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周不疑微微一笑?!熬谑讨姓f,平定交州后,討逆將軍應該就地休整,準備南征。虞祭酒說,討逆將軍應該回朝獻俘,等朝廷嘉獎后,對人員進行精簡,再議南征之事?!?/br> 劉協想了想,又問周不疑道:“你支持誰的意見?” 周不疑不假思索?!俺疾恢С秩魏我粋€人的意見。臣以為,這兩種意見都局限于戰場,不夠全面。士燮兄弟授首,交州稱臣,重回正朔,并不代表交州就從此歸心。交州山高林密,甚于荊南,非三十年之功,交州很難成為大漢穩定的疆域?!?/br> 劉協有些好奇?!澳窃趺床拍茏尳恢葑兂纱鬂h穩定的疆域呢?” “教化,修路、造橋。教化出一代人,讓那些自以為嶺南乃化外之地,隨時可以自治的人無立足之地。修路、造橋,溝通內外,使百姓知朝廷政令、陛下仁心。否則士燮之后,難免還會有人想學趙佗,盼著中原大亂?!?/br> 劉協笑笑,對沮授等人招招手,將他們叫到跟前,又讓周不疑將他的意見重述了一遍。 沮授三人互相看看,不約而同的笑了。 “陛下調教有方,此子雖年幼,卻胸有天下?!庇莘瓝嶂?,毫不掩飾眼中的欣賞。 桓階微微一笑?!岸颊f大江以南多蠻夷,周氏有此子,可證江南亦多俊秀?!?/br> 沮授說道:“江南多山,如井中觀天,能有如此眼界的少年的確不多見?!?/br> “你這什么話?”虞翻表示不能認同?!凹街萃恋仉m平,卻太狹小,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又與坐井觀天何異?縱有區別,也不過是那口井稍微大一些罷了?!?/br> 沮授拱手說道:“豈敢,祭酒誤會了?!?/br> 虞翻一甩袖子,哼了一聲。 沮授又道:“陛下,臣與祭酒之爭,不過是緩急而已。在開發交州這一點上,臣與祭酒并無分歧。南方濕熱,最利稻谷,日南、九真等地一年三熟,不僅是討逆將軍出海的最佳基地,也是朝廷開發江南的有利基礎,當盡快納入朝廷政令才行。自中原大亂以來,交州自治近二十年,日南、九真名存實亡。如果不迅速征服,只怕還記得大漢威儀的人老去,人心更難收拾?!?/br> 虞翻也說道:“公與之言,也是臣的意思。只是臣以為,攘外必先安內。中原人心未定,急于南征,只怕中原有變。且討逆將軍麾下將士久戰,思歸之人必然不少。借此機會,讓他們家人團聚,將不愿意南征之人另外安排,再補充一部分新銳,再行南征,似緩而急,豈不更好?” 劉協聽了,又轉向桓階?!安w的意見呢?” 桓階拱手施禮?!凹谰婆c沮侍中之爭,相差不過以年計,臣以為區別不大,無可無不可。倒是如何開發交州,卻要用心思量。此次征南將軍進軍,新船之利有目共睹,或許應該在江南四郡多建作坊,架橋鋪路,取得成效后,再推行至交州?!?/br> 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遠方來信 劉協聽明白了。 虞翻、沮授、桓階三人的意見看似大同小異,實際上都有自身的考量。 沮授希望朝廷能盡快開發南方,以南方稻谷補朝廷賦稅,減輕冀州的負擔。 冀州擔負著為燕然都護府、幽燕都護府以及北疆邊軍提供錢糧的重任,壓力很大。如果能從海路,將南方的稻谷直接運到北方,將大大減輕冀州的負擔。 虞翻則在開發南方之際,也不愿意放棄對中原的滲透。畢竟就算都城南遷,都城也不會過長江,黃河、長江之間的中原仍然是朝廷的腹地,不能不給予足夠的重視。 而桓階的想法就更簡單了。他希望天子能在荊南四郡多駐留一段時間,將荊南四郡當作開發江南的典范,使荊南四郡搶占先機,成為事實上的江南核心。 不能說他們私心作祟,只能說他們多年的習慣性思維無法擺脫地域利益的束縛。 這也是人之常情。 相比之下,周不疑還年輕,沒意識到地方利益對他的將來有多重要。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鄉黨,這是至理名言。任何時候,地方觀念帶來的認同感都是其他關系無法代替的。聽到鄉音,就等于找到了信任。 就在巨石之上,他們展開了討論。 開發江南,乃至開發交州,對大漢的將來至關重要,值得多花點心思。 一進南方物產豐富,絕非北方可比。只要解決了重山峻嶺帶來的交通問題,將大山里的物產運出來,對朝廷財政的補充就是一個巨大的幫助。 中原——尤其是大河以北——的農業發展已經成熟,就算建立了農學堂,安排專人研究,提升空間也是有限的,遠不及開發南方來得便利。 一年三熟的水稻實在太誘人了。 更何況南方還有一大片淺海,蘊藏著規模驚人的漁業資源,等待開發。只要對現有的造船技術、航海技術稍做提升,就能獲得巨大的收益。 劉協和虞翻等人暢談,越談越覺得南方的潛力很大,有必要進行全面規劃。 當然,中原的穩定也是必須考慮的大事。 這不僅關系到中原自身的得失,更關系到北疆的穩定與否。沒有一個穩定的中原,就算南方的物產再豐富,也無法順利的送到北方,供養守邊的將士。 如果費盡心機,最后卻成了偏安之局,豈不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