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朱高熾大喜,拊掌大笑,道:“孟同知果真了得,孤被這些蒙古人鬧得頭疼,始終想不出妥善的辦法。孟同知是如何說服他們的?” 孟清和沒說話,只從懷里取出一疊按了手印的“契約”,雙手奉上。 朱高熾好奇的翻看,臉上的表情越來越精彩。 第一張,他熟悉,一頭猙獰的綿羊,五個簡筆小人。朵顏三衛手里的白條也是這個類型。 第二張,同樣是一頭猙獰的綿羊,兩只胖墩墩的,什么東西? 目光看過去,孟清和一咧嘴,“回世子,是雞?!?/br> 朱高熾:“……” 斬首五級一頭羊,一頭羊卻只能換兩只雞? 這是什么道理,會算數嗎?蒙古人竟然答應? 孟清和表示,合同內容千真萬確,生意也是童叟無欺。 至于原因,他沒做別的,只是帶著這些蒙古人參觀了道衍和尚開辦的“養雞場”。 燕王造反之前,為了地下兵工廠的保密問題,在王府養了大量的雞鴨,還被投訴擾民。 當初,王府用養雞鴨是為祈福,堅決不能殺的理由搪塞了張昺。奪取北平之后,這些家禽就被移到王府一處偏僻的院落養著,數量越來越多。殺了一批,又有一批成長起來,用作軍糧不合算,不如和歸附的蒙古部落交換。 部落的問題解決了,給朵顏三衛的紅利也有了。 “卑職認為,這些部落歸附王爺,為的也是填飽肚子。部落中的男人跟隨王爺出征,冬季又沒有合適的草場,不如將牛羊換成雞鴨,有rou和禽蛋可以食用,多的還能到集市上換取其他需要的東西?!?/br> 孟清和又取出幾張紙,紙上畫著兩個大小相似的圓圈,一個圈著兩頭羊,另一個卻是七八只雞。 “在草原上,這些部落要逐水草遷徙,歸附王爺之后,有些習慣適當可以更改,只要日子過得更好,應該沒人會有怨言?!?/br> 孟清和說得有些模糊,朱高熾卻聽得十分明白。 “你答應了給他們草場?” “是?!泵锨搴驼f道,“不過卑職沒有說是哪里,等王爺成就大業,四分五裂的北元自然不是對手。拿下幾塊草場定不是問題?!?/br> 后邊的話孟清和沒有說,一旦歸附的部落過慣了定居的日子,還會想到草原上去風餐露宿嗎? 明顯不可能。 朱高熾點點頭,把兩疊紙收起遞給一旁的文官傳閱,“看看吧,父王將這件事交給孤,是信任孤。孤請托各位,也是看重諸公的才干。孤體諒諸公,孤的難處,諸公也當體諒?!?/br> 眾人面露羞慚,孟清和卻暗暗叫苦。 朱高熾是看重他還是害他?明擺著拉仇恨值??! 該慶幸他立場堅定的站在武官隊伍中,不用時常和這些文官打交道嗎? 孟清和咂咂嘴,無解。 當夜,孟清和輾轉反側,想了很多。留在北平或許并不是個好主意。真跟著燕王出征?他不想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 道衍和尚念了一夜的佛經,精神依舊很好。從內宦口中得知歸附部落的問題已經解決,派人將孟清和請來,又著人回報世子,今日他要與徒兒討論佛法,請世子見諒。 潛臺詞是:大和尚要和徒弟談心,世子要抓壯丁暫且找別人去吧。 能暫時脫離繁重的工作,孟清和自然開心。代價是被大和尚嗡嗡,咬咬牙,總能撐過去。 走進道衍的廂房,一步暖氣迎面撲來。 廂房里布置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簡陋,除了一個書架,一張桌案,兩個蒲團,再無其他。 道衍示意孟清和不必拘禮,坐下說話。 炭爐上架著水壺,還有幾塊焦黃的烤餅,散發著誘人的麥香。 孟清和盯著烤餅,眼珠子一動不動。 道衍捻著佛珠,微微一笑,“徒兒可是腹中饑餓?” “是有點餓了?!睂τ诘姥軇硬粍泳徒兴降?,孟清和已經麻木了。 叫就叫吧,反正也不會少塊rou。 “既如此,便和為師一起用吧?!?/br> 有宦官送上米粥和小菜,道衍夾起一張烤餅,放到孟清和面前的空碗中,“多用些,吃得多,身體才能好?!?/br> 噴香的烤餅有些燙嘴,一口咬下去,麥香中裹著rou香。 孟清和詫異的看向道衍,rou餡的? 和尚不老實! 道衍將自己碟中的烤餅掰開,卻是素餡的,意思很清楚,葷食是為好徒弟準備的,他是出家人,怎么會輕易破戒。 出家人? 孟清和又咬了一口餅,灌下大半碗粥,出家人六根清凈,六道皆空,視世俗為無物,會心思用盡的鼓動燕王造反? 道衍似能猜到孟清和的心思,沒解釋,只是一口一口吃餅喝粥,食不言寢不語。 沉默中,面前的食物被一掃而空,內宦送上茶水,孟清和長舒一口氣,很長時間沒吃得這么飽了。 用過茶,室內再次陷入了沉默。 道衍可以靜坐整日,孟清和不行,只能先開口問道:“大師叫我來,可是有事吩咐?” “的確有事?!钡姥茳c點頭,從書架上取出一本書遞給孟清和,很是高深的說道:“此書,望徒兒好生研讀?!?/br> 孟清和看看道衍,再看看書籍的封面,《道德經》三個字赫然入目。 “大師,你確定要我仔細鉆研這本書?” 身為一個和尚,竟然讓徒弟研究老子的《道德經》?就算拿本《金剛經》也比《道德經》強吧?這和直接讓他叛出師門有什么區別? 不對,他還沒拜師,也沒加入這個和尚的不良門派! 沒等孟清和想明白,手里的書突然又被拿走了。 抬起頭,道衍和尚臉上閃過一絲尷尬,“為師拿錯了,這幾本才對?!?/br> 孟清和接過,低頭再看,《易經》。也沒比《道德經》好到哪里去。 懷疑的看向道衍,這位真是佛門弟子? “大師教誨,在下一定好好鉆研?!?/br> 從書頁來看,手中的《易經》定然是古本,怕是宋以前流傳下來的。不談書中的內容,單是書籍本身便已價值連城。 《道德經》和《易經》都不是佛家的東西,大和尚是疏忽了,還是故意的? 道衍捻著佛珠,很想說幾句話來挽救一下在徒弟心目中的形象,孟清和卻忽然站起身,只道今日與大師一晤,獲益匪淺,回去后定當苦心鉆研典籍,絕不負大師的看重。 “大師,在下告辭了?!?/br> 孟同知轉身出門,動作干脆利落。 道衍坐在蒲團上,半晌沒說出話來。 許久,合目輕笑,又念起了佛經。 這個徒弟當真是狡猾,得了便宜,仍不肯叫他一聲師父。 沒關系,和尚他有的是耐心。 徒弟總歸是跑不掉的。這聲師父,叫與不叫,倒也無妨。 接下來數日,孟清和時常被道衍請去“談論佛法”,朱高熾每每想抓壯丁都落了空。 這也未免太湊巧了?直到燕王妃提醒,朱高熾才恍然。 “你父王將北平政務交給你,也是想看看你的馭下之能?!毖嗤蹂杂行┰S病態,氣色卻比兩個月前好了許多,“孟十二郎有才,你要用他,也需思量該怎么用?!?/br> “兒……” “你自幼受儒師教導,不像你兩個弟弟一樣張揚,這是好事?!毖嗤蹂D兩頓,接著說道,“可也別盡學酸儒肚子里的那些彎彎繞,讓人寒心?!?/br> 朱高熾沒有說話。 “你父王為何能得擁戴?你兩個弟弟為何更得武官夸贊?”燕王妃看著朱高熾,目光凌厲,“你年紀漸長,母妃不愿多說,只有一點,看看南京的皇帝,還不能明白嗎?” “……是?!?/br> 退出燕王妃所居的正殿,朱高熾的額前出了一層薄汗。 想起母妃的話,不免心中一沉。 為何道衍大師突然將孟清和請去,為何母妃會突然如此教導,還以兩個弟弟做比? 馭下之道? 朱高熾呼出一口氣,有些恍惚,又似明白了些什么。 燕王妃與世子談過之后,道衍請孟清和鉆研佛法的次數逐漸減少,至少王安去找人時,不會次次撲空。 王府官屬的氣氛也發生了改變,隨著世子交代的工作逐漸減輕,盯著孟清和的視線越來越少。即便有,也不再如往日一般扎人,著實讓孟十二郎輕松許多。 工作的間隙,孟清和開始捧著道衍交給他的典籍研讀。 《易經》很難懂,認真去讀,卻每次都能得到不同的體會。先人積累的智慧,是在浮躁的鋼筋水泥社會中難以獲取的珍寶。 靜下心來,便能發現到身上的許多不足。 小聰明,爭強好勝,婦人之仁,瞻前顧后。 以為自己很低調,卻處處成了出頭的椽子。 自以為路走得很穩,殊不知腳下正踩著獨木橋。 漸漸的,孟清和明白了道衍的用意。 某日又被道衍叫去研究佛法,孟十二郎真心誠意的向道衍行禮,道:“多謝大師?!?/br> 道衍捻著佛珠,“仍不愿叫貧僧一聲師父?” 孟清和:“……”感激歸感激,加入不良門派,免談。 “也罷?!钡姥苄α?,“終會有那么一天的?!?/br> 小樣,看你還能嘴硬多久! 十月中旬,前方的戰報傳回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