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行事艱難
勸學女院辦成已有些時日,因為是免費就學,無需任何學費及書本紙墨費,來提供一日兩頓的膳食,附近不少商販和窮苦人家都將女孩送來了這里。 尤其這書院還是安寧公主和珩王妃創辦的,很多人都想著讀多少書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養一兩個孩子吃飯,更想著能不能與這皇親國戚攤上關系,便是不能被領進貴府當差,以后說是勸學女院出來的,也好賣給大戶人家當丫鬟。 所以不論這些女孩的父母心思如何,起初書院的創辦都是很順利的。 只是那些不懷好意的人心思浮躁,才將孩子送來月余,就已按捺不住??床坏阶约合胍某尚?,孩子回家就連漿洗衣物時都要沾著水在地上寫寫畫畫,實屬磨洋工,不好好干活。 于是陸陸續續便有些女孩子不來了,有一個七八歲的女娃哭哭啼啼的被攆來的父親拖走時,那個瘸了一條腿的男人對阻攔的女護衛罵道:“這是俺女兒!俺要帶走,你們憑什么攔!是不是要去見官!” “她娘那個賤貨,非要送她來!讀書有什么用?隔壁小草像她這個年紀早就出去做工了,每天能拿回家三個銅板哩!” “俺讓她來讀書,每天能帶回家三個銅板嗎!” 吳瘸子這樣的人并非個例,許多人家都是將孩子送來一段時間,認得幾個字,便想著將孩子以“曾入學公主女院”作為招牌,往大戶人家家里賣個好價錢。 更有甚者,送女孩來讀書,卻不讓她們在食堂吃飽飯,而是要求她們將rou菜和雞蛋帶回家中,給父母或是弟弟吃。 就連書院分發下去,統一形制的衣衫,也讓這些父母扒下來裁裁剪剪,改做成了他人的新衣裳。 永寧說,“在辦書院以前,本宮竟不知道京中尚有這么多窮苦的人?!?/br> 因為窮,才會將自己的女兒當成累贅,當成貨物,當做牲口。 相反那些商戶不迫于生計,倒是沒想過要賣女兒,還問陳娘子這里除了習字還教不教算術,雖然還沒有女子當賬房的先例,但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會算賬。 “有個丫頭每天天不亮起床,穿著破舊的草鞋從城郊走到書院,她已經十一歲了,啟蒙晚,學起來也比小一些的孩子吃力,但她一直很刻苦,就怕書院不要她?!?/br> “但她刻苦不是為了讀書,他也不知道讀書能做什么,只知道在女院讀書,能夠吃飽飯,她在家只能喝刷鍋水,和家里人吃剩的野菜?!?/br> “她就叫丫頭,連名字都沒有,而這書院里面,還有好多個這樣的丫頭?!?/br> 她們都將事情想的太簡單了,原以為免費教學,雜費全免還包餐食,減去了所有的負擔就能讓一些讀不了書的女孩讀上書,卻沒有想到真正困住這些孩子的,一直都是她們貧窮的家庭。 “前幾日有個叫招娣的女孩忽然就沒來了,聽與她關系好的學生說,招娣是被他娘親用二兩銀子賣進……賣進花樓當粗使丫鬟了?!?/br> 沉清月也說起了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神色哀矜,“得知這件事情之后,我們便拜托逸興用十兩銀子將人給贖了回來?!?/br> 那丫頭年紀小,這才只是當了個粗使丫鬟,若再長大些,養得好了些,只怕就要掛牌接客當姑娘了,可女子一旦進了花樓,無論做什么這輩子也就看到頭了。 不過好在她們將人贖了回來,現在招娣的賣身契捏在公主手里,人也就住在勸學女院,不用再回那個她感覺不到一絲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