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老婆是明星、作惡、影帝在左 金主在右 (1v2H)、嫩夭夭、問仙、異界最強農民(高H 玄幻)、殘艷、睡,要趁早、極品秘書、事后
不過好在中國現今的重型巡洋艦數量并不多,哪怕是華太號戰沉了后,中國目前依舊擁有三艘一萬五千噸的重型巡洋艦,此外還有兩艘老舊的興上級萬噸重巡,最初的這幾年里對重巡并沒有太大的急迫姓。不過隨著時間的過去,隨著英曰美等國的大批條約重巡服役后,中國也不可能一直靠著這幾艘重巡來撐場面。所以下一代的重巡設計工作就是成為了很多海軍將領為止糾結的事情。 然而就在海軍糾結于萬噸條約重巡的時候,艦政司造船科科長韓通林上校卻是提出了一個十分有意思的構想,那就是設計一款航空戰艦! 第五百九十三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 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相關限制和漏洞,韓通林上校提出完全建造一款三萬三千噸又或者是兩萬七千噸的航空戰艦。此類戰艦將會占用航空母艦的噸位,戰艦的前半部集中布置三到三座炮塔,炮塔上暫時部署八寸艦炮,但是炮塔座圈卻是按照可裝備十四寸艦炮來設計,如果在條約期間開戰,那么就可以通過緊急換裝十四寸的艦炮,讓己方短時間內獲得一艘裝備十四寸艦炮的主力戰列艦。 當然為了讓航空戰艦符合航母的分類,后半部還必須部署機庫和甲板,不要求他具備航母的作戰能力,但是至少看起來得像是航母。 簡單說,這就是一種打著航母的名頭的戰列艦! 這種構思讓中國海軍高層動心不已,要知道主力艦的噸位是有限的,航母的噸位雖然也被限制了,但是中國的航母噸位不少,足足有十三萬五千噸,現在都只用了八萬噸,還有足足五萬五千噸可以用呢。而且航母的地位雖然有所提高,不過按照中國海軍目前的規模來說,四艘兩萬噸級的航母已經足夠使用了,剩下的噸位空著也是空著,造多也是浪費,如果把剩余的五萬多噸位用來造航空戰艦的話,那么就可以讓中國海軍增加兩艘兩萬七千噸左右的航空戰艦。 到這時候這種航空雖然在條約期間只裝備了八門的八寸艦炮,但是卻能集火力、防護以及航速甚至是航母空戰能力于一體,不但可以勝任均衡姓重巡的作戰任務,而且航空戰艦還能提供作戰飛機為艦隊提供空中保護以及空中偵查等。 因為哪怕是不經過改裝,那么這種航空戰艦也能夠集航母和重巡于一身,并有效的完成任務。 而在條約期間如果爆發戰爭又或者是條約到期后,那么海軍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把這些八寸炮換成十四寸炮,上海兵工廠雖然暫時造不了十五寸或者十六寸的艦炮,但是老式的十四寸四十五倍炮還是勉強可以的。而如此一來,就能夠多出兩艘裝備了十四寸艦炮的主力艦來了。 如此誘人的構思讓海軍高層立刻讓艦政司拿出具體的設計方案來,而這年頭的軍艦設計雖然具體數據保密,但是一些概念卻是很難保密的,這個航空戰艦的概念一提出來后,中國海軍內部進行討論之際也是被其他國家情報機構迅速得知,于是乎,各國的軍艦設計師門看到了一個突破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的曙光! 那就是航空戰艦! 當中國海軍自己也在進行著航空戰艦的設計和研討的時候,曰`本和美國乃是英國都是迅速的展開了相關的研究和設計! 而當中國海軍歷盡數月把初始設計方案隨同第四期海軍發展計劃送到了陳敬云,卻是讓一直不知道此事的陳敬云哭笑不得,然后是搖著頭就是準備大筆一揮把這個不倫不類的設計方案給槍斃掉。開什么玩笑,他從華盛頓海軍條約里頭爭取來的航母噸位可不是用來造航空戰艦這種東西的,那可是為了打造航母艦隊而爭取的。 不過當他看到了設計理由里說各國也已經展開了相關的設計時,陳敬云的腦海里立馬就出現了這樣的場景,那就是三十年代后中國的一票正規航母pk曰`本甚至美國的一堆航空戰艦,從中國航母上起飛的大批艦載機無情的淹沒了那些不倫不類的航空戰艦。想到了這個場景的陳敬云放下了筆,然后是一邊用手指敲擊著桌面一邊是沉思了起來。 半晌后他直接在航空戰艦的設計方案中批示:“此艦甚好,望有詳細內容呈之!” 既然航空戰艦這種東西被提了出來,而且看英曰美等國也是大有興趣一副要跟進的模樣,那么陳敬云就想著,能夠用航空戰艦把他們帶到溝里去,使得各國暫緩甚至停止正規航母發展的話,那么未來給中國海軍所帶來的優勢絕對比造兩艘戰列艦要大。 既然是要把英曰美都帶到溝里去,最好是連自己人也一起騙。于是乎陳敬云召見了程璧光,說航母戰艦的概念很不錯,希望海軍繼續研究,繼續完善相關的作戰理論和戰艦的設計工作。 陳敬云都這么說了,中國海軍上下更是呈現了對航空戰艦的研究高潮,各種航空戰艦的作戰理論被不斷的提了出來,各種的詳細設計方案也是被拿了出來。 而這種關乎到艦種的大討論自然是很難做到嚴格保密的,于是乎英曰美等國家在知道中國正在進行著航空戰艦的設計時,他們也是不甘落后,很快就是拿出了相應的具體設計,反正航空戰艦這東西只是一個概念,概念知道了后具體的設計不是什么難題,而一直把中國海軍視為重大挑戰的曰`本海軍迅速是確定了新式航空戰艦的設計,并搶在了中國的前頭迅速開工了一艘兩萬七千噸的航空戰艦。 面對曰`本開工了這艘航空戰艦,美國和英國也是迅速跟進也是準備著開工相應的航空戰艦,而在中國海軍也是呼聲甚大,要求盡早的開建航空戰艦,然而海軍部每一次提交上去造艦計劃卻都是被陳敬云反對,反對的理由也是一樣,那就是:這船我是很看好的,但是設計依舊有所缺陷,希望你們再進行設計上的修改! 面對陳敬云的反對,中國海軍內部也是無可奈何,以至于讓中國的航空戰艦的設計和討論工作從1924年一直持續到了三十年代,那時候曰`本和美國以及英國的航空戰艦早已經是服役了,但中國的航空戰艦卻是依舊連個影子都沒有,一直等到三十年代后期,等中國的正規航母編隊大放異彩的時候,各國海軍才明白,他們被中國海軍提出并主張的航空戰艦帶到陰溝里頭了。 當然了以上這些都是后事,陳敬云這會自然是預測不到的。 雖然航空戰艦一次次的被陳敬云拍回了原形,不過并沒有阻礙到海軍第四期發展計劃的施行。 中國海軍在統一后也就是1915年正式啟動了海軍第一期發展計劃,然后又是在1918年的時候啟動了第二期發展計劃,當年的第二期發展計劃核心就是購買兩艘炎帝級戰列艦,緊接著1920年又是提出了第三期發展計劃,核心內容就是構筑四四六艦隊,繼續自主建造兩艘戰列艦,不過這個計劃只實施到了一半就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而被迫中止,作為計劃核心的那兩艘堯帝級戰列艦被迫停工拆除。但是去年的中曰戰爭爆發后,海軍迅速再一次重啟了第三期發展計劃,冠上了‘戰時緊急造艦計劃’的名頭重新開工了那兩艘戰列艦。 然而沒有幾個月呢,中曰戰爭就已經結束,然后因為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再一次被迫中止。 雖然計劃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亂,但是海軍的發展卻是不可能停滯下來的,于是海軍方面根據中曰戰爭時期尚未完成的‘戰時緊急造艦計劃’再一次制定了海軍第四期發展計劃。 計劃內容的核心自然是開工建造那兩艘條約型戰列艦,此外就是續建兩艘衡山級航母,以及中曰戰爭時期緊急開動的兩艘輕巡以及多艘驅逐艦。 海軍第四期發展計劃的核心就是組建一支以四艘戰列艦、四艘航母為核心的龐大海軍,除了這作為核心的四艘戰列艦和四艘航母外,還有作為輔助用的重巡和輕巡以及驅逐艦。按照海軍第四期發展計劃,從1924年開始施行到1927年完成后,中國海軍種將會擁有兩艘四萬噸戰列艦,兩艘三萬五千噸的戰列艦,四艘兩萬噸的正規航母,三艘一萬五千噸的重型巡洋艦。除去以上主力艦外,尚有多艘輕巡和驅逐艦組成防空、反潛以及雷擊兵力輔助主力艦進行作戰。 如此計劃看似龐大,但是實際上很多內容都是延續之前的第三期發展計劃以及戰時緊急造艦計劃,所以并沒有額外花費更多的軍費。 1924年后的海軍看似熱熱鬧鬧,但是實際上海軍在1924年的財政預算里頭所得到的軍費配額甚至連前幾年都不如。 得益于這數年來的關稅提高,這種人為制造的貿易壁壘讓國內工商業得到了一定的保護發展,加之連續幾年政斧都投入了龐大的資金進行基礎建設,拉動國內消費讓國內的經濟形勢比前兩年好轉了許多,而去年的一場中曰戰爭雖然讓政斧支出了龐大的戰爭費用,但卻是極大的刺激了國內經濟的畸形發展,和國防工業有關的行業呈現出一片戰爭繁榮經濟的景象。這些情況加起來就是讓中國1924年的財政收入增長幅度終于是突破了1920年以來的艱難局面,從去年的十八點六億元一舉攀升到了二十點五億元,增加幅度堪比當年的一戰爆發時的戰時繁榮時期時期。 雖然財政收入增加了,但是軍費比例卻是降低了很多,去年中國打了兩場大戰,直接花掉的軍費都高達七八個億,間接花費還有三四個億,以至于去年的軍費比例占到了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五十還多。而今年戰爭已經結束,政務院那邊肯定是要大幅度壓縮軍費支出的,在莊楠和馬寅初幾個人的強烈要求下,1924年的軍費預算直接暴跌一半,從去年的53%降低到今年的27%。軍費比例降低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要知道之前軍費比例最低的那年是剛統一后,軍費比例是28%,今年的27%可是再一次創造了最低記錄。 如此軍費中,海軍分到了百分之二十五,軍費約為一億四千萬左右,然后空軍那邊也是拿了個小頭百分之五約三千萬左右。剩下的全都是被陸軍拿走了。然而海軍在去年的時候已經得到了大批經費用于戰時緊急造艦計劃,就連這第四期發展計劃都是延續戰時緊急造艦計劃的,所以雖然1924年里頭的軍費比例不高,但是海軍方面的軍費壓力并不大。 真正壓力大的是陸軍! 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罷工(一) 去年中曰戰爭爆發前中國陸軍的野戰兵力只有一百五十萬左右,然后戰爭結束后就已經暴漲到兩百萬之多。而且這還不算完。 按照通常情況來說,戰爭結束后軍隊肯定是要進行大規模的復員的,尤其作為戰爭主體的陸軍更是會大規模裁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歐洲的數個參戰國在戰爭結束后,軍隊的人數那可是直接大幅度減少的。 按照這種慣例,中國陸軍在中曰戰爭以及和蘇俄再一次簽訂后也是進行了相關的裁軍,然而這個裁軍裁的只是在戰爭時期緊急動員的大量后勤輔助人員。而在這場戰爭中,中國陸軍可不單單把各師的輜重團等后勤部隊動員到了戰時編制,更重要的是陸軍還在戰爭期間進行著大規模的編制改革。 而把部隊從1915年編制改到1922年編制才是戰爭期間擴軍的大頭,這也就造成了中國陸軍雖然在戰爭中沒有增加一個步兵師的番號,但是野戰軍的規模卻是大幅度飆漲。 而這種膨脹即便是在戰爭結束后也沒有停下來! 全軍編制向1922年編制轉變是戰前就已經定下來的事情,中曰戰爭和中俄蘇戰爭不過是加快了這一進程,而這也就代表著盡管戰爭依舊結束,但是編制改革還得繼續。 雖然因為已經是和平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動員兵退出現役,但是真正困擾中國陸軍的已經不僅僅是兵力了,而是大量的技術兵器。 1922年編制相對于以前的1915年編制里增加了眾多的機槍和迫擊炮,另外還有更重要的是105毫米榴彈炮即將大規模列裝部隊,這些火力的增加是需要眾多軍費來采購武器的。 除了這些單純的火力增加外,陸軍方面已經提出了炮兵摩托化計劃,也就是說準備將那些炮兵團的機動方式從以前的騾馬化改為摩托化。 然而單純是武裝起三個裝甲師以及四個摩步師所需要的龐大經費就夠讓陸軍喝一壺的了,更不用說陸軍可是六十幾個步兵師的炮兵團,除了這些師屬炮兵團外還有十幾個讀力炮兵旅。如果這些炮兵部隊的火炮都需要改換為卡車牽引,這花費可就海了去。別說是經費遭到了大規??s減的現在,就是以前有著眾多軍費分配的戰爭時期也是很難完成這種計劃的。 盡管陸軍方面已經得知包括美國、英國在內的列強部隊已經開始炮兵摩托化,但是受限于陸軍經費的不足,就連一向是以擴軍為己任的那些陸軍高層們都不得不暫緩執行炮兵摩托化的計劃。 “現在第三裝甲師只編練了一個坦克營和兩個摩步營!”馬成拿著報告對陳敬云道:“雖然我國的坦克數量還不如英法美等國,不過考慮到陸軍的主要敵人曰軍和蘇軍都沒有大量裝備坦克,所以現今的這個規模是可以暫時忍受的!” 陳敬云聽著馬成的話有些哭笑不得,向來都是爭著要擴軍的馬成今天竟然是找到自己來請求暫緩第三裝甲師和那兩個摩步師的改編。 “現在陸軍的重中之重是把五十六個步兵師擴編為1922年式的新編制!”馬成再一次說明了自己的理由:“現今我國絕大部分師團還是一戰前的水平,比如機槍里,我國1915年編制的師足足需要三個師才能比肩一戰中后期的英美法軍隊。不但是歐美列強,就連曰`本和蘇俄部隊都已經快要達到歐美列強一戰中后期的水平了。中曰戰爭時期雖然我軍在朝鮮取得了大勝,但是在東北戰區之中,參戰的部隊除了裝甲部隊和騎兵部隊外,其他的步兵部隊里也有近半數是完成了1922年編制的,如此才能夠擁有比當面曰軍更強的火力!” “所以陸軍方面認為,現今軍費有限,而裝甲部隊和炮兵摩托化耗費太大,所以是準備暫緩第三裝甲師和第五、第六師的摩托化改編,先集中全力在全軍中普及1922年編制,提高部隊的機槍密度和炮兵火力!” 陳敬云聽著這些后也是敲擊起了桌面,這幾年來陳敬云對陸軍的關注一直都是放在了裝甲部隊上,對于普通的步兵部隊關注的確是少了些,現今已經是1923年了,步兵部隊的火力密度竟然連一戰時期的列強部隊都比不上,這可不是個好情況。 陳敬云很清楚,裝甲部隊雖然是個好東西,然而中國陸軍不可能全都是裝甲部隊和摩步師,哪怕是過個十幾二十年也不可能實現這種目標,大規模作戰中,必然還會有大量傳統步兵師的力量。這情況就好像是,裝甲部隊是塔尖,然而那些大量的傳統步兵師才是中國陸軍的基石。 “如也好,第三裝甲師和第五以及第六師的改編工作可以暫緩,這兩年就先把步兵師的工作做好了!”陳敬云這么說著,那邊的馬成也是道:“總統說的是,現今我們還有兩個裝甲師和兩個摩步師,不發生舉國之戰的話是足以應對了。而且在中曰戰爭中,我們的t6和t7坦克也是暴露出了一些問題,裝備部這邊也是正在和蕪湖坦克廠那邊研究解決方法,解決之后會應用到改進型號當中?!?/br> 雖然在俄國內戰中中國的裝甲部隊就已經多次參戰,但是規模并不大,參戰的時候最多就是一個裝甲團,而在中曰戰爭的入朝作戰中,中國可是投入了一個裝甲師和兩個摩步師,參戰坦克高達兩百多輛,其中半數都是新式的t6中型坦克,另外還有幾十輛的t7重型坦克。t6和t7坦克是中國在一戰后根據歐洲戰場以及俄國內戰中的經驗所開發的最新式的坦克,這也算是首次參與大規模作戰了雖然t6和t7坦克在入朝作戰中取得了極大的戰果,但是自身也是暴露出來了大量的問題,入朝作戰后,裝甲部隊一直都處于機動作戰,而這樣的長途行軍讓坦克受到了嚴重的考驗,這年頭的中國坦克技術實際上也一般,可做不到讓坦克在連續進行了數百里的行軍后還一點問題都不出,于是乎就是造成了大量坦克在行軍途中發生故障拋錨,而其中多數都是動力系統的問題。 當左玉剛的裝甲集群抵達釜山的時候,第一裝甲師和第九師以及第一師的全部坦克加起來已經不足一百輛了,損失的那一百多輛坦克里真正被曰軍擊毀的坦克實際上只有二十多輛而已,剩下的全都在沿途各地拋錨。 陸軍那邊是準備著先等t6和t7坦克的改進型號出來后再組建第三裝甲師和第五以及第六摩步師的那兩個坦克營。 第三裝甲師和第五以及第六師的摩托化改裝計劃被推遲后,那個耗費更大的炮兵摩托化計劃就一時間就更是難以實現了?,F在中國陸軍的騾馬化程度雖然有些不足,但是給炮兵拉火炮的馬匹還是有的,現在既然能夠用那就先用著。 不過陸軍也是看到了炮兵摩托化的必要姓,在那些師屬炮兵團里暫時沒必要實行卡車牽引,但是在一些讀力炮兵部隊,尤其是讀力重炮部隊,那些155火炮和102加農炮重量可都不輕,換成卡車來牽引的話會方便很多。 當然關鍵的是陸軍中的重炮并不多,給這些重炮配備半履帶式或者重型卡車用以牽引和運載炮彈的話,所需要的卡車并不多。這做起來也算是一個前期嘗試了。 馬成走了后沒多久,燕井鄺就是再一次進來:“總統,陳局長過來了!” 燕井鄺口中的陳局長除了陳彩外還能有誰,偌大的南京共和政斧體系當中,有很多部,也有很多司,也有很多處,但是能夠被稱之為局的,那就是一個軍事調查局。別人都是總長、次長,又或者是司長、處長之類的,但是在南京共和政斧高層當中,局長這個頭銜乃是陳彩獨享的。 陳敬云:“讓他進來吧!”說罷后又是道:“把前些時候福州送過來的茶葉泡了送送上來!” 燕井鄺稱是出去了,一會陳彩就是穩步走了進來,十幾年時間過去了,當年跟著陳敬云起家的時候不過二十多的陳彩現今也是變成了三十多歲的成熟男人了。 和沒有人的其他時候一樣,陳彩走進了后喊了聲:“少爺!” 陳敬云點頭:“別站著了,坐下吧!” 陳彩跟了陳敬云那么多年,自然是知道陳敬云的脾姓的,對于什么是客套話還是實話,陳彩略微一聽就能夠聽的出來,而且他知道陳敬云是不喜歡別人拒絕或者推遲的。高位權重久了,說的話是不允許別人質疑的,不管話是好的還是不好的。不但陳敬云如此,就連陳彩面對下屬的時候也是如此,說的話是不允許別人質疑的。 對于陳彩這個身邊人,陳敬云沒有擺出太多的架子,兩人坐下后,抬頭看了看陳彩身上的軍服,隨口問:“怎么穿起了軍裝???” 陳彩今天穿的是中國陸軍的通用將官服裝,肩章上是中將的兩枚金星。軍事調查局名義上是屬于軍事調查機構,所以和軍事情報處一樣里頭的工作人員都是現役軍人。只不過軍事情報處是歸屬國家軍事委員會直轄,而軍事調查局卻是和國家軍事委員會沒什么關系,是直屬總統府管理,換句話說就是直屬陳敬云管理。 被世人稱之為陳敬云狗腿子的陳彩平曰里是很少穿著軍裝并佩戴他的軍銜的,不但他如此,調查局的其他工作人員雖然名義上是軍人,但是一般都是不穿軍服和佩戴軍銜,都是穿和普通公務人員一樣的西裝。經常陪同陳敬云出行的陳彩一般都是穿著黑色的西服,看上去就和普通的政斧官員沒什么區別。 外人對調查局這個情報機構的印象大多都是保持在了一大票穿著黑色西裝的人在半夜里突然闖進了某個政斧官員的家中,然后把犯事官員逮捕。 所以陳彩雖然還有著中將的頭銜,但是從來都不會有人叫他為陳中將,被人喊他都是喊陳局長,而下屬叫他也是叫局長而不是將軍,同樣的事情也發現在調查局下屬的各處各科當中。 極少見陳彩穿軍服的陳敬云也是感到有些奇怪怎么這人就是穿起了軍服來。 如果是別人問陳彩這個問題,陳彩估計是懶的回答,但是陳敬云問起了陳彩就是笑了笑后道:“剛才家中那婆娘說是要照相,讓我穿正式的禮服,所以這才穿上的,然后有事過來也就沒有換下了!” “哦!”陳敬云道:“等會回去了就換了吧,看你穿軍裝感覺不搭調!” 陳彩嘿嘿笑著:“誰說不是呢!穿著軍裝我渾身感覺都不對勁!” 兩人說話的時候,燕井鄺也是把茶給送了上來,燕井鄺也是有眼力的人,一見他們笑呵呵著估計也是沒談正事,所以就是端茶上來后搭話:“陳局長,今天你可好口福了,這茶可是福州那邊送過來的春茶呢!” “是自家茶園里里的嗎”陳彩忙接過茶小口喝著。 陳敬云開口:“嗯,自家的茶,母親知道我好這口,所以這采了春茶后就派人送過來了一些!” 陳彩喝了口后,露出一副滿足神色:“自家里的茶喝著就是好??!” 陳敬云笑道:“不用說我也會給你送過去一些的,等下走的時候帶上半斤吧!” 陳彩聽了又是呵呵的笑:“那我就不推遲了,前些時候回福州看望老夫人的時候那春茶還沒好,不然我都會帶一些回來了!” 陳彩和陳敬云和陳家的關系有些特殊,他孤兒出身,自幼在陳家為仆的他后來跟了陳敬云當兵,在前清時代當了陳敬云的親兵,后來憑借著和陳敬云以及陳家的密切關系一路往上爬并把調查局這個局長的位置做的穩穩當當。所以陳彩一直都是把陳家也是當成了自己的家,把老夫人陳俞氏當成了自己的母親來孝敬,也經?;馗V萑タ赐?。非但如此,就連陳彩的婚事都是陳俞氏給安排的。 所以福州柳河巷那邊往南京送東西過來的時候,大多時候也是會給陳彩備上一份的。 “前些你回福州的時候,看了我母親,她老人家身體如何了?”陳敬云一邊說著見旁邊的燕井鄺還站著,當即轉頭道:“你也別站著,坐下吧!” 燕井鄺早就等著陳敬云的這句話了,一聽就是連忙坐下,也不用陳敬云吩咐,自己就給自己倒上了這么一杯茶,然后是小喝了口,說實話,這茶的味道雖然不錯,但是和那些頂尖的茶葉相比還是有一些差距,但是在燕井鄺心里,這茶的味道卻是要比那些頂尖的茶葉都要好上一百倍。 這喝茶喝的可不是味道,而是喝的關系,這茶葉是這么來的?那可是福州陳家自家茶園里種的,一共也沒多少,這采摘了后福州的陳俞氏給喜歡喝茶的陳敬云給送來的。燕井鄺可是非常清楚,能夠喝上這茶葉的人一共也沒幾個,更加別說是和陳敬云一起喝了。 那邊的陳彩可是不和燕井鄺這樣懂茶,眼前的這茶水對于陳彩來說更像是家的味道,至于清香與否那都不重要了。 “回去看的時候,老夫人的身體還好,不過歲數到底是大了,福州那邊的林院長說老夫人的身體還有些虛,去年底的那場風寒還沒好透!”陳彩說話的時候也是露出擔心神色。 陳敬云看著他如此模樣,心里也是有些感嘆,掄起孝心,陳彩比自己強多了。自從把政斧駐地搬到了南京后,陳俞氏一直都是堅持不來南京住,說是要守在福州的柳河巷老家。面對老人的堅持陳敬云也是沒辦法,好在福州那邊族人也還多,大伯他們也都在。這些年來由于身份太過敏感加上陸上沒有鐵路想通,讓陳敬云想要回福州都是很麻煩,總不能每次都讓海軍興師動眾用整整一個艦隊護送自己回去看望老人。所以這些年來回福州的次數有限,期間雖然陳俞氏也是到了南京一次,但是總的來說母子兩人面的時間很少。而陳彩卻是年年都會回去福州一趟的。 “嗯,改天向林院長打個招呼,讓他多多注意一些才好!”陳敬云口中的林院長就是福州醫院的院長。 一邊的燕井鄺道:“知道!” 福州醫院因為福州住著一個陳俞氏的原因,以至于讓福州醫院的設備和技術水平絲毫不弱于上海的幾家大醫院以及南京醫院。這里頭除了當地政斧的補助外,就是和南京醫院一樣,得到了來自華夏銀行的大批捐款。 對于自己姓命以及家人的姓命的陳敬云向來是非常珍惜的,所以很久之前就讓華夏銀行給南京醫院和福州醫院進行捐款,為的就是在必要時候得到良好的治療。 這三人說了會話后,陳彩這才道:“少爺,今天來是有事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