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東唐再續在線閱讀 - 第232節

第232節

    梁開平二年(908,即阿保機稱可汗第二年)阿保機遣使至梁求冊封事雖不見《遼史》,但除上引《新五代史》外,又見于《五代會要》、《舊五代史》、《冊府元龜》及《資治通鑒》,當無可疑。不過,由于他并沒有興兵攻晉,封冊一事就此作罷。但梁乾化二年(912)之前,阿保機與朱梁仍有較多來往。同時,他也并未與河東李氏決裂。據《遼史》,遼太祖二年正月,李克用卒后,阿保機“遣使吊慰”。而據《舊五代史》,其時潞州將被梁兵攻破,危在旦夕之際,李存勖向阿保機求救,阿保機“答其使曰:‘我與先王為兄弟,兒即吾兒也,寧有父不助子耶?’許出師。會潞平而止”?!霸S出師”云云,疑是敷衍之語,不過這也說明他認識到朱全忠雖能廢唐帝而自立,但恐尚無能力統一中原,因此仍然選擇依違二者之間。

    梁乾化二年后,史料中再也見不到阿保機遣使赴梁的記載。同時,我們也看不到他與河東有何聯系,因此這并不意味著阿保機轉而臣服李氏。這是為什么呢?朱梁自立國之日起就與沙陀李氏連年交兵,乾化元年柏鄉大敗后一直處于劣勢。乾化二年,梁太祖為次子所弒,朱梁陷入內亂,其前景更為陰暗。但同時,河東李氏也還沒有能力在這場紛爭中取得絕對優勢,中原形勢可謂一片混亂。阿保機乾化二年后既不朝梁也不聘晉,不僅反映出他可能一直密切追蹤中原局勢的發展,而且暗示他可能已有稱帝的念頭。

    但此時阿保機稱帝的時機還未成熟,契丹內部挑戰其權威的還大有人在,其可汗之位并不穩固。太祖五年至七年,阿保機諸弟三次叛亂,他的政治前途險象環生。太祖七年諸弟之亂平息后,八年阿保機對異己勢力進行了全面清算。公元916年,阿保機終于邁出了關鍵一步,稱帝建元。對于這一時機的選擇,當然與內亂平定有關。不過,從上文的分析來看,這可能也是因為912年以來朱梁李晉相持不下,中原局勢異?;靵y,讓阿保機清楚地看到了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

    那么在阿保機的心目中,他所建立的大契丹國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呢?稱帝建元,是在統治者稱號和政權紀年方式這樣關鍵性的禮儀方面模仿漢制。而匈奴、柔然、突厥及回鶻都未稱帝,亦不建元。立長子耶律倍為太子,這是在禮儀和統治者繼承人的制度性安排兩方面采用漢制。此后遼太祖又有進一步的措施。神冊五年,“制契丹大字”。按《五代會要》,“契丹本無文字,唯刻木為信。漢人之陷番者,以隸書之半加減,撰為胡書”。契丹與事者有耶律突呂不及魯不古,據《遼史》其本傳,前者以贊成功“為文班林牙,領國子博士、知制誥”,后者“授林牙、監修國史”。契丹國書的創制,應與王朝政治有關。國子博士、知制誥、監修國史諸職,是中原官名。這些都反映出阿保機的漢化傾向。神冊六年五月,“丙戌朔,詔定法律,正班爵。丙申,詔畫前代直臣像為《招諫圖》,及詔長吏四孟月詢民利病”。此處的“正班爵”尤非虛語,阿保機對其時契丹諸職的品級班列進行了明確規定。事實上,早在他稱可汗期間,就已變現出漢文化對其的影響。太祖七年平叛后,阿保機“次昭烏山,省風俗,見高年,議朝政,定吉兇儀”。游牧文化素貴壯賤老,所謂“省風俗,見高年”云云,當來自漢地傳統。

    神冊年間能體現阿保機漢化傾向的還有兩大事件。一是神冊三年在草原上建立皇都,即后來的上京。游牧族政權往往并不需要都城,常常只有王庭或牙帳,因為其中央官僚機構和全國性的經濟貿易并不發達。如果單純從行政或經濟角度著眼,神冊三年阿保機還未征服渤海,也還未據有燕云十六州,而草原上新建的城市不是屬于皇帝私有,就是頭下軍州,契丹完全沒有必要建立像皇都這樣龐大的都城。那么,阿保機建皇都,就只能從禮儀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說,皇都與稱帝一樣,是阿保機采用漢地王朝的禮儀模式,來論證君主權力合法性的一種手段。

    同樣表明阿保機漢化傾向的第二件大事是神冊三年五月,阿保機“詔建孔子廟、佛寺、道觀”。值得注意的是,孔廟列在了佛寺和道觀之前。神冊四年,阿保機“謁孔子廟,命皇后、皇太子分謁寺觀”。這就說明,神冊三年詔中的次序含有深意?!读x宗倍傳》記載了這份詔書背后的決策過程:

    時太祖問侍臣曰:“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對。太祖曰:“佛非中國教?!北对唬骸翱鬃哟笫?,萬世所尊,宜先?!碧娲髳?,即建孔子廟,詔皇太子春秋釋奠。

    所謂“佛非中國教”,正毫無保留地說明阿保機心目中的模仿對象正是中原王朝。神冊四年,他親自去孔廟祭奠,同樣表明了他的態度。

    以上討論說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阿保機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漢式國家。與此同時,契丹權力中樞逐漸形成了一個以韓延徽、康默記與韓知古為首的漢人幕僚群體,而且阿保機重用的契丹貴族中也多有漢化頗深者。那么,在其心目中,大契丹國的疆域是否應當包括中原呢?這一點非常重要,而要弄清這一點,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阿保機稱帝后針對漢地的軍事行動。

    神冊元年前,契丹南侵僅以擄掠為目的,攻破漢地城邑后隨即退走。但神冊元年,契丹對漢地政策則有一個重大轉變?!哆|史·太祖紀上》載:

    (神冊元年)八月,拔朔州……十一月,攻蔚、新、武、媯、儒五州……自代北至河曲踰陰山,盡有其地。遂改武州為歸化州,媯州為可汗州,置西南面招討司,選有功者領之。其圍蔚州,敵樓無故自壞,眾軍大噪乘之,不逾時而破。時梁及吳越二使皆在焉,詔引環城觀之,因賜滕彥休名曰述呂。

    這是史料中契丹改變其擄掠政策,試圖占領統制漢地的最早記載。同樣能說明阿保機雄心的,是他在梁和吳越二使前夸耀自己成就的舉動。據《太祖紀上》,神冊元年四月“甲辰,梁遣郎公遠來賀”,“六月庚寅,吳越王遣滕彥休來貢”。我們注意到,梁乾化二年之后阿保機不再朝梁,至此已近四個年頭。此時后梁大將楊師厚已歿,梁軍在與晉軍的交鋒中連戰連敗,軍事形勢非常不利。郎公遠此來,可能系梁末帝主動拉攏契丹,試圖建立針對李晉的同盟??桃庖性?,尤其是自稱承唐之正朔、阿保機曾求封冊的梁之來使,在契丹攻破之蔚州“環城觀之”,讓人可以揣摩到阿保機的不臣之心。

    但神冊元年攻下山北諸州后,契丹并未能據守。翌年又圍幽州,經歷了長達四個月的攻堅戰,在李存勖的援軍到來后幽州圍解。因此,神冊初年阿保機在漢地的軍事進展并不順利??赡苁且驗檫@個緣故,太祖將視線投向了遼東地區,開始重點經營遼陽。神冊三年十二月,阿保機“幸遼陽故城”。神冊四年二月,“修遼陽故城,以漢民、渤海戶實之,改為東平郡,置防御使”。同年五月,阿保機“至自東平郡”。在半年時間內,他至少兩度來到遼東,說明了對這一地區的重視。無風以為,阿保機對遼東的經營是其在針對漢地的軍事行動不順利的情況下作出的選擇,但同樣意味著他對農耕地區的重視,也應當在漢化的大背景下考慮。

    阿保機針對中原的另一次大型軍事行動,發生于神冊六年至天贊元年(922)間。其時鎮州張文禮和定州王處直受到河東李存勖的軍事威脅,遂引契丹入援。阿保機南下之初,進展順利,攻破涿州,挺進定州,這時李存勖已親率大軍趕至,雙方在定州附近大戰。李存勖一度被圍,形勢十分危急,最終血戰突圍,契丹軍遂退。這次南侵也以失敗告終。

    定州之敗給了阿保機一個很深的教訓,讓他冷靜下來,再次思考南下的策略。深思熟慮之后,他轉變主攻方向,在天贊三年(924)六月乙酉下詔,將大契丹國的短期發展戰略概括為“兩事”,遂定下先平漠北和渤海之策。當日阿保機親率大軍出征漠北,十月即平之。天贊四年十二月,他再度親征,兵鋒指向了渤海。

    為了保證渤海一役的成功,出兵前阿保機假意與后唐修好?!段宕鷷份d同光三年(925,遼天贊四年)五月,“(契丹)遣使拽鹿孟等來貢方物”。天顯元年渤海定后,阿保機“以平渤海遣使報唐”。而后唐方面也表現出了善意,是年六月,唐明宗篡嗣后“遣姚坤以國哀告”。

    史籍中詳細記錄了姚坤與阿保機的對話,對于我們理解阿保機之政治雄心意義重大?!杜f五代史》載:

    阿保機先問曰:“聞爾漢土河南、河北各有一天子,信乎?”坤曰:“河南天子……今兇問至矣。河北總管令公……今已順人望登帝位矣?!卑⒈C號咷,聲淚俱發,曰:“我與河東先世約為兄弟,河南天子,吾兒也。近聞漢地兵亂,點得甲馬五萬騎,比欲自往洛陽救助我兒,又緣渤海未下,我兒果致如此,冤哉!”泣下不能已?!衷唬骸拔覂杭乳?,當合取我商量,安得自便!”……其子突欲(即皇太子耶律倍)在側……因引《左氏》牽牛蹊田之說以折坤,坤曰:“應天順人,不同匹夫之義,只如天皇王初領國事,豈是強取之耶!”阿保機因曰:“理當如此,我漢國兒子致有此難,我知之矣。聞此兒有宮婢二千,樂官千人,終日放鷹走狗,耽酒嗜色,不惜人民,任使不肖,致得天下皆怒。我自聞如斯,常憂傾覆,一月前已有人來報,知我兒有事,我便舉家斷酒,解放鷹犬,休罷樂官。我亦有諸部家樂千人,非公宴未嘗妄舉。我若所為似我兒,亦應不能持久矣,從此愿以為戒?!庇衷唬骸皾h國兒與我雖父子,亦曾彼此讎掣,俱有惡心,與爾今天子彼此無惡,足得歡好。爾先復命,我續將馬三萬騎至幽、鎮以南,與爾家天子面為盟約。我要幽州令漢兒把捉,更不復侵汝漢界?!庇謫枺骸皾h家收得西川,信不?”坤曰:“去年……收下東西兩川……”阿保機忻然曰:“聞西川有劍閣,兵馬從何過得?”……阿保機善漢語,謂坤曰:“吾解漢語,歷口不敢言,懼部人效我,令兵士怯弱故也?!?/br>
    這一記載中,最讓人驚訝的是阿保機對中原政局乃至山川形勢的了解和關注。姚坤此行系為莊宗告哀,但“一月前已有人來報”,說明阿保機對漢地局勢的了解絕非局限于中原王朝之來使,很可能他有意識散布耳目,收羅信息。更有甚者,他很關心后唐滅前蜀這樣與契丹并無直接關聯的大事,甚至還知道劍閣之險。很顯然,他對中原的關注絕非一個甘于偏處一隅、目光短淺的“蠻”族所能有。相反,所謂“欲自往洛陽”,又謂明宗繼位“當合取我商量”,阿保機在對話中處處表現出欲入主中原的雄心。在得知莊宗被弒后,“便舉家斷酒,解放鷹犬,休罷樂官”,謂“我若所為似我兒,亦應不能持久矣,從此愿以為戒”,說明阿保機在心目中并不以北族君主自居,而是以中原皇帝的標準要求自己。更重要的是,此時渤海已平,太祖要后唐要求幽州,表明他的下一目標即是南下中原。雖然阿保機表示他非欲直接統治漢地,而是準備通過漢人實行間接管理(“令漢兒把捉”),但這很可能系其詭詐之辭,一方面是為緣飾自己的無理要求,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為了籠絡手下的漢人將領。同樣的事情在太宗朝也發生過,太宗曾分別許立趙延壽及杜重威為帝,但滅晉后并沒有實踐諾言。

    阿保機與姚坤的對話表明,滅渤海后阿保機已決意南下,其最終目標是問鼎中原。事實上,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論證太祖志在中原。上面已經提到,阿保機崛起的時代,不僅中原板蕩,漠北也不存在統一強大的的游牧政權。也就是說,在契丹建國初,擺在太祖面前,有兩條發展道路可供選擇,要么南下中原,要么進據漠北。但阿保機似乎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后者。天贊三年平定漠北,是在南下受挫后采取的策略,而且只是為了保證他日南下后方的安全,平定后太祖也沒有留下戍守的部隊。按《遼史·蕭韓家奴傳》,韓家奴在回顧立國以來契丹的西北政策時說:“太祖西征,至于流沙,阻卜望風悉降,西域諸國皆愿入貢。因遷種落,內置三部,以益吾國,不營城邑,不置戍兵?!笨梢姰敃r阿保機完全沒有考慮繼承回鶻汗國,以漠北為大契丹國的中心。在漠北與中原這兩個選項面前,阿保機為其大契丹國所設定的發展方向顯然是后者。

    不過,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澄清。據《遼史·太祖·淳欽皇后傳》,太祖應天后三世祖系回鶻人。這似乎暗示契丹可能與回鶻存在傳承關系。但是,在政治領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契丹承襲了回鶻的制度。不僅如此,《皇子表》“迭剌(阿保機之弟)”條曰:“回鶻使至,無能通其語者,太后謂太祖曰:‘迭剌聰敏可使?!灿?。相從二旬,能習其言與書,因制契丹小字?!彼^“無能通其語者”,當然包括應天一族,可見這一家回鶻后人早已數典忘祖,完全契丹化了。

    總之,通過對阿保機稱帝后所為所言的分析,說明阿保機在建立大契丹國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原王朝為樣板,他所設想的大契丹國的版圖,也應當包括中原。而漠北草原腹地,在其心目中并不占特殊位置。幾經挫折后,阿保機選擇了先平定后方、再圖南下的策略??上У氖?,他在征服渤海后暴卒,此志終成未竟之業。

    如果說阿保機有野心將中原納入版圖,那么他對如何統治中原是否有過一定的(當然是粗線條的)構想呢?由于他在征服渤海后即辭世,關于這一問題沒有直接答案。但無風認為,阿保機對繼承人的選擇,會是理解他的政治意圖的關鍵。作為一代開國之君,他對繼承人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會反映出他對大契丹國未來的設想。

    太祖在世時所立的皇太子是長子耶律倍,但最終繼位的并不是耶律倍,而是其次子德光。有學者懷疑,德光取代太子是太祖本人的意愿。此說的立論基礎主要有四。其一,《遼史·耶律屋質傳》謂太祖遺旨立太宗。不過,細繹傳文,我們會發現,所謂“太祖遺旨”實屬子虛烏有?!段葙|傳》載遼世宗即位后,不為太祖應天后及其少子李胡所認可,雙方兵戎相見,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屋質挺身而出,充當調停者。文曰:

    時屋質從太后,世宗以屋質善籌,欲行間,乃設事奉書,以試太后。太后得書,以示屋質?!笤唬骸拔胰粢汕?,安肯以書示汝?”……乃遣屋質授書于帝?!ㄎ葙|)謂太后曰:“昔人皇王在,何故立嗣圣?”太后曰:“立嗣圣者,太祖遺旨?!薄葙|正色曰:“……太后牽于偏愛,托先帝遺命,妄授神器……”……帝謂屋質曰:“汝與朕屬尤近,何反助太后?”屋質對曰:“臣以社稷至重,不可輕付,故如是耳?!?/br>
    從上引文可以看出,屋質是太后信任的人,而為世宗所敵視。這可以得到其他記載的佐證?!兑珊K紓鳌吩疲骸疤笄惨晌葙|責世宗自立。屋質至帝前,諭旨不屈;世宗遣海思對,亦不遜,且命之曰:‘汝見屋質勿懼!’”又《蕭翰傳》謂“耶律屋質以附太后被囚”。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在太后宣稱德光繼位是太祖遺愿時,卻“正色”駁斥太后“牽于偏愛,托先帝遺命,妄授神器”,而太后也就沒有再堅持。這說明,“太祖遺旨”純屬子虛烏有,可能系太后一時起意,信口雌黃,這在時人眼中不值一哂。另據《太宗紀上》,德光繼位前,“人皇王倍率群臣請于后曰:‘皇子大元帥(德光)勛望,中外攸屬,宜承大統?!髲闹??!薄读x宗倍傳》的記載更為明確,曰:“倍知皇太后意欲立德光,乃謂公卿曰:‘大元帥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屬,宜主社稷?!伺c群臣請于太后而讓位焉?!彼^“讓位”,實屬無奈。但如果太祖真有遺詔傳位德光的話,太后又何必逼迫人皇王假惺惺地讓位,費心導演這一出掩人耳目的鬧劇呢?

    德光為太祖屬意說的證據之二,是《李胡傳》中阿保機對諸子的這樣一段評價:

    太祖嘗觀諸子寢,李胡縮項臥內,曰:“是必在諸子下?!庇謬L大寒,命三子採薪。太宗不擇而取,最先至;人皇王取其干者束而歸,后至;李胡取少而棄多,既至,袖手而立。太祖曰:“長巧而次成,少不及矣?!倍负V愛李胡。

    姚從吾據此以為巧不及成,說明阿保機屬意次子。但邱靖嘉對此作出過很有說服力的反駁。從文意看,我們并不能得出巧不及成的結論。太宗雖“先至”,但“不擇而取”,在太祖的心目中不見得勝過雖“后至”但辦事周全的人皇王。

    太祖棄倍說的第三條證據與“天下兵馬大元帥”有關。據《太祖紀下》,天贊元年皇子德光出任此職。蔡美彪認為此乃皇儲專職?!疤煜卤R大元帥”第一次出現在遼朝史料中即是此處,德光系其首任。無風認為,此職可能確為德光而設,但這并不能證明此職設立初即為皇儲尊號。蔡文所提出的支持該職為皇儲封號的證據都來自于德光之后,無風懷疑“天下兵馬大元帥”一職之所以變成皇位繼承人的專利,可能正是因為太宗是從這一位置登上寶座。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在德光任大元帥后,雖然太子倍一般不再統軍出征,但其在中央決策中的作用依舊。據《太祖紀下》,天贊三年,太祖在宣布大舉西征之前,召集了契丹政權幾乎所有重要人物,發布了一道詔書,特意提到“憲章斯在,胤嗣何憂?”這句話恐怕針對的就是太子倍的地位。很可能,當時確有反對耶律倍的聲音,但太祖親自現身說法,表達了對太子的支持。而且,在宣布西征的同時,耶律倍受命監國,這更表明了太祖對其絕對信任。太子雖未參與西征,但他是平渤海一役的主要策劃者,并于天顯元年隨太祖出征渤海,攻下扶余城后,直趨渤海都城的策略也是他提出的。在圍攻忽漢城時,他更是直接領導了這次軍事行動。這說明在德光任大元帥后,太子仍然在遼權力中樞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相反,我們還沒有發現太祖在位期間德光參與中央決策的記載。

    德光為太祖所立說的第四條證據來自《太祖淳欽皇后述律氏傳》。文曰:“初,太祖嘗謂太宗必興我家,后欲令皇太子倍避之,太祖冊倍為東丹王?!彼^“太宗必興我家”,僅見于此,從上文分析來看,并非沒有可能為太后所捏造。比如,《李胡傳》謂“太后顧李胡曰:‘昔我與太祖愛汝異于諸子……’”而從上引太祖對諸子的評價可以看出,他并不喜歡李胡。因此,解讀這段史料的關鍵是澄清阿保機為何以耶律倍主東丹。

    這似乎可以看做太子主東丹系避讓太宗說并不可靠。首先,假定太祖真地改變了對耶律倍的看法,準備讓德光繼位,他不會愚蠢到用封東丹的方式來處理失寵的太子。阿保機一生多次經歷諸弟之亂,他對皇室內亂的可能性肯定非常敏感,為了保證他親手建立的大契丹國不至于在其死后陷入內戰,他肯定會盡量做出安排,爭取消彌這種可能。他應該想象得到,如果德光繼位,曾被立為皇太子的耶律倍很有可能發動叛亂。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東丹交予他,無異于大大加強了他發動叛亂甚至成功顛覆德光政權的可能。而《義宗倍傳》載“太祖訃至,倍即日奔赴山陵”。也就是說,在太子得知太祖的死訊后,他并沒有在東丹集結軍事力量,帶重兵返回契丹腹地,而是匆匆忙忙趕了回去,身邊似乎并沒有多少軍隊。這說明耶律倍認為自己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如果太祖已經決定讓德光繼位,太子不可能在沒有什么準備的情況下返回契丹故地。事實上,耶律倍為這一草率行為付出了慘重代價。德光繼位后,他一直不被允許返回東丹。而德光多次巡幸東平,其目的應當是安撫東丹國內支持前太子的勢力。

    那么,阿保機為什么讓耶律倍主持東丹呢?《義宗倍傳》記載了阿保機本人的解釋,他對太子說:“此地瀕海,非可久居,留汝撫治,以見朕愛民之心?!币蕴又鳀|丹,是為了憑借太子的崇高地位“見朕愛民之心”。從“非可久居”來看,似乎太祖讓耶律倍留居東丹只是臨時措施。也就是說,阿保機并沒有準備將太子長期留在東丹,使其不能在自己百年之后繼位的打算。相反,以“人皇王”主東丹是耶律倍地位的提升?!读x宗倍傳》提到“(太祖)賜(倍)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稱制”。我們知道,雖然此前太子在禮儀上已是契丹國的第三號人物,但“皇太子”的稱號與阿保機的“天皇帝”和應天的“地皇后”畢竟不在同一層面。而“人皇王”一稱顯然是為了與“天皇帝”和“地皇后”相匹配。在授予“人皇王”稱號并且擁有“天子冠服”后,雖然太子仍只是第三號人物,但在禮儀上似乎已上升至與他們相同的層次。同時,我們還注意到,“天地人”概念,恐怕也來自于漢地政治文化。另外,邱靖嘉最近指出,由于渤海深受漢文化影響,有效的統治需要一位漢文化水平較高的親信重臣,在這種背景下太子倍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耶律倍之漢化詳見下文)。

    綜上所述,太祖晚年棄倍立次子說并沒有可信的證據。相反,在《遼史》中有一條證據,可以說明耶律倍確系阿保機指定的繼承人?!痘首颖怼贰耙资ㄒ酁榘⒈C之弟)”條載:“太祖遺詔寅底石守太師、政事令,輔東丹王?!庇衷唬骸疤婷o東丹王,淳欽皇后遣司徒劃沙殺于路?!边@處記載沒有明確寅底石是輔耶律倍主東丹,還是輔佐新皇。從情理上說,象阿保機這樣的雄才大略的開國君主在彌留之際,最牽掛的肯定是他所建立的國家的命運,而此時決定這一國家命運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繼承人。很難想象阿保機會棄大契丹國不顧,而留下關于東丹的遺詔。另外,東丹的中樞機構是中臺省,長官是左、右、大、次四相,以左大相居首,而遺詔中寅底石的職任是“守太師、政事令”,這也不象是針對東丹作出的安排。因此,無風認為,寅底石系受遺命輔佐太子倍繼位。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太祖親手選定的繼承人是太子倍。那么,耶律倍是什么樣的人物呢?《義宗倍傳》載:“倍初市書至萬卷,藏于醫巫閭絕頂之望海堂。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概之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善畫本國人物,如射騎、獵雪騎、千鹿圖,皆入宋秘府?!痹谏弦づc阿保機的會談中,太子曾引《左傳》牽牛蹊田說,這說明他熟讀漢籍經典。而且,在上文所引神冊初年遼廷儒佛之爭中,耶律倍力排眾議,尊孔子為“大圣”。又乾亨三年(981)《張正嵩墓志》載:“府君考諱諫,南瀛州河間縣人也。學備張車,才盈曹斗。從師泗北,授士關西?!寚实郏ㄒ杀叮┰趦?,時攜筆從事。雖非拜傅,一若師焉?!贝送?,《遼史》中耶律迭里子安摶之傳對迭里的被殺有較詳細的描述,曰:

    太祖崩,應天皇后稱制,欲以大元帥嗣位。迭里建言,帝位宜先嫡長;今東丹王赴朝,當立。由是忤旨。以黨附東丹王,詔下獄,訊鞫,加以炮烙。不伏,殺之,籍其家?!矒蛔杂兹舫扇?,居父喪,哀毀過禮,見者傷之。

    耶律迭里當系太子心腹,而從其建言“帝位宜先嫡長”來看,他應當是個深受漢文化熏陶的人,其子安摶“哀毀過禮”的記載也是佐證。

    因此,耶律倍無疑是個漢化極深的人,而且是遼代早期極少見的一個在文化層面高度漢化的人。而他對漢文化的廣泛喜好,似乎不是一個從小生活在游牧部落中,只在成年后接觸漢文化的人所能達到的。也就是說,無風懷疑,太子倍是一個從小就接受了漢式教育的人。那么,他為什么會接受漢式教育呢?顯然不會是出于主動選擇,雖然耶律倍可能從小就表現出了對漢文化的興趣,但教育方式問題,顯然不是他自己能選擇的。唯一的答案在于他的父親,即遼太祖阿保機。也就是說,很可能阿保機親手為繼承人設計了漢式教育。

    不僅如此,從史料來看,其次子德光亦工漢文,通曉書法。據《太宗紀上》,天顯五年二月,“上與人皇王朝皇太后。太后以皆工書,命書于前以觀之”。十年正月,皇后崩;五月,“上自制文,謚曰彰德皇后”;十一月,太宗幸弘福寺,見觀音畫像,“乃自制文題于壁”。另外,德光身邊也有漢化頗深之人。上文提到參與創制契丹大字并以此出任“文班林牙,領國子博士、知制誥”的耶律突呂不,其本傳曰:

    天贊二年,皇子堯骨為大元帥,突呂不為副,既克平州,進軍燕、趙,攻下曲陽、北平?!娺€,大元帥以其謀聞,太祖大悅,賜賚優渥。車駕西征(渤海),突呂不與大元帥為先鋒……班師,已下州郡往往復叛,突呂不從大元帥攻破之。

    知其當系德光心腹。而契丹大字以漢字為其參照,那么突呂不本人應當通曉漢字。

    太祖為其繼承人及次子設計的漢式教育,在遼代早期的整體文化氛圍中,顯得特別富有深意,無疑帶有強烈的主動性和個人政治取向。阿保機對兒子的未來的設計,恐怕就是他對大契丹國的未來的期望。一個高度漢化的繼承人,其對中原的野心,以及稱帝建元、立皇太子、建皇都、尊崇孔圣等漢化措施,這種種跡象之綜合,反映出阿保機理想中的大契丹國,是一個以中原為中心的漢化王朝。

    契丹崛起之初,中原紛亂,而漠北亦無王庭。也就是說,其時阿保機有兩個選擇,北上占據草原,延續回鶻汗國的傳統,或者南下爭奪中原。但遼太祖卻從未真正考慮過前一個選項,他的目光始終投向南方。對于唐末中原局勢,阿保機相當明了。后梁建立之初,他一方面向朱溫示好,乞求冊封,另一方面亦與沙陀李氏交通。在兩虎相爭不下的形勢明朗后,太祖索性不再朝梁,于916年稱帝建元,建立了大契丹國。

    阿保機所建立的這個北族新政權,一開始就表現出了強烈的漢化色彩。稱帝建元、立太子、建皇都及尊孔等,俱系其證。而他為大契丹國設立的最終目標,是入主中原。在神冊、天贊兩度率大軍南下克地未果后,他總結教訓,定下了先取漠北及渤海之策。不過,平渤海后他意外辭世,入主中原終成未竟之業。遼太祖親自選定的繼承人是長子耶律倍。他為太子設計了漢式教育,從這點可以推斷,在阿保機看來,要實現入主中原的雄圖大業,關鍵在于漢化。

    也就是說,一代開國之君遼太祖阿保機為其創立的大契丹國設計了漢化之路。這一選擇,固然是其個人敏銳的政治判斷力之表現,但也應當與契丹長期歷史發展有關。與拓跋鮮卑相似,在建立王朝之前,契丹是一個長期附塞的民族。唐朝前中期,兩度在契丹設立羈縻州府,契丹與中原關系密切。雖然回鶻崛起后,契丹一度依附回鶻,但在回鶻汗國瓦解后很快恢復了對唐朝的貢獻,漢地社會對契丹的影響也逐漸加深?!哆|史·蕭敵魯傳》云:“五世祖曰胡母里,遙輦氏時嘗使唐,唐留之幽州。一夕,折關遁歸國,由是遂為決獄官?!睋堂辣肟甲C,此系契丹專任司法官之始置,這應當歸功于唐制的影響。又據《太祖紀贊》,阿保機之祖勻德實“始教民稼穡”,其父撒剌的“始置鐵冶,教民鼓鑄”,其叔述瀾“始興板筑,置城邑,教民種桑麻,習織組,己有廣土眾民之志”。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漢地政治傳統的接受恐怕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誠然,從文化角度而言,遼初漢化的確并不明顯。不過,文化上漢化的實際程度,與政治上的漢化主張并不必然完全同步。精英人物的政治理念,不必完全受限于社會整體的文化氛圍。對于有為之君,尤其是作為開國君主的阿保機,我們不應以常人度之。

    當然,主張漢化并不意味著完全排斥草原的政治與文化因素。遼太祖應當很清楚,其政權畢竟是一個契丹、而非漢人政權。上文提到,神冊五年制契丹大字,又《皇子表》謂迭剌制契丹小字,而迭剌死于阿保機之前,因此,小字的創造也在太祖時期。雖然契丹大小字均系參照漢字而成,國書的創制也與中原王朝政治有關,但這同時說明,阿保機的契丹意識還是相當強烈的。此外,在上引遼太祖與后唐使臣和姚坤的對話中,阿保機最后談到了漢語問題,他說:“吾解漢語,歷口不敢言,懼部人效我,令兵士怯弱故也?!边@清楚表明,太祖深刻地認識到大契丹國的軍事基礎正是契丹騎兵,而要保持契丹騎兵的軍事優勢,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必須保持其原有文化傳統,保留其原有政治組織。同時,為了保證少數族王朝的安全,必須保證契丹人的忠誠,而這也有賴于契丹人身份意識的強化。因此,遼朝體制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多元的復雜局面。如何避免漢化危及王朝安全,如何使漢化與草原本位間保持足夠的張力,不僅是阿保機,也是所有異族統治者面臨的難題。

    誠然,阿保機的選擇并非所有異族統治者的共同選擇。但至少表明,異族精英并非天然地排斥漢化。漢化與否,是非漢族王朝統治者無法回避的一個艱難抉擇,也是決定王朝走向及命運的政治決策之一。

    那么總結起來我們可以看到:契丹雄主耶律阿保機對于中原有相當強烈的“野望”,并且愿意在很多必要的方面進行漢化,這使得契丹迅速強大,并在耶律德光主政之時幾乎掌握了中原王朝的生死存亡。按照本書中李曜對北方游牧政權的看法:“漠北草原之上,若有一族興盛而無掣肘者,中原必危?!币约啊叭敝?,中原未必不可圖,所慮者,縱勝而難固也,戰而勝之可矣,勝而守之,則實非上策。因勢利導,智者之謀,使二強相爭,則中原之幸;使三足鼎立,則中原必盛;使群狼競食,則中原萬世不替也?!盵無風注:詳見卷三“宗室秦王”第214章:秦王之尊(廿八)。]可見,李曜對契丹的迅速強大絕不會坐視不理,作為“一代儒宗”[當然僅指本書劇情里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條最關鍵的“治國、平天下”不可能只做一半,因此迅速強大的契丹,是今后他必然要處心積慮設計引導、限制乃至掌控的一個重要方向,著墨于此,絕非離題。

    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三)

    “右相今日擒我,意欲如何處置?”

    李曜笑了一笑,道:“不如何,只請將軍隨某走上一遭,然后回長安客居一段日子,待將軍見過長安官場、民間之變化,便會知曉,某這‘守正’,究竟是何等用意?!?/br>
    黃崇嘏忽然插嘴道:“右相白龍魚服,還敢身臨敵巢,委實英雄過人,不過說到守正,某此前游學之時,卻聽到有人對右相的農商并舉等措施頗有微詞,以為右相出身商賈之家,因此重商輕農,看似公允,實毀我朝基業,不知右相可有道理以教?!?/br>
    李曜見她風姿卓絕,也自然而然地升起一些好感,不過黃崇嘏扮作男裝多年,比當初王笉在語言和動作地細節上更還要高妙,因此李曜也未曾看出她的真身,只是當做某個蜀中游學青年。不過李曜作為現代人穿越客,除處置公務御下嚴格之外,平時為人一貫隨和,因此招呼憨娃兒押著王宗范一同返回劍門關北邊唐軍范圍之后,一邊就對這個問題作出解釋。

    李曜道:“某以為,對‘抑工商’一事,世人多須再認識一次?!?/br>
    黃崇嘏微微詫異,心道:“他倒不先撇清自己的嫌疑,難道根本不在意商賈出身?不過,對抑制工商又有何必要再認識一次?”

    李曜久居上位,此時只是解釋罷了,卻也沒打算看她的反應,便已經繼續道:“重視農業,確確實實是歷朝歷代先賢的共同特征。這是由我華夏歷代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國而決定的。在農業決定生存的前提下,廣泛地重視農業的思想不但不足為奇,反而顯得非常正常,否則的話,倒是不正常了。因此,重農思想一直成為歷朝歷代的主導思想?!?/br>
    李曜的話雖然用詞有些“怪異”,但黃崇嘏仍然聽懂了他的意思,點頭道:“誠然,那右相為何獨出其外?”

    李曜笑著擺手:“莫急,某還未曾說完?!比缓笥值溃骸耙止ど痰乃枷胍彩莻鹘y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縱觀歷代經濟思想之發展,確實在一定的時期一定的朝代中,曾表現得相當突出。但某以為,這種抑工商的觀念,更多的則是作為一種治國政策表現出來,并且并不是始終和重農相提并論。也就是說,重農并不一定抑工商,作為一種政策和作為一種代表思想是有區別的。作為一種治國的政策方略,是朝廷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為了維護農耕生產乃至民族生存的方式。因此,抑工商往往在論令官書中反映得多?!?/br>
    李曜輕輕一嘆,搖搖頭:“從歷代經濟思想發展的軌跡之中可以發現,戰國以前沒有明顯的抑商傾向。以‘農戰’為中心思想而被人稱為極端的重農主義者商鞅,雖對商業采取不鼓勵態度,但主要是在減低商業對農業的壓迫上,而不是絕對地抑制或輕視商業。觀點鮮明的重農主義者荀卿,雖主張抑工商,卻也不根本否定工商的作用。秦漢以后,盡管重農思想仍占絕對優勢,輕商言論仍然若斷若續地出現在一些儒家言論中,但重視工商業的言論有日益增強的趨勢,重視工商業活動的先賢不斷出現,在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著作中,商業的作用已逐漸引起重視。司馬遷將工商業的地位提高到與農虞并重;桑弘羊雖抑私商,但他對官商的發展尤其重視,以致有人稱他為‘重商論者’;漢末王符提出農工商皆有本末論;晉初傅玄與稍后的李重主張士農工商各有固定職業,并提出商人可賤而商業決不可廢的觀點;南北朝時的農學家賈思勰對地主兼營商業的活動也津津樂道?!?/br>
    黃崇嘏被這番新式言論弄得有些愕然,不過仍大致聽懂了他的意思,只是理解上并不透徹,總覺得這話只說了一小半。

    李曜仿佛看出她的心思,一邊帶著憨娃兒與王宗范往北轉回,一邊繼續道:“即使主張‘抑工商’的先賢,他們也不是要廢棄工商的社會職能。他們清楚地知道,工商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但是他們也清楚地知道,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物質財富的生產主要是由農業來承擔,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必須要有大量的人口集中于農業生產,才能保證國家的需要和社會的安定。然而,從事農業之人,‘四時之間,無日休息’,且法律也尊農夫,但農夫最終卻‘貧賤’。相反,由于利益的驅使,謀利‘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又不如倚市門’,由于商人能‘cao其奇嬴’,‘所賣必信’,從而造成了大量的棄農經商,朝廷雖然采取重農抑商的政策,但最終還是出現了‘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的局面,使大量的人口向工商轉移,損害了農業的發展。因此,主張‘抑工商’的先賢認為‘工商眾則國貧’,即從事工商的人多了就造成國貧,他們主張‘省商賈之數’,即減少從事工商的人數,來發展農業。他們的‘抑工商’只在于抑制工商人數的過快發展,而并非抑制工商業本身的發展。因此,這種‘抑工商’的思想,是生產力發展水平比較低的產物,是符合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的。只有到生產力發展至一定程度,‘抑工商’才成為一種保守的思想?!?/br>
    黃崇嘏總算找到一個可以開口的機會,問道:“那么,右相之所以選擇農商并舉,莫不是認為如今,這‘生產力’便已經發展到了必要的程度了?”

    李曜哈哈一笑,道:“你這樣說,大致上倒也沒錯,只是細節上還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止ど獭鳛橐环N治國國策而不是作為一種社會‘思潮’或‘觀念’,在我大唐以前的歷朝歷代中,幾乎無一例外地成為一種主導政策得到貫徹和執行。秦統一后實行‘上農除末’的政策。漢代則把抑商政策推到極致,朝廷著令規定‘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孫不得仕宦為吏?!簳x時期,朝廷從政策上抑制工商業的發展,‘抑末’發展到‘賤末’,甚至朝廷還頒布侮辱性的法令,使工商業者‘一是著白履,一是著黑履’。這種抑工商的政策都是針對私人工商業的,而對國營工商業,歷代政府都采取專查、壟斷、均輸、平準的方式加以調控,使其發展,以利于國家財政收支的平衡和特權人物的享樂需要。盡管這種國營工商業效率低下,對農耕生產方式的破壞力很小,但它終究支撐著歷代工商業的延續和發展。因此,某以為在理解抑工商政策時,必須把‘抑私’與‘揚公’區別開來?!?/br>
    黃崇嘏第一次聽到這種公私分開而論的觀點,不禁覺得新奇。其實這種觀點對于生活在國有、私有并行發展時期中國的李曜來說,就太尋常了,什么“國進民退”、“國退民進”的爭論,在他穿越之前的中國,不知道爭論了多少年。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崩铌姿妓髦溃骸耙止ど淌且环N政策而不是一種影響社會經濟生活的觀念或思潮,因而帶有公開的強制性,它只會對某一朝代、某一時期的經濟發展具有影響力,而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力則比較小。相反,重視工商業的發展作為一種觀念或思潮,卻始終在歷朝歷代社會中潛意識地發展著,甚至成為支配百姓的一種思想意識……某曾經細細思量,為什么這么多年過去,抑工商作為國策而工商卻屢抑不止,且代有發展,原因就在于此。漢時晁錯就曾意識到這一點,他嗟嘆道:‘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倪@句話道出了一個真理:即‘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也表明,歷代皇帝或者朝廷人為地制定的一些政策,雖然能起作用于一時,但時代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br>
    黃崇嘏吃了一驚,又奇道:“方才那句話,就是‘君主們……”那句,怎的聽來這般怪異?”

    李曜笑著擺手:“那是極西之地某國一位賢者的話,乃是譯文,因此聽來有些怪異?!?/br>
    黃崇嘏點點頭,卻仍問:“可右相剛才這話,仍未回答某之前那個問題?!?/br>
    李曜哈哈一笑:“你倒是執著得很,不過也好,治學當嚴謹,求真須執著?!?/br>
    他略微頓了一頓,組織了一下語言,道:“我大唐仍然把‘抑工商’作為國策。開國之初,為了恢復戰亂后遭到破壞的經濟,朝廷對于商賈所進行的商業活動,在時間、空間等方面都有嚴格的限制和控制,商賈被稱為‘賊類’、‘雜類’。法律規定:‘食祿之家,不得與下人爭利。工商雜類,不得預于士伍?!咦跁r,‘禁工商不得乘馬’,‘有市籍者不得官,父母、大父母有市籍者,亦不得官?!€規定工商雜類人口只準穿白衣。不許商賈人仕,同時亦不準有官階的人入市,以表示對商人的貶抑。如貞觀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补偃松砑巴哟蠊ι?,素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不得入市’。就是到了以后,一些士流仍堅持‘工商之子不當仕’的原則,朝廷還利用經濟措施,抑制工商業的發展。武德元年,朝廷按資產定戶征收戶稅,商賈等級即被列為上等戶。代宗大歷四年,敕令更對商賈加稅二等。安史之亂后,朝廷財政上捉襟見肘,在江淮、蜀漢等地大肆掠奪富商,所有‘豪商富戶,皆籍其家資,所有財貨畜產,或五分納一,謂之率貸,所收百萬計,蓋權時之宜。其后,諸道節度使、觀察使多率稅商賈,以充軍資雜用?;蛴诮驖芳笆兴灵g交易之處,計錢至一千以上,皆以分數稅之。自是,商旅無利多失業矣?!⑦€對商賈的買賣也加以課稅,甚至稅及死者,商賈受到嚴重苛剝。兩稅法實行之初,法令規定:‘為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使與居者均,無僥利’。第二年,又‘以軍興,十一而稅商’。由于朝廷采取的抑工商政策,因此,唐初之時,商人的地位很低。這一點可以從隋文帝開皇十六年的詔令和太宗貞觀年間對房玄齡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初制工商不得仕進?!@個,想必你該知曉?!?/br>
    黃崇嘏點點頭:“自然知曉……太宗初定品官,令文武官共六百四十三員。顧謂房玄齡曰:‘朕設此官員,以待賢士,工商雜色之流,假令述逾儕類,止可厚給財物,必不可超授官秩,與朝賢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然否?”

    “不錯?!崩铌c點頭:“朝廷實行抑工商的政策,但在世家名流乃至民間,與抑工商國策相左的重商思潮和觀念,卻在暗中得到了發展,特別是中朝以后,發展更為明顯??梢哉f在學術上開啟了對商業重新認識之先。這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對抑工商觀念的猛烈沖擊使然。另一方面則是一些有一定政治遠見的士大夫,包括一些儒家代表人物,勇敢地正視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拋棄傳統的抑商輕商觀念,從而使商品經濟觀念在社會上得到了加強?!?/br>
    這下又出現了一些新奇詞匯,幸而黃崇嘏聰慧異常,前后聯系,才能大致理解。

    李曜卻并未在意這些細枝末節,只是繼續道:“這種重視商品經濟發展的觀念和思潮,在國朝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名流之中,公開反對工商業者很少,而贊美商業者日益增多。譬如陸宣公(陸贄),就認為國家的任務是使‘商農工賈、各有所?!?,使他們能‘咸安其分’;以儒家道統繼承者自居的韓愈,不僅主張農工商并重,并為在鹽專賣中受到損失的富商大賈鳴不平,還為蓬勃興起的海外貿易唱贊歌。正統的儒家先賢陸韓的觀念尚且發生了如此之大的轉變,其他先賢就可想而知了。我朝著名能臣劉晏,則公開地利用商品經濟原則來改革財政,發展社會經濟??梢哉f,在這一時期,為商品經濟發展唱贊歌的思想和觀念非常盛行,并且成了名流思想中的一個主流?!?/br>
    黃崇嘏笑道:“莫非正是如此,右相才敢如此肆無忌憚?”

    李曜見她笑得狡黠,也不禁好笑,但卻申明:“這雖是一點,但重視商品經濟的思潮或觀念,卻不僅僅在名流之中引起巨大回響,對當時的社會風氣,也是一大沖擊。當時社會上一反傳統的瞧不起經商的觀念,把經商看成是人們的一個重要職業,甚至是主要職業。因而從事商業經營的人非常多,稍有一點才能和資力的人,大都去服牛駱馬,以周四方,賈郡國無所不至,以販運有廣大銷路的遠方異域的特殊商品,使‘奇怪時來,珍異物聚’。這種經商熱的情況,在許多詩作中都有反映?!?/br>
    他舉例道:“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借問屋中人,盡去作商賈。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居人盡東西,道路侵垅畝。采玉上山嶺,采寶入水府?!?/br>
    黃崇嘏讀詩未必比李曜少,尤其對唐詩,更加熟悉,當下便接口道:“金陵向西賈客多,船中生長樂風波。欲發移船近江口,船頭祭神各澆酒。停杯共說遠行期,入蜀經蠻遠別離。金多眾中為上客,夜夜算緡眠獨遲?!昴曛鹄鲝蜄|,姓名不在縣籍中。農夫稅多長辛苦,棄業寧為販寶翁?!?/br>
    李曜哈哈一笑,贊了幾句,黃崇嘏謙謝了。李曜便又道:“可見,商品經濟觀念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一種思潮,以至于‘屋中人盡去作商賈?!瓉碜巫胃N的農人,現在被日益勃興的商品經濟觀念大潮所裹挾,轉而經商謀利。你看他們那種孜孜謀利的形象,‘金多眾中為上客,夜夜算緡眠獨遲’,誠可謂維妙維肖?!?/br>
    黃崇嘏點頭,心中也不禁被李曜說動。

    “至于商人怎樣經商謀利,也有許多生動的描寫。元稹在《估客樂》中說:‘估客無住者,有利身即行……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求名有所避,求利無不營?!M百錢本,已得十倍贏。顏色轉光凈,飲食亦甘馨。子本頻蕃息,貨販日兼并?!@其中‘求利莫求名’一語,既是他對長期實行抑商政策造成對商人的壓抑的宣泄,同時也表明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意識觀念發生了大的轉變,經商牟利不再需要遮掩了?!?/br>
    黃崇嘏聞言一震,遲疑道:“這……是商賈之輩地位提高之像?!?/br>
    李曜猛一擊掌,大聲道:“不錯!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僅使城鄉中尋常百姓的商品經濟觀念日濃,而且連朝廷官吏對商業與商人的態度也有明顯改變。他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以貧求富,農不如工,……末勝于本’這一現實,并且能審時度勢的放松對商業的各種限制,以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譬如貞元九年,詔曰‘通商惠人,國之令典’。憲宗元和十三年,裴相公(裴度)至蔡州發現夜禁引起人民不滿,就下令‘不復以晝夜為限,于是蔡之遺黎始知有生人之樂?!谡紊?,朝廷也破除唐初對商人‘必不可超授官秩’的作法,使得許多商人‘盡居纓冕之流’。在經濟上,朝廷也減輕對商人的重剝苛征,一度出現‘官家不稅商’,‘關梁自無征’之況。因此,商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一方面,商人獲利豐厚,‘五方之賈,以財相雄,而鹽賈尤熾’,‘所費百錢,已得十倍贏’,‘子本頻蕃息,貨販日兼并’,以至于使得許多商賈成為國中巨富。如裴先‘貨殖五年,致資財數千萬’,王元寶都中巨富,‘常以金銀疊為屋,壁上以紅泥泥之?!忠糟~線穿錢,于后園花徑中,貴其泥雨不滑也’?!?/br>
    黃崇嘏嘆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br>
    李曜對這種態度不以為然,正色道:“經商能致富,商業活動自然成為受人羨慕的職業,商人賈客自然精神舒暢,怡樂自得。所謂‘生為估家樂,判爾樂一生’,‘行止皆有樂’等說,未必沒有道理?!?/br>
    黃崇嘏微微皺眉,她非是商人世家出身,多少仍有些抵觸。

    李曜卻也不以為然,只是道:“掌握了巨量資財的商人,必然要求政治上獲得更高的地位,更多的權力。此時的朝廷便順應時勢的發展,為商人參與政治開了路引,從而形成了盛極一時的商人作官、官吏經商的官商一家的現象。當然,這種官商一家的現象,并非出現于我朝,其實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西漢時,晁錯就對這種現象發表議論說:‘因其富厚,交通五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不過我朝發展得尤盛。富商大賈為了給自己的商業經營帶來穩定的意想不到的便利和效益,不惜以重金行賄,鉆營勾結權貴豪門。元稹詩中所謂‘先向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與主第,點綴無不精’,就是指此而言。有些巨商,干脆輸錢捐官,如江陵巨商郭七郎輸錢數百萬,買到了橫州刺史的官。穆宗時,‘商賈胥吏,爭賂藩鎮,牒補列將而薦之,即升朝籍?!瘎⒂礤a曾對這一商人賈客經商謀利富比封君,賄賂公卿的現象作過描寫。他說:‘賈客無定游,所游唯利并,眩俗雜良苦,乘時取重輕……徼福禱濤神,施財游化域。妻約雕金釧,女垂貫珠纓,高貲比封君,奇貨通幸卿’?!?/br>
    黃崇嘏簡直有些弄不清李曜的立場了,他作為朝廷右相,說起朝廷的丑聞居然一點也不避諱,連怪異都沒法形容了,簡直就是詭異。

    不料李曜似乎全未發覺黃崇嘏面色有異,仍然說得極是興起,甚至有些眉飛色舞:“許多官吏面對經商能獲厚利的機會,自然躍躍欲試,遂直接參與經商活動,或與商人合伙,或自行經營。于是各級官吏經商謀利之風愈演愈烈,上至王府朝廷中的百官公卿,下到地方上的藩鎮州府,都爭先恐后地設置行鋪邸店,服鬻求利。如金吾大將軍、光元節度使王宗,乘時貿易,富擬王者。朝廷屢發敕令禁止官吏經商,如天寶九年詔曰:‘南北衛百官等,如聞昭應縣兩市及近場處,廣造店鋪,出賃于人,干利商賈,莫甚于此?!伦诖髿v十四年的赦書說:‘王公百官,……如聞坊市之內,置邸鋪販鬻,與人爭利,并宜禁斷?!渥诘碾肺闹幸苍f:‘如聞朝列衣冠,或承華胃,或在清途,私置質庫樓店,與人爭利?!胤缴系能娬罄羧绻澏扔^察等,也多做生意,‘諸道節度、觀察使,以廣陵當南北大沖,百貨所集,多以軍儲貨販,列置邸肆,各托軍用,實私其利息?!⒁采钪唐方洕^念影響深遠,官吏經商已舉世滔滔,積重難返,遂不得不承認現實,變更法令,改為所有官吏在鄉村及坊市開設邸店,經紀求利,一律按照百姓例差科,不得有特殊優待。這實際上是取消了以前的禁令,默許官吏經商。例如:‘諸使、諸軍、諸司人在鄉村及坊市店舍經紀,準前后敕文,收與百姓一例差科,不得妄有影占’?!畱獙僦T軍、諸使司等在鄉村及坊市店鋪經紀者,宜與百姓一例差科,更不得妄有影占?!际瞧渲忻髯C?!?/br>
    黃崇嘏終于忍耐不住,道:“正是由于官商合一,互為依托,致使國家商稅日蹙,不法商賈獲利豐厚。白居易曾說,由于鹽商等‘皆多藏私利,別營稗販,少出官利,唯求隸名,居無征徭,行無榷稅,身則庇于鹽籍,利盡入于私室。此乃下有耗于農商,上無益于管權明矣’。這種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使得‘自關以東,上農大賈,易其資產,入為鹽商?!J為,商鹽獲利豐厚是與鹽商直屬朝廷管理的體制有關的。因此在《鹽商婦》一詩中寫道:‘鹽商婦,多金帛,不事田農與??儭鲎鼷}商十五年,不屬州縣屬天子。每年鹽利入官時,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鹽鐵尚書遠不知’?!?/br>
    李曜見她居然知道這一點,頗為意外,不過卻并不反感,反而笑道:“說得是,繼續說?!?/br>
    黃崇嘏脾氣上來,也不管會不會得罪了這位朝廷右相,繼續道:“這種官商結合的經營方式,既不能保證政府壟斷全部收入,又不能對商人的利益進行調節,造成鹽稅流失于私人手中與農商利益的巨大反差。因此,他把利歸商人作為政令失度的主要標志,認為‘使幸人jian黨,得以自資’者,此乃‘政之疵,國之蠹也’。因此,他認為朝廷興利除弊的首要任務就是‘沙汰jian商,使下無僥幸之人’,破除這種官商合一,互為利用的管理體制?!?/br>
    李曜見她一臉正氣地說來,不禁笑了起來,點頭道:“白樂天公的見解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币婞S崇嘏對這個評價似有不服,擺手制止,道:“不錯,商品經濟觀念的發展,幾乎摧折了官定的‘抑工商’國策的影響,從而使工商者的地位不僅能堂而皇之地‘盡居纓冕之流’,而且力過吏勢,橫行天下,‘與朝賢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成為‘上客’。有些巨富甚至敢與君王同座論事,如富商鄒鳳熾,家巨富,金寶不可勝計,常與朝貴游,邸店園宅,遍滿海內,四方物盡為所收,又曾謁見高宗,請市終南山中樹,估絹一匹,自云山樹雖盡,其絹未竭……”

    對于農工商問題,李曜的思考不是一年兩年了,對于其中的情況也算思考得比較透徹,他現在所做的,按照后世一句名言來講,其實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要知道商品經濟的發展,客觀上促進了土地兼并的加速,促進了大土地私有制的發展。那么在商品經濟的影響下,通過經商斂集了巨量貨幣財富的商人,一方面為了滿足自己的奢侈消費,把大量的貨幣投入市場,購買自己所需要的農產品、手工業品,促進了市場的活躍與貨幣流通的加速周轉;另一方面,他們又把觸角伸進最重要的財富代表——土地之中,進行土地買賣。

    這樣,土地急速集中,占有少量土地的小農加速喪失土地而破產,成為游離于土地之外的要素,被迫拋入市場,或受雇于大土地主,成為莊園中的佃客或租佃人,或卷入城市,成為手工業生產的后備軍和補充人,這樣又為莊園主和手工業主提供了再生產的前提,加速了大土地所有制的發生和成長。中唐以后,大土地莊園迅速形成,國家被迫采用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措施,這表明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已成必然趨勢,不可阻擋。在唐以前,商品經濟也間有發展,土地兼并之勢也很厲害,但始終未形成中唐以后的大土地所有制形式,國家利用政權的力量從宏觀上能夠進行有效地干預和調節,其原因就在于中唐以前的商品經濟發展,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從實質上看,還沒有產生突破性的力量。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