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臘日 臘是祭名?!墩f文》:“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可見漢代的臘日是冬至后第三個戌日。但是《荊楚歲時記》以十二月初八日為臘日,并說村人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以逐疫。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釋,到今天還有“臘八粥”的風俗。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舊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相關閱讀】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漢樂府《十五從軍征》 4、《河廣》:乘著思念的翅膀 【原文】 河廣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1)。誰謂宋遠?跂予望之(2)。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3)。誰謂宋遠?曾不崇朝(4)。 【注釋】 1 河:黃河。一葦:比喻小船。杭:同航,渡過。 2 跂(qi):踮起腳后跟。 3 刀:小船。 4崇:終,終了。終朝:一個早晨,滿早晨。 【經典原意】 誰說黃河寬廣?一葉扁舟便可渡過。誰說宋國路途遙遠? 踮起腳尖就能望見。 誰說黃河寬廣?一條小船容不下。誰說宋國路途遙遠?一個早晨便可走到。 【當代闡釋】 乘著思念的翅膀 一位身在衛國之人,想回到故鄉宋國,兩國之間,是條寬闊的黃河。 有時候,人們感到咫尺天涯;有時候,人們卻能感到遠方之物如在目前。 有時候,人們感到度日如年;有時候,人們又感覺千秋一瞬。 時間,空間,客觀地存在著。如季節交替,時至自然。人們只能站在一邊,靜靜看著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然而在人內心,時間與空間卻可以隨意地為情感所支配,任意變換著長短、大小,恰如其分地將自己的情感裝進去。 黃河雖然寬廣,詩人卻認為一葉小舟即可飛渡,有時甚至容不下一條小船。雖然歸家的路途漫長,但詩人卻認為踮起腳尖就可看到家鄉,用不了一個早晨即可回到家中。一切的一切,都是內心迫切的思鄉之情使然。這種迫切焦灼著詩人回家的渴望,恨不得一步邁進家門。 他在心中模糊了與家鄉的距離。這種拉近,同時也讓詩人不再感到孤獨,不再感到憂愁;他把出門想像成一次在家門口的散步,他把出門想像成一次到田間地頭的勞動,散完步,做完活,他可以悠閑地回家了。想像給人們帶來心靈的慰藉,讓人們在遙遠的異國他鄉也能感受到家鄉的溫暖,如一杯暖酒,熱乎乎,暖洋洋地在身體里流淌。 倦鳥歸巢,狐死首丘。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依戀著自己的家。而家的包容、親切、溫暖,也讓大千世界不再頹廢、灰暗,而是充滿了希望、陽光。 【國學故事】 老馬識途: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里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么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于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饼R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后終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文化常識】 江河:古代許多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因為長江與黃河是我國兩大文明發源地,古代文化文明多集中在這兩個地域產生。與此類似,“山東”的意思是山的東面,此山多為專指,因地域時代關系,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種不同的山,所指地域不盡相同。 【相關閱讀】 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岑參《逢入京使》 五、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孝悌的堅守 導讀:尊卑有序,孝義為先 血濃于水,親情之道從人的出生便注入體內,埋在心底,揉合在五臟精氣內。所以人類從一開始便注意將親情的觀念發揚光大。起初以氏族部落為聚集,其次推行“家天下”,都是以親情來維系社會的存在狀態。 初民社會的親情觀念已經非常顯著,《詩經》中的一些詩便反映了其當時的面貌。 《蓼莪》是最能表達孝心的一首。詩人的父母業已去世。他回憶起父母養育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那份艱苦,那份辛勞,甚至因此而積勞成疾。他感恩父母那充滿無私的愛。然而現在他是痛苦的,父母去世了,剩下自己一個人孤苦伶仃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了父母,他不知道該到何處去尋找以前的家的溫暖。在父母的羽翼下,家中四處是歡樂和幸福,而現在的家中,他只能對著自己的影子嘆息現在的孤獨,對著自己的影子傾訴內心的悲傷。最后,在巍巍高山之下,在烈烈暴風之中,詩人含著淚水喊出他心底對父母的痛苦思念:為什么人人都能好好地奉養父母,為什么只有我遭受不幸,不能終養父母。 所以不要等到父母去世之后才知道親情的珍貴,等到父母去世之后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最疼愛自己的是父母,不要再去經受“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痛苦。讀此詩感人肺腑,令人潸然淚下。方玉潤《詩經原始》評論“此詩為千古孝思絕作,盡人能識?!?/br> 《鴇羽》的作者似乎早早認識到了這個道理。在遠行服役,為君王的事情而奔忙勞作時,仍然擔心著自己遠在家鄉的父母,憂慮自己沒有時間回去種地,沒有糧食,父母要怎樣生活??!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在父母養育之恩中,母親的形象總是顯得更為光輝偉大,與母親平日忙忙碌碌的背影相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蛟S,我們看慣了平凡,難以挖掘出高大;或許,這就是母愛本真的樣子。我們很少能在母親面前贊揚它的神圣,我們只是將頭深深埋在母親的胸前,吮吸著血變成的乳汁。只是在一遍遍“兒行千里母擔憂”的古語中忽視著母親的至愛。一旦母親離世,我們就會彷徨無依地喊叫起來,就會深切體會到母親在我們心中的位置和份量。不要如《凱風》般在母親走后再想去追念母親的偉大,要像《祈父》中的那樣,在母親仍然在家守候你的時候,掛念著母親,心系住母親,用自己全身心的愛去回報母親永遠不求回報的愛意。 這種血緣紐帶深深如根無形的繩索,緊緊縛住子女與母親的心念,綁在一起,再也無法分開。 親情當中還有一類兄弟之情?!冻iΑ分袑懙?,現在身邊的人,沒有一個比得上兄弟疼愛關心自己。當自己面臨死亡的威脅時,平時的好友一個個退避三舍,不理不顧,而自己的親兄弟卻不顧自身安危,在尸骨累累中救出自己。雖然兄弟之間有時也會鬧些小矛盾,但真正有威脅時,兄弟則會大義凜然地站在一起,共同抵御外侮。所以兄弟之情是那么地彌足珍貴,兄弟之間的和諧相處,其樂融融,也是人性中的一道美麗的風景。 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從血液中發出的召喚,是釋放人性的根本要求??鬃釉凇墩撜Z》中總結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凱風》:人性的“根” 【原文】 凱風 凱風自南(1),吹彼棘心(2)。棘心夭夭(3),母氏劬勞(4)。 凱風自南, 吹彼棘薪。母氏圣善, 我無令人(5)。 爰有寒泉, 在浚之下(6)。 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7)。有子七人,莫慰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