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注釋】 1休:休息,在樹下休息。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2漢:指漢水。游女:游玩的女子。 3江:指長江。永:長。 4方:同舫,渡河的木排。這里指乘筏渡河。 5翹翹:樹枝挺出的樣子。錯薪:雜亂的柴草。 6刈(yi):砍割。楚:灌木名稱,即荊條。 7歸:出嫁。秣(mo):喂馬。 8蔞lou):草名,即蔞蒿。 【經典原意】 南方的喬木高入云霄, 卻不可休息陰涼。漢江之上有游玩的女子,卻不可能去追求。漢江水面滔滔寬廣,不可能泅水渡過。 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子也很難渡過。 柴草雜亂叢生,到那里砍荊條去吧。姑娘就要出嫁了,趕快喂飽她的馬。漢江滔滔寬又廣,不可能泅水渡過。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子也很難渡過。 柴草叢叢錯雜生, 用刀割取那蔞蒿。姑娘就要出嫁了, 趕快喂飽小馬駒。漢江滔滔寬又廣,不可能泅水渡過。 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子也很難渡過。 【當代闡釋】 寧靜致遠的追求 西方浪漫主義追求所謂的“企慕情境”,是指一種可以向往追求卻永遠不可能達到的意境。中國詩歌境界中同樣多有表現,《漢廣》便是其中一例。詩中描寫了一位樵夫的單相思。這是注定了一輩子的單相思,永無消解可能的單相思。因為,單相思的對象已經準備出嫁了。一首山歌唱出了他內心的失望和痛苦。 漢江上的女子被賦予了水的嫵媚和柔美,樵夫只能遠遠望著。漢水太寬廣了,他不可能泅水過去,當面表示自己的愛慕。漢水太寬廣了,也不可能乘著筏子渡過去。煙波浩淼的河流因為距離而產生了美,悠悠的流水同時也阻隔了作者進一步提升愛慕的道路。在矛盾中的作者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思慕的女子出嫁,結婚。曾經流行過一句話說,我的女朋友要結婚了,但新郎不是我。那是一種心酸,一種無奈的痛苦。在默默無言的愁緒里,隱藏了太多的刻骨銘心的傷痛。 在這首詩中,我們沒有看到作者因為單相思的破裂而歇斯底里,也沒有看到作者因為傷痛而自暴自棄。雖然我們在這首山歌里也能聆聽到作者的淡淡哀愁,但更多的,是平靜的宣泄,是默默的祝福。所以這首本應充滿痛苦的心情的歌唱,我們卻體會到更多的美。 這當中有一些耐人尋味的東西。 人皆有好美之心,男子見到漂亮的女子,女子見到英俊的男子,總會產生心里上的愉悅,渴慕,甚至追求。而一旦上升到追求,便會產生不可避免的功利目的,一定要得到一個完美的追求結果。如果是兩情相悅,倒也罷了。更多的則是這種單相思,追求一個永遠不可能追求到的“企慕情境”。隨之而來的,便是痛苦。人們在這種痛苦面前有各種各樣的排遣方式。此詩的作者選擇的是砍柴割草,在平靜的生活中忘卻,在淡淡的思戀中祝福,拋棄世俗的功利目的,在審美的愉悅中回味?;蛟S,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文化常識】 語氣詞:語氣詞主要表現說話人對所說事要表現出的態度、情緒。語氣類型大致有論斷、疑問、擬測、假設、商量、請求、禁止、命令、贊頌、嘆息、驚訝等。根據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語氣詞可分為三類:句首語氣詞,包括夫、惟(維、唯)、蓋等;句中語氣詞,包括夫、惟(維、唯)、兮、也、與等;句尾語氣詞,包括也、矣、乎、哉、已、焉、耳、與(歟)、邪(耶)、夫、兮等?!对娊洝分泻芏嗾Z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在十五國風中數量最多,富于變化。這些語氣詞巧妙運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其中,“思”“止”等語氣詞,沒有實在意義,在現代漢語中都沒有了這種用法,已經成為完全的實詞。 【相關閱讀】 屈原 《山鬼》;曹植《洛神賦》 【原文】 蒹葭 蒹葭蒼蒼(1),白露為霜。所謂伊人(2),在水一方。溯洄從之(3),道阻且長。溯游從之(4),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5),白露未晞(6)。所謂伊人,在水之湄(7)。溯洄從之,道阻且躋(8)。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9)。 蒹葭采采(10),白露未已(11)。所謂伊人,在水之涘(12)。溯洄從之,道阻且右(13)。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14)。 【注釋】 1蒹葭(jiān jiā):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 2伊人:那個人。 3溯洄:逆流而上。從:追尋。 4溯(su)游:順流而下。 5凄凄:茂盛的樣子。 6晞(xi):干。 7湄:岸邊。 8躋(ji):等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 10采采:茂盛的樣子。 11已:止,干。 12涘(si):水邊。 13右:彎曲,迂回。 14沚(zhi):水中的小沙洲。 【經典原意】 蘆葦茂密蒼茫,深秋的白露已經凝結為霜。我所思念的那個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追尋他,道路崎嶇而又漫長。順流而下去追尋,他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蘆葦茂密繁盛,清晨的露水還未干。我所思念的那個人,就在河水那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他,道路險峻難以攀登。順流而下去追尋他,他仿佛就在沙洲之上。 蘆葦茂密水邊長,早晨的露水還沒有停止。我所思念的那個人,就在河水的那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他,道路彎曲迂回。順流而下去追尋他,他仿佛就在沙洲之上。 【當代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