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6章
至少他本人對孫堅兼有敬重和羨慕的。 如果能像孫堅一樣,得到天子信任,有用武之地,哪怕天子和先帝一樣,他也認了。 更何況天子英明,勝過先帝百倍。 桓階向后退了一步,雙手舉過頭頂,深施一禮,語帶哽咽。 “不肖臣階,愿為陛下效犬馬之勞?!?/br> 一旁的眾人見此情景,羨慕桓階的同時,又有些說不出的歡喜。 桓階是長沙士人中的魁首。他成為天子近臣,對整個長沙郡來說都是好事。 再者,桓階當面承認是他慫恿韓玄告御狀,天子卻不介意,還提拔了桓階,說明天子徹查此案絕非敷衍,長沙人這些年受的委屈終于可以一吐為快了。 “陛下圣明!”有人振臂高呼。 “萬歲!” “萬歲!” “……” 一時間,山呼萬歲,群情激動。 張濟尷尬地看看賈詡,也跟著舉起了手臂。 等了一會兒,劉協雙手輕按,示意大家安靜一下。 氣氛已經渲染到位了,他可以發表他到長沙的第一次演講了。 他到長沙來的初衷可不是為了翻張濟的黑料,為長沙人申冤,而是要向長沙人展示朝廷的存在,展示他這個天子的存在,實地測試賈詡建議的效果。 目前看來,這個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他首先說明了自己到江陵的初衷。 種種跡象表明,天氣逐漸變冷是將來兩三百年內必然發生的趨勢,北方糧食減少,草原深處的胡虜迫于生計,不斷南下犯邊,都是朝廷必須面對的問題。向江南發展,開發南方,彌補北方產出的不足,并為守邊將士提供足夠的糧草、輜重,是朝廷的既定方針。 所以,有人提議以江陵為都城。 雖說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江陵還不適合作為都城,可是從長遠來看,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而朝廷開發江南的決心也不會改變。 長沙作為荊南四郡中開發最早、經濟實力最強的郡國,理當做好示范作用。 即使交州平定,長沙的歷史使命也不會就此終結,而是剛剛開始。 “這需要長沙百姓的支持,更需要諸位擁護?!眲f用充滿期待的目光掃過眾人,語氣誠懇中帶著火山的激情?!熬右姍C而作,不俟終日。天下將定,朕愿與士大夫共天下,還望諸君不棄,共赴王道?!?/br> 說完,他拱起雙手,環環一揖。 眾人熱血上頭,在韓玄、桓階的帶領下,齊唰唰地行禮,齊聲大呼。 “臣等愿為陛下,效犬馬之勞?!?/br> 聽著山呼海嘯般的聲音,看著情緒激動的人情,賈詡一如既往的平靜,張濟、黃祖卻有些驚駭莫名。他們在長沙這么久,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面。 長沙人連正眼看他們的時候都不多,更別說如此熱情的擁護了。 天子不愧是天子,天命所歸,無往而不利。 除了他,還有誰能有這樣的號召力?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弦外之音 一次開誠公布的演講,瞬間拉近了劉協與長沙的人距離。在場的官員熱情起來,紛紛向天子主動發問。問題五花八門,既有關于眼前諸賢的,也有他們關心的民生政策,無所不包。 劉協耐心的一一回答,不加掩飾。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他之前講了有人提議江陵為都,也講了江陵為什么不宜為都,現在同樣講了他對長沙的認識,以及來長沙之后一些觀點的改變,絲毫不因為這可能有損他的圣君形象而有所避諱。 他深知一點,有缺點的真誠永遠比虛假的圣明更有親和力。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完美的圣人只能刻在碑上,供在廟里,卻不會生活在現實世界中。 長沙人質樸,卻不傻,其中不乏桓階這樣的智者。在他們面前說空話、大話,最后只會落得和劉表一樣的待遇。反倒不如孫堅,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的不足。 唯有真誠能動人。 長沙如此,江南其他郡更是如此。比起中原諸郡,這些郡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不足,文化教育也相對落后。和他們打交道,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不是掛在嘴上的尊敬。 事實證明了劉協的想法,來迎駕的長沙士紳代表對他的態度非常滿意。 不滿的都不是長沙人,比如張濟,比如黃祖,比如韓玄。 張濟有黑歷史,剛被長沙人告了御狀,心情自然好不起來。 黃祖倒沒什么黑歷史,但是孫堅的畫像就在面前。不管他站在哪里,總覺得有雙眼睛在看著他,真真切切的如芒在背。 這雙眼睛像是孫堅的,又不完全是,搞得他總覺得脖子涼嗖嗖的。 韓玄則很失落。 他本是長沙太守,是來迎駕的人中官職最高的,但是桓階一開口就奪去了原本屬于他的光芒。長沙人不把他放在眼里,天子眼中也沒他,仿佛他這個長沙太守就是個擺設似的。 看樣子天子對他的表現很不滿意,如果不想辦法,仕途也許就到此為止了。 —— 桓階拜為侍中,成為天子近臣,迅速交接了相關政務,換上了侍中的服飾。 對他來說,這算是第二次入朝。 在此之前,他就曾被孫堅舉為孝廉,拜為尚書郎。孫堅戰死襄陽,他聽到消息后,趕到襄陽,向劉表討回孫堅的尸體,送回江東,就沒有再回朝廷任職,一直留在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