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還不等眾人反應過來,她就立刻下了傳位詔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江山社稷丟給還在麻木中的胤礽,然后就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包袱跑路了。 眾人:…… 皇帝陛下,哦,不,是太上皇。 太上皇他走了。 胤礽在疑惑與感動中坐上了皇位。 趙云:我才不耐煩給各路人士解釋呢。 ……………… 趙云很悠哉。 終于擺脫了苦逼的皇位,她覺得整個天空都亮了起來。 還留在京城? 開玩笑! 新皇登基,免不了大清洗的。 雖然太上皇余威猶在,胤礽不會馬上處理康熙舊臣,但是對那些曾經不識時務看不上他的人,還有太識時務背叛了他的人,小心眼的胤礽怎么會讓他們好過呢? 留在京城,一定會卷進新老勢力交手的漩渦的。 胤礽孺慕康熙,不代表他會任由康熙一直壓在他的頭上。 皇家的感情是最禁不起考驗的,趙云選擇在最合適的時機離開,對胤礽好,對她自己也好。 趙云離家出走半個月,孝順兒子胤礽就找上了門來。 真是個好孩子,難為他在這么忙的時候還惦記著他的老父親。 當然,這或許有趙云實在是太過不按常理出牌,胤礽想問個清楚的緣故。 呵,又或許是胤礽還是對康熙心存忌憚,不掌握他的行蹤就不能放心。 所以說皇家的親情都是脆弱的。 所以說趙云在聽到那樣震驚的消息后還把皇位傳給胤礽,胤礽才會那么感動。 孝順也好,忌憚也罷,都不重要了。 對趙云來說,怎樣都無所謂。 反正趙云沒什么別的圖謀,胤礽想保護就保護,想監視就監視,都對趙云沒有影響。 康熙年紀也不小了,有幾個人鞍前馬后地伺候著也很不錯的。 對于退位,趙云的官方解釋是她有仙緣,她要求仙問道。對胤礽的解釋是她在經歷了那些事之后心灰意懶,看破世情,想要徹底歇歇了。 管他信還是不信,趙云死都不打算再回去了。 大事還是交給年輕人來辦才好。 趙云:毛爺爺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 趙云在那些皇家園林和行宮玩得很歡快。 這一看就花費了不少人的心血--有順治的,康熙的,還有前明皇帝們的,現在都便宜了趙云了。 要感謝清朝人愛面子好名聲的特點。 胤礽極度照顧他這個老父親,好像他是天底下最最孝順的人。 趙云:真不愧是愛新覺羅家的人。 趙云一邊享受退休的美好生活,一邊關注京城來的消息。 就算胤礽的人會有所隱瞞,她手里還有康熙的人呢。 京城很熱鬧。 好像是知道胤礽的瘋狂本質,所有皇子阿哥都在夾著尾巴做人。 看在這么多年兄弟情誼份上,看在他們如今老老實實的份上,胤礽不會做的太難看吧…… 老爺子還活著呢! 他們注定要失望了。 趙云并沒特地交代胤礽什么事情。 沒辦法,胤礽受了那么大罪,還不許人家報復一下嗎? 據京城傳來的消息,趙云發現了有意思的事。 胤礽最恨的人,不是與他敵對多年還落井下石的大阿哥,不是后來居上給他找了無數麻煩的八阿哥,反而是表面看上去最最無辜的前太子黨四阿哥。 趙云穿來的早,四阿哥的經營又多在暗處,還真沒多少人發現他的野心。 如今胤礽知道了,趙云并不奇怪。 在這么多人的圍攻下還能穩坐太子之位三十幾年,胤礽的手段就算比不過康熙,也不會不如四阿哥的。 當初他是一葉障目,才被四阿哥挖了墻角,當了擋箭牌、踏腳石。 如今風水輪流轉,他也該給四阿哥點顏色瞧瞧了。 趙云很期待。 胤礽對上四阿哥,就免不了要對上四阿哥后院的各路高人。 那會怎么樣呢? 趙云:愿佛祖保佑胤礽吧。 趙云繼續圍觀。 ……………… 趙云再次聽到京城的消息時,也忍不住震撼了--原來還可以這么來! 正文 第12章 我是康熙(四) 胤礽果然不是什么有耐心的人。 趙云才離京不久,他就大刀闊斧地開始改革。 他先是頒布了一份詔令,大意就是朝中人浮于事,需要裁撤一些冗員,就把不聽話的、聽別人話的官員全部弄去養老了。 第二份詔書是擼了所有皇子的職務,連塊遮羞布都沒有,就用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把他們全都圈禁在府里了。 然后他又命令諸皇子把他們所有的兒子都送進宮里來,不論年紀大小,包括那些還在襁褓里的嬰兒。 他這就是在明晃晃地告訴眾人:我就是要拿他們做人質,你們看著辦吧!軍隊就在外面等著,你不聽話,我就用強的。 如此種種。 一條比一條毒辣,一次比一次肆無忌憚。 所有人都被胤礽的大手筆搞懵了。 新皇上任三把火,把把都燒得極為猛烈。人們都知道胤礽是個瘋狂起來沒有限度,做事不管不顧的人,就連最最桀驁不馴的王公大臣都保持了沉默。他們不想撞到胤礽的槍口上,只盼著胤礽出了這口氣之后就能消停下來。 他們打算靜觀其變。 他們并不相信胤礽敢挑釁整個貴族階層。 他們到底猜錯了。 讓胤礽消停下來,這可能嗎? 胤礽希望聲勢更大些才好呢。 速戰速決,這才是胤礽最聰明的地方。 別的新皇登基都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唯獨胤礽反其道而行之。 惡名,尤其是胤礽這種瘋狂的惡名,不是只有壞處。某些情況下,應用得當,還能帶來意外的好處。 現如今,胤礽的惡名震懾四方,所有的人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搞得滿城風雨,沒人敢輕舉妄動--槍打出頭鳥,他們無法承受胤礽的報復。 能身處高位的官員沒有一個是傻子,王公貴族也極少有蠢貨,他們都是聰明人。聰明人喜歡凡事盡在掌握之中,他們善于從體制內獲取利益。見胤礽如此行事,他們都覺得新皇與諸皇子很可能會落得個兩敗俱傷的下場,到那時,就是他們漁翁得利的時候。 他們想的倒是很好。 胤礽會給他們這個機會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胤礽已經控制了所有能控制的軍隊,并把皇子大臣們的身家性命牢牢攥在了手里。 燎原之勢已成,他已經不可能被任何人鉗制住了。 ……………… 確定沒人反抗之后,胤礽繼續自己的計劃。 圈禁了皇子,他用前明養皇子的手方法把他們養了起來。 胤礽這是打算把他們都養廢。 識時務的還可以保命,唧唧歪歪話太多的就永遠閉上嘴巴好了。 也有人批判胤礽不守禮法,不守祖宗規,殘害手足兄弟。 胤礽都無所謂。 太上皇都還沒說什么呢,你管什么閑事! 他只是把兄弟們都好吃好喝地供了起來,沒人受了罪,有的還長了rou呢。 殘害? 那是什么。 對不聽話的人,胤礽就用了一招,他們就都老實了。 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