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書迷正在閱讀:沉浮你懷中、穿成逃跑小知青、求求你了!我們這是個戀愛游戲、金絲雀上位手冊、昨夜情、魔物的歡樂生活、偏寵、被迫和帝國元帥聯姻后、浮圖塔、丹青風水畫師
蕭彧笑起來:“你終于愿意教他了?!?/br> 裴凜之說:“準備收的,想考驗一下他的人品。這樣萬一我不在家,他能保護你?!?/br> 蕭彧嘿嘿笑,好吧,出發點還是為了自己。 裴凜之說:“我還打算同里正商議,將村里的青壯年男子閑時都組織起來,閑時練兵,這樣一旦碰上賊人偷襲,我們不至于一味挨打?!?/br> 蕭彧異常贊同:“這個主意好,我支持你?!眮y世里,自保只能靠自己。 從第二日起,裴凜之便召集了一群青壯年男子來cao練,幾乎每家都出了至少一個男丁。村民常年受賊人襲擾,深受其害,他們早已明白,關鍵時刻,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如今有人愿意教武術,誰不愿意學? 每日寅時起,裴凜之便帶著一大群人跑cao,從村中跑到海邊,沿沙灘跑一個來回,跑半個時辰,再回到村中練一個時辰的武術。 吉海和孟思歸也跟著大家一起cao練,在他倆的帶動下,村中不少少年郎也都加了進來。一時間大家情緒高漲,就連躺在病床上的吳大郎都羨慕不已,恨不能自己的腿趕緊好起來,也加入其中。 蕭彧初時覺得好玩,跟著跑了一次,結果沒到一刻鐘便氣喘如牛,他的體力哪能跟得上那群常年干體力活的人。所以以后沒再跟著跑,依舊是自己做做體cao,在院子里蹦跶一下,鍛煉還是需要量力而行。 吉海在正常的cao練之外,還要加練。裴凜之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他是行了拜師禮、敬了拜師茶的,他學武的目的不是簡單的看家護院,將來還要擔起保護蕭彧的責任。 吉海除了負重跑、扎馬步、站樁等基本功外,每日還要接受裴凜之半個時辰的錘煉,常常被摔得皮青臉腫的。 蕭彧看著吉海的練習強度和累累傷痕,都有點覺得裴凜之在虐待他,悄悄跟裴凜之說:“你對他下手就不能輕點嗎?他才剛開始學啊?!?/br> 裴凜之說:“我已經很控制力道了。你以為那些山賊會因為他是個孩子就手下留情?我這是在鍛煉他的敏捷度和抗打能力?!?/br> 蕭彧啞口無言,裴凜之說得對,敵人是不會留情的,而且裴凜之愿意抽空陪練,這說明他是認真在教,換別人他還不愿意花這個時間。 孟思歸本來也想拜裴凜之為師,裴凜之也不拒絕:“你要是吃得了苦,你就來?!?/br> 孟思歸觀摩了一天,看吉海被揍得七葷八素的樣子,便有些膽寒,回家去消停了兩天。但最后還是扛不住誘惑,過來行拜師禮,緣因他爹說,這樣的機會不抓住,這輩子都不會再有了,現在吃苦,將來才能保護自己的家人。孟思歸想到自己的爹娘和meimei,咬咬牙,視死如歸一般來了。 從此以后,吉海就多了一個難兄難弟,兩人一起承受著裴凜之的錘煉。 蕭彧終于將浸泡多日的樹皮從水中撈了出來,加上石灰開始熬煮。熬煮之后,又將樹皮清洗干凈,繼續浸泡兩日,撈出后又發酵兩日,這才開始切樹皮、打漿。 打漿是放在石碓里的,蕭彧利用杠桿原理,將手碓改成了腳碓,用腳踩,比用手省力不少,但這也并不輕松,蕭彧踩不到一刻鐘便覺得腿酸。打漿的活主要是吳興義父子完成的。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環抄紙,蕭彧考慮過很多抄紙的材料,用麻布顯然太粗糙了,錦足夠平滑,然而錦的成本太過昂貴,而且不適合長時間在水中浸泡。最后決定用竹片來試,只要竹片削得夠細,磨得足夠光滑,比錦要耐用得多。 而且曬紙也需要平整的地方,還要制作大量的竹席。 抄紙絕對是個技術活,這事蕭彧自己從沒做過,別人更不會做,得多試幾次才行。他記起以前看過的古法造紙節目,試著抄了一次,第一次太少,成不了紙,第二次太多,紙太厚,而且紙漿粗了,樹皮纖維都清晰可辨,抄上來的紙恐怕只能用來包東西,當廁紙都嫌糙。 試了好幾次,蕭彧終于成功抄出了一張紙,等瀝干水分,放到陰涼通風處曬干,等完全干了才將它揭下來。拿到第一張紙的時候,蕭彧激動得像個孩子:“凜之,你快看,這是什么?” 裴凜之看著蕭彧手里捧著的那張黃褐色的紙,露出驚喜的表情:“郎君真的辦到了,真乃神人也?!?/br> 蕭彧哈哈笑:“也沒有,就是覺得讀萬卷書不如親自動手實踐一回,實踐果然出真知,甚好甚好!” 裴凜之看他得意的笑容,眼中充滿了寵溺和嘉許,他敢打賭,古往今來,沒有幾個王公貴胄像他的殿下這樣聰慧能干,他何其有幸,能夠伴在殿下身側,見證他創下一個個奇跡。 蕭彧舉著這張紙,對著太陽,紙張雖然不算均勻,但并不透光,唯一遺憾的就是兩面都不太平整,大概是沒有經過壓紙的過程,所以不平,但也勉強算得上合格的紙張了。 他笑著說:“我要將這張紙裝裱起來,掛在墻上?!?/br> 裴凜之無比贊同:“這是郎君親手做的第一張紙,意義重大,是該裱起來收藏好,交給我去辦吧?!?/br> “嘻嘻,好?!笔拸獙⑦@紙鄭重地交給了裴凜之,去指點吳大和二郎抄紙了。 第一次做的紙有不少瑕疵,但已經算是造出了紙張。以后就需要在實踐中慢慢總結經驗改良,要想造出更高質量的紙張,就要在工藝、原料、輔料、時間掌控等方面慢慢摸索調整。得鼓勵多嘗試多挑戰,如能造出高質量的紙張來,就給吳家父子進行嘉獎。 吳興義知道蕭郎君能干,他會用石頭燒石灰,沒想到還會造紙,果然是人中龍鳳。尤其他心地善良,不求回報地收留他們全家,給大郎治病,還給他們找了活計,授予他們造紙之術,蕭郎君還說會給他們工錢。 他們全家受蕭郎君如此恩情,愿意給他一輩子當牛做馬,怎么還能要他的工錢呢。 孟洪得知蕭彧造出了紙張,當即就跑到他們家來了,看著粗糙的紙張熱淚盈眶:“當真是紙,真的是紙,蕭郎君真是無所不能?!?/br> 之前蕭彧人工養珍珠就已經給了他極大的震撼,但那個震撼還及不上這個,畢竟珍珠要數年后才能檢驗是不是成功了,而紙張就在他眼前,他是讀書人出身,自然知道紙張有多寶貴。沒想到蕭郎君看著文文弱弱,誰知竟如此博學多能。 “蕭郎君可否送我兩張紙?”孟洪殷切地問,他已經有十幾年未觸碰過紙了。 “頭一批紙沒做好,太粗糙了,不能書寫,孟大哥若是想要,不妨拿去把玩一番?!笔拸砹撕脦讖堖f給他。 孟洪顫抖著手接過紙:“多謝郎君,這太貴重了?!?/br> 蕭彧說:“我有個想法,待紙造好之后,想教吉海兄妹識字讀書,不知道思歸是否已經開蒙了?” 孟洪說:“教了一些簡單的千字文和算術,條件有限,不便教。若是蕭郎君辦學,可否讓犬子跟郎君一起學習?” 蕭彧笑:“我還打算請你來當夫子呢?!?/br> 孟洪一驚,連連擺手:“使不得使不得,洪多年未曾念書,以前學的都忘得差不多了,怕誤了孩子?!?/br> 蕭彧說:“我與你一同授課。這也不是什么正經蒙學,只是抽空給幾個孩子教點簡單的知識,以免他們日后成文盲。還望孟大哥不要拒絕?!?/br> 孟洪聽見他這樣說,猶豫片刻,點頭答應:“好?!?/br> 第15章 辦學 第一批紙數量不多,也就是幾十張。第一次造紙,經驗不足,紙張過于粗糙,且不平整,不能寫字,自然也就不能出售。蕭彧便將它們裁剪成適中大小,可以揉一揉當廁紙用。 裴凜之知道紙的用途,啞然失笑。紙對讀書人來說是無比神圣的東西,卻被他的殿下拿來當廁紙,若是給那幫讀書人知道了,必定要罵他暴殄天物。不過殿下自己造的紙,想怎么用都行。 裴凜之除了練兵,就是打獵,天越來越冷,他也要給自己和吉海兄妹準備過冬的衣服。天黑之后,是一步也不敢遠離蕭彧。 時近年關,人們忙著儲冬過年,那些山賊海賊也要過年,他們不事生產,靠劫掠為生。裴凜之認為上次那一小股山賊只是試探,年前恐怕還會遭遇一次更大的襲擊,加緊練兵是非常有必要的。 自從吳家搬過來之后,蕭彧就輕松多了。他一動手要干什么活,就馬上有人搶去做了。比如編棕墊與蓑衣,由吳家娘子和吳小妹包攬了,砍樹剝樹皮是吳興義父子去做的,地里除草澆水也有吉海兄妹和吳家父子搶著做。 蕭彧現在唯一不會被搶走的活就是做菜了,這還是因為魚兒夠不著灶臺,沒法掌勺。 蕭彧第一次覺得自己清閑了起來,還挺不習慣,總想找點事做。思來想去,決定再去砍竹子回來編竹席,除了晾曬紙張,還能做坐席和窗簾。 他剛提著柴刀出門,又被吳興義父子搶去了,砍竹子破竹片都是他們一手包了,甚至連打磨竹片這活都被靜養在床的吳大郎攬去了。吳興義會一點竹木手藝,雖然不太精,但編涼席還是可以的。 蕭彧習慣了忙碌,感覺這樣被架空了,便跟裴凜之抱怨:“太無聊了,我就想找點事做,怎么都不讓我做呢?!?/br> 裴凜之含笑道:“改日我去刺史府要點書來給郎君打發時間?!?/br> 蕭彧心說,刺史府能有多少藏書,就自己那個看書速度,夠看幾天的,算了,還是做一下老本行,去搜羅一些植物來豐富一下食譜吧,于是便帶上吉海和吳家二郎上野外調查采集去了。 在兩個本地人的帶領下,蕭彧找到了不少野菜,但這些野菜在后世也能見到,它們始終沒能進入蔬菜名錄,想必還是不符合大眾口味,蕭彧自然也不感興趣。 倒是給他找到了野生的檸檬和香蕉。檸檬又小又澀,亟需改良,蕭彧折了幾根檸檬枝條回去。孟洪家有一棵柚子樹,結的果實非常酸,孟思歸和吉海吃得津津有味,蕭彧享受不了那個味道,他打算將檸檬枝條嫁接在柚子樹上,他們都同屬柑橘屬的植物,嫁接極易成活,看能不能改善一下檸檬的澀味。 野生香蕉則都是籽兒,果rou極少,跟后世人類熟悉香蕉完全不同,后世都是經過選育和改良的無籽香蕉,通過無性繁殖進行栽培的。蕭彧挖了一棵香蕉幼苗回去,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機緣對香蕉進行改良,再吃上一口軟滑香甜的無籽香蕉,種一棵聊以慰藉吧。 他們在山上還挖到不少葛根,蕭彧想吃粉條了,沒有紅薯、土豆、玉米這些高淀粉植物做粉條,用葛根來替代也是不錯的。他們挖葛根的時候,無意間找到了一棵野生淮山,蕭彧如獲至寶,趕緊將塊莖刨出來,打算拿回家去栽種,以后菜譜上就能多一道菜了。 此外他們還挖了不少桑樹苗回去,其實村里村外也有不少桑樹,但蕭彧不是想養蠶嗎,桑樹自然是多多益善。 只是這蠶種是個問題,改天上州城轉轉,如果找不到,就讓裴凜之去問薛釗,要是崖州本地沒有養蠶的,對面的廣州府肯定有吧,以薛釗的人脈,搞點蠶種來應該不難。 蕭彧出去轉悠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找點野生水稻,因為雜交水稻的雄性不育母本野敗就是在崖州發現的。當然,那只能算是極小概率巧合,蕭彧沒奢望自己能像袁老那樣現在就能攻克那么偉大的課題,所以他寄希望于不同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這種水稻的產量也極有可能得到提升。 在沒有紅薯、土豆、玉米這些高產量作物的時代,在生產力低下,人類與自然力抗爭微弱的情況下,高產水稻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可能挽救千千萬萬的生命。 蕭彧在野外奔波了幾日,這天吳興義主動來問,是不是可以做第二批紙了。蕭彧才想起來這茬,泡好了當然要做。于是他們開始了造第二批紙。 這一次經驗明顯比上一次足,各方面的準備也更充分,尤其是紙漿要細膩得多,抄出來的紙張經過壓紙、烘烤,再一張張揭下來晾在竹席上。 蕭彧滿懷期待可以收獲細膩平整的紙張,結果紙還沒干他就發現不對了。竹席編得再平整,依舊也有細小的紋路的,晾曬出來的紙張無一例外都有這樣的紋路,蕭彧意識到,用竹席是不可能晾曬出平整的紙張的。 蕭彧回想一下自己看過的視頻,土法曬紙是放在抹得光滑的水泥墻上,可現在也沒法達到這個工藝要求,石灰墻再平,粘上去揭下來就是一層白灰??磥碓靷€紙還挺不容易的。 恰好這時約的木匠師傅終于到了,蕭彧看著給木頭拋光用的刨子,頓時福至心靈,既然竹席不平整,那就做木板,這樣夠平整了吧。 所以木匠師傅本來打算在蕭彧家干三五天活的,最后愣是干了十多天,還是先做晾紙的木板,再做家具。 木板做好后,蕭彧終于造出了平整細膩的紙張,雖然離潔白細膩差得有點遠,但對當下來說,已經是中等偏上的紙了。構樹紙的最大問題就是顏色不好看,接近于牛皮紙的顏色,看來要造出白色紙張還得從原料下手,以后還得多嘗試才行。 而且這兩批紙張的數量不少,蕭彧留下自己需要的外,便讓裴凜之拿到城中賣了。 崖州雖然設州郡的歷史久遠,然而州城設于本島也才數年時間,州學興辦不久,城內僅有一所州學和一所蒙學,學子也不太多。 學子不多,紙張需求量也就不大,本地無人懂造紙,會造紙的技藝人也不肯來崖州辦作坊,所以島上所需紙張俱是從對岸的廣州府運來。 紙張渡海而來,損耗大,到了島上,價格就翻了倍。裴凜之帶上自家出產的紙去了城內唯一一家紙筆鋪子——趣筆齋,先是打聽了一下價格,接下來便跟掌柜的談長期合作,真是論張賣的。 蕭彧聽到紙張的價格,非常高興,唯一不滿意的是市場需求量太少了,也就是說造出來也可能賣不出去。好不容易有個生財之道,怎么還發展不起來呢,難道要一直受窮嗎? 蕭彧上廁所的時候,看到自己用的草紙,靈機一動,為什么不多做一種規格的紙呢,做一些粗紙,用來裹物、當廁紙都行,做工不那么精細,賣得也便宜些,讓百姓都能買得起紙用,這樣不就不愁銷路了? 蕭彧把自己的想法跟裴凜之一說,裴凜之覺得可行:“這樣就能直接賣給商鋪了,比如醫館、雜食鋪,甚至是食肆,都能用得上?!?/br> 蕭彧沒把賣草紙的想法說出來,畢竟紙賣出去了,買家拿去做什么用途全憑他們自己做主:“我讓你帶的東西都買了嗎?” 裴凜之將背簍里的東西一一拿出來:“筆墨硯都買回來了?!?/br> 這些東西是給吉海兄妹和孟思歸買的,他們已經識字數天了。孟洪教書學,蕭彧教算術,現在還在新鮮勁頭上,三個孩子學得津津有味,每日用木棍在地上描字,還從未正式用過筆墨。 這日午后,蕭彧在廳內給三個孩子上課,教他們簡單的加法。突然聽見篤篤聲響,他抬頭去看,門外探進來一個腦袋,正是本該在床上休息的吳家大郎。 蕭彧沒有理會,繼續上課,吳家大郎則扶著門,慢慢在門檻上坐下來,倚在門邊聽蕭彧授課。 下課后,蕭彧才去和大郎說話:“大郎今日感覺好些了?” 大郎點頭:“好多了,謝郎君關心。郎君每日都要給他們授課,我聽著怪有意思,便想來聽聽?!?/br> 蕭彧問到:“大郎可曾識字?” 大郎搖頭:“不曾?!?/br> 蕭彧說:“你想聽便過來聽吧,我教三個是教,教四個也是教?!彪y得愿意學,順帶教一教并不費多少事。 大郎喜出望外:“謝過郎君?!?/br> 蕭彧便吩咐吉海去找張板凳來給大郎,板凳是木匠按照他的意思打的,給大郎這種腿腳不便的人坐再合適不過。 于是他的學生就多了一個。二郎知道兄長能上課,十分羨慕,也想學,但他腿沒受傷,是家中的勞力擔當,忙著跟他爹砍樹造紙,自然是沒空來上課。 蕭彧有幾次發現他干活之余都在門口張望,知道他也想學,便想了個折中的法子,辦夜班。反正夜里時間長,入了夜只能睡覺,便在院子里點一堆篝火,數人圍著火堆就著火光聽孟洪和蕭彧上課。 除了教識字和算術,有時候也給他們講古今歷史典故。晚上裴凜之也有空,他也能給大家上課,他最喜歡講歷史,尤其是各種戰爭。 時至年關,裴凜之擔心賊人襲擾村子,便安排cao練的子弟輪流守夜巡邏。守夜的子弟巡邏至蕭家時,便得知了這里開設夜間課堂,說的故事比賣藝的猴戲人和老人講古都精彩,聽得都挪不動腳跟,在不輪值的時候便過來聽課。 慢慢地,村中人都知道蕭郎君夜間在家辦學授課,不僅教識字算術,還有故事聽。這對娛樂方式極度匱乏的村民來說,無疑是極具誘惑力的,哪怕是不學東西,光聽聽那些帝王將相的故事也覺得津津有味。 于是聽課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每晚都有一二十人聚在蕭彧家院子里聽課。蕭彧看著火光中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便在院子里搭建一個土臺,臺上立一塊板子,左右點上松明火把,照亮這一方板子,教人識字、算術。 每晚一堂書學、算術課,再加一堂故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