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節
“那……那要多少水?” “龍游深淵翻江倒海,要想此龍脫困……”聞卓搓揉著下巴一本正經的回答?!芭率且^其首!” “水過其首?!”顧安琪一怔目瞪口呆的去看對面的水晶龍,吃驚的說?!熬褪钦f……要用水淹沒這石洞?!” 雖然聽上去匪夷所思,不過聞卓說的沒錯,斷卦也正是這個意思,已到雷聲風雨至,風雨既來必定先落于龍首,在這里的意思正是聞卓所說水過其首。 如今石洞中除了蕭連山失望的嘆息聲外,其他人都陷入了無語的沉默,大家重新坐回到柴火旁邊,就算是我們知道水過其首是破解這里的辦法,但要做到這一點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首先我們在山壁之中,從仙水巖外面目測長平久安臺的高度少說也有一百多米,也就意味著距離我們最近的瀘溪河在百米之外,瀘溪河的水位是不可能到達這里,否則整個龍虎山有一半會被淹沒,這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 第二種是蕭連山設想的,我們自己想辦法提水上來淹沒這里,這是一個極其愚笨的辦法,不過的確有可行性,但是要用水填滿這石洞雖然不是不可能,但需要的人力和時間絕對不是我們這六個人能完成的,而且即便我們能做到,困龍是得水了,可我們在這全是水的石洞里面又能堅持多久。 這就是聞卓所說的麻煩事,破解此地的唯一辦法也是我們根本做不到的辦法,大家無言以對氣氛有些頹然,和之前所有我們遇到的困境都不一樣,再艱難也能有辦法解決,但從未遇到無能為力的事。 不過我還是有些想不通,就算我們做不到,相信其他人也做不到,朱元璋這個機關設計的厲害,但若是到這里的是大明后世帝王,該用什么辦法通過呢,所以除了我們所想到的兩種方式外,一定還有其他的通過這里的辦法,只不過如今我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 面前的柴火慢慢火勢微弱,蕭連山再去找來一些枯爛的木材架在上面,思緒太凌亂一時半會靜不下來,也想不出有意義的事,我再次閉目調息,可腦子里全是卦辭和卦象以及那張牙舞爪巨大的水晶龍。 一直處于假寐狀態的我,不知道過了多久,被拉拽醒過來,看見聞卓用手在推搖我,他手中拿著一截燒紅的木材,在維護這我們面前的柴火。 “我們來這里你估計有多久了?”聞卓一本正經的問我。 在這封閉的空間中時間變成很模糊的概念,我無法具體的回答聞卓,不過從身上衣服干硬的程度看,不會太短,我問聞卓怎么突然問這個。 聞卓把手中燃燒的木材交給我認真的說,這石洞雖然寬敞,可四周一直點燃著油火,他用手中的木材測試過,一根木材完全燒毀大約需要三十分鐘甚至更長,而我們面前的柴火一直沒熄滅過,由此可見我們來石洞至少快一天時間了。 “你感覺到呼吸不暢或者空氣越來越稀薄嗎?”聞卓若有所思的問我。 他的話突然提醒了我,看看這四周一直燃燒的油火,到現在依舊火勢很旺盛,而我們是在山體之內,這石洞密閉的空間中最欠缺的就是空氣,聞卓推斷出時間,出入應該不會太大,若是按照這石洞空間來計算,里面的空氣早該燃燒殆盡才對。 想到這里我忽然看見面前的柴火在輕微的搖曳。 有風! 這石洞不是完全密閉的,就如同當年修建這里的時候,一定會留下通風的地方,否則人在里面一定會窒息,正因為有風所以這里的空氣是流動,因此油火才沒有熄滅的一直燃燒。 我慢慢站起身按照柴火搖曳的方向,向相反的地方走去,這個細節一直是我之前忽略掉的,從來沒考慮過這密閉的石洞還有會通風口的存在。 越千玲想了想告訴我們,在修建大型陵墓或者寶藏的時候,為了修建的需求會預留下通風口,不過在工程完工后,這些通風口都會被閉合,以免這些通風設施留下蛛絲馬跡讓人窺探到其中的秘密。 而在這石洞中留下通風口很明顯不合常規,多半是工程失誤,我一邊小心翼翼全神貫注的尋找,一邊搖頭,明十四陵對朱元璋來說至關重要,他怎么會在一座關系到大明社稷安危的事情上留下紕漏和失誤,若不是失誤,那就是有其他的用途。 當我慢慢走過一處石壁的時候,忽然停了下來,然后向后退了一步,把臉貼在石壁上,這處地方的溫度分明比其他石壁要冰涼,我讓聞卓把燃燒的木材遞給我,把木材靠近那處石壁,上面的火光頓時不斷的舞動漂移。 我淡淡一笑,這里有風進來,我用指頭敲擊石壁,回響果然和其他地方不一樣,我用手清理干凈這石壁上的塵埃,在火光中很清楚的看見細細的縫隙,在旁邊有一處細微凹陷下去的地方和其他石壁顏色以及形狀都格格不入,我慢慢把手指按上去,有松動的感覺,應該是觸動的機關,我讓其他人都退后,連我也不知道按下去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等我確定其他人都離我很遠,我深吸一口氣按下手指下端的石壁,那處有縫隙的山巖如同一道窗戶神奇的在我面前自動的打開,一陣風從外面吹襲而至,夾雜著塵封幾百年的灰塵,我眼睛都沒睜開,等到這些灰塵被吹散,清新的空氣從這裸露出的地方流動進來,和煦的山風迎面吹來我不由自主的大口呼吸。 這是一個并不大的空洞,由山壁中的機關所阻格,大小能容下一個人的頭部進出,很明顯如此巧妙的設計應該和這石洞是一起規劃好的,朱元璋居然在他如此看重的明十四陵里面留下這么大的空隙,難道他就不擔心會被人從中發現山體里面的秘密。 ☆、第八十五章 水淹龍首 事實上這處石洞并不需要留下通風口,這個設計越千玲說的沒錯,從古墓或者寶藏的安全性上看完全是一處敗筆,我一時也很難明白朱元璋留下這個的用途。 我想了想小心翼翼把頭從裸露的石窗里面探出去,我們所在的位置果然就是那道士所說的長平久安臺,我的頭伸在山巖外面,這里距離地面大約估計有兩百多米,而從下面往上看,只能看見長平久安臺和我的人頭。 我忽然恍然大悟,為什么這里叫仙人臺,應該是修建這里的時候,有人和我一樣把頭伸在外面,而這龍虎山修道之士偶見,誤以為是有人獨坐于長平久安臺上,久而久之傳聞慢慢被豐富和完善,因為沒有誰能上到哪里去,更不可能坐在上面,因此都認為坐在上面的是仙人。 從這里望出去可以把仙水巖周邊的一切盡收眼底,仙水巖下的瀘溪河從這個高度俯視宛如一條鑲嵌在群山之中的玉帶,陽光照耀在上面水面波光粼粼,更像是一條游動的白龍,風光如畫不由讓人感嘆,差一點都忘了我來這里的目的。 我把頭從石窗縮回來,或許是因為有清新的空氣流動進來,我現在的心情和思緒都恢復了平靜,在其他地方我也認真查找過,除了這一處通風口外再沒有其他的。 朱元璋留下這個到底有什么用? 我重新坐回到柴火旁邊,忘這那通風口冥思苦想半天,若是無心之失那這么大一處空隙完全就是敗筆,越千玲坐在我旁邊目不轉睛的看著對面的石窗,忽然像是想到什么,猛然站起身,讓我們把柴火熄滅。 不關是柴火,還有那些點燃的油火,那些凹槽和我們之前看見的不一樣,居然有閉合的機關,當一層石板從凹槽邊伸展出來,熊熊燃燒的油火很快就被隔絕在密不透風的石板下面,等到蕭連山踩滅掉地上的柴火,整個石洞再一次陷入一片幽暗的漆黑。 一抹光線從被開啟的通風口中透進來,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石洞中格外醒目明亮,光線就落在我們身邊不遠的地方,越千玲欣喜若狂的說,朱元璋留下這通風口不是為了通風,而是光線! 光線所指的地方就是可以行走的安全路徑。 這樣的機關設計在考古文獻中經常會看到,越千玲的想法又點燃了我們的希望,不過這需要極長的時間,光線的移動是隨著陽光的轉移,事實上之前在探索明十四陵的過程中,類似的機關設計我們也遇到過,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漆黑的石洞中安靜的等待和記下光線移動的路徑。 果然如同越千玲所設想的那樣,從外面透進來的光線在我們的注視下緩緩的移動,慢慢向那水晶龍的方向延伸過去,我在心里想過這仙水巖的方位,面東背西,從剛才我探出頭時候看見的陽光不難知道,這是清晨,我們運氣還真不錯,因為如果越千玲推斷是正確的,這石窗只會再清晨日出的時候會有光線照射進來,并伴隨著太陽升起而移動,一旦錯過怕是要等第二天,而對于我們來說,目前最欠缺的就是時間。 光線已經延伸到我們不敢觸及的地方,蕭連山迫不及待的站起身,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完全忘記之前這石洞機關被觸發時候的驚心動魄,聞卓已經很久沒說話了,低著頭玩弄著手中的木材,像是在想什么。 經過上次的危險,顧安琪說什么也不讓蕭連山再以身犯險,蕭連山也知道這石洞里的機關不是鬧著玩的,而且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越千玲還沒有驗證的推斷上。 我讓蕭連山再去找大石頭扔到光線所指的地方試試,當第一塊石頭砸在地面時除了沉重的撞擊聲外,機關并沒有觸發。 從之前我們試探的結果看,前面通道的機關是隨意安置,我讓蕭連山再試一次,蕭連山如今也變得謹慎,等了片刻直到那光線慢慢向前延伸一段距離后,蕭連山手中第二塊石頭準確無誤的扔到光線所照射的位置。 崢! 石壁中粗大的鐵刺瞬間穿刺而出,左右兩邊嚴絲合縫的交匯在一起,第二塊石頭觸發了機關,如是站在光線所指的位置必定當場斃命。 “帝王,你之前能找到明十四陵,說明你心思縝密才對,呵呵,你居然還會和她們試這個?!甭勛糠攀幉涣b的笑聲從黑暗中傳來?!霸角Я嵴f光線所指的路徑是安全的,你這腦子這么好用,應該能想到這話有問題啊?!?/br> 在黑暗中其他人看不見我臉色失望的表情,直到聞卓的聲音傳來,越千玲在我旁邊問聞卓有什么問題,我忽然重重的嘆了口氣,看來是我太心急,居然這么淺顯易懂的事情都沒意識到。 那光線是根據陽光高低來移動,太陽東升西降的軌跡恒古不變,也就是說這光線的路徑也是一樣,光線不會曲折,只會是一條直線,按照越千玲的說法,這光線會從我們面前直直的延伸到水晶龍面前。 若這就是安全的通道,那根本不需要光線的指引,我把這事想的太簡單,聞卓繼續在黑暗中說,到現在還有一樣東西我們一直沒有關注過,我抬起頭知道他所說的是我們頭頂上的水晶頂。 水晶龍巨大的龍口是通向后面的通道,中間由不可避擋密不透風的鐵刺機關所阻隔,地上的文字是暗示這水晶龍需要困龍得水,而留下的通風口不是指示安全路徑的用途。 聞卓說石洞中這些已有的東西不會無緣無故的存在,每一樣都應該有其用途,我們目前只知道困龍得水,就是要水過龍頭,要想解開這里的機關,第一步應該是把石洞中所有的東西都聯系在一起。 對于水晶頂讓我想到的只有傳聞中秦始皇陵的寶石為天,可出現在這里若也是寓意天際的意思未免有些不倫不類。 水晶龍、水晶頂還有開啟的通風口,以及那一句潛龍勿用引申出來的困龍得水,這幾件事物之間如同聞卓提出的疑問,到底有什么聯系,要如何才能把這些東西都串聯在一起。 我一邊想一邊來回走洞,或許是在黑暗中人會本能的選擇光明的地方,我不知不覺又走到有光線透進來的石窗邊上,再一次把頭探了出去,仙水巖下的瀘溪河在陽光中波光粼粼,像是游動的錦緞,如同一條蜿蜒盤旋的白龍游過群山峻嶺之間。 水晶龍的龍頭在百米高的山壁之中,龍身和龍尾在瀘溪河水位之下,困龍得水,困住這水晶龍的是這仙水巖,能讓此龍脫困的無疑就是這瀘溪河。 水過龍首,我口中暗暗反復念著這不可思議也完成不了事,要讓瀘溪河的水淹沒過水晶龍的龍首,我從高處看下去,這么高的距離,怎么可能做的…… 我身體忽然抽動一下,猛然回過頭去看那懸掛在石洞頂部的水晶頂,再把目光落在對面的水晶龍身上,我站在的地方光線把我臉上的表情照的清清楚楚,估計其他人都能看的清楚。 “鏡子!我知道那銅鏡你一直都從不離身的帶著,拿給我?!蔽疑斐鍪?,大聲對越千玲說。 黑暗中越千玲把銅鏡遞到我手中,聞卓的聲音再次傳來。 “呵呵,還是差了一點,帝王就是帝王,這一次我又沒你想的快?!?/br> 我淡淡一笑,不過依舊有些緊張,聽的出聞卓應該和我想的是一樣的,我把鏡子伸出通風口調試著方位,慢慢牽引著鏡子上所折射的光線一點一點移動。 當那光線最終照射到水晶頂的瞬間,整個水晶頂猶如一個巨大而明亮的玉盤,鏡子所折射的光線其實并不強烈,但在這水晶頂的聚集和放大中變的異常耀眼。 這些光線在水晶頂的轉換下一道強烈的白光直射我們對面的水晶龍,整個龍身頓時光潔照人,由水晶打磨而成的每一塊龍鱗都閃閃發光,投射在我們面前的地上,由于吸收的光線不同,龍鱗的折射出來的倒影也不同,由明亮和灰暗兩種顏色組成,整整齊齊的鋪滿了整個地面。 我的嘴角也慢慢上翹,不用說安全的通道就在這兩種不同色差的龍鱗倒影之中,蕭連山用石頭試探很快證明顏色明亮的龍鱗倒影就是安全的通道,而灰暗的會觸動機關。 我終于明白這石洞之中所有存在的東西之間的聯系,為什么要選用水晶,因為其有極好的折光性和聚光性,這是這石洞機關的關鍵所在,而困龍得水,聞卓說的沒錯,必須要水過龍首,但這里并非指的是真正的水,而是光線,我用銅鏡折射下面的瀘溪河投射到水晶頂上,經過反射的光線照到水晶龍身上。 波光粼粼的瀘溪河如今淹沒水晶龍,而這些光線會照亮整個龍身,龍鱗由水晶打磨而成,每一處龍鱗都是經過精心的拼接,吸收的光線不一樣倒影的明亮程度也不一樣。 這一次我沒讓蕭連山搶在我前面身先士卒,很自信都踩著明亮的龍鱗倒影走過去,直到登上水晶龍張開的巨大龍口,回頭笑著說。 “明十四陵就在里面!” ☆、第八十六章 陰箭 從水晶龍口進入是一條深不見底的甬道,我們手里的火光只能照亮我們前方不遠的地方,那漆黑中會出現什么沒有人會知道,不過從甬道的方向看,我們是平行于仙水巖在穿行。 我每一步都極為的小心,用如履薄冰一點也不為過,這甬道大約有三米多高,并排能容下三人通過,為了安全,我讓其他人一字豎著排開,之間保持相應的距離,萬一有突發的情況還能應對。 大約走了一炷香的功夫,這漫長的涌動消失在火光之中,我們身在何處沒有人知道,也不敢多說話,怕是驚擾了什么,我給蕭連山遞眼色,他把帶在身上用于探路的石子扔了出去。 小小的撞擊聲在黑暗中回蕩,從這回音看這里的空間不會太小,我們一直沿著仙水巖的長平久安臺在平行的向前,若是我沒估計錯的話,我們現在應該在這山脈的最深沉。 沒有像外面用于照明的油火,對于黑暗最原始的恐懼在我們每個人心中蔓延,我們只能看見腳下幾米的地方,毫無目的和方向的摸索著向前。 走了沒多遠,越千玲突然蹲在地上,讓我把火把拿過去,她摸著地面的石板,用指頭敲擊了幾下,說這石板的材質和這龍虎山的丹霞山地貌完全不一樣,不是這里的石材,這種石板在明代多用于鋪設道路,在墓地尤為長見,一般是用作神道的鋪設。 越千玲讓我一直沿著這條石板路走,常理上這神道的盡頭一般是主墓室,可這里不是陵墓,鋪設神道一定是有其他用意。 果然沒走多久,我就看看神道兩邊聳立的石雕,左右兩邊分別是十二生肖和文武百官的石像,我讓其他人不要隨意的觸碰,以免觸發隱藏的機關,我在心里暗暗數著十二生肖,當數完最后一個,再往前走就沒有石像出現。 提心吊膽的往前,火光照亮了臺階,我低頭一看是漢白玉的,我小心翼翼慢慢一步一步往上走,最終這臺階把我們帶到一處平臺上,前面有一處香案,整整齊齊放著文房四寶。 我們沒有人說話,這里太安靜,以至于掉一根針的響動都會被聽見,我遲疑了一下,走到香案前,拿起上面的毛筆嶄新如初,宣紙裹卷在一起,我在香案上緩緩展開空白無字,硯臺中的居然不是墨汁,而是朱砂,也不知道是怎么保存到現在,居然一點都沒有干涸。 我拿著火把在這平臺上走了一圈,這是一處四四方方由漢白玉搭建而成的平臺,雕飾以貔貅和虎狼為主,很明顯這平臺主武,但具體的作用我不得而知。 除了我們上來的路之外沒有其他的通道,我讓蕭連山往下扔一顆石子,從回響可以聽出平臺下面少說也有十幾米。 蕭連山正想說話,忽然看見聞卓的手抬起,示意他安靜,仔細的好像在聽著什么,這密閉的黑暗中對聲音的辨識似乎會格外敏感,我們都側耳去聽,葉輕語試圖站到聞卓的位置,應該是想知道他聽到了什么。 葉輕語手中拿著火把,剛走到聞卓的身邊,聞卓的目光落在她手中熊熊燃燒的火把上,臉色一驚,一把推開葉輕語,從她手中搶過火把,我們都沒反應過來聞卓突如其來的的舉動,葉輕語退了幾步好在被越千玲攙扶住,正想質問聞卓。 當! 一只黑箭猝不及防的從黑暗中穿透出來,不偏不倚的射中火把,若是之前葉輕語還站在這里,這箭會剛好射中她的胸口。 有箭射來,而且是尋著火光的方向,說明這不是機關,既然能判別方向這箭就是有人射過來,我想過很多種可能,但惟獨沒有想過這塵封幾百年的地方,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其他人。 我和蕭連山擋在前面,聞卓叫著我的名字,很驚訝的看著手中的火把,那只穿透在火把上的黑箭,居然在開始慢慢的淡化,整個箭身騰起一團黑霧,箭就在我們眼前消失的無影無蹤,若不是火把上的箭孔,都很難相信有箭射來過。 “這……這是什么箭,居然還能消失?”蕭連山側著頭問。 我眉頭皺起,不過聞卓似乎有些不敢確定,遲疑了片刻,慢慢伸出手指,靠近還未完全散去的黑霧,觸碰的那一刻一抹白霜附著在聞卓的手指上,好在聞卓早有準備,伸出去的手指掐著冥火決,看見那白霜大吃一驚,連忙啟咒在指尖召喚三昧冥火,雖然那白霜在三昧冥火中被燃燒干凈,不過看聞卓的表情就知道剛才有多兇險,他一直咬著牙,額頭滲出細細的冷汗,胸口起伏很大,他到現在雖然沒說什么,不過看得出他心驚膽戰,以至于要靠深呼吸來平息。 是陰箭! 聞卓用自己的身體證實了我和他的猜想,蕭連山聽見這兩個字,不以為然的問什么是陰箭,顧安琪的理解估計和其他人一樣,來至陰間的箭,蕭連山說既然是陰間的箭有什么好害怕,他好歹也是陰將,十方鬼眾都怕他,區區一支陰箭何足掛齒,何況聞卓和我道法了得,怎么會忌憚這東西。 聞卓到現在才平息下來,看了蕭連山一眼,搖著頭面色凝重,最后目光落在我的身上,對于陰箭或許我沒他知道的詳細,我只不過是在三曲真境中的一曲心鏡里見到過而已。 陰箭,不是來至陰間的箭,而是陰陽箭,借陰陽兩界之力幻化而成,下可除魔上可誅神,聞卓心有余悸的對我們說,三界本不互通,各有其特有的能力,幽冥的寒陰和陽世的灼陽這兩種力量交匯在一起的煉化而成的箭被稱為陰箭,可擁有這樣能cao控陰陽兩界之力的人需要極強的法力。 聞卓說到這里抬頭看我一眼繼續說,他之所以知道這陰箭的存在,是因為他曾經經歷過,我知道他是在說昔年泰山斗天的嬴政,我在心鏡中看見過,嬴政所驅使的百萬亡魂之所以能所向披靡摧枯拉朽攻入九天之上,靠的就是這陰陽之力煉化出來的兵器。 很顯然擁有這樣能力的人,聞卓只見過嬴政,而且似乎他也是唯一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可如今這幽暗的地方,誰還會向我們射來陰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