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出題
待學子們陸陸續續坐定了之后,一眾領導們才開始進來。 王小蕓看了看學堂的布局,學子們一人一桌一凳,坐于學堂下首。 領導們則在高出小半個臺階的上方講臺。每個領導也是一人一桌一凳,不過領導們的桌椅,要高于下面學子們的桌椅。 這跟在現代大學上公共合堂課如出一轍,學生都是來自不同班級的學生,只不過老師不是一個,而是多個。 王小蕓在進門處時,就已經認出來李辰鄭安仕了,聽趙亮打招呼時,也認識了這個云清書院的院長,孔世清。 當然,這種認識,僅限于她認識他,而他不認識她的程度。 王小蕓不知道這些領導里,哪個是最大牌,但是聽柳文升說過,鄭安仕應該是官最大的。 可是現在,坐于最上首最中間兩個位置的,卻不是鄭安仕和孔世清,而是兩個五六十歲的老者。 國人自古至今,便對座次格外講究。尤其是在職位高低明顯不同的情況下,那座次更是亂不得。 最中間的座位,就是官位或者職位最高的人來坐的。其他人根據官位職位高低分別安排在左右兩側。 離中間越近的座次,代表著官位職位越大。 可是離中間近的座次,也分左右而不同。 這左右也是有講究的。 國人自古便有“尚右”的說法,也就是說,以右為尊。 距離中間位置的相等座次的左右兩方,右邊的要比左邊的尊貴些。 王小蕓心里還在默默給臺階上的領導們排著位份高低呢,沒成想被自己身側的那個學子一把給拉了起來。 “瞎想什么呢,該行禮了?!蹦莻€學子悄聲提醒了一下王小蕓。 此人倒是大度,一點沒有因為剛才被王小蕓懟而記恨,不光不計前嫌,此時還不經意地提醒了她一下。 原來此時,全學堂的學子們都已經起立行禮了。 學子們行的是“三拜禮”:左手在外,右手在里,彎腰九十度?!耙话莘蜃?,二拜天地君親師,三拜父母祖先?!?/br> 學生拜完,臺上的領導們則頷首還禮。 禮畢,均落座。 王小蕓悄聲對那學子謝道:“謝了啊兄臺?!?/br> 那學子大度一擺手,說道:“都是來墊底的,同病相憐,能幫一把是一把的。對了,兄臺如何稱呼?” 王小蕓來之前,就給自己取好了名字。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她現在是坐著的,也不改姓,就改個名就好了?!巴醢??!?/br> 這個“白”字,是她借用了詩仙李白的一個“白”字。 她是歪曲了那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是那又如何,她也不是大丈夫,而是小女子啊。 誰知那學子聽了,竟然十分激動,說道:“巧了巧了,咱倆果然有緣,不光同坐,還同名。在下周白?!?/br> 王小蕓為了緩解緊張剛剛咽下的一口茶,差點就噴了出來。 還好忍住了?!靶視視??!?/br> 幸虧兩人是坐在最后一排靠墻的角落里,竊竊私語交頭接耳,影響還沒有那么大。 這時候,作為詩會的東道主,云清書院的院長孔世清站了起來,整個學堂也都靜了下來。 “臘月初八,安陽詩會。貴人蒞臨,蓬蓽生輝。學子云集,匯聚云清。安陽縣詩會,第一次齊全縣書院、私塾之力,聚各書院、私塾學子之佼佼者,云清書院承辦,幸甚之至?!?/br> 孔世清文縐縐說了一長篇開場白之后,終于著重介紹了今日的兩位“貴賓”:周深,羅庭筠。 王小蕓聽了介紹,又仔細琢磨了一番,才理清楚頭緒,這兩位果然大有來頭。 周深,永康元年探花郎,進士及第后,直接被授予正七品翰林院編修。 三年期滿后,本應另授官職,卻因為母丁憂三年,錯過了升遷的最好機會,最后沒有再入朝為官,而是回到家鄉省城永濟做了一方大儒。 羅庭筠,永康三年同進士,身份尷尬。資歷不足以做京官,下派也因為沒有關系而得不到有油水的官職,最后也只落得回到永濟,做了本省巡撫門下一幕僚。 這兩人若是在京城,身份也許還沒有那么出色,可是在這一個小小的安陽縣城,那可真是珍而貴之。 所以,就連鄭安仕,也是對兩人極盡奉承。 介紹完兩人之后,又介紹了在座的其他幾人,均是安陽縣城幾個書院的院長和下面幾個鎮上比較有名的私塾的館長。 王小蕓覺得,這好像就是校長帶著自己的得意門生出來比賽來了。 人家都是有組織的人,不像她,單槍匹馬的出來了。 不過坐在后邊她周圍的這些學渣算什么? 趙亮是因為當官的舅舅走了后門,那自己旁邊的這個周白呢? 容不得王小蕓細想,東道主孔世清,就開始給在座的學子們出題了。 “諸位學子齊聚云清書院,皆是為了以詩會友,以文會友。 今日便不做八股,不講經書,而是學以致用,相互切磋。 現在,我們就交由周學士出一個字,你們根據這個字,做兩句詩或詞即可。 在座的有百人,我們會從中選三十個上等文,進入下一輪的比試。 記住,自己想自己做,不準喧嘩,不準交頭接耳。 時間為一炷香,現在準備好筆墨,開始吧?!?/br> 孔世清說完,便恭恭敬敬地將對周深一躬身,做了個請的姿勢。 周深年齡大,資歷深,名聲響,當得起孔世清這一鞠躬。 周深略一思索,還跟李辰相對視了一眼,頷首,便在題板上寫下了一個“霞”。 他是被李辰那兩句詩給吸引了過來的。 那兩句詩,便是王小蕓告訴柳文升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br> 否則,他一個博學大儒,怎么樣也不會來這個小縣城走一遭了。 自從李辰偶爾路過省城,跟他提了一嘴之后,他也對能寫出這兩句詩的人感了興趣。 所以,當李辰跟他說,請他來安陽詩會主持,也許可以見到那作者時,他便二話不說答應下來。 他倒真想看看,能不能見到那個奇人。 他出這道題,也是看了那兩句詩,有感而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