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注釋】 1凱風:南風,催生萬物。 2棘:酸棗樹。 3夭夭:茁壯茂盛樣子. 4劬(qu):辛苦。 5令:善,美好。 6爰(yuán):發語詞。寒泉:水冬夏常冷,故稱為寒泉??#盒l國的地名。 7睍睆(xiàn huàn):鳥兒清和婉轉的鳴叫聲。載:語助詞。 【經典原意】 和風吹自南方,吹拂著酸棗的小樹苗。樹苗長得很茁壯,是因母親的辛勞。 和風吹自南方,吹拂著長成的棗樹。母親賢惠慈祥,我輩卻無善德報答母親。 泉水之水寒冷透骨,就在浚城的下邊。養育七個兒女,母親是多么辛勞。 美麗的黃鳥,唱著婉轉動聽的歌曲。有了七個兒子,卻沒人能安慰母親。 【當代闡釋】 人性的“根” 母愛,自然而又偉大。 幾千年來,人們對母愛傾注了極大的關注,用各種方式贊美它,謳歌它。 幾千年后,母親仍然將是最光輝偉大的形象。 詩人在《凱風》中將自己比作小樹苗,在母親的汗水澆灌下,茁壯成長。和煦的暖風熏陶著樹苗,母親松土、鋤草、澆水、施肥。樹苗一天天長大,而母親卻一天天衰老。等歲月的滄桑爬上母親的額角,斑白的頭發不時隨風飄舞,兒女們都長大了。母親呢,悄悄退在一邊,等待自然規律的最終來臨。含辛茹苦養活的樹苗繼續成長,他們已經綠蔭匝地,完全經得起風雨。他們每到收獲的季節都會收獲累累碩果,而這些果子卻沒有想到他們的母親,沒有在母親的嘴里釋放甜蜜。母親依然無怨無悔地愛著她的小樹苗們。人們常言: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不論多大,在母親那里,永遠都是孩子。母親寬闊的胸膛、細微的關愛永遠都是家這個概念中最具魅力的光環。 母親對子女的愛還是刻骨的。唐山大地震時,人們忙于清理廢墟,搶救人員在一個坍塌的樓角發現了一對母女。他們艱難地鋸開樓板,身受重傷的年輕母親已經與世長辭。緊緊懷抱的小女孩還在休克之中。人們在為小女孩頑強的生命力歡呼時,突然發現女孩的嘴角掛著點點血漬。人們不禁驚呆了。年輕的母親竟然是割開自己的血管,用熱血讓自己的女兒延續生命。而小女孩醒來,用微弱的乳聲喊出的第一句話便是——“mama”。 有mama的孩子像個寶,沒有mama的孩子卻像根草,老舍說,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mama在所有人的生命中,始終都是一個根。 【國學故事】 負米:“負米”出自《孔子家語》,表示侍養父母。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路身強力壯,剛直好勇,雖然性情有些粗暴,但是為人誠實,非常孝敬父母。 子路的父母去世后,子路就跟隨孔子到處游學。一天,子路去見老師,老師看到他非常傷感,詢問其中的緣故。子路對老師說:“過去我奉送父母的時候,自己經常吃一些粗劣飯菜,而不辭辛苦,從百里外地方給父母背來大米,供父母吃?,F在父母去世之后,我跟隨先生到南方游歷諸國,坐著華麗的車子,吃著豐盛的菜肴,可是心中十分懷念逝去的雙親,很想為了他們再讓自己吃些粗茶淡飯,給父母背糧食?!笨鬃勇犃俗勇返脑?,也不禁嘆息到:“是啊,侍奉雙親就如同串在繩子上的干魚不能長期保存一樣。父母晚年就像白馬過隙一樣短暫,我們盡忠就是能盡孝,真是忠孝不能兩全??!” 從此,孔子每逢講學時,就對他的學生說:“子路的父母健在時,能竭盡全力;父母去世后,他又能時時想起父母,真不愧是一個大孝子?!?/br> 【相關閱讀】 孟郊《游子吟》;高爾基《母親》 2、《蓼莪》:子欲養而親不待 【原文】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1)。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2)。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3)。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4)。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5)。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6)。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7)。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榖,我獨不卒(8)。 【注釋】 1蓼(lu):高大貌。莪(é):莪蒿。匪:非。伊:是。蒿:艾蒿。劬(qu)勞:勞苦。 2蔚:牡蒿。瘁:憔悴。 3罄(qing):空,盡。罍(léi):大肚小口的酒壇。鮮民:死了父母的人。鮮:少,寡。 4怙(hu):依靠。 銜:含。恤(xu):憂愁。靡至:沒有至親。 5鞠(ju):養。拊:通“撫”。畜(xu):愛。 6顧:照顧。復:庇護,掛念。腹:懷抱。罔極:沒有準則。 7烈烈:艱阻貌。發發(bo):風疾貌。榖(gu):贍養。 8律律:同烈烈。弗弗:大風飛揚的樣子。卒:終。指終養父母。 【經典原意】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艾蒿??蓱z的父母親??!為了生養我受盡勞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蒿,可憐的父母親??!為了生養我積勞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壇的恥辱。孤苦伶仃的人活著,還不如早些死去的好。沒了父親,我依靠誰?沒了母親,我仰賴誰?出門在外,心懷憂傷;踏進家門,沒有親人形單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