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他鄉遇故知 劉協很驚訝。 他一直以為大臣們很和睦,君臣之間也很坦誠,現在才知道并非如此。 僅僅是因為呂小環沒有及時入宮,就引出了并涼人的擔心,甚至懷疑朝廷會再一次拋棄并涼人,倚重關東人。 他還沒把讓張濟解甲歸田的計劃付諸實施呢。 果然皇家無小事,一舉一動都能牽動無數人的心弦。 這提醒了劉協。很多事情并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平靜,水面之下的明爭暗斗更多。并涼人性子直,還好一些。關東人更含蓄,他們的順從之后不知道藏著多少小心思呢。 高處不勝寒,任何時候都不能大意。 劉協隨即又與楊阜商議,馬超請求出塞,是否應該同意? 這一次,楊阜表示了反對意見。他和劉協一樣,覺得馬超太心急了,根本沒有必要。 身為護羌校尉,馬超的任務是安撫東羌,加強教化,盡快將東羌融和掉,變成朝廷的編戶齊名,同時為關中提供一重屏護,以免塞外的野蠻人趁隙而入。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馬超似乎并不能勝任這個任務,應該予以調整?;蛘呓o他配合相應的副手,或者直接將他調離靈州。 劉協覺得有理。 馬超只是一個單純的武夫,治理民事不是他的長項。讓他坐鎮北地,顯然不如劉曄坐鎮金城來得勝任。 與楊阜商量后,劉協決定給馬超安排一個副手,并對北地太守及各縣令長進行調整,減輕馬超在民事上的負擔,將重心集中在軍事上。 —— 年關將近,宛城越發熱鬧起來。 秦宓挾著一卷書,在宛市漫無目的的閑逛,同時不停地往嘴里塞著零食。 書和零食都是剛買的。 宛市不愧是大市,貨物種類繁多,讓向來以博學多識自負的他眼花繚亂,很多東西聞所未聞,更別說知道用法。 他想寫一部風物志,記載這些新奇的風俗和物品,以及有趣的傳聞。 當他和王粲提起時,卻被王粲否決了。 王粲說,寫風物志是個好主意,但你僅憑道聽途說的消息來寫不行。這樣的書已經有,我就看過好幾部,有些還是西域人寫的,不比你聽來的更準確? 你那個辦法,幾年前還行,現在寫風物志以前難多了。除了要有文采,還要有切身經歷才行,否則很容易弄錯,被人笑話。 秦宓原本不信,直到他在書肆看到了十幾部風物志。 他腋下挾的就是其中一部。 只不過與這么多風物志帶來的打擊相比,書的種類如此之多,價格如此之便宜更讓他興奮莫名。在與書肆老板閑聊的過程中,他知道這些書都是印坊印的,成本也不高。如果書的質量高,預期會有很多人買,不僅不用花錢,還能賺點潤筆。 南陽不僅有官府設立的書肆,還有不少私人書肆,現在急需好的書稿,競爭很激烈,開出的潤筆也很誘人。 秦宓看了幾部據說賣得不錯的書后,決定去試一試。 如果能利用上計的機會印一部著作,還能賺點潤筆,給家人買些禮物,當然再好不過。 王粲送了他一部詩集,不僅詩好,裝幀也非常精美,堪稱精品。置于案頭,時時把玩,也是人生一樂。 只是他沒有詩作,手頭也沒有合適的書稿。 在市中轉了半天,眼看著天色將晚,估計王粲該下班了,秦宓出了市門。 王粲在郡學里有宿舍,邀秦宓同住。 作為故南陽太守王暢的孫子,王粲在南陽混得風生水起,衣食無憂。相比之下,秦宓就寒酸得多了。如果不是王粲邀他同住,他都不知道住哪兒。 太守府給了他一些錢,只是沒想到南陽的物價這么高,他帶的錢根本不夠用。 走進郡學大門時,他看到祭酒宋忠正站在前院的走廊上,看著剛剛修整完的墻壁,如喪考妣。秦宓不想多事,放輕了腳步,悄悄地溜了過去。 進了小院,秦宓拿出鑰匙開門。 “嘿,秦子勑!”一個人從后面趕了過來,一把拽住秦宓,哈哈大笑。 秦宓回頭一看,也有些意外?!八紳?,你回來了?” 來人是尹默,字思潛,涪縣人,與秦宓鄰縣,曾有數面之緣。秦宓知道他和同縣人李仁追隨宋忠讀書,本來就想找他們,只是到了南陽郡學之后,這兩人卻有事出去了,一直沒見到。 “剛回來,聽說郡學里住了一個鄉黨,我在這兒守了你一下午了?!币戳艘幌虑劐狄赶碌臅??!叭亮??” 秦宓一邊回答,一邊將尹默引進門,準備入座。 尹默回來之后,就聽說了秦宓的情況,揚揚袖子?!澳銇砟详?,我也算是半個地主,應該為你接風才對。不巧有公事外出,這么久才見到,今天請你吃點南陽特色,算是陪罪。你不要推辭,還有幾個益州鄉黨,我都約好了?!?/br> 秦宓推辭不過,只得換了一身衣衫,又給王粲留好字條,然后跟著尹默出了門。 路上,秦宓問起尹默這些天的行蹤。 尹默也不掩飾,開門見山的說道:“子勑,我聽說你和天子相見不怎么順利?” “何以見得?” “天子雖然年輕,卻敢用人。以子勑你的學問,天子沒有不用的道理。想來想去,自然是話不投機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