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節
李曜一愣,便聽見楊姑娘道:“他寫道: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此言一出,李曜頓時滿頭黑線,暗道:“這是哪次手賤練字的時候隨便寫下的?” 哪知道那楊姑娘噗嗤一笑,又道:“不過,這雖然是句大白話,卻也頗有韻味?!?/br> 李曜微窘,干笑道:“啊……是是是,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李正陽這話雖然直白,倒也有這等意蘊?!?/br> 誰知此言一出,楊姑娘面色一正,喃喃念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好句!王郎君,這可是你的大作?” 李曜一愣,才想起來這句似乎不是詩,而是一句不知出處何在的警句,他不敢專古人之美,搖頭道:“姑娘高看了,這句……哦,這句乃是家中一位尊長教某讀書時,贈與某的警言,某時刻謹記,因而方才隨口道出?!?/br> 楊姑娘聽了,這才釋然,頜首贊道:“千年文家,果是不凡?!比缓笳苏嫔?,道:“言歸正傳吧,李正陽李使君在河東節帥王府與貴府之間左右逢源,他手中又有河東軍械監這個雖被許多人忽視,但實際上擁有巨大的力量的衙門,有人說:河東財貨,無他不通!如此說來,王郎君手中這金珠,定是通過李使君而來的,是么?” 李曜一笑:“楊姑娘對河東的事很是了解,也很是關心啊?!?/br> 那楊姑娘早有說辭,淺笑道:“誰不知并帥汴帥,其仇不共戴天?若是哪日并帥撫寧河北,南下汴州……奴家這小小青樓,也不知要靠誰保全呢?!?/br> 李曜聽了這句,才發現她的話里每次都稱“奴家這青樓”、“奴家這盈香妙坊”,不禁奇道:“聽姑娘口氣,原來竟是這盈香妙坊的主人?” 那楊姑娘淺笑道:“盈香妙坊的確是奴家出資興建的?!?/br> 李曜恍然道:“原來如此,姑娘小小年紀便能在這汴州城中置下如此產業,當真是令人驚嘆?!?/br> 楊姑娘微微一笑:“王郎君其實是想問,姑娘小小年紀,哪里來的這許多錢,建成這盈香妙坊?” 李曜笑了笑,沒答話,也算是默認。 楊姑娘嫣然一笑,美目一轉,看著李曜道:“李使君若是愿意,只怕新筑一座汴州城的錢都不缺,又何必來問奴家?” 李曜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 第190章 欲往何處? 李曜面上的笑容僵住,頃刻,又恢復之前的模樣,微笑起來,道:“那么,楊姑娘可知某此番南來,目的卻在何處?” 楊姑娘見李曜坦然承認自己的身份,也顯得有些驚訝,過了片刻,才點了點頭:“人說李使君為河東年輕一輩之魁首,如今看來,就憑使君在這汴州城中被人看破身份卻猶能泰然自若之城府,便知確有其理。真人面前不說假話,李使君此番南來所為何事,奴家確實不知,甚至難以猜測。也正是因為如此,奴家才不惜親自與使君會面?!?/br> 李曜何許人也,這楊姑娘一番話里信息量雖大,他卻也一下子都明白了過來。 第一,并不是李曜剛才的偽裝不到位,而是這位楊姑娘早在李曜還未曾進入盈香妙坊之時便已“知道”他是李曜,而不是那掩人耳目的“王郎君”。剛才那些對話,恐怕大半是試探,既是試探自己掌握的情報是否準確,也是試探李曜的應變能力和鎮定程度。 第二,這位楊姑娘對李曜南下的目的并不清楚,但偏偏又非常想知道,因此她甚至不惜以盈香妙坊坊主身份親自出面與他相見。 由這兩點可以推導出第三點,這一點非常淺顯,那就是盈香妙坊絕非一個普通的青樓,這位楊姑娘的身份也十分可疑。比如說,她剛才用了“親自”二字,說明還有很多事是無須她來過問的,只有到了一定地位的人、一定程度的事情,她才會出面解決,那也就表示對方十有八九是一個組織,而她在這個組織里地位不低。 另外還有一個線索是之前就已經發現的,就是李曜點出“顧北閣”這個名字之后,這位楊姑娘似乎比較緊張,否則的話,或許自己還不一定能這么快與她見面。 這紛亂的線索在腦中理清之后,李曜決定快刀斬亂麻,當下單刀直入地道:“楊姑娘以為某之所以不慌不忙所為何事?呵,不過是因為某心中明白,朱溫或許對某這顆人頭有些興趣,但楊淮南楊公……卻是未必?!?/br> 這句話一出口,就輪到楊姑娘臉色頓變了。她盯著李曜的眼睛:“李使君此言何意?” 李曜哈哈一笑:“不知淮南節度使楊公,與姑娘你如何稱呼?” 樓下忽然傳來憨娃兒地一聲低喝:“誰要上樓,先問過俺這雙拳頭!” 隨后,樓下便響起了幾聲拳腳相交之聲。 樓下拳腳相交,樓上李曜與楊姑娘的眼神也似交火,互相對望。只是楊姑娘目光銳利,而李曜目光淡然。 過了沒幾息,憨娃兒低喝地聲音再次響起:“不服氣就再來!” 李曜聽了,神色更見輕松。而楊姑娘則是臉色一變,下意識朝樓梯口看了一眼,又盯著李曜望去,語氣發寒:“久聞李飛騰麾下有一悍將,身具前朝史萬歲之勇,今日一見,果然不假。樓下四人,皆家父黑云都中驍勇,千中挑一之輩,以四敵一,竟上不來樓閣護我……如今李使君大局在握,卻不知欲要如何處置奴家這女流之輩?” 李曜一笑,搖頭卻拱手,道:“原來楊姑娘是楊節帥千金,真是失敬。不過姑娘對某此番來意,怕是有些誤會。于公,河東與淮南皆我大唐藩鎮,某家大王與楊節帥同殿稱臣,乃有同僚之誼;于私,某與姑娘你往日無仇、近日無怨,你在汴州收集線報,某經汴州南下出使……你我二人,都是身臨險境,就算無法同舟共濟,卻難道不該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其事?” 楊姑娘面色稍微平復了一些,但語氣中仍舊帶著nongnong地警惕:“朱溫此番大戰山東,天平、平盧二鎮早已被他打得筋疲力竭,只怕便要一統中原,一旦如此,他將來會將目光投向何處?河北諸鎮自來強悍,又有你家李河東虎視眈眈,朱溫對他歷來謹慎持重,定不會即刻北上與之全力一搏,屆時他最佳的選擇便是南下淮揚。打淮揚可以得淮揚財貨,能使其實力大增,再者,他有陛下所授旌節,南下淮揚無人可以對他橫加指責。而與此同時,家父方定淮南,百廢待興,軍中士卒多損,又各念鄉情,朱溫興兵淮南,可使其壓力減至最小,何樂而不為?” 李曜道:“姑娘的分析頗有道理,只是有一點某尚有疑惑,令尊已然為淮揚諸將所推,為淮南留后,擁戴其為節帥之奏章也已到了長安,朱溫的旌節不日便將被收回,姑娘又何必對此過于在意?” 楊姑娘搖頭道:“朱溫在朝中勢力極大,多少相公、大臣被他金珠喂飽,不惜昧著良心為他說話?擁戴家父為節帥的奏章送往長安已近半年,長安可有只紙片語答復?然,名不正則言不順,一日這淮南節度使的官帽還戴在朱溫頭上,而非家父頭上,家父便只是掌握淮南大軍罷了,淮南民心、郡望,未必向著家父。一旦朱溫趁機開戰,家父豈能不失之先手?” 李曜點了點頭:“不錯,這一點,確實值得考慮。不過楊姑娘,某可以告訴你,朝廷對令尊的任命,早則七月,晚則九月,定然落實?!?/br> 楊姑娘一喜,又有些意外:“李使君為何這般確信?” 李曜故意神秘地一笑,反問道:“姑娘以為呢?” 這楊姑娘本是冰雪聰明之人,聽了李曜這番故意引導的暗示,立刻便恍然大悟,點頭道:“是了,朱溫在朝中勢力雖大,可李河東也未必遜色于他。家父如今平定淮南,天下別鎮諸侯之中最失望者,朱全忠也;最開懷者,李河東也?!彼滥恳晦D,看著李曜:“如此說來,家父這旌節若是到手,其中倒有河東一份大力?奴家替家父謝過隴西郡王?!?/br> 隴西郡王,是李克用目前最高的爵位。用爵位稱呼,在此時是很顯然的尊稱。 李曜心道:“女人就是小氣,我河東若真對你們淮南有這么大的功勞,你一句謝謝就能打發的么?不過她年紀看來比我這一世還小,居然對這么多事情分析得絲絲入扣,卻也是個相當了得的女子,不可輕忽,萬一陰溝里翻船,那就沒臉見人了?!?/br> 當下哂然一笑:“誒,姑娘這話可就見外了,河東與淮南,雖非盟友,勝似盟友,我河東在力所能及之處暗中相助淮南,那也是理所應當之事,不是么?” 楊姑娘眼珠一轉,反問道:“雖非盟友,勝似盟友?如此……敢問李使君此番南下,欲往何處?” 第191章 誰是英雄 李曜朗聲一笑:“某此番乃是為大王出使南下,以姑娘之靈慧,難道不知道這南方還有哪位英雄值得我家大王遣使相商?” 楊姑娘道:“義勝軍節度使董公(指董昌),定王郢、阻黃巢,繼周寶之亂局而平息之,遂有浙東安定,李使君此行莫非是往越州?” 李曜搖頭道:“董昌外仁內戾,日漸跋扈,其麾下大將錢鏐早有自立之心。某觀董昌野心漸長,終有為禍之日,屆時便是錢鏐反手相戮之時。錢鏐若反,董昌必敗,此等鼠目寸光之輩,何當英雄之稱?” 楊姑娘道:“如此,李使君所言英雄,莫非便是鎮海軍錢鏐錢公?” 李曜搖頭道:“錢具美(錢鏐,字具美)可開十州之地,可治十州之域,卻無開二十州地、治二十州域之能。此等胸無遠略、看家守戶之輩,我家大王焉能視其為英雄?” 楊姑娘思索道:“洪州鎮南軍節度使鐘公(指鐘傳),久有搏虎之名,起于草莽,興于撫州,盛于洪州,如今獨據江西,威震一方,誠可謂英雄也?” 李曜道:“負販之輩,胸無點墨,徒以蠻力為橫,何足道哉?若彼今后能禮賢下士,則江西之地,或能保二三十載,若是不然,必為群雄所滅也,談何英雄!” 其實李曜說這話的時候,心中微微有些心虛,作為后來人,他知道鐘傳能做到歷史上那樣的程度以及頗不容易了,只是此時為了要捧一把楊行密,沒辦法只好把這位同樣起于草莽的一方豪雄說的一文不值了。 鐘傳乃是洪州高安縣(今江西高安市)人,本以負販為生。高安在洪州西南百里,來往比較方便,信息傳遞比較靈通。當黃巢、王仙芝率農民軍隊轉戰各地的時候,乾符四年(877年)間,高安民眾“推(鐘)傳為長。乃鳩夷獠,依山為壁,至萬人,自稱高安鎮撫使?!睔W陽修《新五代史》中寫鐘傳“事州為小校,黃巢攻掠江淮,所在盜起,往往據州縣。傳以州兵擊賊,頻勝,遂逐觀察使,自稱留后”。說起來,似乎《新唐書》的鐘傳小傳,也是這位同鄉執筆的。做小販生意的生活經歷,應該使鐘傳的見識高于終生農耕者?!傍F夷獠,依山為壁”,表明他的基本隊伍是本地民眾,而且是官紳文人眼中落后的少數族;依山為壁,保護家鄉,與“擊賊頻勝”互相印證,體現出這批人純樸、本份的特性,只求免遭兵寇的殺掠,沒有攻城掠地的圖謀。 直到王仙芝的軍隊打過長江,他的部將柳彥璋攻掠至洪州東南部的撫州,“不能守,傳入據之。言諸朝,詔即拜刺史”。鐘傳由高安進軍撫州,趕走了柳彥璋,向朝廷報捷,這即是史官們說的“有勤王之節”。成了朝廷命官的鐘傳,于中和二年(882年)五月取代江西觀察使高茂卿,遂有洪州,“僖宗擢傳江西團練使,俄拜鎮南節度使、檢校太保、中書令,爵潁川郡王,又徙南平?!辩妭鞒闪私衔鞯赖淖罡哕娬L官,一是可見僖宗對他的信賴,二也是可以推測到他對朝廷的忠順態度。鐘傳“居江西三十余年”,累拜官爵如此崇峻,卻沒有培植羽翼親信,像楊行密、錢鏐那樣建筑起自家天下,說起來真是唐朝天大的忠臣。直到天佑三年(906年),鐘傳卒,南平王的功業即告完結。 其實李曜私下里覺得,南方這些節鎮、軍閥,很有不少都比北方的一些軍閥要強,尤其是重視經濟、文教這方面,特別明顯。 那時節,江右自占一方的豪杰們,自我施政,盡力保境,為時雖然不算長,但政績不算壞,共同特點是安定地方,振興文教。保境安民,滿足在本地的治理權威,沒有拓展地盤的割據欲望。能夠讓農戶照常農桑生產,征收賦稅不過份刻剝。無事時好文重士,抬納賢俊,吸納四方賓客,也有了招徠人口,補充社會勞動力的客觀效益。于是文化上注入了新鮮血液,導致日后的昌明,經濟上有全面開發的實力,促使生產發達,后勁強盛。 就比如說這個鐘傳,其“居江西三十余年”,實施了不少保境安民的措施。首先,對各州刺史采取恩威并施,尤重寬大的政策。他為鎮南節度使,沒有歷史背景,缺少政治威望,不為人看重,《新五代史》寫道:“是時,危全諷,韓師德等分據撫、吉諸州,傳皆不能節度,以兵攻之,稍聽命,獨全諷不能下,乃自率兵圍之。城中夜火起,諸將請急攻之,傳曰:‘吾聞君子不迫人之?!??!?/br> 攻戰之際,竟說此話,似為迂腐,但細想起來,實為高著。鐘傳與危全諷同起下層,皆無名份資歷;現在居高臨下,寬以待人,宣揚君子風度,是在同儕面前提高其主帥身份。 于是鐘在城外禱告:“愿天止火”,危于次日“聽命”,并請以女妻傳子匡時,由對手變成了親家。撫州、吉州等處,遂受其節度。由此穩定了統治,致使淮南楊行密不敢圖取洪州(注:此說法奶根據《新唐書》卷188,《楊行密傳》:時謀趨洪州,袁襲說行密:不可,“鐘傳新興,兵附食多,未易圖也”。)。 其次,重文教,尊士人。鐘傳雖系商販出身,卻不乏儒學教養。僖宗廣明(880年)之后,遍地動亂,“州縣不鄉貢”,文治教化全都顧不上。唯有鐘傳在洪州“歲薦士,行鄉飲酒禮”。他不嗜好攻戰,到外面去搶地盤,相反,主動資助應試者,“故士不遠千里走傳府”。鐘傳教訓諸子:“士處世尚智與謀”,不能學他年輕時憑力氣與猛虎搏斗。而在《五代史補》中記有一則實例:“鐘傳雖起商販,尤好學重士,時江西士流有名第者,多因傳薦。四遠騰然謂之曰英明。諸葛浩素有詞學,嘗為泗州館驛巡官,仰傳之風,因擇其所行事赫赫可稱者十條,列于啟事以投之。十啟凡五千字,皆文理典贍。傳覽之驚嘆,謂賓佐曰:此啟事每一字可以千錢酬之。遂以五千貫贈,仍辟在幕下。其激勸如此”。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千金買骨式行為。 所以說亂世對勤于思考者,是理想的“實戰”場地,能從紛擾中獲得見識,增長才干,更快成熟起來。江右的這些豪杰,以特殊的方式獎勵來歸的學者,其連鎖反應可以想見。 反觀北方,李曜不禁心中暗暗搖頭。 楊姑娘哂然一笑,又問:“山南東道趙匡凝趙公,乃淮安郡王之子,相貌奇偉,素稱忠義,天下斷賦,唯山南東道源源不絕……此可為英雄否?” 李曜搖頭道:“室中盆景,虛有其表,雖忠心可嘉,奈何本事不足,一俟朱溫勢大,有不可言之心,趙匡凝必為其敗之?!?/br> 楊姑娘嘆道:“如此,奴家不知矣?!?/br> 李曜面色一肅,凝目道:“有一人,南壓董、錢,北抗朱溫,西望江贛,其人知天時、占地利、善人和,正是天下有數之英雄是也。姑娘莫非要某親口道來,方才開懷?” 第192章 主客顛倒 楊姑娘聽了,不禁莞爾一笑:“李使君此言,若是隴西郡王之意,家父知曉,必定喜不自勝?!?/br> 李曜也笑起來,道:“此天下公認,我家大王自不例外?!?/br> 楊姑娘欣然道:“如此說來,李使君此番竟是欲往揚州而去?” 李曜見她目光微微一閃,知道此女心思謹慎,只怕已然有了某些猜測,遂也不作掩飾,點頭道:“不錯,某此番奉命出使,正是欲往揚州與令尊一晤?!?/br> 楊姑娘弄清李曜來意,放心大半,嫣然道:“河東與淮南相去萬里,中間更隔了朱溫,關山難越……不過,李使君以堂堂刺史之尊,竟然選擇直接走汴州南下,這份膽略,實令奴家欽佩,只是不知李使君是否知曉一件事情?!?/br> 李曜笑問:“何事?” 楊姑娘盯著他的眼睛,問:“使君可知,奴家是如何知曉使君行蹤的?” 李曜面色一變,些微瞇起眼睛,道:“正欲請教姑娘?!?/br> 楊姑娘輕嘆一聲:“有道是家賊難防,使君此番出使,貴河東軍中,總有一些將領參與其中。而這些人中,固然大多是忠于隴西郡王的,但也難免有人因為一些原因,對隴西郡王有所怨尤……” 李曜心中一凜,心道:“莫非是他?” 只聽見楊姑娘繼續道:“倘是無權無勢之輩,或是有心無膽之流,縱然有所怨尤,也未必能做出什么事來。怕就怕此人既有權勢,又有威名,一旦心失其正,其行必偏。北地藩鎮林立,然能與隴西郡王相抗者,唯朱溫一人,此人若要背叛隴西郡王,舍朱溫而投誰?” 李曜接口道:“姑娘的意思是說,因為上面這些原因,所以此人便將某之行蹤故意透露給了朱溫?” 楊姑娘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他的確是將消息傳到了汴梁,不過由于朱溫領兵外出,因此這一消息目前還在宣武軍的節帥王府(此時朱溫封爵東平王)?!?/br> 李曜這才知道,這位楊姑娘果然非同小可,這盈香妙坊雖然看似新建也不算太久,但居然已經把手伸進了朱溫的宣武軍節帥王府,其中能耐,無須多言。 他自然不會去問人家是如何得知、從何處得知,只是點點頭,輕嘆一聲:“多承姑娘告之,好意心領了?!?/br> 楊姑娘眨眨眼睛,問道:“使君便不想知曉,宣武軍知道郎君行蹤之后,是如何布置的么?” 李曜搖頭輕笑,道:“不想?!?/br> 楊姑娘聞言一怔,思索片刻,仍不得其解,不禁奇道:“為何?” 李曜笑得頗為悠然:“姑娘煞費苦心,布置出如此迷局,想來已是一切盡在掌握,李某不過一介無用書生,與其痛苦掙扎,終難脫困,何不干脆老老實實,做一回棋子罷了,還省得勞心勞力?!?/br> 楊姑娘忍不住笑起來:“倘使使君也只是無用書生,那這天下許多自詡英雄之輩,怕是只能稱之為豬狗不如了?!?/br> 李曜微微一笑:“楊姑娘,某料此刻宣武軍已經開始閉城搜查,但卻不知姑娘是如何安排的?某此番前來,所帶的隨從,都是親信,若有半分機會,實不愿拋棄任何一人,還望姑娘體諒?!?/br> 楊姑娘微微蹙眉,暗道:“這李曜果然不是個好相與的,他知道我聽了他的來意之后,為父親大業計,非得救他不可,竟然敢于如此明目張膽地要挾與我!只是……他在這等時候奉命南下出使揚州,十有八九是要為李克用查看父親的實力,以決定是否與我淮南結盟,若是這點事情都不能使他滿意,只怕他這揚州之行,還未到達,便有了定論,那卻如何了得?須知父親一旦和李克用結盟,憑著李克用對朱溫的巨大壓力,父親將來不論是南征吳越,還是西伐江右,就幾乎都不必擔心朱溫能做出什么趁火打劫之舉。如此一來,以我淮南之實力,一旦再得江贛、吳越,東南半壁便盡入父親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