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回:以惡制惡
那些人說的也沒錯,他們自己的孩子,賣多少錢?又賣去哪里?和書院一點關系都沒有。 他們還反咬一口,說永寧即便貴為公主,卻也不能仗勢欺人。 永寧甚至想,不如干脆問他們誰要賣女兒,她全都可以買回來,買回來之后就讓這些女孩子住在書院里面安心讀書,等她們學業有成,再將賣身契還給她們。 她不差那些錢,也不差這么多小丫鬟,可再之后呢,讀完了書他們又該去哪里?恢復自由身之后,又已經成了年,那樣的父母能賣她們第一次,就不會賣她們第二次嗎? 思前想后,晏清歌提出一個自己都覺得還不算成熟的想法,“若書院除了讀書,還教她們技藝呢?” 女子讀書確實沒什么用,不能考科舉,不能從政,也不能經商,這是未有更改非?,F實的問題。 書院創辦的初衷,也只是希望能夠讓女孩們通讀書,開拓眼界,明辨是非,能識文斷字看得懂契書條紋,便是以后出去做工也不會被人誆騙著按了手印。 而這些窮人家的孩子,就算小時候不被賣掉,嫁到一個同樣貧苦的人家家里,為了生計還是要出去做工的,命運如此。 “既然如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br> 晏清歌想,“譬如刺繡,冶玉,還有金銀匠,都是女子可以做的活計,而學會這些手藝,不用賣身為奴,為妓,也能維持生計?!?/br> 這是一個奇異的角度,但卻是言之有理,安寧茅塞頓開:“若有技藝杰出者,還能入宮進尚衣局,金銀局!” 陳娘子思忖一番也點了點頭,“若能以技藝進宮,自然比為奴為婢要好得多?!?/br> 面黃肌瘦的小丫頭,無論賣到哪里,頂破天了也只得二兩銀子。 晏清歌便又提議,不如以帶學徒的形式來教她們技藝,在目前全免讀書和包筆墨吃食的基礎上,每月再給她們分發半兩銀子。 學徒既是跟著師傅學手藝,也是幫著做工的,這半兩銀子便是她們作為學徒每個月的月錢。 既然一個女孩只能賣二兩銀子,而來勸學女院讀書,不但能夠學手藝,每個月還能領到半兩銀子,放眼天下可都沒有這般劃算的買賣。 可別小看了這半兩銀子,窮苦人家若得這半兩銀子,便是一家七八口人,也能用它吃上個大半年。 而將女孩兒送來書院,過個一年半載攢上個七八兩銀子,便能買得一塊良田,對于只能算茍活的窮苦人家而言,怎么不是發家致富的捷徑呢? 若非有永寧這個公主坐鎮,又有晏清歌這個王妃忙前忙后,只怕都會讓人以為是什么新型騙局,沒有人會相信天底下竟有這樣的好事。 沉清月提到很重要的一點,“若是如此,送女孩來書院便要與書院契定,白紙黑字文書作憑,既拿了書院的銀錢,便是將女兒‘簽’給了書院。若再要將女兒拿去賣了,便是毀契,拿了書院多少銀錢,便要以其十倍賠還給書院才行?!?/br> “可行?!?/br> “若非如此,此法也只能替那些孩子求得一時安寧?!?/br> “此法雖惡,卻是以惡治惡?!?/br> ———————————————————————————————— 注:因為是架空世界,銀錢價值為重新設定,不與史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