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就連曾經一顰一笑、一嗔一怒都如此分明的賀熙華的面目,都顯得模糊起來。 姹紫嫣紅、其樂融融的御園里,軒轅曜再度懂得,無上尊榮便是無上寂寞。 久而久之,便不再有妄想,不再有欲求,成了高高在上的神祇。 軒轅曜忽而感到,這般求而不得極好,至少能讓他活得像一個人。 作者有話要說: 皇帝的腦補小劇場 出差7天 不能存稿了 不知道后面能不能跟得上進度 我會用手機端看大家的評論的! 補充:下一卷末就he了 但文暫時沒完結 不要怕虐哈 也不虐 第72章 第一章:風平浪靜 承明十二年除夕,清思殿。 宮人來來往往,卻個個肅然,不敢大聲言語。 開國時烈祖便簡化了新年一切繁縟禮儀,讓群臣得以歸家團聚,也讓皇帝從無盡的宴飲中解脫出來。 于是除夕這日,軒轅曜并無太多事體可做,便一人在靜室內冥思,手邊是近百個送給近臣的桃符。 烈祖自苦寒之肅州草創基業,匡扶社稷,多虧有文圣皇后一路輔佐相伴,二人情分非同尋常。故而把當年在肅州秾李樓的桃符也帶回了長安,落葬之時跟著陪葬。 故而烈祖對賜桃符一事頗為重視,從每年賜了多少、賜給誰、賜了什么都可以讀出玄啟朝的政治風向。群臣每年新年也會四處打聽,從中揣摩上意。 往年軒轅曜不甚懂事,又常覺得寫字費手,哪怕對著自己親外公也只寫個“?!弊至耸?。今年是他回宮后首次賜符,自是不同尋常。 “陛下,周大人到了?!笔刈屧陂T口通報。 軒轅曜并未睜眼,“傳?!?/br> 這些日來,軒轅曜已慣了身邊知音漸稀的景況,除去隔三差五召沈臨等人議事,便是每隔一日便要宣召周儉昌一次,與他說些家長里短,打聽打聽鄉野民生。 周儉昌入內,見他一人坐在蒲團上,便先在左近行了跪禮,之后干脆便坐了下來。 “秀才你可知曉,出了件大事?!?/br> 軒轅曜仍是闔著眼,“哦?” “聽聞今兒一大早,西市那邊走水,燒了三家店鋪了!” 軒轅曜睜開眼,周儉昌與他一同經歷大風大浪,怎么可能會為這種小事一驚一乍。 “京兆府立時派人去了,結果發現壓根不是走水,是有人縱火。更為關鍵的是,其中一家客棧,就在昨日,住進來好幾個蠻夷?!?/br> “蠻夷?”軒轅曜挑眉,若是回紇突厥契丹等族人,如今一般會稱之為胡人,并不會喚之以蠻夷,“是外藩的?” “正是呢,聽聞與那些胡人都稍有不同,怕是昆侖奴。一見了官府的人,嚇得趕忙便跑,十有八、九,便是他們做的了?!敝苁逭f的繪聲繪色。 軒轅曜若有所思,搖了搖頭,“若是東瀛人,倒真的十有八、九,可若是昆侖奴,朕倒是不以為??峙逻@些人,是不堪奴役,從主人家偷跑出來的,見了官差才要跑?!?/br> 他取了紙箋,草草寫了幾行字,喚了守讓進來,“派人將這個送與沈臨?!?/br> 軒轅曜往后靠了靠,看了眼周儉昌,取出塊桃符,工工整整地寫上“德茂福盛,人壽長春”,又雙手遞給他,“喏,新年討個彩頭?!?/br> 周儉昌接過,也從空蕩的袖袋里取出個平安福,“我昨日去青龍寺求的,據說很是靈驗?!?/br> 軒轅曜一看,上頭寫著“長命百歲”,不由得笑出聲來,“大家都吹捧朕,說朕萬歲萬歲,唯有你真心實意待朕。朕收下了,回頭便壓在枕頭底下?!?/br> “對了,近來你睡得可好么?”周儉昌關切道。 軒轅曜自回宮后,便是個慈眉善目的菩薩樣,也就是在周儉昌面前難得露出些孫熊的影子來,冷哼一聲,“諸賀環伺,如何安睡?” 周儉昌曉得他手段,隔墻不可能有耳,卻也忍不住四下張望。 “前日年前最后一場大朝會,賀熙朝竟然在堂上提了個什么十三策還是十二策的,將朝政弊端梳理了一遍,又提出來河西邊患,要屯墾屯兵?!?/br> “這是作甚,想做節度使么?”彼時鄧黨為何能禍亂朝綱,甚至覆滅強盛至極的天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鄧黨人丁興旺,且盡數在軍旅之中,甚至當時有天下節度使,鄧氏三分占其二的說法。 烈祖開國之后,吸取前朝教訓,改革府兵制度,使得朝廷對于軍隊的掌控力大大增強,同時也由于向回紇借兵之故,啟朝在西域的控制力也大不如前。 不得不說,賀熙朝提及之事,確實是朝廷大患,也一直懸在軒轅曜心頭,預備待親政后著手一一解決,想不到先被賀熙朝提了出來。 “賀鞅本就是大將軍,天下軍權盡在其手,何必多此一舉?”周儉昌疑惑道。 軒轅曜搖頭,“這倒不是,他雖是大將軍,可只能調動十六衛,各州之兵,還需三省宰相簽押,以及朕的虎符。幸虧文圣皇后三省改制,就是天子也不能一手遮天,仍有宰相牽制。賀鞅為何屢屢受挫,便是三省宰相,他無法盡數收買之故?!?/br> 中書省多為士族天下,門下省多寒門貴子,尚書省則兼而有之。開國勛貴如今多是富貴閑人,安享祖宗蔭封,唯有張掖侯肅家一直為國守邊至今。 “不過周叔你卻未猜中,”軒轅曜勾唇一笑,“朝會上賀鞅卻竭力反對,中書令趙暲、門下侍中顧璟均贊同,尚書左仆射葉明啟從來與賀鞅同聲共氣,自然反對,于是趙暲便請朕決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