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節
沈瑄挑眉,俯身間,領口微敞。 孟清和咽了口口水,忍了幾忍,終于沒忍住,一口咬了上去…… 沖動的結果,孟伯爺兩天沒出廂房。 遞送南京的奏請,直接由國公爺代為抄錄。借此,孟伯爺發現定國公又一項才能,但凡他寫出的字,都能模仿出七八分。 天才又如何?再天才,人也是他的! 想到這里,孟清和彎起唇角,趴在枕上,被熟悉的冷香包圍,圓滿會周公去也。 永樂九年四月,孟清和同沈瑄聯名的奏疏遞送應天。 同月,朝廷下令,于北京國子監下增設新科,許歸附部落頭目官員子弟考取。 “三年一考,名額限定二十人,后可酌情增減?!?/br> “凡入學者享生員祿米,發夏冬兩季衣鞋。比同監生,年節有賞?!?/br> “學制三至五年,優異者授文武官職。有功,許家人移居中原?!?/br> “入學子弟,年齡限五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年滿二十五歲,入學滿五年,未有所成者,發還,不追討祿米,取消該部兩期考取名額?!?/br> 詔令布告天下。 兀良哈女真尚能自持,入不了國子監新科,還有大寧武學。 韃靼瓦剌和風聞消息的各番邦不淡定了。 韃靼太師阿魯臺和太保馬兒哈咱,樞密知院脫火赤摒棄前嫌,坐到一個帳篷里商量,“韃靼今非昔比。若能送子弟入北京國子監,學成之后,必可出人頭地。更可向大明表示我等忠誠!” 馬兒哈咱與脫火赤連連點頭。 比不過兀良哈,還比不過瓦剌?無論如何,必須爭取到比瓦剌更多的名額。事關臉面和部落今后的發展,容不得半點退讓。 瓦剌首領馬哈木同樣召集手下大小頭目,在大帳中討論此事。 眾人均有意送家中子弟入北京國子監,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同其他部落競爭之前,必須先在部落內競爭。馬哈木的兒孫也是一樣。 瓦剌人商議出的結果,與韃靼大同小異。 馬哈木拍板,瓦剌內部如何分配名額,不必著急,先把名額爭到手再說。自己吵得烏煙瘴氣,名額卻沒撈到,不是白費力氣? “首領說的對!” 暫時解決部落內的爭議,眾人散去。 馬哈木叫住脫歡,道:“從明日起,讓額森到大帳來隨我學習明朝官話?!?/br> “父親,額森不夠年齡?!泵摎g有些遲疑,他更傾向長子和次子。 “這次不夠還有下次?!瘪R哈木正色道,“我的孫子里,額森年紀最小,卻最聰明。我聽說,明朝天子最寵愛的孫子和額森年齡仿佛。如果額森能入明朝國子監,出人頭地的機會遠多于他的幾個兄弟?!?/br> “父親,我明白了?!?/br> “你明白就好?!瘪R哈木盤膝坐著,“如果額森能再得到一個人的賞識,瓦剌首領的位置,我將傳給你?!?/br> 脫歡呼吸驟然一緊,黑紅的臉頰緊繃,狹長雙眼中,流淌著和馬哈木一樣的野心。 “父王指的是誰?可是大明天子?” 馬哈木搖搖頭,看著脫歡的眼神,很有些恨鐵不成鋼。 大明天子?虧他想得出來! “我說的是大寧鎮守,御賜國姓一等伯,興寧伯!” “他?” 馬哈木不愿多講,說太多,這個兒子未必明白,反倒誤事。吸一口水煙,道,“你回去吧,明日把額森送來。其他的不必多問?!?/br> “是?!?/br> 脫還退出大帳,回頭看一眼,帳簾已經落下。 父親說,興寧伯? 韃靼和瓦剌的反應在朝廷預料之內。原本,北京國子監設立新科,為的就是他們。 錦衣衛遞上條子,如實稟報,朱棣很滿意。 皇帝高興了,作為計劃的提出者,孟清和得賞金一百兩,銀三百兩,寶鈔一千貫,絲綢十匹。沈瑄未得明旨封賞,但在見過京中來人后,交給孟清和五張地契。 捏著地契,孟清和很是無語。一張抵得上兩箱,人和人,果真是不能比。 至此,事情并沒結束。接下來的發展出乎所有人預料,連出主意的孟清和都沒有料到。 北京國子監增設學科,對外擴招一事,不只引來瓦剌韃靼,西南番邦也聞風而動。暹羅,占城,老撾,真臘,紛紛派遣使臣,希望能送王室和貴族子弟到大明求學。 番邦王室貴族子弟到中原求學之事,古已有之。南京國子監中就有琉球王室子弟。 使臣萬分懇切,聲淚俱下,大有明朝不同意,就在殿前撒潑打滾的跡象。未免樣子太不好看,朱棣勉強同意,增加二十個名額。 消息傳出,西南番邦自然對大明感恩戴德。 沒等朱棣高興太久,又出了問題。 白帳汗國遣人來訪,同樣希望能送貴族子弟到大明求學。 “偉大的大明皇帝,希望您能夠仁慈的敞開胸懷!” 為了和平,也為展現大明的胸懷,朱棣點頭,好,人收下。 白帳汗國的使者歡喜離開,群臣都以為事情會到此為止??上?,現實給了眾人迎頭一擊,太傻太天真! 被白帳汗國壓著打的立陶宛大公國和莫斯科大公國,不知從何處得來消息,派出使臣,費盡千難萬險來到大明。目的只有一個,同大明建立友好關系,送大公繼承人到明朝學習先進文化知識。 由于語言不通,又是一身狼狽,兩國使臣差點被當做騙子。直到有鴻臚寺序班聽懂他們半生不熟的蒙古話,確認文書不是造假,才住進會同館。 不等此事解決,大食朝貢的商隊進京。緊接著,鄭和船隊曾到訪過的西洋島國按期朝貢。獲悉此事,紛紛求見天子,希望大明不要厚此薄彼。 是不是能跟上學習進度?總之,人先送來再說。 不按照程序走,私自偷渡的也大有人在,例如日本。新將軍對大明不太友好,和大明的關系日漸冷淡。架不住民間向往中原繁榮,抱個木盆跳海的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僧多粥少,最能形容當前情形。 朱棣頭疼,答應誰,不答應誰,都是問題。 繼續擴招? 不用六部上言,他都知曉會出麻煩。這次擴招,下次怎么辦,繼續擴? 想不出好辦法,只能召集群臣共同商議。 國家威名遠播,引人仰慕,于一國之君而言,也是頭疼??! 朱棣為留學生名額頭疼,孟清和掛心的卻是另一件事。 在大寧研究火器的迪亞士給他寫信,稱葡萄牙王室希望通過他,向伯爺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并真誠盼望,有朝一日,明—帝國的船隊能夠造訪葡萄牙,建立貿易。 歐洲人打不過奧斯曼土耳其,無法通過奧斯曼帝國控制的海域,正試圖尋找通往方的新航路。途經一處海灣,遇上龐大的明朝船隊,險些將其當做海怪,嚇得跳海。 迪亞士通過大食船隊帶回消息,立刻被當做“了不起的探險家”,“受東方大貴族賞識的能人”。更被葡萄牙和西班牙爭相授予爵位。 孟清和對葡萄牙王室的真誠問候沒興趣,他在意的是,鄭和船隊在哪里遇到歐洲人? 美洲不可能,澳洲更不可能。南極洲,北極洲,想都不必想。唯一的答案,只有非洲。 “難不成鄭和發現好望角了?” 孟清和摸摸下巴,相當有可能。 與此同時,被孟伯爺惦記的大明船隊,正乘風破浪,追擊一群海盜。 朱高燧站在寶船船首,一身大紅盤龍常服,金絲銀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腳踩船舷,手中揮舞著長刀,被海風吹成古銅色的英俊面容,帶著嗜血的興奮,“追上去開炮!打不中?撞沉!留幾個活口,孤還等著尋寶裝船!” 鄭和站在他身后,很是淡定。 顯然,眼前的場景不是第一回發生。 在前方逃命的海盜的們,無論國籍,無論膚色,腦袋里只有一個念頭,跑,快點跑,被追上,一定會成為鯊魚的晚餐! 只可惜,三帆木船哪里跑得過大明戰船。 “交出船上金銀寶石,招出藏寶地點,不然丟進海里喂魚!” 盯著寶船上的大紅身影,聽到通譯喊話,盜們抱團顫抖,淚流滿面,滿心的憤怒和委屈,他xx的!到底誰才是海盜?! 第二百三十二章 豐收 事實證明,大白鯊的獵物,不死也要掉塊rou。 朱高燧盯上的海盜船,逃脫幾率無限趨近于零。自劉家港出航至今,同樣的場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上演。 次數多的時候,一月之內,有大半月都在追剿海盜。 看到落在身后的木船接連沉入海底,速度最快的一艘海盜船開始陷入絕望。船上的海盜可以預見,一旦被戰船追上,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么。 實心鐵球不斷砸進海里,瞬間騰起巨大的水柱。 還算結實的木船在海浪間顛簸。 沉沒的海船卷起巨大水渦,血腥味引來海中的鯊魚,看著劃過海面的三角鰭,海盜們幾近崩潰。 朱高燧和戰船上的明軍愈發興奮,跟在戰船后的商船都在躍躍欲試。 比起規規矩矩做生意,搶劫海盜,明顯來錢更快。 一次嘗到甜頭,再下手就變得十分容易。最后發展到,看到眼熟的骷髏旗,船員們的激動興奮不亞于發現陌生海島。 令海商聞風喪膽的強盜,在船隊成員眼中,活脫脫成為會下金蛋的母雞。 在搶劫過程中,船上通譯的外語水平飛速飆升。很快能用八國語言說出“交錢不殺”。 作為“領隊”,鄭和總要象征性的勸說一下。 朱高燧不聽勸,鄭公公盡到職責,就算完成本職工作。很快卸下包袱,和王景弘侯顯一起加入趙王組織的搶劫隊伍。 “難怪韃子喜歡打谷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