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
楊畏知恍然大悟,拍著后腦說:“對!我怎么如此糊涂?若孫可望無此心,我豈不是已經丟了腦袋!” 方于宣說:“其實,此事也并不能就斷定孫可望認可了!也許他是怕斷了楊兄這等朋友,故意裝此糊涂?!?/br> 楊畏知急道:“如此說來,如何是好?” 方于宣說:“楊兄不必著急,此事再一試便知!” 楊畏知說:“如何試之?” 方于宣說:“我還是認為此事像官員受賄。官員拒收,并非說明官員不想,只是礙于面子也。若暗地里送予其家人,收與不收,一看便知?!?/br> 楊畏知說:“方兄的意思是,先去試探其子?” 方于宣笑道:“楊兄能舉一反三,才智過人?!?/br> 楊畏知說:“方兄快別丑化我了!”兩人商量著讓方于宣去試探孫可望的兒子孫微琪。 方于宣即刻去孫微琪府上求見他。 孫微琪得知方于宣前來,心中一驚:此人來此何干?他與方于宣雖交往多年,但他總覺方于宣身上有一種令人害怕的東西。然而是什么東西,自己又說不上來。因此,孫微琪平時不多理他。 方于宣一見孫微琪之面,便笑道:“孫兄殿王之氣逼人!” 孫微琪心里一驚,此話何意?莫非真如父親所說,他們要來策反不成。孫微琪心中轉過無數念頭,而表面卻不動聲色,只是笑著說:“方兄說笑話了?!?/br> 方于宣更進一步地說:“方兄之言并非笑話!試想想,若非大王之威臨駕天下,又怎么會有李將軍桂林大捷?” 孫微琪一聽,這不是明目張膽地策反自己么?但他仍想裝糊涂,說:“此乃皇帝之福!” 方于宣見他并不斥責自己,已知他心中所想已同自己心中之念,便說:“若皇帝有福,怎不見原來有此大捷?” 孫微琪見他說到這個份上,自己便不能再裝糊涂了,正色地說:“此事切不可胡亂聲張,只待來日商量?!?/br> 方于宣見他如此說,知他心中已認可,只是礙于形勢而不能cao之過急罷了,就笑著對孫微琪說:“異日進登大寶,吾乃顧命元勛也!” 孫微琪看著方于宣,笑而不答。 楊畏知聽了方于宣的消息,心中也大喜。想起以后自己能成為開國元勛,自己的子子孫孫都會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楊畏知心中已有些飄飄然。 方于宣對楊畏知說:“孫可望既有此意,我們可以竭力幫助微琪大行其事!” 楊畏知問:“如何cao辦?” 方于宣說:“貴州是大王的天下,我們可以先幫他在貴州地界樹起絕對威信!” 楊畏知問:“如何樹立呢?” 方于宣說:“首先為大王定儀立制,規定太廟廟享只有明太祖、張獻忠、大王祖父這三王。這樣一來,民眾心中便只有大王而不知有永歷帝也!” 楊畏知說:“此法可行!” 方于宣說:“其次要大造宮殿,以待大王登基之用!” 楊畏知說:“確該如此?!?/br> 方于宣說:“然后再造新印,立文武百官,設宰相,六部九卿科道,組織駕前軍?!?/br> 楊畏知吃驚道:“這樣一來,大王豈不成了正兒八經的皇帝了?這樣不怕別人生疑反對么?” 方于宣說:“只要沒正式稱帝,便會無人反對!” 楊畏知問:“方兄為何這般有把握?” 方于宣說:“這有何奇怪的!為官者貪,這是路人皆知的事實,可是又有幾人被查辦?不是官者沒貪,而是沒有東窗事發!你說說看,是你不貪,還是我沒貪?” 楊畏知沒有想到方于宣有此一問,便啞然。 方于宣與楊畏知將心中所謀全告訴孫微琪,孫微琪一一依了。 于是,貴州省內大造宮殿,鑄新印,立文武百官、設宰相、六部九卿科道,組織駕前軍。搞得轟轟烈烈的,全是一派帝王景象。 三、李定國致書孫可望 李定國在桂林大敗清軍之后,隨即進軍湖南。一六五二年九月,李定國率部取永州,十日攻克衡陽。在衡陽進行一番休整與補充后,又揮師東取陽山、連州,北取長沙,攻克常德、岳州,東進江西,連下永新、安福、永寧、龍泉,圍攻贛西重鎮吉安。 清朝政府得知此消息,朝野震動,一片驚慌,當即派敬謹親王尼堪率兵十多萬反撲長沙,企圖將李定國圍殲在長沙城內。 李定國得其消息,知清兵人多勢眾,且有備而來,便打算避開其鋒芒。于是從長沙撤出,退到衡陽,并在衡陽張網以待。 尼堪不知是計,以為李定國是膽虛而潰退,直奔衡陽,剛好鉆進李定國為他設計好的埋伏圈。李定國大獲全勝,清軍死傷無數,親王尼堪也被大西軍斬于陣前。 消息傳到北京,清廷為此恐慌失措,甚至準備放棄川、滇、黔、粵、桂、贛、湘七省。 然而消息傳到貴州時,孫可望心中不僅不高興,反而極為恐慌,原來孫可望在李定國桂林大捷后,內心已生不安。在他看來,李定國逼死定南王孔有德,大殲清兵既是好事,因為重創清兵能長大西軍的威風;又是壞事,因為更加讓李定國揚名天下了。他擔心有朝一日,李定國功高蓋主,滋生驕橫之心,使自己無法駕馭。所以在李定國在衡陽之時,孫可望密令部將馮雙禮違反預先議定的戰略部署,擅自調動部隊,企圖使李定國在衡陽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讓李定國在此戰中失敗而名譽遭損。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李定國不僅沒陷入困境,反而擊敗清軍,刀斬尼堪,名聲更振。 孫可望自從默許其子與楊畏知、方于宣等人大興土木修筑宮殿,并為其登基作其他準備以來,其心里一直沒有輕松過。在他看來,永歷帝雖昏庸無能,但畢竟是朱姓后代,稱帝是情理之中的事,因而人多會擁護。而自己雖然擁兵數萬,且是秦王之義子,但畢竟姓孫,若稱帝便是大逆不道,必遭國人反對。讓他心有所懼的是李定國。李定國足智多謀英勇善戰,雖說與其他兩王奉自己為尊,但他畢竟更尊敬皇帝。所以,孫可望認為自己將來的威脅必將來自李定國。 孫可望想到這里,不病而倒,躺在床上,整日里悶悶不樂。 楊畏知與方于宣得知此消息,心里非常著急,兩人一合計,干脆對癥下藥,給孫可望出個好主意。 于是,楊畏知來探視孫可望。 孫可望心里正煩著,得知楊畏知來探視,也懶得答理,便對下人說:“你告訴楊大人,說本王已病,不想見人,請他回去吧!” 下人見了楊畏知,告訴了孫可望的意思。楊畏知聽了,也不見怪,只是笑了笑說:“請你轉告大王,說我就是給大王送藥方的!”下人聽完要走,楊畏知又突然補充說:“若大王說他此病非藥可治,你便說楊大人自稱能治此??!”下人依言走了。 孫可望一見下人,便問:“楊大人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