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節
李葉小露一手,已讓擅射之族謝七由衷贊道:“公子好本領?!?/br> 李葉回道:“開五石弓也不能射穿石頭,只能想他法?!彼哌^去將鐵弓放回兵架上。 謝七沉吟道:“只怕要用上弩車?!?/br> “普通弩車力道也不足以射穿城墻?!?/br> “那依公子之見,該怎樣破城?” 李葉笑道:“不急,一月后自然有轉機?!辈辉俳忉屍渌木売?。 謝七向來敬服武藝高強勇謀雙全者,見李葉言行從容鎮定,已是信了他幾分,覺得他必定有破城的法子。既然使臣大人說不急,謝七也不會顯得更著急,畢竟他族之事,經由謝族之手辦成,那他謝七又何必緊巴巴地湊上去獻殷勤。 此后幾日,謝七對待李葉越發寬和,不再生出初見時的排外心。李葉淡然來去,與謝族弟子相處融洽。即便是他們要他上場頂替傷員,踢一場蹴鞠,他也欣然受命。閑暇時,弟子們負弓進山比賽射獵,叫他參與,他仍是不落人后,多次拔得頭籌。 數日下來,李葉一致獲得謝族默許的首肯,融入了族內。 東瀛賀茂祭臨近,藤原悟池之母倫子夫人派漁民送來帖子,邀請謝開言去薩摩郡觀禮。謝開言婉拒,受藤原悟池托付的漁民殷勤說道:“夫人為了遷就小姐,特地將祭禮搬到薩摩郡來,小姐不去一趟,恐怕有些不好?!?/br> 謝開言想起另有一些瑣事需要她去薩摩郡打探下,當即接了漁民的帖子。她穿著典麗的雪青衣裙走向渡口,李葉已經站在了船邊。 李葉連續幾日流連在練武場內,與謝族弟子博弈游樂,除去送午膳晚膳的時間,他較少出現在謝開言面前。謝開言見他突然來了,自然知道他有話要說。 但她決計料想不到李葉說的是這樣的一句話。 “藤原家如果提親,你不準應?!?/br> 謝開言怔了怔,回道:“付君想多了,藤原家與我并無多大交情,怎會向我這個寒門女提親?!辈⑸焓窒蚶钊~討要被他牽住的船繩。 李葉卻負手而立:“如此說來,我倆倒是相配,不如嫁給我為妻?!?/br> “不用了?!?/br> 海崖上,空太郎戴著紅布帽子飛奔而來,急促地叫著。謝開言聽見它的叫聲,推測出大鳥要跳船渡海的意圖,忍不住轉臉對李葉說:“你趕緊把繩子給我,幫個忙,替我照顧太郎三日?!?/br> 李葉輕輕挽動繩子,將船拉近了一尺,笑道:“那就這樣說好了?!?/br> 謝開言搶過繩子躍上船,吩咐漁民快些開船,回頭想想不對勁,連忙又走到船頭問道:“付君與我說好了什么?” 岸上的李葉遙遙回道:“嫁給我為妻,我便照顧太郎三日?!?/br> 謝開言黑了臉,轉身一撩布簾,彎腰進了船艙。 空太郎踏足渡口急叫喚,李葉笑著將它哄走。 夏初艷陽正炙,謝開言孤身一人走到薩摩郡市集,在鴕鳥圈里挑選空太郎的媳婦。她看到販賣者里竟然有以前約賭過的浪人大哥,知他落拓,請他去郡中較為雅靜的客館進餐。 謝開言燙好了竹杯竹箸,鋪在了浪人面前。她回答了浪人一些日常的問好,說了說居住在令羽村的近況,然后開始打探土佐幕府的情況。 浪人原本是幕府武士,不滿將軍下達的殺戮指令,被驅逐出來,流落在民間。他向謝開言提及過幕府高墻的堅固性及難以攀援的特點,再次證實了李葉對謝七說過的話——弓箭弩車破不了城石。 謝開言沉吟:“據說是紫紅石搭建成了幕府城墻,我記得中原兩個國家交戰時,曾經用石炮對抗過這種頑石,仍是打不破它……可見紫紅石是破敵的關鍵……”不知不覺皺起了眉頭。 浪人道:“喝酒,喝酒,想那么多干什么!” 謝開言忙擺手,溫言勸著客人多喝幾盞清酒,自身不沾一滴。她想起李葉為她置辦的膳食,心有所動,也點了天婦羅、干筍貝等菜肴。待她一一嘗過之后,卻覺得味道不過如此,絕對比不上李葉的手藝。 浪人大哥用手打拍子,唱著民謠,讓她在蒼涼的歌聲里微微失了神。 “三月春水流……櫻花亂飛舞……我要離開你……去遠方……” 客館中的多數食客停下了杯盞,斜靠在木柱上,持著竹箸敲打盤碟,紛紛應和著。廳里極靜,只有一**悠長而孤寂的唱和,似乎生出了無形的絲,纏住了客座諸人的心房。謝開言出神地看著浪人大哥,杯里的清水被節拍震出,一點點地撒在了她的裙裾上。她沉浸在歌聲中,渾然不覺。 一樓回形客座里,還有一個人如同謝開言一般,受歌聲感染,正出神地看著她。 藤原悟池。 他已消瘦兩年,身形清減得厲害,一襲紅梅暗花衣裳無風垂落下去,失去了往日的神彩。他的手邊放著細漆骨折扇,疊在一起,襯出了主人指骨的瘦削。他一動不動地望著前面,卻又難以起身靠近她,生生承受著眼前看不見的桎梏。 他在兩年間,斷斷續續地聽到了一個故事,講述者就是落戶他家,最后又被請走的句貍。句貍之所以告訴他,謝開言前半生的傳奇經歷,是因為迫于壓力。 壓力的源頭就在華朝太子身上。 兩年前,藤原領旨出使華朝,送去一盒松香墨作禮品。太子欣然收下,當天就宴請他,席上,曾與他當廷爭詰的中書令閔旭折節作陪,妙語連番,向他討教學識。他已有醉意,稍稍說了些老師的教導軼事。隨后幾天,閔大人不斷來拜訪他,往往要閑談上一兩個時辰,言語多涉及藤原家教輔事情。他見閔大人如此親和,禁不住敞開心懷,大加贊嘆自己的老師。 最后,他的出使任務落得極大便利,雖說太子并未應允他的提議,但是朝臣卻對他極力夸贊,送了他許多中原的特產。 藤原盛載而歸,尾隨而至的還有華朝派出的敦促兩國友好商貿的左遷大人。左遷完成使命,來藤原家拜訪,不知何因驚嚇到了句貍,使得句貍連夜出府,失去了蹤影。待藤原再次見到句貍時,已是一年之后杏花凋零的季節,據她所說,她回到了華朝,被太子列為上賓禮待。 藤原是了解上賓禮節的,只是沒想到,受禮待的句貍卻愁苦著一張臉,落得輕衣便體消瘦了不少。大概是同病相憐之故,他在思念著自己老師的同時,也頗為關心句貍的煩心事。 句貍遲遲不說緣由,稍稍提及年少的謝開言在謝族中的往事。 藤原仍在一天天地苦思焦慮,致使母親看不過去,發狠首肯了他的要求:去找回老師,請求她留在藤原家。 這時,句貍卻攔住了藤原的去路。她為他斟了一盞茶,細細說了一個漫長的故事。聽到最后,滿心苦澀的他已經明白了兩個關鍵處:華朝太子妃、太子心愛之人。 老師的身份與地位竟是那么重要。 藤原兩次出使華朝,了解太子習性,放眼天下,大概還沒有敢直面與太子相抗爭的人,他自然也不會迎其鋒芒,去惹得太子興兵討伐本國。 他沉默地接受了命運,甚至是華朝太子強加于他身的命運。 母親在內宮中接到了詔令,希望能早些挑選出合適的貴女做藤原家的媳婦。拜見過皇后之后,母親就拿回了紅冊。他在母親的注視之下,違心圈選了一名未曾見過面的小姐。 當晚,他已經知道,即便是他退讓,也逃不出華朝太子的法掌。再朝后的一些日子,太子親自來到本國,他索性屏蔽侍從深居簡出,不去打聽太子做了什么,他的老師又會有怎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