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節
“之才之言亦是魯心中所想,燕王之信天下共知,此番魯乃真心投效得燕王如此相待確是心中感激,如今軍情有變此時非彼時,子才不用有太多顧忌,有何妙計盡管言之,當年便是受曹賊之蠱惑方才與燕王交惡,魯心中實是悔恨難當,如今他又領軍前來謀漢中之地,豈能不盡力助子才與之周旋?軍師有何妙計盡管言之?!睆堲斅勓圆患偎妓鞯拇鸬?,即使在敵軍大兵壓境之時張子才依舊沉穩自若,言語之中雖是用意分明卻不失含蓄之處,這讓張魯對其信心更足,最后一句話他既不稱之才先生,也不稱張刺史,這軍師二字已然表明心跡。 曹cao攻擊漢中,張魯的心急之處怎會在劉毅張虎之下,此地可是經他經營多年的所在,決不能坐視落于他人之手,本來對于曹軍的戰力他還沒有太多的了解,但葭萌關下一戰,楊昂的所報卻讓他心中有了判斷。此戰之中張繡的長安營作為主力承擔了曹軍正面攻擊的壓力,但便是如此與夏侯惇所部在側翼交手亦讓楊昂所部折損頗重,這還是馬岱的鐵騎盡力助之的結果,可見自己的數萬漢中軍實難與曹軍數十萬大軍抗衡,他只能將希望寄托在燕軍的身上,也唯有劉毅麾下方能在戰力之上與曹軍分庭抗禮,張虎未來之前他心中甚至憂慮劉毅會出于大局的考慮放棄此間,可上來子才之言便讓他大為安心。 當年張魯在劉焉麾下之時倒也算的上是善戰之將,否則也輪不到他來漢中之處討賊,可黃巾的實力豈能與曹軍精銳相比,劉毅固然有百戰百勝之名曹cao亦是少有敗績,加上此戰所見,這樣的對手絕非自己可以抗衡的,此時他最大的希望便寄托在了張虎身上。除了燕王之外,張子才是唯一能在正面對決之中與曹軍大戰不落下風的,當年冀州戰時曹cao命夏侯兄弟支援袁紹,劉毅亦是命張虎兵出虎牢加以牽制,子才十萬大軍與曹cao在兗州對壘可謂是輸攻墨守難分高下,此戰也將這個名聞天下的智謀之士的統軍之能展現無遺! “張侯之心胸氣度實非常人所及,虎當代燕王謝之……”張虎聞言欣然一笑便即起身躬身為禮,張魯亦急忙遜謝,此戰之要便在雙方合作無間,此舉看似多余但在子才心中卻是必要之法,他要盡量去消除對方的心中的隔閡以利之間的合作,禮罷之后方又繼續言道:“此番曹軍前來大軍不下三十萬,皆乃能征慣戰之精銳士卒,且攜益州之勝,葭萌之得軍心士氣高漲!反觀我軍,張侯麾下能戰之兵不足八萬,公行將軍之長安營亦不過萬余人,勢難與之相抗,因此增兵便為當務之急,曹軍固然驍勇善戰但益州之戰后卻必要加以休整以保持戰力,此段時機切不可失,虎當急調長安營剩余所部與馬超將軍之司州營盡來漢中之地,再作書讓燕云軍張文遠將軍急行至此方可與之抗衡!還望張侯于此之處速速下令,讓援軍前來同行無阻! 長安營在葭萌關一戰之中實力展現無遺,張魯早就在楊昂口中得知詳情,而馬孟起、張文遠皆乃名聞天下的戰將,尤其是后者給他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司州一戰正是此人之驍勇善戰方使得聯軍折戟沉沙,有此兩大名將聯手來援,張魯心中亦是信心大增,聞聽張虎之言也不立刻做答,便命手下將太守印信取來,雙手奉與子才言道:“軍師大才,此戰當由軍師一力謀劃才是,張某既然投效燕王便有下屬之義,燕王委重任與軍師之肩魯必當盡力相助,此乃漢中太守印信,今日便與軍師以方便號令三軍,由此時始,魯亦為軍中一將隨時聽候軍師調遣,倘若屬下有不尊號令者,軍師盡管以軍法處置!” “張侯此舉太重,虎斷然不能相受,燕王對張侯向來看重有加,漢中一地更是民心所向,與此處交戰,我軍之帥舍張侯其誰?虎定當與張侯同心協力穩守此間,這印信之物還是由張侯保管為上,我這便作書讓長安司州二營速來此間?!睆堲敶伺e絕非作偽,子才又豈能不知其心中所想,如此對于漢中之戰是極為有利的,但這番誠意他卻是不宜接受,在此處張公祺的聲望極高,正可為戰時所用,以此人為名義上的主帥既能使得漢中諸將盡心領命又可得百姓之心乃兩全之法,劉毅加他為大都督已經給其擅專之權,張虎自然要將其用到實處! “軍師此言足見其至誠,其中心意張某亦知,但眼下戰局為要,兵家之事盡在先機之處,這太守印信還是交由軍師保管,以利號令三軍之速?!睆堲斅勓陨宰鞒烈鲄s還是堅持之前所見,漢中之地在他看來更是不容有失,既然已經將希望寄托在張虎身上就要盡力為其創造一切有利的條件,戰事之中的決策及兵馬調動快得一分便是一分! “既如此,虎愧領了,軍情緊急,今夜便當與張侯詳謀應對之道!”察言觀色之下,張虎確定張魯此舉乃是一心為漢中之安,當下神情肅然的躬身領之,能與張公祺心無隔閡,此戰便能多上幾分成算,之后便需要他去運籌帷幄以敵曹cao大軍了! 第八百二十八章 司州鐵騎 在賈詡等人及劉毅與眾人的籌謀之中都提到了一個重點,便是調燕軍精銳大將張合統領的虎衛軍前往漢中增援張虎,此乃他們基于戰局與敵軍兵力做出的分析。其實如果劉毅想,他仍舊可以像司州一戰般向調用匈奴烏桓兩族的騎軍,可一來朗生心中實不愿借助外族之力對付大漢同袍,二來此時北方鮮卑頗有蠢蠢欲動之勢,在天下未定之前他還需要這兩族之力對其加以牽制,直屬兵團坐鎮北平亦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對于這個狼子野心之族一旦騰出手劉毅絕不會留情! 但在張虎自己的籌劃之中,卻根本未動向燕王求援的心思,漢中與青兗二處雖是地各一方,可與此次大戰之中將是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燕王在此處實力越強便有更高的成算,反過來亦可影響漢中的戰局,自己受大王重托之望,憑手中兵力就要與曹cao盡力周旋,局部利益不可影響大局,這一點張虎心中比任何人都要重視幾分。 燕云軍張文遠奉調前往漢中助戰,黃衫軍接替其坐守虎牢關,張燕心中多多少少有些疙瘩,此處足可證明在軍師心中燕云軍的地位是要高于黃衫軍的,雖然從戰功上來看的確如此,張遼的領軍也素來為他佩服,但身為戰將誰心中沒有爭強之意?尤其是在精心cao練近兩年之后,當然張燕執行起軍令來絕不會有半點的松懈,畢竟燕云軍是憑借著戰場之上實實在在的戰功贏得此次機會的,他唯有等待時機! 不過數日之后劉毅的一封手書讓張燕心中郁悶之情盡去,后世作為大集團的掌舵人,朗生是極為重視屬下的心理狀態的,今世便更是如此,他在信中言及當年張文遠在呂布麾下之時就與曹cao有過多次交手,對曹軍的了解要在黃衫軍之上,故此番由其前往乃最為恰當之人選?;⒗侮P亦是燕軍戰略要地,且一旦燕軍進攻兗州,身處虎牢的黃衫軍便有出兵協助作戰的機會,并不愁無建功立業之時。燕王的手書讓張燕在心情舒展的同時又是有些自責自己的氣量太過狹小了,與大局相比一軍得失算得了什么?就算燕王此信是在安慰自己可能夠讓劉毅如此在意豈不證明黃衫軍在他心中的地位?自當誓死報之。 曹cao定下襲取漢中之策后先于成都整軍三日隨即便全軍出動,加上蜀中所部人馬合計大軍二十六萬浩浩蕩蕩的開向葭萌關!而就在張虎與張魯商議的三日之后,馬超親領司州營三萬鐵騎已然到了漢中城下,從接到張軍師軍令到全軍開來此間,孟起一共只花了不到兩日的功夫,軍情如火,司州營日夜兼程長途奔來卻不減士卒軍心士氣。 得知馬超率軍前來,張虎一早便陪著張魯在城頭守望,漢中一戰,張公祺長期在此建立的威望與民心是極為值得借鑒的,故此此番名義上的主帥便是此人,實際指揮權則在子才手中,如此行之也可避免在調動漢中各軍之時不必要的麻煩,張虎當夜就作書與燕王詳細敘述此事之因,為了燕王之大業,子才是不會在意自身的名望地位的,他乃是那種純粹的儒者風范,士為知己者死亦是他心中所愿! 西涼士卒身材健碩,一個個猿臂蜂腰,胯下戰馬亦是高大神駿,司州營被馬超精心cao練半年之久,除了馬家自身訓練騎兵的心得之外,燕王下發的cao演綱要之中又有各個騎軍統領的心得經驗,取長補短之下cao練起來便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次能夠如此迅捷的前來漢中,得自嚴綱的分段使用馬力之法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為了顯示司州營的軍威以加強漢中軍民抗擊曹軍的決心,離城三十里之處馬超便下令全軍變行軍之陣為檢閱之陣齊頭并進,此陣乃是為了迎燕王親來而專門所練,加上騎軍本身的威勢,視覺效果雄壯之處亦不失華麗! 在燕軍平時的cao練之中,隊列乃是重點之一,此處絕非華而不實而是一種軍人作風的養成,當年為了給獻帝祝壽劉毅曾經精心組織過一場閱兵儀式,其時漢軍雄壯的軍容與高昂的戰意令得一眾觀禮之異族都嘆為觀止,而在此次閱兵之中,軍容最為齊整者往往是軍中戰力最強的所部,長此以往隨著眾將的重視此處已成燕軍cao演慣例。 塵土飛揚之中,司州營三萬鐵騎列成的軍陣步調一致的緩緩行來,沉靜之中猶如一道鐵流流淌,士卒身上戰甲反射朝陽之光似乎全身都籠罩在一層光暈之中,聽著沉悶齊整的馬蹄之聲,感受那一陣大地在腳下的顫動,那種氣勢實是可使得風云變色!包括張魯在內的漢中軍將見到司州營如此威勢無不側目,同時心中又是慶幸,有此強軍加入漢中戰場,援兵還在紛至沓來,此番與曹軍決戰當不懼也。 眼見司州營軍陣已離城門十里不到,張魯與張虎二人便領一眾戰將出城相迎,待到離城一里之處,緩緩流淌的鐵流在一瞬之間齊齊停下了腳步,馬蹄聲與大地的震動立刻消失不見,數萬人的軍陣說停就停,統軍之將心中都知此乃極為困難之事,尤其司州營還是騎軍,便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停就是不知多少時日的刻苦cao練之功! 最前方的軍陣左右分開,兩員大將縱馬而出,在張魯與張虎的面前,他們的速度并未做過多的提升,可觀此二將通身的氣度卻給人一種肅殺的感覺!為首之將白袍銀甲,戰馬亦是通體雪白,獸王吞天盔之下是一張近乎完美無瑕的冷峻面容,天狼奔雷槍握在手中西涼錦馬超給人的感覺便似萬年玄冰一般的凜冽生寒,確是神威凜凜!當日燕王便曾戲言馬超之俊朗唯有趙云方可比肩,諸將皆深然之! 似乎是為了與馬孟起相照應,他身后那將卻是一身黑甲,棱角分明的面龐似乎是雕刻出來一般,雙目炯炯有神,手中鳳嘴麒麟刀寒光閃閃!倘若說馬超是萬年玄冰的話,此人亦是寒氣森然,可卻不是冰,可能以磷火形容之更為貼切,一身銀甲俊朗無匹的馬超猶如天將,而這員黑塔一般的大將便是魔神之姿,此種人物除龐德之外還有誰人? 早在當年的兗州之戰中,劉毅便親眼見識過龐令明的武藝與刀法,確是天下一等一的身手,難怪另一個時空之中可與關云長平分秋色,心喜謀臣猛將的朗生當時就以幽州出產一套上好寒鐵戰甲贈之,便正是此時龐德全身之披掛!至于他手中這把鳳嘴麒麟刀更是來歷不凡,乃是出自天下第一大匠徐剛之手,此乃劉毅親自出馬為各軍統領相求徐大師的打造的,否則也無人有這個分量能讓其盡力出手,此處亦要提到西域使節此番前來送上的玄鐵,而與西域使節團之中的黃慎黃謹之有著干系,正是經他提點車師國方才以此為賀禮的。 徐晃、張燕、樊稠、嚴綱,高覽這些統領一級的戰將在燕軍之中皆是威名赫赫,而在此中龐德之名是被劉毅特地囑咐加上的,身為戰將豈有不愛神兵利器之人,這把鳳嘴麒麟刀自得手之日時便被龐令明珍若性命,此刀不光是出自天下第一巧匠之手萬金難求,其中更有燕王的一份心意若千鈞之重,龐德豈能不心中重之! “司州營統領馬超,副統領龐德參見張太守、軍師?!眱善瘃R行至離眾人十丈之處馬超龐德便紛紛下馬步行至前躬身為禮,二人之聲聽起來不大可在場之人卻是盡皆得聞,其聲厚重之至! 第八百二十九章 鳳舞九天 馬超龐德所領的司州鐵騎得張虎軍令日夜兼程趕來漢中之處,其雄壯尤勝長安營的軍容使得城中軍心大振,將之接入府中之后子才便命其稍作休整之后開往張繡大寨后方三十里之處下寨,準備隨時策應公行應對曹cao大軍!此時長安營后繼所部亦在急行軍之中,待其到達漢中張虎便會親自領之前往抵御曹軍之攻勢,取穩守之法以耗敵軍銳氣,再尋機破之,短短的三日之內,張虎心中已然有了布局! 曹軍攜勢前來士氣旺盛,兵力又處優勢,與之硬抗實非上策,燕軍與漢中軍此前缺少合作若是強行求之合力對敵反而不妙,因此在張虎的布局之中,漢中軍承擔的多是險要之處的守衛之責,如米倉山定軍山等險要之處皆乃其重兵屯扎所在。漢中軍將領熟悉地形,此舉正是展其所長,而燕軍之責則多在與曹軍正面相對,可謂輕重有致。 張魯在府中親自設宴為馬超接風兼有壯行之意,而在席間又有天耳之人來報,燕王與軍師決議之后已經調遣張合之虎衛軍前來增援,燕軍虎衛精銳天下聞名,張雋乂更是名將之姿戰功彪炳,再得燕王手書,張公祺最后的一絲擔心也已經煙消云散,劉毅的種種布置表示他是絕不會放棄漢中之地的,當在此處與曹孟德大軍決一死戰! 在應對曹cao出兵漢中一事上,劉毅與郭嘉賈詡戲志才等人雖未見面商議卻是不謀而合,接到燕王所傳之信后賈、郭二人亦是立刻動身快馬趕往鄴城,此次大戰冀州之所將會是燕軍的核心所在,二人當要坐鎮此處運籌帷幄謀全局之勝,與此同時,燕王的軍令也已經送到各軍之中,一時間三軍枕戈待旦,上至統領下至普通一兵都是士氣高昂,幽州冀州的官道之上更顯熱火朝天,青州之戰已是一觸即發! 在原先的戰略規劃之中,徐州在此次大戰主要之責便是協助冀州大軍,其主力便是鞠義新近編成的烈火軍,劉毅亦有借實戰練軍之想。而在審配的提議之下,朗生細加斟酌便覺以此時揚州之態勢甘寧的飛虎軍足以應對,因此也欣然采用了審正南的策略,烈火龍驤二軍當全力以赴與青州一戰之中,對鞠義徐晃而言得令之后更是興奮有加。 此時在徐州治所下邳,州府之中來來往往顯得極為忙碌,大軍出征所需準備自是紛繁復雜,雖有田豫具體謀劃此事可統領徐州全局的甘寧與龐統徐庶二人又豈能不用心與此為謀萬全?大堂之中甘寧三人正在簽發著一張張調令,龍驤烈火二軍加入戰局,其原先守御之處便要由飛虎軍接手,徐州之處的防衛也是不容有半點疏忽的。 “此番兄長以三弟為帥兵出青州,觀其意并非乃此半州之地,實在于文則之青州營,當年冀州一戰,那于禁仰仗兵力雄厚讓甘某亦不得不坐守稽古,此番形勢倒轉某卻報不得這一箭之仇,唯有寄望公明與鞠將軍將之拿下方可略解我心!”簽發完最后一張軍令,甘寧長出一口氣言道,這徐州刺史之職的紛繁之處可是遠勝一軍之將,與劉毅當年一般,甘寧亦是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加以適應。當年他領軍奇襲稽古,后曹cao命于禁前來增援,二者之間便有過一場對決,雙方士卒不相上下,于文則卻有兵力之優,沉穩用兵步步為營讓甘寧龐統亦難以奈何,局勢一度還頗為危急,在興霸的經歷之中算是極為少有了。 “燕王籌謀良久意在青兗二州,曹cao此番兵出漢中為圍魏救趙之策確不失為眼下應對之上策,燕王提前發動青州攻勢之應對亦是精準,以眼下局勢,只要鞠義將軍迅速占據盧縣之地斷于禁青州營之退路,公明將軍謀取肥縣拒夏侯淵曹仁等輩兗州之軍,便成甕中捉鱉之勢。今觀劉備雖是屯兵九江可以孔明之能徐州之處亦不可不加防備,二將軍坐鎮此間絕不可輕動,倘若劉玄德當真入兗州相助曹軍,燕王豈會坐視,到時便是二將軍的用武之處了?!甭劼牳蕦幯灾蓄H有遺憾之意,龐統微微一笑出言道,徐州之處雖因曹軍的變招而有所變化,可其重心之處仍在監視揚州劉備,他若有所異動此處便會給予牽制,絕不會讓揚州軍的加入而影響大局,鳳雛與臥龍亦可一較短長。 當年在鹿門之中龐統與諸葛亮向來被一眾長者相提并論,譽為門中不世出之奇才也,可由于二人性格上的差異沉穩有致的孔明始終要比性格跳脫的龐統更收師長重視,這亦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眼光所帶來的差異,謙和的君子之風加德才兼備始終是士子們追求的目標,正如劉毅麾下張虎郭嘉二人才堪相配,可論起名聲子才卻是要壓奉孝一頭的。龐統形容丑陋自幼便會為人所笑,這固然是他奮進的動力卻也讓其養成了孤高倨傲的脾氣,錯非之交好友之間他可是頗難相處的。 雖說是人不可貌相,可以貌取人卻還是大多數人的習慣,甚至便連三國雄主之一的劉備也不例外,倘若不是魯子敬所書,他還真有可能失去這個大才??上P雛雖得其主卻未能鳳舞九天,雒城一戰不知使得多少蜀漢的擁躉為之扼腕嘆息,后世的劉毅便是其中之一。 今世有這樣的機會將龐士元收到麾下,朗生是絕不會讓他的悲劇重演的,從北平相會到冀州之戰,鳳雛的才華已是展露無遺。在劉毅心中他是一個可以與鬼才郭嘉相提并論的大才,且二人性格都如天馬行空,亦是膽大包天之輩,若要強說有何不同,那便是奉孝一向姿容風流,瀟灑不羈,這樣的浪子對于少女可是有著致命的吸引力的,而龐統雖亦是多才多藝在此處卻至少要被郭嘉甩開幾條街了。 今世士元能夠遇上劉毅也算是一種幸運,演義中說龐統在耒陽縣借酒誤事后又在張飛來訪之時一日之內處理百樁擠壓之事毫無錯處,并曰:“曹cao孫權吾視之如掌上觀文,百里小縣何足道哉?”張飛見此大驚,深服士元奇才。作為一種藝術戲劇性的加工,羅大大卻是此中高手??蓪嶋H上龐統還的確不適合做這樣的地方基礎性工作,魯肅一句話可謂真知灼見“龐士元非百里之才?!敝辽僖龅揭恢葜沃?、別駕才能展現他的才能,可說魯子敬才是其真正的伯樂也! 這樣的情形對于劉毅而言并不陌生,有著后世大集團的管理經驗他更加知道人才一定要在適合的崗位上才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再結合史書之上的評價與自己對龐統的判斷,一開始他就把鳳雛用在了高位,尤其注意發揮他軍事方面的才華,起到了極好的效果。便算之后臥龍出山為劉備種種謀劃為世人所稱道也絲毫掩蓋不住龐統的光芒四射,二十一歲的一州別駕,這在漢朝數百年歷史之中都是極為少見的,也唯有劉毅在用人之上一向的精準才能使得眾皆無言! 戰場的歷練,高位的磨礪都使得年輕的龐統更加成熟,劉毅甘寧對其都是尊重照顧有加,另一個時空之中的雒城之痛今世絕不會再現,龐士元這只鳳凰在將來更定有翱翔九天之時! 第八百三十章 全軍齊動 劉毅定下先取青州之策以應對曹cao的進擊漢中,各軍得到燕王軍令之后無不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集結起來以最快的速度開向戰役發起位置,可惜這個時代不可能有直升機的存在,倘若現在航拍冀州徐州兩處大地的話,就會發現無數士卒組成的鐵流在天空之下移動,雖然是天氣寒冷,可兩年沒有經歷大戰的那些精兵強將一旦將壓抑已久的戰意爆發出來之后,他們身上的那股熱情足以抵消一切嚴寒! 此次青州之戰,劉毅的用意就在一錘子砸死對方,不給他們任何翻身的機會,以之前的態勢,青州之處有于禁的直屬精銳不下八萬,加上各地守軍曹軍總計在十二萬左右。而朗生令旗一展,北平軍、遼東軍、疾風軍、烈火軍、龍驤軍及鐵騎營下各營足足出動了近四十萬的兵力,積蓄實力達兩年之久的燕軍便如火山爆發一般講實力展現出來,此戰拿下青州乃是勢在必行,更重要的還是盡殲敵軍與境內。 如果眼下你問起燕軍各軍統軍大將最關注的人是誰?所有人的答案都絕對會是一致的,曹軍青州營統領于禁于文則!當然惦記他的可不僅僅是這些大將,燕軍的每個士卒心中都希望自己能夠活捉此人或是將之擊斃,無論是哪一種,他們都將得到極為豐厚的回報,而燕王的承諾是從來不會落空的,這一點任何人都不會心存懷疑。 古語有云,萬夫所指,暴疾而終!但顯然這句話并不完全正確,至少現在被數十萬人心中惦記想要得之而后快的于文則并沒有半點頭疼腦熱,甚至還格外的健康如常。早在曹cao定下攻擊漢中放棄青州的戰略之后,軍情在三日之內便傳到了青州于禁之處,其傳遞消息之快捷絲毫不在燕軍之下,信鴿此時也不是劉毅軍所獨有的了。 這倒絕不是燕軍技術保密手段不得力,相反劉毅對于此處是極為重視的,像幽州馬場器具所這樣的機構都是隨時處于虎衛軍的嚴格保衛之下的,天耳的防衛手段更是嚴密之極!可正應了那句話,天下沒有不漏風的墻,在任何時候你都不能輕視對手的學習能力,利用后世的見識劉毅給這個時代帶來了很多的創新之處,有農業上的也有商業上的,當然更多還在軍事之上,在他利用這些取得成功的同時,那些成功的方法與發明也都在被他的敵人們用心學習并靈活運用著! 天下之大,奇人異事倍出,并不是只有班青才懂得信鴿之道,也不是只有器具所中才有能工巧匠,對于劉毅而言這一點他看的是很清楚的,作為領導時代潮流的一方,被效法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套用后世的一句名言,一直被效仿,從未被超越,做到這一點已經足夠了。當然這也促使他在某些技術的革新之上放緩了腳步,畢竟不管對方再怎么善于學習先機總是掌握在他手中的,更要用在關鍵之處。 于禁此人的將才毋庸置疑,且還是屬于各方面都極為均衡的哪一種,往往這樣的將領是最令敵手頭疼的,因為他沒有明顯的缺陷,你也很難對其設計種種極具針對性的謀略!劉毅此戰在于求速,采取的也是最為簡單的辦法,人海戰術!用絕對的實力壓制對方,可能在用兵藝術的角度而言,這種戰術過于直接缺乏美感,但也卻是最難以抵御的,在某些時候,簡單而又直接的戰術也會起到完美的效果。 身受曹cao重托鎮守青州,于禁對戰局自然有著很清醒的認識,此處地處兩州夾擊之間,又無太多的險要之處可守,一旦決戰展開,就將會是毫無花巧可言的正面碰撞,誰的兵力與實力雄厚,誰就能在大戰中占據上風,倘若對手換了別人,曹軍的戰力都可處在上風,唯獨只有劉毅的燕軍不光士卒精銳不在其下,兵力更是遠在其上! 于文則這個人不太善于言辭,亦不喜奉迎之道,另一個時空之中曹cao攻擊宛城之時,夏侯惇所部違反軍法,他毫不留情的加以處置,卻沒有想著去和主公分辨此事。元讓是烈火之性,再得小人挑唆甚至懷疑其里通敵軍,但于禁對此根本不屑加以分辨,沉穩的指揮軍隊擊退敵追兵之后還在冷靜的打掃戰場,部下有人勸他夏侯惇乃是主公愛將又有兄弟之義,還是速速對主公明言才是,可文則卻言,眼下局勢才是軍中關鍵,些許之事主公怎會分辨不清?事后曹cao得之重責夏侯惇而對于禁大加贊賞,亦建立起了五子之首的初步威名! 當然今世由于劉毅的到來,這件事情沒有再度發生,包括夏侯惇也因此并未失去雙眼,但于禁的性格卻是不會改變的。針對青州周邊敵強我弱的形勢,他花大力氣在邊境等處建立簡易軍寨,青州的道路較之兗州也要狹窄許多,其時曾有人在曹cao面前指責于禁此舉會有礙于士卒的調動,可孟德只回一句“文則所為,必有深意?!北憩F出了對這員愛將的極大信任,而此處亦是于文則為了對付燕軍處在絕對優勢的騎兵所設的,一旦大戰開啟,便可影響到敵軍的穿插機動! 以他的眼光不會看不出青州在戰略之中的劣勢地位,可在于禁的身上卻有著一種極為堅定的執著精神,既然主公決心要穩守此處,他就要竭盡所能的將一切做到極致,倘若大戰開啟哪怕是賠上性命也要為其穩守青州,“勇烈堅毅”此四字可說是對于禁的最好評價!到了關鍵之時,他的不惜身絕不會在以此聞名于曹軍之中的樂進之下。 提起勇力,在曹cao麾下世人首先會想起的便是虎癡惡來,接下便是夏侯兄弟,可要說起戰時之勇烈,身列五子良將之中的樂進便是其中翹楚,作為戰將,樂文謙可說是其貌不揚,他的身材比之曹cao也高不了多少,看上去更像是個文氣十足的書生??删褪沁@樣一個人,打起仗來就完全是兩種模樣,他的勇猛果敢不會體現在斗將之上,而是在于領軍之間,倘若可以以一個穩字來形容于禁的用兵,那么放在樂進身上便是一個“瘋”字,其與其麾下便是一群戰場瘋虎! 這個“瘋”字絕不是說樂進是那種魯莽的一勇之夫,相反其領軍之能在曹cao心中并不在于禁夏侯淵等人之下,那是一種橫掃一切對手的氣勢,無論是攻擊或是守御,不戰至最后一人他們是絕不會退縮的。荊州一戰,黃忠與劉磐最具實力的兩萬親軍便是被樂進的一萬甲士所敗,武將對決其絕非黃漢升之敵手,可在戰陣之中情況就會有所變化,那一戰鳳紋寒魄刀也不知斬殺了多少曹軍士卒,卻斬不斷他們一往無前的斗志,他們的前仆后繼使得勇如黃忠最后都耗盡了體力! 于禁下定決心堅守青州,可在曹cao軍令到達之后他執行起來也是干凈利落,沒有半點的拖泥帶水,青州營用最短的時間集結起來向著兗州之處收縮,其軍行之處正是劉毅賈詡龐統等人都極為看重的盧縣,一旦到達此處他便可在兗州同袍的接應之下順利回返,而若是此處被燕軍所占,青州營的命運就極為危險了!這盧縣之地人口不過千余戶,可在建安初年的這個冬天卻成了大漢最為關鍵的所在! 第八百三十一章 烈火鞠義 “將軍之軍名為烈火,當有侵掠如火之風范也,今戰與青州欲建全功全在將軍能否占據盧縣并穩守之以斷賊將于文則之退往兗州之路,孤知將軍善于用兵精與奔襲之道,故不托他人唯托將軍也,希與麾下士卒戮力同心,勿失孤望,此戰有成烈火軍當首功也!”傳與北平、遼東、疾風三軍的都只是軍令,而烈火營統領鞠義在接到軍令之時同來的還有燕王的一封手書,書中對其與麾下士卒寄予厚望! 鞠義當年先為韓馥手下大將,后在鄴城一戰中投效袁紹,此處也是虎衛軍統領張合對其恨之入骨的原因,便是此時身為同袍雋乂依舊不減對其之意,當年劉毅也只能將鞠義任命為龍驤軍副統領。不過張合所恨其之處只在其背主投敵,對其軍事才華是從來不會加以貶低的,身為大將,雋乂自然有著這樣的心胸氣度,對燕王將之任命為烈火軍統領他的評價是“其才足也?!笨烧f張合之言是極為公允的! 但事實上在鞠義自己的心中當年投效袁紹只不過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睗h末天下動蕩不安,鞠義兩歲之時便已經父母雙往,被其族叔撫養長大,幼時便受了家中不少欺凌之處。到得十三歲上毅然離家而行投入到了軍營之中,這個貌不起眼的少年乃是當時軍中最為勤奮刻苦之人,黃巾之亂,鞠義奮勇殺敵,積功而有校尉之職,為冀州刺史韓馥帳下有數大將,其聲名還在張合之上。 他沒有過人的武力,亦沒有太多的學識,能有當時的地位與戰績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出來的,也是在戰場之上用鮮血與生命為代價所換取的,幼時的艱辛使得鞠義一心所想的便是出人頭地建功立業!在他看來,韓馥絕非是自己的明主,而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更具備這個資格,棄暗投明對當時的鞠義而言只是一個極為自然的選擇,就算自己不相投袁紹,韓馥就能與之抗衡嗎?他并不如此認為! 張合將鞠義視為背主之人不能說沒有道理,可有的時候此處也并非能成為評斷某人是否忠義的唯一標準,否則恐怕關云長也難以被稱為武圣受到后世的如此尊崇!在投效袁紹之后后者可是一心一意為主公效力的,有些事情只能做一次,再二的話便就是反復無常了,縱然投奔新主也會被人加以防范!因此冀州眾士只是不忿與鞠義的狂妄,對其領軍之才與忠心還是頗為認可的,否則豈能讓他坐鎮南皮? 其實說到底鞠義的那份狂妄自大還是來源于他內心深處的那種自卑,他需要通過這種外在表現來使得眾人不敢小看自己,對于袁紹他心中是有著一份感激的,在冀州之戰中他也從來沒有過投奔劉毅的心思,倘若不是袁本初的遺命,他定會戰至最后一刻!身為大將,鞠義心中還是有著自己的那份傲氣與尊嚴的,絕非反復小人! 關于忠義二字,理解的標準并不盡相同,鞠義自問若將自己換在韓猛或是呂威璜的角度,他也定會與城皆亡,可在主上有了遺命的情況下再讓他與田豐沮授一般為主所殉卻也是做不到的,此處不必對其太過苛責,似田豐沮授包括如今得張任嚴顏的確值得世人尊敬,但以這個標準要求所有卻有失偏頗了,窮途末路之下選擇歸順并不會太過為人詬病,另一個時空之中張合高覽亦是在此時選擇了投奔曹cao。 但有一點卻是華夏之人的共識,漢人之間的相爭這樣的投效可以接受,但面對異族之時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了,此處在后世體現的也極為明顯,在抗擊異族戰爭中表現的可歌可泣的那些精兵強將在內戰之中的表現卻遠不如前者一般堅強如故,畢竟是出于同源。對于此處劉毅的把握也是十分精準的,此時燕軍八大主力軍之中張遼、高順、高覽、皆是降將,卻并不能妨礙朗生對他們的重用,對于自己的眼光與用人劉毅是有著充足的信心的,對鞠義亦是如此。 對自己投效的主公,鞠義心中亦有著評價,相較與袁紹的名門風范,劉毅更顯得光明磊落,燕軍眾將一向知曉燕王想來是對事不對人的,他可以寬容你性格之中的種種缺陷,只要不影響到所承擔的職責,且公私之間燕王是涇渭分明的,他可以在戰后招待戰場之上你死我活的顏良文丑二將敘故交之意不提其他,那時他們的身份只是故友,但一番談笑之后他依舊可以拉下臉來將其囚禁,因為其間又是敵對,可如此為之卻絕不會讓二將感到不快,反而更加敬佩劉毅的為人。 加入燕軍之前,鞠義很難想象一個人可以在軍中擁有如此高的威望,在那些士卒將校的心中,劉毅就是神祗一般的存在,他的言語與軍令是絕對不容一絲質疑的,甚至就是大漢天子在軍中諸人心中的地位也遠不能與將軍相比,因為天子沒有給過他們什么,將軍卻給了他們百戰百勝,給了他們家人安寧富足的生活,這便已經足夠。 身在燕軍之中,無論是誰都很容易的便會受到這種觀念的感染,鞠義也不例外,在劉毅面前,即便是自傲如他也沒有任何可以狂妄的資本,統軍十數年大小數百戰從未一敗,加之風云第一將武勇無雙,放眼大漢誰能做到?且在燕軍為將,只需做好自己職責之內的事情便可,你不需要去奉迎任何人,燕王會將你的所為看的清清楚楚,只要認真做了,劉毅便絕不會不知,對于下屬而言只需要將全副身心投入到自己的職責中去便可,其余一切主公都會有著周全的安排! 數年下來,不知不覺之間鞠義對燕軍已經有了很強的歸屬感,對燕王更有著深深的感激之心,能將烈火軍這樣一支雄獅交在自己手中已經可以說明一切,現在的鞠義很能了解當年田豐沮授心中的那些想法,倘若此時他在戰場之上陷入絕境,定會廝殺到最后一刻,這樣的一個主公絕對值得他如此去做,就算戰死沙場亦是死而無憾了。 接到燕王的軍令與手書之后,鞠義立刻將之向全軍公開,他要讓士卒們知道在這青州一戰之中烈火軍是被燕王寄予厚望的,腿跑斷、人跑死他也定要趕在于禁之前占據盧縣斷其歸路!正是帶著這樣一種信心,烈火軍全軍踏上了奔襲之路,兩天兩夜的時間,除了四五個時辰用作稍稍休整之外,全軍行進了三百五十里,此時前部距離盧縣還有五十里的路程,此時器械營正冒著大雪在搭建浮橋,今晚渡過渦河,再有一個多時辰烈火軍便可到達盧縣近郊! 第八百三十二章 奇招奇效 十二月的青州天氣已是極為寒冷,加之今夜的鵝毛大雪,北風呼嘯之中更見寒氣凜冽,橫在烈火軍之前的這條渦河寬有十丈,其上原有的橋梁早就被對岸的郡國兵所拆除了,于文則在撤退的同時亦下令多處毀壞道路橋梁來延緩燕軍各路大軍的挺進之勢!渦河作為盧縣的天然屏障自然受到了他的重點關注,絕不會給燕軍留下縫隙。 此番大戰,鞠義統領的烈火軍有先鋒之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是必須的使命,在整編之后的燕軍各軍之中這樣的使命都是交由器械營來完成的,如何使用這個強力輔助兵種亦是各軍統領必須要熟練掌握的。冒著漫天大雪,身裹獸皮的器械營士卒在喝了準備好的姜湯之后便毫不猶豫的跳入了冰寒徹骨的河水之中,河上雖是已然結冰卻不足以承受士卒們身體的重量,浮橋便是通過此處的關鍵,他們的動作還一定要快,能夠早到一刻說不定就能決定整場大戰的勝敗。 燕軍后勤之齊備,物資之充足可說是天下無雙,便是在如此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器械營士卒的動作亦是極為快捷,不到半個時辰,渦河之上已然搭建起了三道浮橋,烈火軍士卒正在不斷的自浮橋之上通過,但河邊鞠義的面上卻無半點欣喜的神色,在他看來,大軍通過浮橋的速度還是太慢,倘若沒有足夠的兵力固守,即使能夠趕到盧縣也未必能擋住敵軍瘋狂的沖擊,因為那將是對方唯一的生路所在。 這三道浮橋已是器械營可以做到的極致了,這般的急速奔行之下,他們必須要拋下很多妨礙其行軍的物資,還要加上沿途的種種消耗。站在河水之中肩扛木板的許多士卒已是雙唇發青,身上的獸皮雖是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卻也不能完全阻擋那股徹骨的寒氣,可沒有一人會退縮,這就是他們的使命,一旦有人支撐不住,便會有同袍立刻接替上去,哪怕是用生命作為交換,他們也要保證主戰士卒的渡河! 此時北邊的天空之處漸漸被一陣火光所照亮,鞠義的面色變得更為深沉起來,他知道那是大隊曹軍在趕往盧縣,按照這個速度計算,恐怕自己的士卒很難趕在對方之前占據此處,看來敵軍的反應也是極為迅速的,那個彈丸之地此時已經成了雙方的必爭之處,青州軍有八萬人馬,自己的烈火軍只有士卒六萬,在這個局部他是沒有任何優勢所在的,在這種天氣地勢之下騎兵營也難以發揮出完全的戰力。 “傳我軍令,全軍涉水?!彼紤]片刻之后鞠義幾乎是咬著下唇下達了軍令,他不能再做任何等待了,倘若被于禁搶先一步占領盧縣,整個戰局的形勢便會有所更改,為了全局考量,哪怕此舉會對烈火軍的戰力有所損耗此時也顧不上這許多了!說完鞠義率先脫下身上的衣甲將之裹成一團,僅穿一條兜襠便往河邊沖去,高舉衣服跳入河中! 這是寒冬之時涉水的必然選擇,倘若不如此而為的話,衣甲一旦為水濕透在凝結成冰烈火軍豈能還有戰力?這般赤身**的過河只要時間拿捏得當,到了對岸迅速穿上衣甲便可在最大程度之上保護自己不被凍傷,當然在如此寒冷的天氣中涉水而過本身便是及其危險的事情,但顯然以眼下的局勢,鞠義已然顧不得那許多了,只要能夠截住于禁的青州營,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他沒有拖延的資本! 一軍統領帶頭如此,士卒們又豈能不奮勇而進,一時間渦河南岸出現了一副奇景,萬余人動作一致的在脫下身上的所有衣物,并將之高舉沖向還結著薄冰的河水之中,放眼望去皆是一片白花花的身體,在大雪紛飛之下更有著一種別致之處,噗通的落水之聲不絕于耳,亦不時伴隨著數聲驚呼,那時被冰冷的河水所刺激發出的。 此時乃是渦河的枯水期,河水的深度只有五尺左右,也就是普通人的小腹上下,但饒是如此身在水中的鞠義也覺雙腿猶如萬針攢刺一般,凜冽的寒氣不斷的透過毛孔遍及至全身,不由自主的就是一陣寒戰,可涉水的動作卻是一步也不能停歇,必須要盡快的渡過河去,在其中停留的時間越長便越危險,寒氣入體可不是小事! 所有的士卒都在咬緊牙關加快著涉水的動作,從浮橋之上通過的士卒們則是沒有半點停留的飛奔向盧縣的方向,方才在搭建浮橋之時鞠義便已經定好了從橋上通過的各軍次序,此時場面并未顯得混亂,反而河中一片黑壓壓的身影蔚為壯觀。跋山涉水的拉練在平素的cao練之中是常有之事,日常的努力也在此時發揮了作用,士卒們通過河流的速度是頗為快捷的,到了對岸他們會立刻用外衣將身上的水珠擦拭干凈,然后迅捷的將衣物一一穿起,在這個過程之中所有人都處在蹦跳之中,對抗寒氣,不停的運動怕是眼前唯一可行之法了。 過河之后的鞠義不斷扯著嗓子提醒士卒們穿好衣物之后立刻奔行起來,身體動作的停頓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僵硬,而就在此時,一陣頗為悠揚的歌聲卻很是突兀的響了起來,雖然其中有著不少的顫音可那內容卻是聽的清楚的,正是市井之間流行的一些**小調! 在血性男兒組成的軍營之中,女人便會是私下里永恒的話題,對于這些各軍統領都是不會制止的,當然他們也制止不了,可在cao練之中或是戰時行軍之時這樣的小調可無人敢唱,那可是違反軍法的事情,不過凡事總有特例,眼前的局面就是特殊情況之一。 “大聲點?!本狭x不但沒有加以阻止,反而高聲出言喊道,言語之中有著一股明顯的贊賞之義,這樣的舉動是可以讓身處冰水之中的士卒們身體發熱的,說不得還有奇效,說完之后他自己也隨著歌聲扯著嗓子唱了起來,一時間也顧不上自己天生就是五音不全了。 一般而言軍營中的士卒基本上都是久曠之身,一些簡單的男女之事的言語就能激起他們心中壓抑的**,此時誰也沒有去在意統領那陣難聽的歌聲,倒是覺得身體之中隱隱間就有了一些熱量自小腹而生,似乎冰寒的河水也稍稍溫暖了幾分,渡河的速度自然加快。 如果說方才萬余人在河邊同時脫衣蔚為奇觀的話,此時眾人齊唱那些在平時被視為下流的小調就更有些驚世駭俗,換了其他任何時候鞠義都絕不會有這樣的行為,可此時看著士卒們逐漸迅捷起來的動作他卻越唱越為大聲,心中對那個起頭唱曲之人更是極為感激,誰能想到這被那些文人士子們所不屑的小調卻與此時發揮了奇效! 第八百三十三章 強將云集 青州之戰燕軍各軍齊頭并進意在于禁的青州營,鞠義領烈火軍為搶先機與寒冬之夜大雪紛飛之機遇毅然泅渡渦河,兵家之事的變換莫測與無所不用其極也在此處得到了體現,恐怕便是智深如海的賈詡郭嘉之輩或是見聞廣博若劉毅張虎等人在戰前也絕不會想到那些被視為下九流的小調居然也能在戰事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這卻是鐵一般的事實,在這些小曲的相助之下,烈火軍渡河速度明顯加快! 包括鞠義在內,所有的將校都守在火堆之旁不斷提醒著涉水過河而來的烈火軍士卒一定要擦凈身周水珠再穿上衣甲,之后還要立刻奔跑起來以增加熱量!迅速渡河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鞠義要的是奔襲盧縣的速度,便在這頗為嘈雜之時他的眼光也在不時看著北邊的那陣火光,以此來推測敵軍的進軍速度,以眼下形勢來看,雙方很可能會在盧縣之地展開一場爭奪戰,而此戰一旦展開必將激烈異常,兵法有云“歸師勿遏”,可想而知曹軍士卒對于退路的看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