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他是無比冷靜地坐在桌案那首,以上對下,以高對低,中間就隔著一種君臨天下的味道。蓋大還待商討,謝開言想想他們這批人手無寸金的窘迫局面,無奈放平文書,低聲說:“簽吧?!庇谑钱斚嚷涔P,在兩卷文書上寫下自己的名字“謝開言”及壓下印章,再轉交給蓋大。 蓋大如法炮制,加上卓王孫早已蓋好的徽印簽章,這兩卷文書即刻生效。 仆從卷起文書,以綢帶束好,當著蓋大與謝開言的面,將卷約正身并在一起,出示了連體所寫的“借契”二字。一旦分開后,字體便剖落一半,各留一卷在借主與貸者手里。 卓王孫擺擺手,仆從執起文書躬身退下,蓋大也拿起了剩下的那卷。 “送蓋師傅?!?/br> 卓王孫冷淡的逐客令剛落下,花雙蝶就從門外走入,笑著請出了蓋大,余下謝開言凝滯而坐。 “今日學蕭曲?!?/br> 書房內靜寂無聲,卓王孫首先開口。謝開言看著他,遲疑說道:“公子可熟習方響?” “俗音難登大雅之堂?!?/br> 謝開言垂下眼睛,不置可否。 卓王孫細細瞧著她,等了片刻,才說道:“一定要學?” “是?!?/br> “我并未置辦方響?!?/br> 謝開言不慌不忙說道:“我已經買了一副上古樂器,音質醇厚,想請公子品鑒一下?!?/br> “是重金購得?” 謝開言篤定道:“是?!毙睦锵胫?,那些銅片已經上過漆,足夠以假亂真,就看卓王孫能不能識別出來。 她走了出去,請人抬進外形古樸雕飾精美的木架,上面已經羅列好了銅磬管片。 卓王孫一直沒說話,看著她忙來忙去。 “公子以為如何?” 卓王孫不動聲色說道:“你先試奏一曲?!?/br> 謝開言執起小鐵槌,躬身說道:“獻丑了?!绷⒖潭6.敭數負舸蚱饋?。 她說的獻丑并不是謙辭,而是實話。方響之樂本是北地流行之音,尤為理國及狄容等族偏愛。華朝人的宴席之上也有樂師擊奏方響,以作和音,非純正雅樂。她明白這些道理,但不能阻礙她的決心。 謝開言兀自敲了很久,憑著興致游走在黃鐘五音之中,聲調宏大而響亮,震得書房竹簾窣窣顫動,像是風聲吞吐著石磬。除去宮、商、角、徵、羽五音,其余音階她一概不涉及,不管怎么敲,都是樂聲激昂。敲到最后,手指有些發麻,她才停止了擊打,只是用槌輕輕點上一片,側耳去聽,捕捉著尾音微微的顫抖,仿似看到蝴蝶 在眼前綻開了一對翅膀。 卓王孫面色如常地坐著,兩次伸手取過茶盞飲茶時,才用垂下的眼睛遮住里面不易覺察的嘆息之色。他耐心地等著,等她敲擊完,才順意問下去:“剛才奏的是什么曲子?” 謝開言想了想,道:“好像是沙場點兵時的鼓樂?!?/br> 卓王孫站起身,取出花瓶里的一枝花,走到謝開言身邊負手而立。謝開言連忙起身回避,他開口說道:“坐下?!?/br> 謝開言揣測是他忍不住亂七八糟的響樂,終于要親自來教授了,安心地坐了下來。 果然,卓王孫手執浸過水的花枝,指點著方響管片,看她一一敲擊下去。有了名師指導,一首鏗鏘激越的行軍曲才能成了宮調,聲音回旋開來,猶如塞上風云的悲鳴。 謝開言專心敲了一刻,心思稍稍放開一下,手背上就挨了一記花枝的敲打。 卓王孫站在一側說道:“錯了,是商音,敲上?!?/br> 她依言敲上管片,兢兢業業演奏了一曲。擊奏尾樂時,她又弄錯一個音,毫無例外地挨了一記?!白冡鐬楸瘺?,敲下?!弊客鯇O如此說,她就依言敲擊。 練習了三遍,挨了五次打,行軍曲算是能演奏下來了。 等到授課的卓王孫走回座位飲茶,謝開言起身揉了揉發麻的手指,再背著手搓了搓手背。 “公子覺得這副方響如何?” 卓王孫看看她的眼睛——那里面似乎有微波在稍稍泛蕩——沉吟一下,說道:“世之珍品?!?/br> 謝開言道:“估價幾何?” “約百金?!?/br> 謝開言躬身施禮:“謝公子吉言。就此告辭?!弊叱鲩T外請衛士幫忙抬走。 卓王孫喚住了她:“管片內側稍為脫漆,記得及時修補?!?/br> 謝開言背影一怔,馬上又恢復如常,轉身施禮后才離開。 院內立著嬌麗的花雙蝶,見她走出,忙迎了上來,笑道:“有謝姑娘在,公子這里就熱鬧多了?!?/br> 謝開言不應答,只微微一笑:“阿顏是樂師出身,本領比我高超,怎不見她來卓公子這里演習?” 花雙蝶心里緊了緊,面上依然笑得輕松:“阿顏得到公子引薦,去了汴陵教坊,那里的榮華富貴多了,自然瞧不起我們這邊鄉野小地?!?/br> 謝開言欠身施禮,不再說什么,離開了院落。 花雙蝶拈裙走進書房,看見卓王孫仍在靜坐,似乎在回想著什么,臉色比平常和緩。她悄無聲息站在一旁,許久才聽到卓王孫問了一聲:“什么事?” 花雙蝶咬唇,有些躊躇:“我已喚人送走阿顏 ,接下來怎么做,請公子指示?!?/br> “隨你處置?!?/br> 這個和昨晚得到的答案一樣?;p蝶聽到又是這么冷淡的一句,心底有點發慌,只是不敢表現出來。說到底,她誤認了背影,將阿顏帶入公子的生活里,不妥善處置,始終覺得會有麻煩事。 卓王孫見她如此局促難安,又說了一句:“決意不了的事情交給總管定奪?!?/br> 花雙蝶只覺眼前一亮,連忙行禮說道:“多謝公子提點?!泵Σ坏刈呋胤块g,寫了一封書信給總管修謬,說清阿顏的出身及來歷,請求他安置。她反復查看一遍,確保措辭無誤,才又回身請著卓王孫蓋下徽印。 處理完一切,花雙蝶松口氣,不敢叨擾書房內的清凈,帶上門,悄悄退了出去。 遠在連城鎮另一側的謝開言找到蓋大,囑托他再給方響刷一層漆色,埋進土窖里好好保存。過一段時日,這副方響可以真正成為古玩,鑒證人便是華朝的名士公子卓王孫。 作者有話要說:方響并不是俗樂,在古代宮廷演奏中經常出場,卓王孫不喜歡吵鬧,降低方響格調,說它不是雅樂。而實際上華朝人也很少使用這種樂器。特此說明。 ☆、借兵 時間如水,不知不覺流淌過一個月。連城鎮內依然安定而平和,似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馬一紫帶著獨子馬辛,周旋在殷實人家之中,物色著準兒媳的人選。相比較狄容外伺、虎視眈眈的情況,馬一紫只把娶一門兒媳作為整年中最迫切的計劃,當然,對他來說,雙喜臨門或許更好。 馬一紫中意的姑娘是謝顏,可惜謝顏又被花雙蝶送去了汴陵,為此,他很是嘮叨一番。馬辛穿著新綢衣,緊緊跟在父親身后,憑著父親的眼色行事。 蓋大是全城鎮里最忙的人。馬一紫不管的事情都丟給他來做,他還必須帶著蓋家軍進行cao練。蓋家軍由少年團和親信之人組成,其中不乏南翎遺民及鎮子里的馬夫。經過一月苦練,他們的本領大為增強,能對付普通的陣地戰和狙擊戰。 蓋飛每日跟隨兄長勤學苦練,晌午時分就提著竹籃和食盒回到小木屋,陪著師父一起用膳。十年來,他吃慣了兄長做的飯食,不挑剔任何一餐。本月以來,師父又帶回很多糕點,滋味甚是美妙,悉數被他填入了肚子。這樣下來,他長結實了一些。 蓋飛抱著圓鼓肚子在土床上打滾,聽到師父叫他,連忙跳了下來。 謝開言將他拉到跟前,說道:“五天后攻打狄容,勢必斬草除根,小飛準備好了嗎?” 蓋飛磨掌擦拳:“我早就等著這一天……咦,師父,你怎么變矮了……哦,不對,是我長高了……以前我的頭頂在你簪花這里,現在你的頭頂在我眉毛下面啦……” 謝開言微微抬頭,看著眼前虎氣勃勃的少年郎,說道:“如果師父離開你一段時間,你能乖乖地呆著,不生事嗎?” 蓋飛一怔,道:“師父你要去哪里?” “汴陵?!?/br> “去那里干什么?” “會會故人?!?/br> 故人有三,無非是:身陷清倌館的皇子簡行之、探尋錢莊下落的郭果、太子葉沉淵。 謝開言每日上午來卓府學習,在花雙蝶的要求下,偶爾午后也會來拜訪,將學習時間延長至兩個時辰。卓王孫悉心教導琴棋書畫各種知識,言談簡短,舉止有禮,十足的名士風范。 謝開言最為關注的書畫知識,在卓王孫這里得到了最大的展現。秋日午后,百鳥蟲鳴之聲都已遠去,書房內熏香渺渺,透窗走過淡淡光線,寂靜得仿似不含人煙。 桌案上擺放一張長約丈許的精良絹素,內織烏絲欄,通身雪白如霧。絹布質地雖然考究,但因是絲綢織品,嵌襯的紋羅容易發墨,所以使眾多書法名家望而卻步。 謝開言遵循卓王孫的教 導,完成描摹、臨寫、背臨、創作四步,獲得贊許。趁著授課先生面色緩和時,她也提出了一個要求:請卓王孫即興書寫一幅字墨。 “有何用途?”卓王孫聽完她的話,抬眼問道。 謝開言回答:“擬作臨帖?!?/br> 天下名家字帖不計其數,卓王孫撰寫的字帖卻沒有一幅。面對這個要求,他不得不考慮。謝開言站在一旁并不催促,心底隱隱期盼著他能答應這個請求。 卓王孫思索一下,最后說道:“當好好保存我才能寫?!?/br> 謝開言極快答道:“這個自然?!?/br> 當即,卓王孫喚花雙蝶進來,準備了一副上好絹布,平鋪展開,等待落墨。 謝開言自幼經過教導,深知絹素書寫的艱難之處,她沒想到偶爾一次的提議,竟得到卓王孫最高規格的禮待,甚至顯得凝重。 她屏氣吞聲站在他身邊,靜靜感受學識帶來的震撼與魅力。 “研墨?!弊客鯇O執起紫竹香貍筆,淡淡吩咐道。 謝開言依言走到桌案右側,鉗住袖罩一角,在硯臺內放入少許清水,右手捏起墨錠緩緩滑動,看著細膩墨汁滲透出來。 卓王孫蘸好墨,提筆欲寫,謝開言又叫住了他。 “既是珍藏字帖,公子能否讓我來勘定內容?” 卓王孫放下毛筆,問道:“你想要什么?” “一首詞?!?/br> “說吧?!?/br> 謝開言研好墨,站在一旁,輕輕說道:“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游子懷鄉兮,莫知西東。莫知西東兮,維天則同。異域殊方兮,環海之中?;隁w桑梓兮,無悲以恫?!?/br> 這是謝飛叔叔最喜歡的《安魂曲》,自小經由謝飛叔叔教導,她能體會內中的悲傷。在卓王孫面前,她控制住了喜樂,不牽動毒發,所以能磊落說出全詞。 卓王孫提筆的手一頓,似乎有所觸動。 謝開言不禁問道:“這是一首曲子詞,公子可曾聽過?” 卓王孫提筆書寫,冷淡說道:“不曾?!?/br> 他的筆法俊邁流麗,在烏絲欄內書寫《安魂曲》,氣勢未曾受到絲毫局限。一旦走筆,提按轉挑,曲盡行書萬千變化。寫到最后,字跡靈動,神采超逸,有如渴驥奔泉,令見者心悅誠服。 謝開言等待墨干,細細瞧著字帖。卓王孫用筆縱橫揮灑,似梅枝欹正相生,端的是俊彩流利,卻又不失鋒芒之氣。她在心中走筆千萬次,已經在模仿那些細致的變化。 耳邊似乎還有卓王孫的講解,指出了南北行書的不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