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節
想找死也不挑個好時候! 朱高煦憋足一肚子火氣,隨時可能噴發。 眼見開墾荒田的進度無限期滯后,很可能要錯過從春耕。心頭的郁悶無處發泄,抽—出腰刀,狠狠砍在城墻之上。 “阿魯臺!孤與汝勢不兩立!” 幾日后,韃靼騎兵沒有如預期發起進攻,情況卻未見好轉,反而愈發糟糕。游騎送回新消息,在韃靼騎兵身后,發現瓦剌騎兵蹤跡。 “瓦剌人?人數多少?” “回殿下,至少兩千之數,均單人雙馬,著皮甲佩長刀。領兵者,很像是陛下敕封的客列亦惕部首領,賢義王太平?!?/br> “是他?!” 朱高煦沉下臉色,攥緊拳頭。 瓦剌人是跟著阿魯臺來的?還是說,阿魯臺和瓦剌人暗中串謀,聯合犯邊? 如果是前者,問題不大。大可同瓦剌人聯手,里應外合,滅掉三千韃靼騎兵。假如是后者,必須快馬飛報應天。與阿魯臺合謀,瓦剌人所圖定然非??! “阿魯臺,馬哈木,太平,”冷視遠處騰起的沙塵,朱高煦憤然道,“終有一天,孤要親手砍掉汝等項上人頭!” 邊塞軍情很快飛報入京。 朱棣北巡剛歸,短期不宜再離南京。只能下旨,敕漢王朱高煦,魏國公徐輝祖,甘肅總兵官左都督何福,鎮守寧夏寧陽侯陳懋,鎮守大同江陰侯吳高,謹慎備邊,遇有小股韃子,派騎兵驅散,不宜窮追,謹防有詐。若韃子大舉來犯,聯合諸衛所兵力出塞,一舉剿滅。 敕令遼東總兵官孟善,兀良哈三衛聽漢王調遣。兀良哈三衛嚴守駐地,無軍令不可輕動。 朱棣懷疑,阿魯臺逃到漠北,是如何穿過馬哈木和馬兒哈咱的重重防鎖,突然出現在大明邊境。最好是意外,否則,他不介意集合長江以北所有衛所官軍,親自領兵出塞,給韃子一個教訓! 因情況有變,沈瑄和孟清和北還日期不得不提前。 臨行之前,朱瞻壑造訪伯府,雖然沒流淚,也沒說“少保不要走”一類的話,但大眼睛霧蒙蒙,小嘴扁著,著實看得人揪心。 “世子,臣為大寧鎮守,邊塞有變,定要北上。夏尚書學問優于臣,世子同夏尚書學習,定能收獲更多?!?/br> 孟清和不是鐵石心腸,卻說不出自留下的話,只能拐彎抹角進行安慰。 皇命不可違,再者說,他終歸屬于“地方官員系統”,長期留在京城很不合適。除非摘掉“大寧鎮守”的官銜,可真到那一天,他也離倒霉不遠了。 “少保,我很快會長大?!?/br> 孟清和腦袋上冒出數個問號。 “等我長大,能和父王一同鎮守邊塞,皇祖父就會答應讓我離開京城?!爸煺佰謬烂C著小臉,挺胸昂首,“到那時,少保再授我學問?!?/br> 孟清和語塞,當真不曉得該說什么才好。眼角發酸,心中難免悵然。不曉得,等漢王世子真正長大,是否還會記得今日之言? 悵然之后,變得釋然。記不記得又有什么關系? 人總會長大,保留住今日這種感動,對他已是彌足珍貴。 朱瞻壑在伯府留飯,孟清和讓膳房準備的烤箱發揮出巨大用途,松軟的糕點,酥脆的餅干,奶香味十足的軟餅,瞬間驅散了小世子的離愁。 孟清和不知該高興還是憂郁。 最后,只能將各種情緒拋到一邊,找出府內最大的兩個食盒,每個三層,裝滿糕點,交給跟著朱高煦的宦官。 “餅干可以存上數日,糕點和軟餅存放不了幾天?!?/br> 話不用多講,黃少監已經明白孟清和的意思,連忙笑道:“咱家跟著世子,也有口福了?!?/br> “黃少監客氣?!?/br> 朱瞻壑回宮之后,孟清和開始整理近段時間寫下的計劃和手記。 厚厚兩摞紙,大部分都很潦草。紙上內容多是靈機一動,或偶然間閃過模糊的念頭。匆忙間記錄下來,回頭再看,后世常見的東西,在當下卻是異想天開,驚世駭俗,基本不可能實現。 唯一有試驗價值的,大概只有改進版的遂發搶和卵形手榴彈。但那也要找到合適的工匠。更重要的是,必須協調好兵仗局和軍器局的關系,不能利益均沾,也最好別得罪誰。 大寧雜造局? 孟清和搖搖頭,自朝廷設立大寧布政使司,他就做好將權利交出的準備。冷兵器還罷,今日的大寧雜造局,幾乎成為另一個火器局。哪怕為耳朵清凈,他也必須把權利交出去。 鐵券都舍得上交,還在乎一個雜造局? 雖然有點不甘心……嘆息一聲,將幾張紙對折,在燭火上引燃,看著白紙邊緣被橘紅的火焰吞噬,變得焦黑、破碎,最終化作火盆中的幾片灰燼,情緒慢慢開始沉淀。 伴君如伴虎。 九十九步已經邁出,不差最后一步。 比起托病不上朝,只為后輩鋪路的成國公,他還有什么不甘?與其在原地傷春悲秋,不如抬頭向前看。 有舍才有得。 孟清和始終相信,只要努力、豁達,得到的永遠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灰燼積了一個盆底,手記只余下三張。 實在舍不得燒掉,翻出一只匣子,折起收好。剛要放到百寶架上,動作突然停住。眼珠子一轉,他對某些事情沒轍,不代表旁人無法解決,例如國公爺。 咳嗽一聲,孟清和堅信,自己絕無投機取巧的想法。但誰讓國公爺是自己人,是家人。所以,能者多勞一回,也算說得過去? 下定決心,孟清和抓起匣子,大步走出書房。 門外的親衛聽到聲響,見孟伯爺一副要外出的樣子,上前行禮道:“伯爺可要備馬?” “不必,我去隔壁?!?/br> 興寧伯府的隔壁,定國公府。 親衛了解,不再多問,一路“護送”孟伯爺走到墻邊,目送伯爺翻墻而過。轉過頭來,全當自己什么也沒看見。 按理來說,兩府之間相聚不遠,走大門也耽誤不了不久,可孟伯爺仍選擇爬墻……只能說,非同尋常的人才,總有些不一般的愛好。 要不然,怎么會有“天才與xx只是一線之隔”這句話? 雖然,這句話也是從孟伯爺口中流傳開來…… 見到孟清和從墻頭下來,國公府的護衛家人沒有半點驚訝,淡定行禮。 “國公爺不在?” “回伯爺,國公爺奉召進宮,尚未歸來?!?/br> “哦?!泵锨搴忘c頭,“我到東廂,國公爺回來,勞煩告知一聲?!?/br> “是?!?/br> 孟清和擺手,示意眾人不必多禮,徑直穿過回廊,走到三堂東廂。 推開房門,走到桌旁,放下匣子,抻了個懶腰。 四處看看,翻出一本有些年頭的游記,歪在榻上,一邊看,一邊等著沈瑄回來。 日頭西斜,孟清和有些困倦,打了個哈欠,游記蓋在臉上,迷迷糊糊竟睡了過去。 不知過去多久,孟伯爺好夢正酣,在金磚上打滾,笑得無比得意。突然感到臉上一涼,被從夢中強拉出來。 睜開眼,對上一雙漆黑的眸子,不用想,國公爺回來了。 “怎么睡得這么熟?” “……”這是擾人好夢之后該說的話? “已近戌時末。聽家人說,十二郎沒用晚膳?” “我不餓……” 起床氣沒發出來,直接在沈瑄的注視下消音。 不得不感嘆,美人無敵。武力值強悍的美人,更是天下無敵。 孟伯爺很快敗下陣來,潰不成軍。只能乖乖離開睡—榻,洗臉擦手,坐到桌邊,吃下幾塊點心,又陪國公爺用了小半碗粥,才算過關。 此事,孟清和已然睡意全消,干脆打開匣子,將三張計劃書和圖紙遞到沈瑄面前。 “國公爺,你看看,這些是否可行?” “此為十二郎所想?” “算是吧?!泵锨搴湍罅四笫种?,“不過是大致想法,尤其是改進火銃,還要讓工匠看過,才能確定是否可行?!?/br> “就這樣?” “啊?!?/br> 沈瑄放下圖紙,“十二郎沒有其他話想說?” “這個……” 沈瑄挑眉,似笑非笑。 孟清和強撐,卻硬是沒能撐過十秒。 “那個,一旦確定可行,軍器局和兵仗局那里,還要國公爺幫幫忙?!?/br> 事情上報,永樂帝必欣然應允。軍器局和兵仗局卻難免扯皮。 鄭和,王景弘和侯顯三人要再下西洋,白彥回不能離開朱棣身邊,兵仗局新任首領太監未必會給他太大面子。 不是一起扛過槍的交情,沒有更大的好處,說穿了,他不過是個得圣心的武將罷了。而兵仗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天子掌控下的武器制造局和武器倉庫。真心給他找不自在,大麻煩不會有,小麻煩卻也鬧心。 軍器局更不用說,工部掌管。北京工部還好,南京工部……想套交情?不給他下絆子就該謝天謝地。 “所以,十二郎希望瑄如何幫忙?” “這個……”孟清和撓撓下巴,還需要明講? “十二郎不講,瑄如何知曉?” 不知不覺間,孟清和整個人被沈瑄圈到懷中,背抵著桌沿,耳際一陣麻,心跳瞬間飆升。 “瑄曾言,欲與十二郎秉燭夜談,十二郎可還記得?” 啥?! 孟清和瞪眼,事情都過去這么久了,還記得? “既然十二郎有事托請,不如……” 沈瑄俯身,擦過孟清和的臉頰,在他耳邊低聲道出一句話。聲音中似含著笑意,聽在孟清和耳中,帶著無盡的蠱惑,片刻間失神。 不如,不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