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節
才藝會多少種,如果沒有真正按興趣來培養,也不能帶給他們健全人格、完整世界觀、和健康道德體系。 兩年前我和一位男士有過辯論,他說孩子應該早早教育,最好一兩歲就開始背國學,中國儒家理論體系博大精深,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早期教育。 我說一兩歲懂個屁的儒家精神,一兩歲該撅著光屁股在地上看螞蟻。 他皺眉搖頭說那樣放羊長大的孩子很難成功,未來將是失敗人群中的一個。 我指著自己鼻子問他:這里就有一個放羊長大的,你敢說失??? 他啞口無言。 我放羊長大,小時候唯一發展的興趣是讀書。在很多年后,需要懂唐詩三百首的時候,我自然會去讀它,需要更多的知識儲備時,我自然擁有了它們。 而書法、繪畫、乃至我喜歡的設計,這些都是很喜歡的,但我不需要這么多才藝——一生做好一件事。 我的父母,或者說我那跌跌撞撞的人生教會我的,是堅持、耐力、健全三觀、獨立人格。 這些關于教育的吐槽想法已經很久,當我看見那些小小身子上的大大書包的時候。 所以在鳳傾里,有了這樣一個關于教育的故事。 有了這么一個蘿卜釣魚的史上最萌小皇帝,有了一對性格迥異的半路母子。 最為冷酷直白的、經過現代理念熏陶的母親,和一個兩歲的、經歷過宮廷黑暗的娃娃,她們會發生什么樣的交集? 她會用自己的教育理念,來怎樣打磨他? 她會在他的成長之路上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教出一個怎樣的孩子? 這樣一對母子,她們會不會全始全終,一路相伴的經歷打磨,會成就怎樣特別的母子深情? 而她的直白冷酷的現代式教育,遇上男主人公這樣,完全出身封建貴族文化教育體系的代表人物,彼此的思想,又會產生怎樣的碰撞? 這個想法和主題,有那么點嚴肅,似乎不像一本網絡小說該有的氣質,可我有信心把它寫得親切好看。 嚴肅主題未必需要嚴肅表達,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傳播感染,才能影響更多的人。 寓教于樂,是我推崇的文化傳播方式。教育如此,寫作亦如此。 我希望在文中,關于我個人教育理念的滲入過程,能對一些已經為人父母,或者即將為人父母的讀者們,產生良性的影響,讓他們或有思考,或有對照,如此,或許某一個孩子,就能被我從萬惡的興趣班里稍稍拯救。 當然,夢想是美好的,才能卻可能是短板,也許未能達到我想達到的目標,但當我經??匆娏粞詤^,讀者mama們關者mama們關于教育的共鳴,我心亦慰。 沒有什么,比盡心表達之后,又被讀者善意接納,而更令作者感覺滿足。 …… 再一段寫給我的女配們。 這本書里,寫了感情的多種方式,幾乎都是通過女配來表達的。 比如宗政惠,她到底愛不愛容楚?就我看來,她是不愛的。她愛著的是“最優秀的那個人”,而不是“最優秀的容楚”,她具有黑暗女性的缺點集成——自戀、自私、極度的占有欲。因為占有欲,所以倒霉的康王甚至不能有小妾,所以她送給康王的定情禮物都是玉夾剪,為什么是玉夾剪?命他剪去一切多余情絲。 所以她先看上最優秀的容楚,再因為jiejie被那個“最高貴的男人”看中而出手殺她取而代之,再在做上太后之后,自戀病發作,一廂情愿地認為,容楚依舊癡戀自己。 她愛的不是這世上任何男人,只是權力、私欲、虛幻的黃金花園,人間一切最尊貴。 她覺得都該是屬于她的,如此而已。 然而說到宗政惠,不得不提一下她的大節——在國家大節上,我讓這個人物,擁有了立場和尊嚴。 很多讀者也許詫異,宗政惠這樣的人,竟然會放棄賣國,沒有為自己爭取最后生的機會。 這就是人性,或者說人性的底線。 再惡的人,也有她的底線和原則,她的原則就是——不賣國。 她這個原則,無需想得過于慷慨大義,這不符合對她性格的塑造。我對此的解釋是驕傲。 極度的驕傲,所以不做兒皇帝,所以不能接受國土拱手讓人。她要君臨天下,她要富有四海,她要享有百姓和群臣的山呼和愛戴,而不是頂著一生罵名,戰戰兢兢做兒皇帝。 但不管出發點如何,就這點來看,她在人生的末端,依舊綻放出了屬于自己的閃光點。 人,無全黑,無全白,更多介乎兩者之間的灰色地帶,轉側一個方向看過去,會有不同的棱角。 之后有喬雨潤,看起來和宗政惠很像的一個人。我曾說她們是一對自戀的舞者,一個臺前,一個幕后。精心排演人生的喬雨潤,她比宗政惠聰明狠毒,但在愛情上,她比宗政惠飽滿有人性,雖然她的人性只給了一個人,那就是李扶舟。 可是她為了他,放棄了和中越的合作,放棄了唯一得到他的機會。 她為了他,第一時間發現了龍朝的異常,為他尋求出身世答案,并不惜冒險想在萬軍中殺龍朝——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不顧自身安危行事。 然而她也是悲哀的。 無論她怎樣違背自己,作出自己本不應作出的一切,注定只是情意空投。 她沒有遇見踐踏,只是遇見漠然,可是我覺得這更殘忍。 在人生的末端,在她和瘋了的宗政惠的生死之爭中,關鍵時刻,她被踩住了裙角,沒能躲過致死當胸一刀。 她回首,看見的是他平靜的眼眸,身邊站著踩著她裙角的他的夫人。 當她寂寞死去時,不得不托他的夫人,也就是她的仇人,來轉達最后的遺物。 然而他不曾回首。那個錦囊,被輕描淡寫拋入火中。 那些時候,她是什么感受? 中刀轉身一霎她是否絕望? 無人看顧的臨終幾天,聽自己呼吸在黑暗寂寥的空間慢慢淡去,她又在想著什么? 很多讀者非常憎恨這個人物,無數次要我將她狠狠虐死,估計已經為她想過了各種殘忍而鮮血淋漓的死法,或許還覺得這樣的死不夠爽。 可我覺得,這樣的離去,才是對她最大的懲罰。 一刀濺血,或者哪怕**受盡苦痛的死亡,并不是最為殘酷的結局。 殘酷的是在死亡中絕望,在絕望中死亡。 然后說到兩個有爭議的半正面女配。比如韋雅。 很多人不喜歡韋雅,因為她占據了不該屬于她的位置,因為她“覬覦”李扶舟。 可我要說,每個人都有愛人的權利,無關身份地位。 當我們傾慕某位離我們很遙遠,甚至已經有愛人的優秀男士時,我們也應該理解他人的同樣**。 事實上我覺得韋雅不該被任何苛責,她很不容易。 無論如何,她已經是李扶舟名正言順的妻子。然而這位妻子,她只是頂著個名頭,沒有任何實質,獨守空房,甚至可能遭受他人背后譏笑,然后還要去救丈夫傾慕的女子,然后那女子愛的還是別人,她還得去救那女子和他人的孩子。 救下他們,照顧他們,沒有起過一絲的惡念。 換位思考,捫心自問,換成你我,誰能做到? 如果這不是大度,還有什么是? 說到惡念,另一大爭議來了,容榕。 關于她,評論區當初已經有過爭議,我至今還是那個看法——要允許人生中一閃而過的惡念,有時候這和人的本質無關。 心情不好時我們會看誰都不順眼。 極度憤怒時我們會想砍人。 非常郁悶時我們會希望別人也倒倒霉。 這都是惡念,存在于一霎一時,一閃而過,幾乎每個人都不能逃脫。 還有這么個詞,叫做“鬼使神差”,人有時會有一種奇特的沖動狀態,在那樣狀態下做出的事,不符合平時自己的本性和選擇,事后連自,事后連自己都不能理解。 有沒有人有過這樣的感受? 如果有人,一時沖動犯錯,或者有過惡念,事后追悔,是不是也希望他人給自己一個贖罪的機會?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將后路斷絕? 如若自己的孩子犯錯,是不是就會覺得那是有苦衷的,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原諒? 很多時候,態度決定一生。年少輕狂的錯誤,遇見的是寬容理解,還是苛責不諒,遭遇的很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結局。 我希望人們更寬容而善于換位理解。學會推己及人。 這是我寫這兩個女子,寫這兩個人的心路歷程的真正用意。 …… 其實故事還可以寫很多,不過我不打算再寫下去。 二百萬是我給自己訂的字數,超過我已經覺得是自己約束力不夠。 這本書連載時間也破了我的記錄,往年最遲11月我已經收工,年底事忙,一邊收尾一邊寫文是很要命的事,何況我還要改稿。 所幸今年存稿豐富,今年我北京蘇州南通桂林等地轉過幾次,沒有耽誤一天更新,可以說存稿君功不可沒,但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到年底時特別疲倦——為了不斷更,為了應付各種活動,我從今年年初就開始存稿,雖然我是五月下旬才開文,六月底才v,但滿打滿算下來,我實際寫文的時間,已經有一年。 該收手了。 有不止一個朋友和我說,這本書現在結束太可惜。如果再寫長些,如果更新不要這么多,每天五千慢慢發,把連載期拖長些,如果文字不要這么精煉,多加些描寫注注水,是可以多很多銀子,靠近總訂榜的。 何況我確實可以有很多情節寫,何況我并不注水也可以寫到三百萬字,何況我的讀者們基本都表示還沒看夠,愿意繼續追下去。 我已經省掉了一卷情節,本來太史闌從靜?;佧惥?,還有故事可寫的。 但是無論他人怎樣遺憾,為我不肯拉長故事,不肯慢更,為這本書因此不能直攀總訂榜而可惜,我依舊覺得,恰到好處,留有余韻,才能真正成就經典。 一本書,該結束的時候就結束。因為一切其余因素來影響頻率,最終影響的是全書的格調和質素,折磨的是讀者的耐心和錢袋。 錢是很好的,榜是很可愛的,但是,讀者的利益,全書的完美,是更重要的。 我更得痛快,你們讀得開心,故事毫不灌水,在合適的時候戛然而止,大家神清氣爽,一起走過這段利落又漂亮的旅程,這才是最重要最愉快的事。 遺憾?有那么一點點,不過可以下次努力。 只要我留住你們,沒讓你們失望,我就不缺未來。 我始終很清楚,我賴以挺立的基礎,并不是我如何優秀如何完美書如何毫無瑕疵,而是態度。 是任何時候,不因為任何因素,影響讀者利益,把你們的想法一直作為首要考慮的態度。 我始終相信,人心rou長,真誠以待自然收獲真心。 當你為他人考慮,他人自然會站在你的立場,理解你。 我從不索要任何禮物,你們覺得我自律,反而給得更多。以半年之期,送我到年度鮮花第一,和第一本五皇冠。 我變著法子要月票,你們不覺得煩,反覺得我要得有技術含量,給得更歡快。 我出版書從沒封過結局,你們覺得我犧牲利益,想方設法想要補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