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在隨后的半個小時當中,艾倫威爾遜就以芬蘭化對蘇聯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曼納海姆的被迫離開芬蘭。 如果有選擇的話,艾倫威爾遜也不想專門對著芬蘭的傷口上撒鹽。 可其他國家都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蘇聯盟國,他這種欺軟怕硬的人,怎么真的敢學丘吉爾,對著蘇聯體制的國家指指點點,于是就只能辛苦芬蘭了。 對著芬蘭集火了半個小時,至于蘇聯包括相似體制的國家,都處于……等國的行列當中。 表面自由世界的捍衛者,實際上色厲內荏的艾倫威爾遜,才在多數國家的掌聲當中走下講臺,這也為排斥東歐定下了基調。 美國的援助不是無限的,就如同之前和法國人采取共同立場說的話一樣,受到援助的國家越多,到了每個國家的金額就越少。 所以在艾倫威爾遜發表講話完畢之后,法國代表皮埃爾也強硬的表示贊成英國的主張,不但要排斥本次來到巴黎的東歐四國,還必須確定剩下的國家是否可靠。 皮埃爾將矛頭對準了意大利,表示意大利的局勢就令人非常的擔憂,意共已經是意大利第一大黨,如果意大利變成了蘇聯模式的國家,也應該從援助國當中剔除。 “法國人可能忘了,法共的實力也就比意共差了一點點而已?!痹谄ぐ栔v話的時候,艾倫威爾遜捂著嘴偷偷的跟著旁邊的同事內涵法國,“如果意大利不可信的話,法國也可信不到哪去?!?/br> “那我們是否修正一下法國人的意見?表示保留態度?”旁邊的記事員問道。 “不,我們堅決贊成法國人的態度,反正這是法國人首先排斥意大利的,我們英國沒有責任?!卑瑐愅栠d鄭重的搖頭道,“我們只是贊成法國人的意見罷了?!?/br> 皮埃爾抨擊意大利其實只是順帶,在隨后的講話當中,表明法國的態度可以總結為,德國的援助金額應該減少甚至不應該援助。 對于參加會議的各國來說,本次會議無疑是一個頭腦風暴。要根據其他國家的代表的言論進行隨機應變,還不能自打自臉,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針對法國主張對德國進行限制的言論,荷蘭和比利時的代表開口進行了反對。 荷蘭和比利時和德國的關系頗為復雜,雖然都加入過對德國的戰爭。 但并不主張限制德國的發展,倒不是比利時和荷蘭兩國也學到了英國的毛病,玩大陸均衡。 而是比利時和荷蘭長期以來就和德國經濟聯系緊密,如果德國能夠繁榮的話,兩國也可以搭一趟順風車,支持比利時和荷蘭的還有盧森堡。 至于對意大利的態度,因為和意大利并不接壤,三國沒有感同身受的經濟聯系,倒是沒有說什么。 他們三國反對限制德國經濟,艾倫威爾遜就從另外一個角度上支持法國,以意大利國內第一大黨意共為理由,表示應該以意大利大選的結果作為是否對意大利展開援助的標準。 “我們最尊重民主了,如果意大利大選是意共上臺,就說明意大利人已經做出了選擇?!卑瑐愅栠d吐沫橫飛的道,“整個自由世界都在關注,如果選不出來一個令人信服的黨派,援助計劃就無法進行?!?/br> 美國代表團的成員對視一眼,對英國人的表態頗為贊賞,實際上就是這樣的。 馬歇爾計劃本身就是防止歐洲投入蘇聯的懷抱,現在看來英美在這一點上有共識。雖然這么說出來有些直接,但實際上就是如此。 如果意大利是意共掌權,馬歇爾計劃是必然沒有意大利的份。 艾倫威爾遜和皮埃爾勒芒,代表英法對意大利發難,讓意大利代表氣憤難忍,當場就譏諷起來,“說的就好像是美國人的援助你們兩國說的算一樣?!?/br> “軸心國成員沒有資格,用這種卑鄙的手段分裂同盟國之間的友誼?!卑瑐愅栠d歪著脖子冷嘲熱諷道,“意大利應該賠償在戰俘營,造成英軍消耗的損失?!?/br> “英國和美國血濃于水,不是其他國家可以說三道四的?!?/br> 英國代表團的成員紛紛起身,對意大利代表進行人身攻擊,表示意大利幸虧是軸心國一方的,因此才為同盟國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不然意大利就跟著蘇聯翩翩起舞吧,至少這樣我們就知道了,事關人類未來命運的選擇當中,到底是誰對誰錯了?!卑瑐愅栠d說到這聲音高了八度,“勝利必將屬于自由世界?!?/br> 大廳瞬間變得嘈雜起來,至于聯合法國對意大利采取攻擊是否明智,會不會把意大利推入蘇聯的懷抱,這一點艾倫威爾遜并不是非常擔心。 退一萬步說,不要以為意大利境內就沒有美軍,意共就算是真的大選勝利了。美國也可以不承認,只要美國不承認,英國就跟著不承認,直接開啟軍事干預模式。 要是五六十年代,各國都已經從戰爭中走出,進入一片繁榮的時候,干涉一個歐洲大國的內政進行軍事入侵,那可能說不定歐洲直接就炸了,但現在么?連吃飽飯都是問題,誰會關心意大利人是不是自己找死?物質基礎都沒有哪有白左的土壤? 英法和意大利互相指責、內涵、嘲笑的時候,美國代表團也在竊竊私語,對會場所在國家的行為進行評頭論足,“這就是國內還有很多人認為的歐洲文明?看看現在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