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連德國恢復了都不服法國,就算已經設想德國已經恢復了,加上德國的軍力,好像對抗蘇聯也不行,和蘇聯對峙沒有美國是不行的。 艾倫威爾遜可沒有天真到,認為英法兩國恢復了就能和蘇聯一較高下。 就算是真的把美國排除出去了,那就會變成英法被美蘇隨時敲打。 他知道歐洲軍的想法絕對不是皮埃爾個人的一時失言,肯定已經在法國政府內部有聲音了,實際上歐洲軍的概念也不是二十一世紀才出現的。 至少在歐洲出現過兩次歐洲軍的聲音,第一次就是戰后初期,法國倡導的歐洲軍。 想要制止美國在歐洲的影響擴大,第二次是冷戰結束之后的九十年代初,已經建立起來了一支五萬人的部隊。 兩次都沒有成功,更何況現在英法還沒恢復呢,還是等著美國代表團抵達光榮的巴黎比較好。 北約能不建立當然是最好,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只把美國的軍隊局限在德國境內都算是一個勝利,犧牲德國別讓其他歐洲國家被美國綁架也可以接受。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連同法國一起犧牲,反正戴高樂上臺會把美國人趕走的,這個惡人還是法國人比英國更加適合。 經過一番利益交換,回到大使館的艾倫威爾遜給倫敦發電,表明已經和法國取得了共識,確定了共同要飯的立場,盟友要比敵人多,人口多的要比人口少的多。在這個兩個前提下,英國肯定會得到最大的一份。 十二月十三日,美國代表團抵達巴黎,十九國代表在機場進行等待,等到美國代表團出現的一刻,各國代表齊聲歡呼。 “不過是一群要飯的,弄的好像有什么親密關系一樣?!卑瑐愅栠d對著身邊的丹尼爾撇嘴道。 丹尼爾剛想要點頭,一陣風飄過艾倫威爾遜已經消失在了眼前,下一刻艾倫威爾遜體現了大英帝國的風范,和到達的美國人握手,口中不斷地說什么英美特殊關系,什么血濃于水,鮮血凝成的友誼等等…… 其他國家提親密關系就是跪著要飯,我們大英帝國就不一樣了,英美是真的有特殊關系。 至此,美國代表團終于姍姍來遲,到達了光榮的巴黎,以救世主的姿態來應對這些臭要飯的,這里談完,國內就會推動法案通過,正式開始對歐洲進行援助。 在當天舉行的第一次會議上,美國人以一貫以來的道德理想包裝本次援助的意義。同時表示希望蘇聯也不要小氣,完全可以出席,大家坐下來好好談談,一起恢復歐洲的繁榮云云。 此番虛假的謊言結束之后,就到了英法兩國的戲份了,法國代表皮埃爾直接站起來,怒斥蘇聯對歐洲和平的破壞,如果蘇聯不停止有敵意的行為,比如在近東地區的擴張政策,法國會堅決反對蘇聯的加入。 皮埃爾的話音剛落,艾倫威爾遜站起了起來,對在場的各國代表示意之后,走到了講臺上,進行了本次會議的演講,“從任何角度上來說,目前的蘇聯都不符合自由世界的定義,守護文明世界的精神所在,比所謂的金錢更有價值。蘇聯必須放開對東歐國家的監管,在聯合國的監督下,讓東歐國家重獲自由。蘇聯思想的泛濫,以及帶來的暴力事件讓歐洲各國深受其害,在這種思潮不被遏制之前,談及合作是沒有意義的?!?/br> “為此英國和法國的態度一致,必須無條件開放市場,進行自由貿易以及政治改革,不然英國反對任何類似的國家展開援助?!?/br> 艾倫威爾遜的聲音在大廳中回響,傳入各國代表的耳朵中,芬蘭、南斯拉夫和波蘭、捷克斯洛伐克聞言之后都勃然變色,大廳也變得嘈雜起來。 第391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 這話不是艾倫威爾遜自作主張,而是美國自己說不出口,借著英國的人嘴正式堵死蘇聯加入馬歇爾計劃的途徑。 他也只不過是按照美國人的劇本走罷了,不過不同的地方在于,作為一個工具人也是有情緒的,艾倫威爾遜說話的時候,對蘇聯的敵意分外的明顯,簡直就是丘吉爾本人在發表講話。 連帶著對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芬蘭表達了不信任,當然這不能過于直白的表達想要把這四個國家踢出去的態度,做事要講究方式方法。 于是這四個國家當中的軟柿子芬蘭,就被艾倫威爾遜挑選出來著重抨擊,挑選芬蘭主要有兩點,第一芬蘭并不是蘇聯體制的國家,抨擊起來比較沒有心理負擔。 第二就是,芬蘭雖然不是蘇聯體制的國家,現在卻對蘇聯唯唯諾諾,比較適合用來做靶子,犧牲它一個還可以表明大英帝國的嚴正立場,假裝自己還很有影響力。 “芬蘭化是歐洲所有自由國家,要竭力避免的下場?!卑瑐愅栠d大聲疾呼,對著眾多國家的代表,以懇切的言辭說明,一定要保護自己的主權,不要被蘇聯人拿走了。 芬蘭化指的是一個弱小的國家近乎無底線的聽命于強大的鄰國的政策決定,基本上屬貶意詞匯。類似芬蘭和蘇聯兩國之間的關系。 雖然這個詞匯是聯邦德國的保守派,在勃蘭特上臺之后發明用來阻止勃蘭特的東方政策的,本來距離出現還早,但此時艾倫威爾遜說出口也不是沒有道理,“曼納海姆為什么離開芬蘭,這是所有自由世界的國家應該警惕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