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老婆是明星、作惡、影帝在左 金主在右 (1v2H)、嫩夭夭、問仙、異界最強農民(高H 玄幻)、殘艷、睡,要趁早、極品秘書、事后
為了維持蘇南戰事以及補充相應的庫存,他袁世凱已經在短短一個月內連續向曰`本人下了數批訂單,采購大批量的彈藥武器,尤其是炮彈和子彈更是多。 說起來北洋也慘了些,占據的地盤雖然不下,手下的軍隊更是國內最多最強的,但是偏偏他控制下的地區里就沒有一個大型兵工廠,漢陽在湖北被黎元洪控制著,至于福州兵工廠嘛那是陳敬云自己建立起來的,北洋控制下的兵工廠雖然也有些,但是和這兩者一比起來就是規模太小了,根本就滿足不了北洋數十萬大軍的需求,現在袁世凱已經考慮在鞏縣建立一個大型兵工廠,但是現在嘛,他連子彈都得進口。 腦海里閃過這些煩心事,袁世凱臉色是越來越深沉:“周總長,現在財政部那邊如何,第七師請調的軍費什么時候能夠籌齊!” 周學熙苦笑著:“這個……現在財政部的倉庫里都已經能跑老鼠了!能用的款子先頭都已經給了,現在實在是挪不出來了!” 財政部的困難袁世凱是知道的,也知道周學熙這段時間維持財政部很勞累,當即道:“你也辛苦了,不過還請多想辦法,看能不能湊出一部分來,總不能讓前線的將士餓著肚子拿著空槍打仗不是!” 說罷后,袁世凱的話鋒一轉:“嗯,現在借款談的如何了?” 第二百二十章 居仁堂(二) 自從從熊希齡手中接過財政部總長的位置之后,周學熙才算是明白了當初熊希齡為什么要辭職。這處理北洋內部財政事務還好說,雖然北洋的財政體系亂了點,收入少了點,支出大了點,但是一番稀泥湖下來,拆東墻補西墻的話好歹暫時還能支撐得下去,累點也不算什么。但是這個善后大借款完全就是個燙手貨啊。 北洋政斧急需一大筆的借款來緩解財政壓力,更希望用這批借款來當成軍費以此完成實際姓的統一。北洋的這個目標幾乎不是什么秘密了,那些洋人更是清楚北洋軍的打算,所以國內局勢越來越緊張之際,五國銀行團反而是越來越拖延,要價也越來越高,最開始只是單純的商業借貸,后來就開始要求鹽政抵押,要求監管財政,要求地方政斧的財政抵押等等。 大概周學熙接過了和五國銀行團的談判事務之后,更是切身感受到了龐大的壓力。他很明白,如果他什么都不爭,全盤接受五國銀行團提出的各項要求的話,第二天他就得被全國的報紙罵成賣國賊,興許不用幾天功夫就得被那些激進的革命黨當成民族敗類而刺殺。 面對這些如此龐大的輿論壓力下,周學熙可不敢隨便背上賣國的罵名,只能是一邊拖著一邊費勁了心思和五國銀行團,試圖找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他甚至想過,如果最后談判不成,袁世凱又非要簽訂那些苛刻條件的話,那么他周學熙少不得要學熊希齡來辭職的。 所以周學熙聽到袁世凱問這個更是哭著臉道:“大總統,那些洋人根本就是欺人太甚,月初的時候本來就已經談好了大體條款,但是沒過兩天他們就又是變卦了,非但要河南、山東等省的鹽政抵押,甚至要求用這數省的財政抵押,并且要求派人監管諸省財政??v觀古今,從未有過如此苛刻條例,如果我們這都答應的話,中國將國之不國,又和亡國何異!” 袁世凱剛想說:這他們說出來的條件,我們就還價嘛,但是知道這事實在荒唐了點,任何一個愛惜羽毛的人都不會同意這些條件的,如果自己讓他去談的話,估計這周學熙就的和熊希齡一樣立馬辭職了。所以這心思一轉過后道:“這些亡國條件自然是不能答應的,不過善后大借款呢還得繼續談,周總長你還得多多費心盡快辦下來。那些太苛刻,涉及主權的條件不能答應,不過其他方面可以適當的讓步,可以給多一些利息嘛,還有他們之前不是說要用這批貸款墊付前清的各項欠款嘛,我決定了,這條可以答應他們,只要把借款總額提高一些確保我們能夠拿到手的不會少就可以了?!?/br> 這墊付前清的各項欠款,可是雙方之前一直爭執不下的條件,袁世凱自然不想自己辛苦借來一筆錢,然后大半數都還拿不到手就被洋人又拿回去了,而且將來要還的錢只多不少?,F在情況緊急,蘇南那邊眼看著就沒錢支撐下去了,所以袁世凱也顧不上以后的還款問題了。 至于以后償還問題,袁世凱沒考慮過那么多,在他看來只要自己有了這筆錢就能夠統一中故宮,統一中國后以中國的人力物力不愁發展不起來,到時候償還欠款小菜一碟。這想法都是和陳敬云差不多的,想的都是如何現在把錢拿到手,至于以后怎么償還根本就不在乎。 周學熙聽到袁世凱如此說,心里雖然有意見但是沒說什么,只是點頭后道:“我明白,明曰我就去準備重啟借款的談判!” 袁世凱和周學熙的這一番對話,周圍幾個人都聽在耳里,以至于讓他們也都是心里唉聲嘆氣的,打仗嘛,誰都知道打的是錢,單靠前方將士的勇武是打不贏的。而現在財政部那邊又是拿不出錢來,恐怕這蘇南戰事不太好辦了。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現在北洋陸軍部那邊拿不出什么錢來,但是實際上駐扎下面各地方的部隊本身卻多少都有著小金庫的,比如之前駐扎清江浦的張勛第八師,他可是沒從北洋那邊拿過多少軍費,基本都是他自己在當地搜刮的,同樣的,當初駐扎在徐州的第五師雖然有著北洋陸軍部的軍費養著,但是有著相當一部分軍費都是來源于駐地的搜刮。這些情況同樣存在于之前駐扎山東的第三師,以及現今駐扎山東并正在增援南京的第七師,以及在河南的第九師和駐扎在京漢線上的第四師和第六師。另外東北地區的第二十師以及二十三師和好幾個混成旅和部分附屬部隊,比如毅軍等等都是如此。 可以說,北洋軍在辛亥前是一個整體,但是自從辛亥后,隨著各支部隊分駐各省份,袁世凱雖然還能通過調動高層將領來實現指揮,但是這些北洋高級將領們一旦到外地駐扎后,掌握了當地的軍政大權體驗了山大王的感覺后,多少會有自立的念頭,而基于北洋軍的落后軍制,根本就不能有效控制下面將領們私自造兵,比如曹錕的第三師辛亥時期乃是標準編制,但是辛亥后曹錕自己私自弄了個護衛團,這個步兵團三千余人并沒有算在第三師的編制里,而是屬于編外沒有正式名分的那種,這也是曹錕第三師的總兵力不是標準的一萬一千余人而是將近一萬五千人的根源所在,這種情況同樣存在于其他北洋部隊。 某種程度上來說,辛亥后的北洋軍已經分裂城了以每個師為基礎的軍事集團,不再是之前的一股繩了?,F在袁世凱的威望如曰中天,低下的將領們自然不敢違背袁世凱的意思,就像之前的王汝賢一樣雖然罵罵咧咧著但是一樣的老老實實的拿出小金庫的錢自己發了開拔費后增援南京,但要換成了別人,他王汝賢就敢直接拒絕出兵,至于馮國璋死活關他屁事。 這些情況造成的就是北洋的初步分裂,讓袁世凱感到指揮手下將領越來越力不從心,從而有了新建第十師和第十一師的打算。 不過這種事雖然壞透了但是某些時候也是有好處的,比如現在大家都不指望著陸軍部給錢養著,所以平時都是自己下面搜刮錢,這小金庫里也積攢了不少,真有什么事了不得不打的時候,就算老袁一毛錢都不給,下面的部隊也還能繼續打仗。比如安徽的黃興和柏文蔚暈了頭,主動發兵北伐進攻河南的話,那么河南的北洋軍難道袁世凱不給軍費就不打仗了,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不用袁世凱吩咐,人家就自己開干了。 然而這種情況只能是涉及到他們自身的利益的時候,要是讓他們主動自己出錢出兵去蘇南幫馮國璋打仗,那是想都不要想。袁世凱真要壓著他們去增援也行,錢,彈藥補給一樣都不能少。 王汝賢現在就是這樣,先鋒部隊已經到達滁州了,但是借口部隊需要進行休整補給,同時缺少彈藥等等理由愣是沒主動南下去數十里外的南京給馮國璋解圍。非要等著陸軍部給他們補充了彈藥補給和軍費后,才肯有所動作。 北洋軍內部的這些復雜關系有趣的很,有點像是在袁世凱的領導下維持著一個松散的軍事同盟關系。不是戰友,而是盟友,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至于歷史上袁世凱死了后嘛,那就是盟友直接變成敵人了,直系和皖系以及后來的奉系等相互廝殺了十余年。 北洋軍內部的這些狀況就造成了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局面,那就是明明知道蘇南戰事緊張,但是袁世凱就是沒辦法繼續增調更多的部隊南下作戰。以北洋政斧現在的財力而言,維持三個師在蘇南作戰已經很勉強了,維持四個師在蘇南就的破產,更多就別想了。除非袁世凱憑著臉面不要,拼著手下那些大將叛變的風險強行調他們上前線,這樣做也就得面臨著再一次燕京兵亂的風險,不同的是上次燕京第三師兵亂是他授意的,而下一次可能就是別人授意的了! 蘇南那邊已經如此,急也急不來,反正第七師現在已經南下,這蘇南局勢再壞也壞不到那里去,大不了就繼續拖著。而中國那么大,除了一個陳敬云外,袁世凱還得對付很多人呢。 比如黎元洪,比如唐繼饒,比如山西的閻錫山,又比如廣西的陸榮廷等大大小小各軍閥,本來呢之前還得加上一個蔡鍔。但是說實話,袁世凱自己都想不明白怎么會有這么傻的人,竟然只身傻乎乎的就跑來了燕京,袁世凱驚嘆之余,先是給蔡鍔弄了個虛職:全國經界局總辦,然后讓趙秉鈞派了足足數十人的衛隊保護他,名為保護實乃軟禁了。至于先頭說的什么陸軍總長、次長啊之類的,誰還記得以前他老袁說過什么??!反正他自己是記不得了,人老了記憶不好了。 “湖北黎元洪那邊鬧的如何了?”袁世凱隨口問著。 此時一邊的段祺瑞道:“湖北那邊已經差不多了,黎元洪和革命黨的軍隊在武漢三鎮大戰了半個月,雙方死傷慘重,現在黎元洪控制了漢口和漢陽,而革命黨那邊控制了武昌。不過武昌的革命黨現在已經是強弩勢末,傳聞只剩下三千余殘兵敗將,黎元洪要拿下武昌的話應該不成問題!” 湖北動亂之后,黎元洪的軍隊和革命黨的軍隊發生大戰,不過這一個月里頭全國人的眼睛都盯著蘇南戰事,相反湖北那邊卻是沒什么人關注。主要還是因為那邊的規模要小一些,而且湖北的黎元洪和革命黨就算再蹦跶,也影響不了全國局勢的走向。不過北洋這邊卻是多少關注著,京漢線的第六師已經前移到信陽,預防湖北發生不測。只要袁世凱愿意的話,他隨時都可以派第六師和第九師南下湖北,但是因為有著諸多顧慮而不能付諸實行而已,一個是因為北洋現在在蘇南和國民軍正打著,實在沒啥精力來開辟第二個戰場。另外一個就是害怕進攻湖北從而引起安徽黃興以及云貴唐繼饒、廣西陸榮廷的警覺,要是他們因為害怕北洋軍大舉南下而聯合起來的話,那么就是個超大的麻煩。 所以在善后大借款完成之前,在北洋軍準備好之前,大規模南下是不現實的。至于蘇南戰事,那得另外說了。 這時候,段祺瑞又道:“還有,剛才我們收到一封通電,是云南都督唐繼饒發的!” “哦,說的什么!”現在中國不管是大小軍閥還是什么人,都喜歡有事沒事發一封通電,所以唐繼饒的通電并沒有引起袁世凱的注意。 段祺瑞道:“大總統請過目!” 說罷后,就是親自遞上了電文,袁世凱打開電文一看,臉色瞬變,口中道:“他倒是好胃口,想要四川!就不怕崩壞了他的牙!” 其實雨天我寫文有些隨意,基本想到那里寫哪里,屬于瞎扯的那種,有時候覺得扯遠了就回過頭說幾句劇情。我一個人瞎說有時候看起來就會沉悶的很,所以偶爾也會寫點傳統小說的劇情調節下氣氛,比如董白氏和陳敬云這段亂七八糟的感情故事,陳府后院里那些女人們的小心思,興許以后還會寫寫名媛、紅顏、洋妞、姐妹、母女……嗯,也許會有其中一些,興許全都有,看以后行文時的感覺了,諸位拭目以待吧! 第二百二十二章 滇軍和四川(一) 唐繼饒近段時間過的很是瀟灑,自從蔡鍔主動北上之后,身為滇軍的第二號人物就是接替了云南都督的職位,一舉掌控了滇軍大權,并且一上任云南都督后,就是準備大肆擴張滇軍。 滇軍在蔡鍔時代,就已經進行了陸續擴張,從最開始數千人急速膨脹到三萬余人,年初唐繼饒率軍進入貴州自任貴州都督之后,又將手下的近萬部隊擴充為兩萬余,由此雖然目前滇軍表面上只有兩個師的編制,但是下面有著諸多地方民團、巡防營之類的番號。然而和其他省份不同的是,這些地方民團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民團,而是按照正規野戰部隊的標準來建設的。這點從之前云南購置了大批量武器裝備就可以看的出來,那么多的軍火絕對不是區區兩個師兩萬人的部隊能夠消耗得了的。 蔡鍔時代的滇軍因為蔡鍔的個人因素,蔡鍔想要促成和平統一,甚至不惜以身涉險北上任職所以在軍隊編制上遮遮掩掩,雖然瞞不過諸多實權人士,但是普通民眾知道的卻是不多的。然而唐繼饒一上臺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編部隊的番號,之前那些亂七八糟的地方民團一律撤銷,重編為正規野戰部隊。不過這一點上唐繼饒并沒有和北洋軍以及國民軍一樣采取大規模的師級編制,而是保留了原來的兩個正規師編制后,采用了混成旅的編制,建立了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第三混成旅、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第六混成旅。除了整編原有部隊外,還在準備新建云南第三師,而這個第三師的主體是以會澤稽士兵軍官為主,會澤也就是唐繼饒的老家,辛亥后,唐繼饒在老家會澤的聲望如曰中天,當他派人回老家招兵時,參軍者踴躍無比,不用多久就已經募滿了大量的士兵,而云南第三師的大量軍官也和滇軍的其他部隊一樣,以云南講武堂畢業生為主。 說北洋軍就不能不提保定軍校,說起國民軍就不能不提福州軍校,說起這滇軍就不能不提云南講武學校了。在之前或者現在的各軍隊中,幾乎每一個較大勢力的軍隊都有著自身讀力的軍校,北洋軍有保定軍校和陸軍大學,國民軍有福州軍校,而身為國內第三大的軍事集團滇軍同樣有著云南講學學校。 不管是前清時代的云南暫編第十九鎮還是民國后的滇軍,他們當中的主要軍官基本都是由云南講武堂學生充任,這一點尤其是民國后體現的更加清晰。民國后,蔡鍔擴張滇軍的同時也和陳敬云一樣,擴張了云南講武堂,用于培養各種基層軍官,有了這些基層軍官才讓滇軍的擴張有了基礎,同時也讓滇軍和國民軍一樣,自身培養的軍官占據了絕大多數。 滇軍大肆擴軍,自然不是為了好玩,更加不會平白無故嫌錢多擴軍燒錢玩。不管任何事情都是有著目的姓的,滇軍的擴張同樣如此。 而如果此刻看著中國地圖,再把各省份的各種勢力標注一下的話,那么就可以很清晰的發現滇軍的下一步戰略是什么,那就是四川! 觀今中國局勢,陳敬云的國民軍控制著福建、浙江、廣東包括在內的東部地區,并且少部分蘇南地區。兵力有著八個正規野戰師,兵力高達十萬,而且還收攏了海軍的絕大多數作戰艦艇。其他的還有一個國內規模最為龐大的福州兵工廠以及已經堪稱國內第二大軍校的福州軍校,這等實力國內除了北洋外其他勢力根本就無法比肩。 與之相對的北洋軍更為龐大,雖然他有著諸多問題,被財政以及各方將領擁兵自重而困擾著,但是憑借北洋數十萬大軍和中央政斧的大義名分,傲視國內群雄是毫無問題的。 接過來就是滇軍自己了,控制云貴兩省的滇軍也是一個擁有完整體系的軍事集團,雖然下屬的兵工、軍校都不如前面的兩大勢力,但是滇軍的最大優勢就是地利,周圍并沒有強悍的敵人,不管是北洋還是國民軍距離電鋸都有著一大段距離呢。這種優勢可以讓他從容發展擴軍。 接下來嘛,就是廣西的陸榮廷了,這人近期雖然把握住了機會出兵廣東,并且成功的占據了廣東西部,但是這么一來他的桂軍就直接和國民軍接觸上,據說陸榮廷為了防備國民軍繼續西進已經在梧州以及肇慶部署了高達三萬余人的部隊,幾乎牽制了桂軍的大部分主力部隊。而且被趕到了粵西地區的龍濟光也不甘寂寞,雷州半島以及以北地區占據了地盤,并且和桂軍發生了多次的大規模戰斗。 然后湖南的譚延闿不用說太多,湖南內部太亂,到現在譚延闿還忙著整頓內部呢,憑他的手段和湖南的內部混亂狀況,給他十年功夫都掌控不了湖南,更別說擴張了。 湖北現在也亂了,黎元洪和一群原共進會的革命黨人在湖北殺的昏天暗地。 接下來,就得說說四川了,四川自從辛亥后就一直混亂無比,大量的所謂軍政斧在各地冒出,而且每個人都說自己才是四川正統都督,不服的話就打一架再說,年初的時候原本渝城和成都的兩個軍政斧已經是達成了初步協議,組建統一的四川軍政斧。然后這個重新組建的四川軍政斧只是徒有其表,下屬的各方勢力根本就是誰也不服誰,所以這一年多來四川幾乎天天在打仗,數千人乃至上萬人規模的戰爭也是發生過多次了,愣是把一個好好的四川弄的亂七八糟。 說起這四川混戰的根源,最主要就是四川內部的諸多派系,比如四川第五師熊克武為首革命黨人,但是除了熊克武外,四川其他四個師的師長不是四川講武堂的學生就是教官,也就是所謂的武備系。如果只是有著這兩個派系的斗爭也就算了,偏偏旁邊還有個滇軍煽風點火。最后表面上的四川都督尹昌衡為了平息下屬各個派系的爭斗,同時為了緩解軍政斧的財政壓力,所以就制定了一個防區制,即給分駐各地的部隊劃定一個防區,各部隊不得跨越防區,而在防區內各部隊自行收取一定的軍費用以養軍。 而這個所謂的防區制可以說極大的加劇了四川的混戰,下半年開始的四川大規?;鞈鹨簿褪窃谶@樣的背景下產生的,下面五個師的將領包括熊克武在內那里還管的上什么國內其他局勢啊,一個個都是使足了勁搜刮地方然后擴充部隊,如果不計算武器以及部隊質量的話,四川內的各軍閥部隊加起來比國內任何一個省份都多,單單是第四師劉存厚手下就有足足十三個步兵團,兵力足有三萬余。 縱觀國內局勢,就已經可以很清晰的發現滇軍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或者說能夠朝那里發展了。貴州東北就是湖北,那里雖然黎元洪和革命黨打的亂哄哄的,但是湖北那個地方可是個火藥桶啊,旁邊有著河南的北洋軍、安徽的黃興、江西的李鈞烈都眼盯著呢,一個搞不好那就是rou沒吃上就得惹一身搔,所以唐繼饒就沒想過去趟湖北那渾水。而去東南的話,那就是廣西,陸榮廷的桂軍雖然主力都被牽制在廣東西部地區,但是桂軍的表面兵力也不少,戰斗力也不弱,打起來的話滇軍并沒有十足的把握,如果和國民軍合作的話興許還成,但是這些一來就要和國民軍正面接觸了,以后是利是弊就難說了。所以唐繼饒寧愿繼續等著。湖南那邊和湖北差不多一個情況,他唐繼饒要是敢出兵湖南的話,國內一大票人的眼睛都得盯著他,而且譚延闿雖然對內能力不咋滴,但是湖南要是面臨外來壓力的時候也是能湊出好幾萬部隊來的,貿然打過去的話是福是禍就不知道了。 至于往南那是法國佬的地盤,想都不要想了,西北邊乃是康藏地區,那鬼地方送他都嫌貧瘠,就算要進軍那也是隨便派幾百人去意思意思就可以了,沒必要也沒可能派遣大軍去的。 這么一算下來,滇軍要發展的話,就剩下了一個選擇,那就是四川! 首先四川位于大西南,從地理位置和交通來說遠不如中原省份那么重要和引人矚目,要不然四川內部打生打死一年多也不會沒人管過了。這四川對于北洋軍和國民軍來說過于偏僻,但是對于滇軍來是卻是近在家門口啊,派兵過去快速的很。 第二,四川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勢力,下面四五個軍閥相互混戰,之前蔡鍔時代就已經有選擇扶持劉存厚,而現在滇軍出兵四川的話,和劉存厚一起拿下整個四川也不是什么問題。 第三,那就是現在國內其他大勢力都忙著沒時間管他滇軍進軍四川啊,北洋軍正在蘇南和國民軍打生打死呢,這兩方勢力的大戰已經嚴重影響其他軍閥勢力的選擇,某種程度上來說,國民軍和北洋的大戰就跟后來的皖系直系奉系大戰一樣,是爭奪中央主導權的戰爭?,F在不管是唐繼饒還是陸榮廷又或者是閻錫山甚至黃興等人都在眼巴巴的看著蘇南戰事,看著到底誰會贏。 如果北洋軍贏了,國民軍在蘇南大敗還丟了浙江的話,陸榮廷少不得要落井下石出兵廣東東部的,安徽江西的革命黨人實力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和陳敬云以及袁世凱的關系了。 如果國民軍勝,那就不太好說了,至少南方各軍閥就會老老實實的不敢亂做什么。 這種情況下,對滇軍卻是極為有利的,現在不但陳敬云送來步槍軍費拉攏他唐繼饒,就連袁世凱也或明或暗的拉攏他。面對如此局面唐繼饒要是不趁機撈一把那簡直對不起祖宗啊。 所以他上臺的第一件事是擴軍,而第二件事就是出兵四川了! 晚些時候還有一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 滇軍和四川(二) 唐繼堯要出兵四川,這自然不可能平白無故的亂出兵,怎么說呢,人總是要點面子的,即便是讓他們掩耳盜鈴也是好的。 發動戰爭是需要借口的,國民軍進軍上海是用了士兵走失,北洋軍進攻南京是用說國民軍破壞了國內和平,至于其他小勢力小軍閥興許會說你搶了我的十八姨太,所以我率軍來報仇之類的話,但是總是會有理由的。唐繼堯自詡滇軍也算是中國的一流勢力了,做人行事也把自己定位在重要角色上面,個人形象和滇軍的形象是需要保持,至少不能做的比陳敬云差多少,所以在出兵四川這事上,他可是花費了不小心思才算找到了一個合情合理的借口。 借口也簡單,就說是駐扎渝城的熊克武派兵進入了瀘州并殺害了近千無辜民眾,而盤踞南充一帶的劉存厚就說熊克武喪心病狂之類的,然后公然邀各方兵馬圍剿渝城的熊克武。而唐繼堯則是借此正式派兵從貴陽、遵義出發進入四川。并且在出兵的同時,向北洋政斧的陸軍部發了報備電報,另外還發了一個不痛不癢的通電,說滇軍不忍見川內民眾遭受殘忍軍閥的無辜殺害,灑淚之余決心不惜犧牲滇軍子弟的生命來保護四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幸福之類的話。 這種借口到底是真是假那是誰也說不清,也不重要,反正在實權人士看來有沒有借口是沒什么區別的,重點就在于唐繼堯正式派兵進入四川了。 說起來,滇軍在之前就已經試過進入四川省內,不過那時候滇軍由蔡鍔掌權,軍力也不算太強,面對四川內各路大小軍閥的反對以及袁世凱的強硬態度而不得不無功而返。而現在嘛,四川省內因為一個防區制已經徹底將各個大小軍閥分化,而北洋軍和國民軍又在蘇南打生打死中,可以說是滇軍進入四川的最佳時間點了。 袁世凱看著手中的這封電報,臉色不太好看,身為北洋的當家人,中國名義上的統治者他對國內各省份的局勢都是有著關注的的,對于四川內的事情自然也清楚的很,對于唐繼堯在這個節骨眼上派兵進入四川也是猜得出唐繼堯的心思,不外乎就是趁著自己和陳敬云打著的時候撈好處。 之前袁世凱為了拉攏唐繼堯也花費了不少心思,前后也給了唐繼堯不少好處,然而米啊沒對陳敬云和袁世凱的雙方拉攏,唐繼堯一直沒有明確表態,一直都是模糊態度,明顯是要當騎墻黨,那邊都不倒。這一次袁世凱要是公然反對唐繼堯進軍四川的話,說不好這個唐繼堯就會徹底的站在陳敬云那一邊去,這樣一來對北洋而言就會帶來更龐大的壓力。 可惜平白無故默認唐繼堯占據四川的話,原本實力不小的滇軍就會急速膨脹起來,這四川可不是什么窮省,雖然不服廣東江蘇浙江這樣的沿海富省但是也不差,一旦滇軍控制了四川后造成的威脅可不必手握閩浙東南沿海省份的國民軍要小多少,甚至威脅更大。 袁世凱沉思許久后道:“唐繼堯派了誰進川?” 段祺瑞道:“現在唐繼堯只派了一旅進川,為云南第二旅,旅長乃是其弟唐繼虞!” 袁世凱聽罷后一邊思索著一邊打道:“這樣,和四川的熊克武和劉顯存聯系聯系,跟他們說明白了,四川內部自己打還好,但是滇軍來了可就不是那么容易走的!另外早點查探清楚看唐繼堯到底派誰率領主力入川,四川那么大他總不會只派一個旅進去的!還有試探下四川都督尹昌衡,他總不甘心就當一個有名無實的都督的!” 四川那邊本來就亂,他唐繼堯要想順順利利拿下四川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用北洋軍直接派兵,隨便挑撥一下就能弄出一大堆麻煩來。暫時來說袁世凱還不會太過于看重,這個就和湖北那邊一樣,局勢都還在掌控之中,偶爾有些動亂也影響不了大局。 現在真正能夠影響全國局勢,動搖北洋軍根基的威脅在于國民軍,在于蘇南戰事,其他事情和這個比起來可就不值一提了。 隨后眾人又說了一番關于鹽政改革以及政務改革的事情,這些事情段祺瑞等將領自然是不便開口的,袁世凱和周學熙以及趙秉鈞說了一段后也就是放手交給他們去辦了。這個鹽政改革也是老早就開始進行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善后大借款是用鹽政來抵押,既然用這個抵押的話洋人們自然不愿意繼續看到中國的鹽政系統落后貪污等等,所以就要求進行鹽政改革,甚至都直接給出了參考目標,那就是閩浙兩省的鹽政改革。 于是乎北洋這邊也就學起了閩浙那邊進行了鹽政改革,但是到目前還沒有辦成,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一個控制力問題,鹽政所涉及的利益牽扯面太大,而北洋軍又不是像國民軍那樣是完全新生的軍事集團,進行改革的話絲毫都不在乎一些原有的勢力體系。但是北洋不一樣,他基本上是全盤繼承了清朝在北中國的統治,甚至連官吏之類的都是沒有怎么換過,這改革起來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是徒有其表。 這些事情說的時間不長,只是簡單的說了幾句后袁世凱就是讓周學熙和趙秉鈞等出去了,只留下了段祺瑞一人,留下段祺瑞來所問的所說的都是一些軍事上的事情,尤其是蘇南地區的戰事。 “按照這么說,國民軍的飛機是起到了很大作用了!”袁世凱一邊聽著段祺瑞的簡報一邊問著。 段祺瑞回答:“的確如此,近一個月來,國民軍的飛機幾乎每天都出現在陣地上空,對我軍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并且在不久前他們還動用了數十架飛機轟炸了南京,使得南京方面的彈藥庫存損失過半?!?/br> “月初的時候不就是已經找洋行購買飛機了嘛,現在有眉目沒有?”袁世凱并不是一個迂腐的人,事實上他在組建北洋軍的時候,對于武器裝備一直都是極為關注的,早些年大規模裝備曼利夏步槍,再到毛瑟1888步槍和曰`本的三十年式步槍以及陸軍所用的大量七十五火炮,以及國內第一個大規模列裝重機槍,這些基本上都是各國陸軍的先進現役武器,和列強先比并不差多少。派出人員素質,如果說以表面武器和編制來看,北洋軍和曰`本乃是其他列強軍隊并不差多少,只是缺乏105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火炮而已。 對于先進的武器他接受的很快,比如陸軍炮兵的氣球,又比如最近才出現的飛機??上У氖?,現在世界各國的飛機發展都還在很原始的階段,對于飛機的制造和運用水平都極其有限。他們是有各項基礎技術,但是到現在為止還缺乏一個大規模發展的契機,而企圖向外快速購置飛機的北洋軍也就遇到了不少的麻煩。 本來是想去曰`本買,但是一問才知道,人家曰`本自己都沒飛機呢,然后又去德國,法國和英國之類的問,這有是有了,但是先不說要從他們本國運送過來,而且姓能也是極差的。不過怎么說呢,現在飛機的姓能是只要能飛,航程遠,容易駕駛就算是合格了,對于其他各項飛行姓能要求并沒有什么嚴格,這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各國的航空部隊自己都不知道需要什么樣的飛機,除了偵查外這飛機還能做什么…… 這年頭飛機還算便宜,北洋軍就算是外購,但是價格也就幾千元左右,老袁一口氣從法國訂購了三十架。 “現在這批飛機已經在法國趕工制造,預計下個月就能全部完工,我們已經派遣了在法國和英國的一批留學生前往接受和訓練,預計后個月就能到達國內!”段祺瑞說著也是有些郁悶,等這些飛機回國之后,先不說訓練之類的問題,就算一回國就能用,那也太晚了。蘇南戰事現在都已經打了一個月了,如果還繼續打兩個月的話,到時候沒錢支付軍費的老袁就得直接下臺。 飛機短時間回不了,袁世凱心里雖然急但是也知道改變不了什么,只能是耐著姓子等著。袁世凱是不缺乏耐心,宣統年間他能夠在載灃的威脅下隱居項城老家數年,辛亥后一舉掌控北中國最大的權力。這一年多來他面對南方亂局也是等著機會的到來,而現在面對蘇南戰事的困局,他同樣繼續等著。 袁世凱等著蘇南戰事出現轉機,陳敬云同樣也在等著蘇南戰事傳來捷報!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國民軍已經和北洋軍在蘇南大戰了一個月,袁世凱為北洋軍的各項軍費費勁了心思,同樣的陳敬云壓力也不小。雖然國民軍調動軍隊的時候不用各種亂七八糟的開拔費之類的,但是彈藥等后勤物資的消耗,傷員的救治,陣亡軍人的撫恤金等都是龐大無比的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