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書迷正在閱讀:女相(NPH)、她圈住了我、斗羅之開局攻占圣魂村、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傲嬌小女傭:總裁撩上癮、獨家蜜愛:老婆大人休想逃、絕地求生之升級狂人、絕世龍婿、離婚后傍了好多金主(NPH)、只有神知道的世界gl(快穿、變態辣)
看書的自然是住在大明寺中,準備出海的李道源了。 在得到了鑒真大師的海圖之后,李道源很快著手研究海圖,對于鑒真幾次失敗的航行路線做好了標注。 不過這只是鑒真幾次失敗的出海記錄,只能幫助李道源規避風險,想要安全的抵達扶桑,還需要搜集更多的數據。 另外李道源還需要尋找合適的出海船只,揚州雖然有港口,但是河道的港口,不能航行海船。 按照鑒真的路線,是從舟山尋找能夠出海的船只,從舟山前往扶桑。 李道源留在了大明寺中,開始計劃自己前往扶桑的路線。 在參觀佛寺藏經閣的時候,李道源正好看到了寺院中所藏的《水經注》,李道源正好也是一名旅行家,以前他沒有系統性的讀過這本書,如今游歷了小半個大唐之后,再讀這本書更是覺得生動有趣,認真的讀了起來。 高適忍不住上前搭話道:“這位郎君,這《水經注》于科舉無益,為何要花時間在讀這種書上?” 高適的本意是好的,他也是規勸對方不要浪費年輕的時光,好好準備科舉考試。 雖然大唐風氣開放,但是讀書進學依然是讀書人最好的路。 高適自己也是科舉考試的獲利者,對于年輕的后輩,他是抱著勸學的想法,希望對方能將時間用在科舉之上。 沒想到這個年輕的士子說道:“這位長者可說錯了,這本書雖然對科舉無益,但確是能利國利民的奇書?!?/br> 高適在江淮做節度使,每日也能見到很多口出狂言的士子。 不過這些士子比拼的才學,都是經史子集上的知識。 這水經注雖然是一部奇書,但是說這本書能利國利民那就過譽了。 高適笑著問道:“這水經注老夫也讀過,你說說看這么一本講述地理山川的書,如何能利國利民?!?/br> 李道源沒想到眼前這個老者竟然也讀過水經注,要知道大唐用科舉取士之后,讀書人對水經注這樣的雜書更加不屑一顧,要不是大明寺的藏書豐富,李道源根本找不到這本書。 既然對方看過這本書,李道源說道:“山川地理,如果熟記于心,能夠抵得上數萬兵,這是其一?!?/br> 高適點點頭,他也是帶兵打仗的人,山川地理對于戰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高適想起來,以前在河西的手,每次戰前,哥舒翰都會派遣手下搜集作戰地區的山川地理信息,制作地圖和沙盤,指揮作戰的時候天天讀這些地圖和情報。 高適也學習了哥舒翰的作戰風格,每次作戰都會先觀察戰場的地貌,這么一說《水經注》真的有用。 只不過戰場又不會都發生在水經注上的地點,這種說法也是牽強附會罷了。 李道源繼續說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想要行萬里路,用自己的腳步丈量這個世界?!?/br> 高適猛然抬起頭看著李道源,沒想到這個年輕人竟然能有這樣的志向! 行萬里路說起來容易,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丈量世界這句話更是氣勢不凡,看來這個年輕人不是普通人啊。 高適連連點頭,想要行萬里,讀水經注自然是大有益處。 沒想到游大相國寺,竟然還遇到了一個奇人。 高適嘆息一聲說道:“郎君這么說,倒是也有幾分道理?!?/br> 不過看著李道源清澈的目光,高適又不忍心這樣的人才不去參加科舉。 于是繼續勸學說道:“可是我們讀書人,日后總是要為官的,你讀這些書,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嗎?” 到了這時候,高適起了教育對方的心思,故意考李道源一樣問道: “這讀經史子集能明白治民的道理,看這地理書能解決問題嗎?” “就拿著揚州城來說,揚州城內商貿發達,朝廷在江淮也鑄幣,可是揚州城內依然錢荒,這是什么原因?” 錢荒,這也是高適上任淮南節度使之后最大的難題。 大唐的貨幣是很多的,除了金銀銅之外,絲帛也可以作為貨幣。 明明江淮是絲綢的產地,每年的能編織出不少的絲帛,朝廷也在江南地區開了鑄幣廠,開采銅礦發行銅幣。 可就算是這樣,揚州市場上依然嚴重缺乏流通的貨幣,這種缺乏貨幣的問題,甚至嚴重影響了官府征稅,影響了揚州的市場繁榮。 作為淮南節度使,高適自然非常的發愁,可是他雖然發現了錢荒的問題,卻無法找到解決錢荒的辦法。 李道源微微一笑,如果是其他問題他還不一定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他可就真的能回答了。 李道源說道:“錢荒的原因其實就在地理書中,只不過老丈沒有想到罷了?!?/br> “就在地理書中?” 高適來了興趣,只聽到李道源說道: “揚州是海陸貿易的重鎮,不僅僅是大唐的商人,新羅、扶桑,南洋諸多的島國,都會來揚州做生意是吧?” 高適點頭,揚州雖然不靠海,但是距離海岸線不遠。 而揚州的水網發達,又是大唐漕運的集散地,所以每年也吸引了大量外國的客商。 李道源說道:“那些南洋小國,基本本國都沒有銅幣,大唐的銅幣在這些島國就是法定的貨幣,每一次的交易這些商人都會帶回一些銅幣回國,揚州的銅幣不久減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