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御鮫軍
(先說一句,明天就是最后一場活動,端午兩天時間,不外出,好好碼字,盡可能多的補) 蔡瑁是真想感謝伊籍的神助攻,對誣陷諸葛亮,他本來還只是有個大概的想法,但隨著話題的深入,蔡瑁發現,這件事似乎就這么水到渠成了。 劉表陰沉著一張臉,眉宇間充滿了憂愁,諸葛亮或許沒有二心,但這小子顯然心思不在工作上,該做的沒做,不該做的(跑去交州),卻熱衷至極。 仔細想了想,劉表覺得蔡瑁所言雖然有些言過于實,但在理“這事本王心中自有定數,你們先下去吧” 蔡瑁的小心思能不能成,暫時還不得而知,繼續說回交州。 士袛和士壹回到合浦之后,一字不差的和士燮說了孫策的態度,甚至在大伯面前,士袛還將孫策神態舉止,模仿得惟妙惟肖。 “孫策有向導的話,恐怕僅靠地形是很難困住齊軍了,諸葛先生可還有什么方法能為交州解圍?” 沉吟了一下,諸葛亮答道“恐怕就只有寄希望于楚王了,楚王殿下派遣麾下大將于謙南下,現已攻陷武陵和長沙,若再進一步,無論是零陵還是桂陽,都可以順利進入交州,但他接到的命令只是收復荊南,沒有進入交州,一切還需要楚王下令才行” 諸葛亮的意思是,如果劉表的部隊進入交州,齊軍或許會有所收斂,不敢直搗合浦,當然,相應的,也就把壓力轉向于謙,對這個結果,就要看劉表是否愿意直面齊軍。 “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士燮并不喜歡把命運交給別人,這令他缺乏安全感,而且在蒼梧郡吳巨身上,算起來他與劉表還有些仇怨。 “刺史大人,要不還是讓長公子從交趾領軍回來?” 說話的叫劉巴,是從中原避難而來,不想這一待就是六年。 而劉巴口中的大公子,叫士徽,駐守在贏婁(今越南河內),領交南都督,掌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這個提議,士燮也不是沒想過,但如果士徽出兵,交南可就無人鎮守,那些南夷人,指不定就又會鬧事,造反。 “刺史大人,如果合浦沒了,交南又要來有何用?” 劉巴這么一說,士燮面容方顯松動,這句話說得沒錯,交南本就是一塊蠻夷混雜之所,不易管教,他也是費了好大勁,才把九真和日南重新拽在手中。 “沒錯,子初你說得對,那就立即讓人前去送信” “另外,在下以為,還需嚴防海岸線,孫策既然已經表明非拿下交州不可,那么他不可能放著海軍這么大的優勢不用” “可是,蛟龍軍不是在三韓嗎?” “在下可不認為齊軍只有一個蛟龍軍,說不定另一支海軍已經在來的路上” “嗯,劉兄所言甚是,亮也認為該多有提防” “沿海村落,應備有烽火臺,但見海船,即刻放煙,沿海城鎮得信,需立刻緊閉城門,同時派人通知郡治” 望了一眼劉巴,諸葛亮又補充道“齊軍肯定會掩人耳目,所以海村應該不會是他們的靠岸點,刺史大人應該在容易靠岸的地方,常備人手,一旦發現齊軍,即刻通報” “嗯,確有可能,但與其布置哨崗,不若假做不知,再暗中突襲。據聞陸上的齊軍,因為道路難行的原因,并不多見攻城器械,而孫策又不是一個蠻干的人,所以攻城器械,應該在海上” “不是應該,而是必然,那郭陽和楊泰在瘴目谷數日,為了早一點離開谷中,早就把器械毀壞,而之所以,齊軍到現在都還沒有進軍合浦,就是在等器械到來” 諸葛亮和劉巴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就把事情分析透徹,由此看來,番禺的失敗,對他們來說并不算太遭,至少,他們對齊軍和孫策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 更值得說道的,卻是兩人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兩人不僅想法一致,還能相互彌補彼此的漏洞,不由都額外高看了對方一眼。 兩人所言,是他們的猜測,卻說得非常正確,此際的東海之上,正有一支龐大的艦隊,從徐州開來。 如果只看船,會讓人以為這是蛟龍軍,但佇立在首船船頭之上的,卻不是那個拽拽的甘寧,而是一臉嚴肅的戚毅,戚繼光。 這支軍隊叫御鮫軍,成軍之后,在渤海訓練了三個多月,剛開始進行模擬戰的訓練,就被孫策一道命令給調了出來。 “戚將軍,再有半個時辰就到番禺,是否準備登陸?” “不用了,把隨軍器械置放下船即可” “???不是又要回去了吧?” “呵呵,放心吧,齊王讓我們直接開赴贏婁,斷了士燮的退路” “哈哈,那就好,整日要不是訓練,就是上課,快無聊死了” “這些都是我們為將者應該做的,施瑯,你還年輕,只有多學習,多訓練,才能成長” 施瑯,清初著名水軍將領,和鄭成功的鄭家有不小的干系。 前者從荷蘭人手上收復臺灣,后者從鄭家人的手中,將臺灣納入大清版圖。 他是在袁氏滅亡的時候,從漩渦中爆出來的,同期的還有耶律楚材和李秀成。 只不過施瑯是直接刷在了戚繼光的隊伍里,孫策大感好運的同時,也對這支新的御鮫軍寄予厚望。 至于李秀成,好巧不巧的出現在贏婁,這也是孫策改變主意的原因之一,在他眼中,整個士家可能還沒有一個李秀成能折騰。 最后,耶律楚材出現在鮮卑,不出意外,應該是給鐵木真增加游戲難度的。 '嘎吱、嘎吱、嘎吱' 番禺城外的港口上,孫策看著層出不窮的玩意兒,心里十分欣慰。 因為從御鮫軍船上,正運下不少攻城器械,有壕橋、樓車、呂公車、投石車、云梯車,以及重型床弩。 這些東西,都是孫策兌換而來的,不過不是一個一個的兌換,而是選擇了一種很聰明的辦法,孫策兌換了一本成書于明代的魯班經,這樣一來,很多東西都可以照本宣科。 當然。這也給了孫策一個新的思路,兌換點并不一定全用在召喚身上,也可以兌換諸如神農本草經,四庫全書之類的著作,這會令整個時代,大大的躍進,從根本上提高科技水平。 只是,唯一讓孫策臉紅的地方是,最后的著作人,只能是他。 “戚將軍,本王還是想補充一句,贏婁,必須拿下,我等你的好消息” “齊王請放心,拿不下贏婁,戚毅提頭來見!” 原本孫策是想讓戚繼光立個軍令狀什么的,不是不信任,而是這一步棋,實在太重要,關乎到整個交州明年的走向,以及荊南的問題。 必須要重視,但轉念再一想,士徽如果有能耐和戚繼光對著干,當初也就不會唄孫權三下五除二的搞定。 點點頭,又看了一眼施瑯,孫策方翻身上馬,爪黃飛電也心有靈犀的邁開步伐…… 接下來的兩天,諸葛亮和劉巴一直在等消息,可直到孫策兵臨城下,卻還是沒有等來海岸線的消息。 正奇怪著,士袛來報,說齊軍推著奇怪的東西,開始攻城了。 孫策沒有援兵? 就六萬人,便想要攻下他們五萬人堅守的城池?還不說士徽的三萬援軍,孫策膨脹了嗎? 可當看到那所謂的奇怪的東西后,劉巴和諸葛亮大感不妙,都說齊軍器械甲天下,就這么甲天下? 那些個比城墻還要高的東西,到底是什么玩意兒? “士燮,戰還是降?戰,我給你一個體面的死法,降,我保你士家十年榮華富貴” 來自孫策的喊話,令士燮惱羞成怒,聽意思,自己就輸定了? “孫策,你無端侵我疆土,徒造傷亡,如今又…” “唉,弱智,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