處,血龍吞天戟在手,劉毅可在千軍萬馬之中縱橫馳騁,他的親衛鐵騎是常被用作突擊隊使用的。且在占據雍涼之地后,朗生便幾乎壟斷了大漢所有的產馬之地,假以時日他的騎軍優勢只會越來越加強大,此處亦是曹cao下定決心拿下漢中的原因之一,這只不過是第一步,接下來他就要威脅劉毅新的不久尚未穩固的雍涼二州! 對于夏侯惇曹洪等人的罵戰張繡都能置之不理,嗓門大的話你盡管喊,難不成還能把我軍的大寨給喊破了不成?曹軍的用意他是深知的,在此時的大軍對陣之中,斗將是極為有效的一種提高軍心士氣的方法,在劉毅的軍事生涯之中得到了無數次的利用也成就了他風云第一將的不滅威名!可在眼下,長安營中卻是缺乏能與惡來典韋相抗衡的猛將,倘若出于武人的角度,張繡會毫不猶豫的出馬與其一戰,縱算不敵他想傷自己卻也未必能夠,但大將的職責卻使他不得不以全局為重,因此避而不出按兵不動堅守營寨就是最佳的方略! 不過在夏侯惇曹洪等人的叫罵之中,張繡卻是特別懷念起燕軍之中的一員戰將來,此人不是槍法如神的趙云,亦不是豪氣干云的甘寧,而是原親衛營統領,如今護衛在主公身邊的管亥管子平!論武藝身手此人在猛將如云的燕軍之中難入前十之列,可若論嘴上的功夫尤其是罵戰,管亥要在眾將之中認了第二還真無人敢認第一,千萬不要小看這般嘴上功夫,在關鍵時刻是能起到絕大作用的,劉毅在戰場之上可謂縱橫無敵難逢敵手,管子平在罵戰之中亦有燕王武勇的風范。 抱定堅守的心思,張繡與一干士卒倒還能堅持的下來,他們已經準備將心中的憋屈發泄在曹軍即將開始的攻擊之上,但當典韋出聲之時,長安營士卒的情緒便有些壓制不住了,倒不是說惡來的言辭有多犀利能勝過夏侯惇與曹洪二人,而是他的言語之中提到了劉毅! “枉劉毅號稱風云第一將,手下竟是一干無膽匪類,百戰不殆,憑你們也配!當日甘興霸趙子龍何等英雄,無他兄弟在此爾等竟然縮頭不出,當真愧煞人也!”典韋此語倒是言出由衷,徐州之戰與劉毅的對決雖因馬失前蹄而告一段落,可之前他落在下風卻是不爭的事實,便算離分出勝負還有一段距離,可以惡來的傲氣是絕不會加以否認的,劉毅三兄弟之中他與朗生子龍都有交手,彼此可謂深知! 風云將譜之中列在典韋之前的除了已然亡故的溫候呂布之外便只有劉毅、關羽、趙云三人,相比此三者,惡來便是更為純粹的武人,除了護衛主公之外,追求武道巔峰便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此處恐怕他也是最為專注之人,而當今之世除了劉毅之外無人能占到他半點上風,荊州與黃忠的一戰是被其神箭所射,且老將軍也為因此自言擊敗惡來!是以在典韋心中與劉毅在做生死之戰的愿望是極為迫切的,此時他只不過是坦然說出心中所想,對燕軍卻起到了極大的效果。 劉毅在士卒心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這當然有著極大的好處,可在某些情況之下亦會產生弊端,那些敬燕王如神的士卒將校們是不會允許敵將對其有絲毫不敬的,典韋雖未在言語之中辱沒劉毅,但那種不屑之意卻激起了長安營士卒的怒氣,當即有不少久隨燕王的校尉偏將便要拼死與之一戰!死在對方手中并不丟人,可被人提起將軍之名加以輕視卻比死還要難受,這些百戰沙場的忠勇漢子怎能忍受? 倘若此時鎮守此處的乃是燕軍八大主力之中的任何一軍,各軍統領憑借自己的威望與戰功便能震住手下這些驕兵悍將,可問題在于長安營乃是燕軍新編之軍,張繡還沒有能與他那些同袍一般建立起絕對的權威,他這一萬五千士卒之中過三分之二都是老兵,其中不乏當年隨劉毅起兵或是西園之中的麾下,對這些人就是張繡也不得不看重,資歷乃是軍中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誰也難以短時之內加以更改! 見麾下群情激憤,左思右想之下張繡還是決定自己出寨迎擊惡來,那些將校雖都是血勇之輩可碰上典韋無異于送死,自己雖然也難以勝之,可他的槍法卻是最為綿密沉穩的,與之糾纏一陣當不會有失,如此便可壓下士卒們的憤慨之情,又能提升己方的士氣,就算是有些冒險可在此時也算是一條上策了,況且他亦有為師兄報仇之心! 張繡的想法的確沒錯,以他和趙云師出同源的槍法天下任何絕頂高手想要敗之都絕非易事,可今日他卻是低估了惡來的決心!典韋早已打定主意,一旦張繡出戰拼著兩敗俱傷他也要將之斬殺當場?;V惡來在曹軍之中向來齊名,二人平素切磋極多久而久之打出了交情,私下里從不會隱瞞自己的心得,葭萌關下與張繡一戰,許褚的武藝本在對方之上,可卻與之兩敗俱傷甚至傷的更重,事后想起還是決戰之心不如對方堅定,而純粹的武者是不懼一切挑戰的,將所有強敵斬于馬下才是武將的巔峰!此時表面上典韋的面容十分平靜,可內心的戰意卻是無比高漲,而張繡報的乃是糾纏之意,勝負不言而明! “汝等無膽匪類,還要畏避到何時?劉郎生有你等這般軍將,實是有愧知兵之名!”典韋沉聲又是一陣大喝,雙戟交擊之下滿場皆聞,其威風氣勢可謂一時無兩,戰意在身周涌現猶若實質! 張繡聞言不再猶豫,被典韋這般耀武揚威下去軍心多半有失,當即抬槍備馬點起親軍便要出寨迎戰,見燕軍寨中有所動向,夏侯惇曹后二人面上泛起笑容,只要激得對方出戰,他們便算大功告成了。這里張公行方剛跨上戰馬,背后戰鼓齊齊擂響,后軍卻是一陣輕靈的馬蹄之聲傳來,一白破銀甲之將飛奔而至,與人群之中穿梭竟無半點阻礙,英俊無匹的面容上對張繡露出一絲笑容,隨即便就隱去! “惡來典韋,汝不過一莽夫爾,豈勞我軍大將出手,今日此間,馬某便就叫你作這槍下之鬼!”這陣聲音雖無典韋那般雄渾卻是清越無比,見到此人張繡心中大定,而曹軍之處的惡來卻是雙眼一亮,單聽此人語聲,便知乃是強敵,卻是何人可有這般氣勢? 第八百三十六章 西園三杰 西涼虎子、飛翼神箭、白袍銀甲、天狼奔雷!如此冷峻的氣勢,這般俊美的面容,雄壯如山的身軀,三將軍此時尚且坐鎮冀州,燕軍之中唯有一人可有此番聲威,神威天將軍西涼錦馬超!當年郭嘉得劉毅之命前往西涼連接馬騰,其時馬孟起年方十五,可與趙云并肩沖殺戰陣已是勇猛無敵,兗州一戰正是他率軍來援與曹軍一干戰將廝殺! 假如說當年的馬超與劉毅趙云之間還有著不小的差距的話,如今經歷無數風雨逐漸成長起來的孟起恐已不在二人之下,也許此時他的聲威尚不及徐晃張合等統軍大將,但僅就武藝而論,在劉毅眼中除了三弟便是這豐神俊朗的神威之將,五子良將朗生得其三,五虎大將亦得其二,且今世的馬超在他麾下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其統軍之能也與武藝一般突飛猛進,且比之另一個時空更少了許多的倨傲! 一般而言武將的風格都會與他的善用的兵刃有關,典韋的玄天雙戟開山裂石、許褚的烈馬狂刀風卷殘云、關羽的青龍偃月威風蓋世、張飛的丈八蛇矛霸氣無雙!而與之相比,槍道高手多走奇巧之法,趙云之綿密,雋乂之輕靈,子義之極速,文公橫雖為猛將可他的三棱烏金槍卻與項羽的霸王槍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乃重兵器之一! 在這些槍道高手之中,馬超的槍法卻是唯一的例外,雖是用槍走的卻是剛猛路數,天狼奔雷施展開來飛沙走石,有如九天驚雷,故劉毅將之槍法名為風雷,子龍與孟起本人都覺極為貼切!這條天狼奔雷槍乃是天降隕鐵所制,經西域匠師精心打造,其質絕不在朗生的血龍吞天戟之下,全力揮動之中隱隱間便有風雷之聲,威力無窮! 論武藝馬孟起頂尖一流,論長相更是英俊無匹,在劉毅眼中足可完爆后世一眾男星,且其身上那種男兒氣質遠非后者可比!有的時候郎生在心中也會偶爾惡趣味一下,倘若比屬下的樣貌就能分出勝負的話,他劉毅是有著不可動搖的優勢的,文臣之中郭嘉、崔琰、張虎等人都是名士風范,器宇軒昂,而在武將之中便是趙云馬超兩大帥哥通殺天下,當然還有太史子義!甩曹cao手下那幫肌rou男至少九條街,劉備孫策那兒恐怕能夠抗衡的也只有周郎與關羽,周瑜劉毅今世還沒有得見,可就聽那些評價也知其然,而關云長的確是氣度不凡,不過此世初見張飛之時,郎生卻是頗為吃驚,這豹頭環眼滿面鋼髯之人卻偏生也讓人觀之悅目,不說英俊張三爺當可稱得上是今世一等一的型男,當然他的這個型男之號與劉毅形容管亥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后世有人創造除了高富帥這個詞,但用來形容馬超顯然還不足夠,至少要高富酷壯帥,身出將門,高大英俊,武藝絕頂,陽剛十足,馬孟起的確有著令所有男子羨慕的條件。漢末之時風氣還是頗為開放的,異族之中便更是如此,當年馬云祿便是設計給子龍接上手鏈大膽示愛,因此成就美好姻緣,在西涼之地,想以此法拴住馬超的可不在少數,其受歡迎的程度絕不在潘安之下,這也就是孟起身手不凡,行動敏捷,倘若換了郭嘉張虎就不知要被人拴住多少回了。 馬超專注武道為將之道與男女之事并不太過熱忱,張子才與郭奉孝就并非如此了,所謂名士風流二人可為其中翹楚,兩人不僅才具不凡名揚天下,便在青樓之間亦是一時無兩,西有張子才、東有郭奉孝在劉毅的領地之內乃是盡人皆知的事情,只不過相對而言張虎的自制能力要遠勝郭嘉,倘若不是今世有劉毅一旁看著,奉孝亦是個五毒俱全之輩,吃喝嫖賭不算還要吸毒,另一個時空之中他的英年早逝與此處是有著很大的關系的,尤其是汞丸對身體危害極大! 劉毅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讓郭嘉擺脫了這個惡習,但那些風流之事就不是其力所能及的了,世人對這般的名士是極為寬容的,這些反而都成了他們的優點,這便是時代的不同帶來的差異,就連皇甫玲與楊熏都不言語,郎生又能如何?且二人之風流倜儻絕不會影響自身的職責,此處張虎是極能自制,而奉孝當年是被主公整怕了! 謀臣猛將絕代雄主聽上去威武不凡,可他們也是人,也要吃喝拉撒睡行動坐臥走,與常人無異,便不提子才與奉孝。曹cao和袁紹這兩個漢末之雄照樣如此,歷史上這兩人年青的時候可沒少干驚世駭俗的事情,不過那時袁本初就一直被曹孟德欺負,最后的結局與此驚人的相似!洛陽西園之時袁紹、曹cao、劉毅三人被并稱為西園三杰,除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之外三人一處更干了不少荒腔走板的事情,一般而言都是曹cao出謀劃策,袁劉二人為其張目,前兩者純是出于性格,而劉毅在其中卻是別有用心,那時除了欺負袁紹之外,捉弄劉毅便是孟德最大的樂事,當然他也不敢太過分,郎生橫起來可是什么人都敢打,西園校尉淳于瓊如何?大將軍之子又如何?此處豈能與劉毅相抗? 如今十數年過去,當年的西園三杰之一袁本初已然故去,讓其如此的正是同列三杰之中的劉毅,而剩下的兩杰也在為大漢天下各出奇謀,費勁心機,此番漢中與青兗兩處同時交手便是雙雄之間自西園分手之后最大的一次對決,雙方都是傾盡全力要在此中一決勝負! 也許燕軍其余各軍的士卒對馬超的武勇還不甚了解,但長安營絕不在其列,他們與司州營向來是一處cao練的,深知馬將軍手中那桿天狼奔雷的威力,長安營中驕兵悍將不少,自負勇武之輩更是極多,一開始還會有人尋來者不拒的馬超切磋,可僅僅一月之后便全部知難而退,在他們心中馬超的高度是難以企及的,便如之前的燕王一般。 有馬超出戰,便是面對曹營第一虎將惡來典韋眾人亦是信心十足,十八面戰鼓同時擂響,在長安營士卒齊整洪亮的呼喝聲中馬超自營門緩緩而出,身后馬岱引馬家親騎相衛之下一道白色鐵流便向曹軍軍陣! 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啟 見對方寨門大開,一員白袍銀甲的大將縱馬而來,典韋先是渾身微微一松,隨即便又繃緊,雖是相隔甚遠,他也能感受到對方身上散發出的凜冽殺氣,竟是有如實質一般撲面而來!這員戰將他并不陌生,七年前在兗州戰場之上便曾相見,雖未能親自與之一戰,可其沖殺萬軍陣中血染征袍的身影卻是印象深刻,衛將軍之子馬超馬孟起! 多年未見,僅從此番氣勢他就能感受到對方在武藝上的巨大進步,當年的白袍小將雖是英勇善戰可尚有稚嫩之處,倘若其時正面交手典韋有著極大的信心可戰而勝之,只是一直沒有得到機會罷了,可今日再見一切已然不似往昔,此時的馬超已儼然跨入了頂尖武將的行列,足以成為自己的勁敵,與此處惡來的感覺是絕不會錯的。雖然誘使張繡出戰以挫敵軍銳氣的目的沒有達到,典韋心中卻更為興奮。 眼前的馬孟起與當日在徐州與他一戰平分秋色的趙云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一般的白袍銀甲、同樣的俊朗不凡,但趙子龍給人的感覺便是如風如雨,輕柔綿密之中白龍亮銀槍卻是無孔不入!馬超則是如電如雷,撲面而來就是一股猛烈的氣勢,那桿通體烏黑的長槍似乎與其全身披掛并不協調,可一旦展開定是威勢驚人!在對方的雙眼之中典韋可以看見絲毫不遜于自己的戰意,今日一戰定可酣暢淋漓了! 不光是典韋此時心中在拿眼前的馬超與常山趙子龍比較,便在后陣的曹cao心中亦是如此,對他而言趙云可說是其救命恩人了。當年董卓火燒洛陽,裹挾天子百官往長安而去,曹cao提議全軍追擊遭到盟主袁紹的否決,一氣之下孤身領軍前往追擊,卻中了謀臣李儒的伏兵之計,曹洪等人拼死力戰保他突圍亦難盡全功,危機關頭正是甘寧趙云聯袂來援才解了孟德那份劫難!而就是在此戰之中趙子龍一人獨戰張遼高順李榷郭汜四將讓世人盡知其武勇可與大哥劉毅并駕齊驅! 諸侯討董之時曹cao最為看重的將領便是甘趙關張四人,只是前兩者與劉毅山林結義,后兩者又與劉備為桃園兄弟,令其唏噓不已,此一戰后對趙云便更為欣賞,這樣的欣賞是沒有陣營限制的。而十余年后甘寧與大哥提起此事卻是笑言當年小弟與三弟若是少出幾分力,恐怕今日大哥也不必如此煞費苦心了,劉毅對此亦是一笑置之,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況且若沒有了曹cao與劉備何人堪為自己敵手? 劉毅勇武過人善于用兵并不能讓孟德心存畏懼,可對其麾下的猛將如云曹cao卻是極為羨慕的,便不論甘寧趙云與他有兄弟之義,并州之戰的張合,兗州戰中的徐晃以及司州大戰的張遼,這都是其心中深愛之將,卻是盡歸勁敵之手,當年曹cao就見識過少年馬超的英勇與統領騎兵之能,如今數年未見但看眼前其人氣勢便知已是非凡,劉郎生又得一良將矣,當然他心中也知道馬超是絕對沒有可能投效自己的,其父馬騰雖是喪在韓遂之手但背后亦有自己籌謀,父仇不共戴天! 兗州之戰率領西涼鐵騎來相助的劉毅的馬超只有十七歲,相距七年在孟起身上卻是發生了太多的變故,父親馬騰為其最信任的義弟所背叛而慘死,西涼一地盡數落在韓遂手中,母親與弟弟們皆隨父親而去,自己殺出重圍的經歷亦是九死一生!倘若沒有劉毅,當時的馬超絕不會逃離長安,哪怕便是戰死他也要與父母兄弟死在一塊,那種深沉的痛苦沒有親身經歷是難以用語言去描述的,在被追殺的每一個日子之中孟起都是度日如年,便在疲勞之極的時候他也不敢合上雙眼,并非怕賊人的追兵,而是一旦入夢那日的慘境便歷歷在目! 刻骨的仇恨成了給了馬超堅持下去的信念,他也相信被自己視為叔父的劉毅絕不會坐視馬家的血海深仇!果然劉毅沒有讓他失望,司州一戰他終于得以手刃仇人,在天狼奔雷將韓遂挑起的一刻孟起心中卻有如釋重負的感覺,背負著這樣的深仇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沉重的負擔,也就在那一刻,他下定了決心要誓死追隨主公作為回報。 苦難讓人痛苦,卻也能讓人迅速的成熟,如今得馬超突飛猛進的決不僅僅是武藝,他的心境、氣度都有了極大的進益,否則劉毅又豈會將司州營交在他的手上?燕王用人向來唯才是舉,尤其是在軍中,任何關系都是行不通的,能夠擔當司州營統領便是他對馬超統軍之能的認可,這些年的經歷已經讓起成長為一個合格的領軍大將! 張虎在給他的信中和與其會面之中都多次強調了漢中之戰對于燕王的意義,大戰之時是絕不能摻雜任何感情因素在內的,身為一營統領必須要在各種情況之下都能保證冷靜的頭腦與細致的判斷!軍師雖然沒有明言,可馬超卻清楚的知曉他的意思,此戰之中他將面對自己的又一個仇人曹cao曹孟德,也是考驗他為將之能的重要關頭。 縱馬而出長安營大寨之時,馬超已然徹底平靜下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眼下他更要看重的還是燕王的大業,漢中之戰是絕不容有半分疏忽的!今日前來他便是要助張繡同抗曹cao大軍,對方來的極快,張軍師率領的長安營余下士卒還未來及趕到此處,僅憑手中兩萬余人馬,便有精心安設的大寨為憑,與敵軍之間實力的差距還是過大,軍師有言此戰之處在于消敵銳氣不必一味死守,可這首戰的勝敗對于大戰雙方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身為大將的張繡馬超都是深明此理! 司州營雖是騎軍不能用于守御之處,可孟起的前來卻對軍心士氣提升都有著極大的好處,此時龐德率領數萬鐵騎也已經做好了隨時出擊的準備,便算在曹軍的攻勢之下此處大寨難以久守馬超亦要保證長安營能夠安然的撤離,龐令明無論武藝還是統領騎軍之能都不在自己之下,這般的分工也是眼下最好的選擇??烧f馬超前來的時機可謂恰到好處,典韋的第二次大喝正好被他聽在耳中,燕王的威嚴豈能容人冒犯?自己一直缺乏與頂尖高手做生死之戰的機會,眼前的惡來就是最好的人選,只要可以戰而勝之,此處大寨他們必能守的更為沉穩! 不片刻馬超已然到了飛熊騎陣前,手中天狼奔雷微微抬起,身后的鐵騎都停下了腳步,孟起也不多言,銳利的目光立刻牢牢鎖定了對面的典韋,而惡來亦是如此毫不示弱的與之對視,二人眼光交接之間空氣之中都似乎激起了一陣火光!隨即同時打馬緩緩向對方行去,仔細觀敲雙方行進的速度都是出奇的一致,顯然有了刻意的控制。 此時典韋手中的玄天雙戟很是自然的傾斜向下垂在腰間,馬超的天狼奔雷亦是右手單握背負在后,兩人都沒有任何的言語的表示可身周的氣勢已然搶先一步開始了交鋒。典韋雄渾如山,馬超狂暴若雷,行至相距一丈之時兩匹馬兒齊齊停下了腳步,二人自然不會為對方的氣勢所懾,可在那種威壓之下戰馬卻再難向前做尺寸之進了! 爪黃飛電與追云逐月停步之后,典韋與馬超二人的身形也是一凝,在雙方士卒的眼中這兩將似乎變成了石雕,周身上下都沒有半分的動靜,唯有雙目之處光彩更甚。而在二人眼中卻恰恰相反,對方看似不動卻是周身俱動,不斷尋找著凜冽氣勢之中的薄弱所在。 這番對峙維持了足有盞茶時間,四道目光亦隨之越來越為熾熱起來,強烈無匹的戰意由此而發,那種熱度似乎可將二人之間的空氣都加以點燃,對方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誰都難以在氣勢之戰中占據半點上風,此時在馬超心中已經將惡來抬到了燕王與三將軍的高度,而在典韋看來,眼前敵將的氣勢竟隱隱然還要超越當日的老將黃忠! 一瞬間典韋的雙目微微收縮,與此同時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亦出現在馬超的嘴角,當玄天雙戟猶如兩條出海蛟龍揮舞擊向對方之時,天狼奔狼亦在空中劃出一道美妙至極的弧線迎了上來,從極靜到極動的轉變只在二人的一念之間,漢中之戰也在惡來與馬超的交鋒之時拉開了序幕! 第八百三十八章 縣郊遇伏 青州之戰,鞠義的烈火軍為了及時趕到并占據盧縣以斷于禁青州營的歸路不惜在大雪紛飛的冬夜強行泅渡渦河,而曹軍撤往兗州的人馬亦在飛快的向著此處退卻,搶占這必爭之地成了此戰的關鍵所在!不過雙方之間的第一場戰役卻不是在盧縣打響的,往北六十里的肥縣近郊,徐晃的龍驤軍已然提前一步為青州之戰揭開了序幕,其對手正是奉曹cao之命前往接應于文則的樂進豫州營及曹純的虎豹騎! 在大兵團作戰之中,各處人馬的協調配合乃要點所在,對此曹cao劉毅都絕不會輕視,戰略要地對雙方而言概念亦是一般,無論是盧縣還是肥縣兩軍都給予了極高的重視,烈火軍奔襲盧縣的同時燕軍王牌龍驤軍在徐晃率領之下也在以極快的速度向著肥縣挺進,占據此處燕軍就能在阻敵增援之上居于有利的地位,對是否能夠圍殲于禁青州營亦有著關鍵的輔助作用,來此處的也自是雙方的強軍勁卒。 從張虎郭嘉開始分析出曹cao有可能采取攻擊漢中的方法來打亂燕軍之前的布置,劉毅深思熟慮之后決定提前發動青州之戰來以變應變,燕軍的行動可謂迅捷,雖然此戰并不在各軍統領預計的時間之內,可他們為了此次大戰卻早已提前完成了cao練任務而時刻枕戈待旦了,加上強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提前發起的青州戰役依舊是次序井然! 不過縱使分析預測的再為精準,劉毅亦能迅速的下定決心展開攻擊,此戰在先機之上終究是曹軍快了一分,以目前的態勢,于文則離盧縣的距離比之烈火軍還要近,而樂進的豫州營及曹軍精銳虎豹騎更是提前一步趕到了肥縣,統軍大將樂文謙與曹仁曹純等人商議之后便在肥縣之東南處擺下伏兵,倘若燕軍想要攻占縣城此處乃必經之地!在此處曹軍一眾戰將謀臣對于形勢的判斷與分析也是極為精準的。 徐晃用兵向來沉穩,燕軍在防備敵軍埋伏之上亦有獨到之處,可眼前的這一戰卻與平常不同,速度是雙方追求的戰略要點,拿下肥縣阻敵增援是整體戰役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既要保證行軍之速又要時時防備敵軍突襲很難兩全其美,從大局出發徐晃在幾番權衡之后還是選擇了速度,于是肥縣近郊的這一戰龍驤軍的先頭部隊是在受到敵軍伏擊之后開始迅速調整加以還擊的,戰局初始頗為不利! 由于大雪的原因,徐晃選擇的先鋒并不是騎兵營,在這樣不利的天氣條件下騎軍奔襲是極為危險的,步軍反而速度更為迅捷。此次進擊肥縣,擔任突擊任務的先鋒乃是龍驤軍第一營,校尉名叫王二虎,乃是當年西園之中劉毅的老部下,十余年來身經百戰積功至此。整編之后龍驤軍共有十二營人馬,王二虎的第一營是戰力最為強悍的,相對老兵的數量也是最多,這在他們遇到伏擊之時起到了絕大的作用,平時的嚴格cao練與老兵在戰場上的經驗使得龍驤軍士卒在遭受了第一輪突如其來的弩箭打擊之后便能迅速的做出調整與敵接戰。 如何在行軍尤其是在急行軍之中防備敵軍的伏擊,以及在遭受伏擊之后該如何應對,cao演綱要之中都有著詳盡的描述,平時的cao演之中所有步軍營都是要過這一關的,且在演練之中各軍統領都會竭盡所能的使之更為貼近實戰!不僅僅是平日的演練,在幽州武院的整軍之中,校尉與軍司馬一級的將校也要受到這方面的專門理論培訓,可說在有備無患四字之上劉毅的燕軍已然做到了極致,這些平時的努力必將在戰場之上展現成果,青州大戰之中的肥縣一役就是明證! 伏擊戰中被伏擊的一方最怕什么?整軍之后所有的將領都可以給出答案,慌亂!人在遭受意料不及的突然襲擊時心中驚慌是必然的表現,在很多的伏擊戰之中自亂陣腳才是敗者的最大原因,幽州武院的整軍與燕軍平日的cao練之中就是針對這些自然反應做出了強化的訓練,處變不驚,冷靜應對乃是遭遇伏擊之時最佳的應對之道,只要自身不亂,縱使未必能改勝敗之勢卻也能給敵軍帶去巨大的震懾! 狂奔之中曹軍隱伏暗中的第一輪弩箭就給龍驤軍帶來了不小的損失,數百士卒中箭而倒,可尚未等其第二輪箭矢發出,訓練有素的士卒們已經極快的做出了反應。在后世的作戰與訓練之中,臥倒與匍匐前進兩樣是必備的功課,他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敵軍的打擊精度,熱兵器時代如此,冷兵器時代亦如是,臥倒的士卒貼近地面,弓箭手的目標就小了很多,尤其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之下更為有利! 身為兵法大家,伏擊戰這種手法在曹cao的軍事生涯之中是屢見不鮮的,也收獲過很多次的成功,但今夜此時,燕軍在遭受伏擊之后的表現卻是大大出乎了曹軍的意外,想象之中那種敵軍人喊馬嘶自相踐踏的局面并沒有出現,在第一輪的襲擊之后龍驤軍倒下的士卒遠遠多于曹軍箭矢的打擊,但其中絕大多數是其自行為之,士兵們以什為組,臥倒的同時也在迅速的選擇有利的地形來隱蔽自己,這樣前所未見的應對方式讓設伏的曹軍在一瞬間亦有些恍然,眼前戰局頗不尋常。 燕軍的冷靜與反應迅速不僅減少了自身遭受伏擊而帶來的損失,亦在心理上給曹軍帶去了不小的壓力,整個戰局根本沒有按照他們預料之中的情形去發展,敵軍陣腳不亂倘若不通過近身搏殺就難以給予對方實質性的打擊,而此時出擊可想而知他們便會遭遇到激烈的抵抗,面對著這樣的對手,負責統領此次伏擊戰的曹仁都有著短暫的失神,在此設伏就是要給敵軍一個出其不意,而此時伏擊戰已然打響,第一輪的攻擊也起到了效果,可燕軍的表現卻反過來給了他一個出乎意料,在猝然遭遇突襲的情況下,他們的訓練有素立刻展現出來! 當然肥縣的這場伏擊曹軍亦未能將準備工作做到齊備,原因就在龍驤軍來的太快,眼前臥倒的敵軍已然在展開了行動,弩箭擊倒對方的同時也暴露了己方弓箭手的藏身位置,龍驤軍的不少士卒已經在采取蹲射的姿勢用手中的弩箭加以還擊了!曹仁的失神只是一瞬,在此戰局之下他也必須極快的做出應對,既然伏擊戰沒有起到意想之中的效果,短兵相接就成了極為自然的選擇,他還有著兵力優勢! 第八百三十九章 勝敗難料 烈日清空之下寂靜無風,可飛熊騎與馬家鐵騎士卒的衣衫卻是飄蕩而起,場間清脆的金鐵交鳴之聲連成一串形成悅耳樂章的同時那陣巨力相交的氣流竟以典韋馬超二人為中心形成了一陣勁風!曹軍為惡來略陣的乃是夏侯惇曹洪二將,張繡與馬岱則在為孟起觀敵,此時四將面上都是一派凝重,此戰之意義眾人心中都是深知,而典韋與馬超在交手的開始就已經將強度提到了一個常人難及的高度,對于他們而言并不需要太多的熱身,隨時就能將自己的全力發揮出來。玄天雙戟與天狼奔雷之上無不包含千鈞之力,稍有不慎就是身死當場之局。 兩邊觀戰的士卒沒有幾員大將那般的眼力,速度快時他們甚至難以看清二將的出手,可這并不能妨礙眾人被這場大戰刺激的熱血沸騰,這是氣勢與氣勢的對抗,狂暴與狂暴的較量,二人的招數皆是直來直去快捷明了,但正是這種簡單直接的暴力卻更為震懾人心,男兒的豪情與血勇在這一刻被二將演繹到了極致,不破敵手誓不還! 在場眾人之中對眼前此戰感觸最深的非夏侯惇莫屬,當年兗州一戰他是與馬超有過正面交手的,其時二人尚是平分秋色,如今七年過去,自己勤修苦練之中武藝進展極多,自覺便是與虎癡惡來相較也拉進了不少距離??膳c馬孟起一比,他的進度顯然要被對手落下了,如今的神威天將軍與典韋正面相抗亦毫不遜色,本來雖知馬超近年的威名,可夏侯惇心中對惡來的信心是極為堅定的,但觀二人交馬三十合之后,戰局已是難測之至,在二將之間看不出一絲勝負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