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節
只陸睿還在外面游歷,江州的宅子先不處置,人都撤回了余杭,留幾個老仆看宅子,等著陸?;丶?。 而京城,春闈結束,有了一甲二甲三甲,新進士三百人。 林梓年果然吊在尾巴上混了個同進士出身。 喜氣還沒散,這一屆的主考官和考官便被監察院枷走了,進了北鎮撫司的暗無天日的大牢。原來也卷入了四大倉案,監察院為了春闈順利進行,只按兵不動,直到現在。 三百新進士沒了座師、房師,徹底成了沒奶的孩子,全體傻眼。 只有胖胖的皇帝微笑著,看著金殿下閃耀耀的進士們。 這是天子門生。 科舉,原就是為國取士。怎就叫這幫人搞成了私人關系網。新進士一個個入了他們彀中。 從元興三年到元興四年這一場動蕩,朝堂上幾乎半空。 但元興帝,終于擺脫了景順帝的陰影。 太高興了。 因為太高興,元興帝喝了太多酒。 中風了。 第131章 元興帝本來就肥胖,身體一直有些毛病。 元興四年的四月,春闈剛結束,他因為太高興,飲酒過度中風了。 眾皇子齊聚,當然只有那幾個年長又有帝寵的皇子才有資格站到病榻前。 閣老們也在,牛貴也在,老內侍也在。 一起看著太醫令給皇帝問診。 其實不用等結果,用眼睛看都知道元興帝無法問政了。 他躺著動彈不得,口歪眼斜,直流口涎。 太醫令切完脈,也不過就是說出大家都已經看到了的事實:皇帝無法親政了。 但是皇帝也沒死,他還好好活著呢。 這種情況下,內閣表態:“請太子監國?!?/br> 內閣滿員應該有七個人,讓元興帝殺得只剩下三個人了。三個人態度一致。 因為國有儲君,就可以按照禮法和律例走程序。 多簡單。 太子心里怦怦直跳,好在持重,沒表現出來,按照禮儀堅辭。 內閣再請。 三請三辭,最終太子只能無奈道:“父皇龍體違和,孤權且代父皇監國?!?/br> 趙烺也在房間里,只能看著,沒有一點辦法。 這就是正統。 走出乾清宮的時候,趙烺的心里都是陰沉沉的。終究,還是敗了嗎? 但他抬眼望去,看到了外面等著他的霍決,不由怔住。 霍決的嘴角有一絲微微的斜度,眼睛中有火焰在跳動。 趙烺非常熟悉霍決,他是個自控力極強的人。他得是有多興奮,才能控制不住地流露出這樣一絲情緒? 趙烺心底的陰霾忽然便一掃而空。 還沒輸呢!父皇還活著,太子只是監國而已!霍決都還沒放棄,而且他肯定已經有了什么主意! 趙烺走過去,看了霍決一眼?;魶Q也看了他一眼。 主仆兩人心有靈犀,在這場合不方便說話,一直憋著憋回了齊王府。 “說吧?!壁w烺目光炯炯,盯著霍決,“你有什么主意?” 霍決抬起眼,道:“陛下圣體違和,太子監國。這……真是,太正統了?!?/br> 趙烺問:“所以呢?” “所以……”他的眸子中有火焰跳動。 趙烺在乾清宮外就看到了,那是野心的火焰。熊熊燃燒。 霍決道:“讓正統,變成不正統吧?!?/br> 霍決笑起來。 他的唇脂顏色深,這樣笑起來的時候,有種妖異的好看,莫名令人興奮又驚悚。 太子監國一個月,太平無事。 太子畢竟一直在學習如何治國,真上了手,覺得也沒那么難。 因為從元興三年持續到上個月的動亂,造成現在一個是人手空缺,一個是奏折積壓。 太子每天勤奮努力地批閱奏折,展示自己的治國能力;還要仔細地閱讀每一份薦上來的履歷,甄選合適的人才,放到合適的位置。 大周朝采用內閣制,內閣的存在很大程度地分散了皇權,但軍事權和人事權一直都抓在皇帝的手里。 現在,太子正要行使皇帝擁有的人事權。他將決定誰可以坐到什么位置。 行使這份權力的感覺真是美妙無比。元興帝大刀闊斧地清理了景順舊臣,騰出來的空位上還沒來得及安置新人。如今,都要安置太子的人了。 這些人以后,就是太子的力量。 每當想到這一點,太子就體會到這份權力的美妙。 因為太忙碌,太子每天只能早晚去一回探望元興帝。 而齊王趙烺,則幾乎是不眠不休地陪在元興帝身邊。 太子見他如此,也不是沒有猶豫過。但他比較了一下,終究還是覺得處理政事比較重要。他畢竟是國儲,正在監國。于是假惺惺地灑淚:“孤代父皇監國,實脫不開身。只能讓齊王弟代孤盡孝了?!?/br> 齊王趙烺什么也沒說,似乎就認了,吃了這個悶虧。 太子內心爽極了。 趙老四平時再得寵又能怎么樣呢?小婦之子罷了!除了抱親爹的大腿,沒有別的能耐。如今親爹這樣了,他便一絲辦法都無,只能盼著親爹好起來。 可就元興帝那個樣子…… 而他就不一樣,父親的寵愛對他不重要。不用在父親的腳邊蠅營狗茍。 因他是正統,是國之儲君。當皇帝不行的時候,每個人都知道該擁他上位。 太子的這份自信,在知道了一個秘密消息的時候瓦解了。那個消息聲稱,元興帝立有遺詔,遺詔的內容是廢太子,立齊王。 皇長孫質疑這消息:“是真是假?為什么立這樣的遺詔?什么時候立的?是陛下病倒前,還是病倒后?” “是真的。不知大何時立的,知道的時候,便已經有了?!碧雍芟嘈?,“是我放在乾清宮的人送出來的消息?!?/br> 太子很慌。因為他相信這個消息,因為元興帝從來就是偏疼趙四。 會不會是因為他忙于政事,而趙四一直陪在皇帝身邊的緣故? 事實上,這一個多月,元興帝的情況好了不少,他能勉強地說話了。手臂也能動一動了。 太子一想到那份“遺詔”真的存在,就充滿了恐慌。 因為如果元興帝死了,則遺詔可能被趙四拿出來奪位。如果元興帝康復了,則他已經起了廢立太子的心思。他這個監國太子可能馬上就要變成“前太子”了。 怎么著都是死路一條! 人不逼到那個份上,是不知道自己能干出什么來的。 不管皇長孫怎么反對,太子還是決定,現在就登基。 首先,得拿到那份遺詔銷毀,然后就可以放心地登大位。 但要拿到遺詔,只能……逼宮了。 親王按制可以擁有兩千到五千的府兵。但元興帝沒有讓兒子們就藩,皇子們都在京城,不可能允許他們有這么多兵。 所以元興年間,允許太子有五百禁衛,諸皇子各有二百府兵。景郡王最寒酸,他只是個郡王,而且元興帝不待見他,只給他一百府兵的名額。 太子扒拉了扒拉,弟弟中他比較信任的是老二、老五,再帶個老十一。 太子把這三個弟弟拉上了自己的戰船,許諾了肥厚食邑,子孫富貴。 三個皇子都把自己的府兵借給了太子,正好跟太子的五百禁衛湊了個一千整數。 接下來是宮城的防務。 皇長孫堅持:“當與牛都督合作!” 太子卻不想。 太子也不愿意承認,他除了厭惡牛貴之外,其實還怕牛貴。 太子的心態一如從前霍決分析過的那樣,他覺得自己根本不需要牛貴這樣的人。他是正大光明的正統繼承人。 太子妃巫蠱一事,牛貴幫過他一次。太子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因為自己是正統儲君的緣故。 牛貴號稱只效忠皇帝一人,所以他得維護皇帝的儲君。 太子這個思維,始終跳不出自己是“嫡”這個圈。 皇長孫問他為何要將牛貴排除在計劃之外。太子沉著臉道:“他若拒絕怎么辦?我們根本沒有能力能將他滅口?!?/br> 皇長孫無法反駁。 但他內心里,有極為不祥的預感??傆X得沒有牛貴的支持,前方充滿了陰影。 只太子從未這么堅定果決過,事已至此,皇長孫阻止不了。 五月底,西華門附近走水,因為發現得及時,損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