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倫敦合約
大洋帝國首都馬尼拉 夏宮 這是一個喜氣洋洋的勝利聚會,街道上鋪天蓋地的都是帝國的旗幟,為了慶賀這一次是無前例的海軍大捷,大洋帝國皇帝宣布全國上下放假三天,人民陷入歡樂的海洋。 此時,在夏宮舉行了正式的慶功盛會,政府高層及海陸兩軍營以上的中高級軍官,共計數千人與會,在慶功盛會上頒發了重賞。 慶功盛會上,大洋帝國皇帝羅霖陛下宣布; 大洋帝國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羅正天晉銜海軍中將,任命為海軍部參謀總長,打開了通向更高職位的光輝大道。 同時,授予羅正天海軍中將帝國侯爵爵位,頒發鉆石雙劍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這是帝國頒發給將軍最高等級的勛章獎勵,僅次于陛下獨一無二的鉆石雙劍金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勛章,是軍人崇高的榮譽。 與此同時,再賞羅正天海軍中將歐、美和大洋地區各一座宮殿式莊園,功勛田10000畝,美女30名。 包括羅正云再內的四名將軍晉升海軍中將,授予帝國伯爵爵位,頒發雙劍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獎勵大洋帝國內宮殿式莊園一座,功勛田3000畝,美女10名。 海軍晉升少將的13名之多,頒發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功勛田1000畝,美女5名,其他的官兵普遍晉升一級,獎勵的功勛和田地豐盛以極。 與此同時,陸軍也進行了軍銜晉升儀式,九名將軍晉升中將,十二名晉升少將,其他的就沒有了。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在這個舉國歡慶的狂熱氛圍中,海軍從上到下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把陸軍的將官們羨慕的眼睛都綠了。 晉升軍銜的喜悅都沖淡了好多,為啥? 海軍是因為巨大戰功晉升軍銜,陸軍將領是因為從前的戰功積累,并且平衡考慮同時晉升軍銜,這里面含金量差距太大了,心里要能舒服才怪。 按照大洋帝國軍官晉升的規例; 陸軍將領此次晉升之后,原來的戰功積累消耗完畢,再想晉升只有開始熬資歷了,到了陸軍中將軍銜,熬資歷沒有個十幾年的功夫,很難再上一層樓,晉升陸軍上將。 海軍將領則不然,此次巨大的軍功積累,為海軍將領的進一步晉升打開了通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五年之后,羅正天中將和羅正云中將都有可能晉升海軍上將,比陸軍將領領先了一籌。 這個影響就非常嚴重了,關系到陸海兩軍在皇帝陛下心目中的地位,直接影響到軍費的撥款以及后續國家武裝力量的定位,絕非小事。 大洋帝國建立以來,相比較世界各國,大洋帝國軍銜的含金量是最高的,沒有軍功榮譽的加持,熬資歷至多到少校戛然而止,再想晉升基本沒門兒。 出路就是在這個軍銜上干到退休或者是回到地方發展,沒有第三條道路。 大洋帝國陸海兩軍少校以上的軍官無不是軍功赫赫,資歷軍功樣樣都不少,都是能征慣戰的軍隊精英,一點水分都沒有。 沒有戰爭,沒有榮譽,軍官只有在目前的軍銜上待著,從軍事指揮機關調到野戰部隊,再從野戰部隊調到軍事學院,從軍事學院再調到衛戍部隊,永遠都是平調,極難獲得晉升。 同樣,對于士兵來說沒有軍功獎勵差距極大。 大洋帝國的兵役制,仿德國普遍義務兵役制,實行的是三年義務制兵役制度,普通士兵應征入伍之后,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成為合格的戰士,每個月的薪資非常微薄只有四塊銀洋,僅夠吃飯抽煙的。 如果沒有戰爭,沒有軍功獎勵,退伍士兵什么都沒有,有可能獲得一個較好的工作罷了。 早先經歷過戰爭的退伍士兵,手里有大量的功勛田,有獎賞的女人,有南洋銀行的扶持貸款,有待遇優厚的職位。 在農村可以擔任村長、鎮長、國民警衛隊長等,在城市里可以到海岸警衛隊、消防署、警察署、工商稅務署等政府部門撈個一官半職,這樣的待遇相差天地之別。 每年都有十數萬的退伍士兵回到地方,哪里有那么多好位置安排,待遇差了很正常。 帝國皇帝羅霖陛下對戰爭中的有功之臣,從來都是優厚待遇,他曾經說過;對于帝國作出突出貢獻的有功之臣,決不能讓他們流血又流淚。 言外之意,沒有作出過貢獻的只能向后面排,能照顧就照顧,不能照顧順其自然。 沒有軍功獎勵,退伍士兵真的差距太大。 這樣的安排,造成了大洋帝軍隊內部好戰氣氛強烈,軍官士兵從上到下都是想戰、敢戰、求戰、好戰,形成了強烈的追求軍功榮譽氛圍。 1906年3月,經過長達數個月的艱苦拉鋸,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日·本國終于低頭,大洋帝國和日本在倫敦簽署了停戰合約,史稱《倫敦合約》十二條。 這是一項極為嚴苛的條約,是強橫的大洋帝國殖民者強加給日·本人民的不公平條約,一切苦難的開端。 《倫敦合約》中規定: 一,日本自動解除海軍武裝,只保留合適的海上警衛力量,正在船臺上維修的日俄戰爭期間兩艘重傷戰列艦拆除,進入鋼鐵廠回爐。 二,日方不發展兩千噸以上戰艦,扶桑島的安全由英國海軍和大洋帝國海軍雙重保證。 三,日方劃出佐世保港和橫濱港給予大洋帝國作為艦隊港口駐地, 四,并且劃出大阪,佐世保作為大洋帝國租界使用,并且在京都劃出專門的租界區,租界區內擁有獨立的領事裁判權。 五,日方以100萬銀洋的價格出售庫頁島南部及附屬島嶼的全部主權。 六,日方以200萬銀洋的價格出售旅順港及滿清國東北三省占有的權益,退出滿清國東北三省。 七,日方以200萬銀洋的價格轉讓在滿清國的所有租界及相應的權益,不在滿清國保留租界。 八,日方承諾臺灣的獲得獨立地位,政治地位由臺灣人民自決,日方不予干涉。 九,大洋帝國自動享受五國通商中規定的所有便利。 十,日方所借戰爭國債有海關署和國家稅務局代為償還,償還國債之前,有主要債權人大洋帝國,美國,英國組成管理團隊入住,接掌上述機構。 十一,朝鮮地位懸而未決,日方承諾尊重朝鮮民族主觀意愿,不強加武力威脅。 十二,大洋帝國和英國有義務維護扶桑島嶼的領土完整,國家不受侵略地位。 這就是極為苛刻的倫敦十項條約,把日本從剛剛進入的世界列強桌子上一腳踹出來,徹底淪落入半殖民半封建國家社會的無底深淵。 從天堂到地獄的差別,扶桑島國經歷了狂喜到悲催煽情的滑滑梯,其滑稽的遭遇,與現實的滿清帝國有的一比,被大洋帝國皇帝羅霖蔑視為“東亞病夫”。 國際社會覺得這個帽子戴在日本人頭上太合適不過了,因而,這個稱呼迅速而廣泛地在國際上流傳開來,成為扶桑人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