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御龍在天
物氣體,這個過程類似于氮氣和氫氣經閃電催化合成氨氣,碳和氮是相鄰的元素,在化學性質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這些燃燒的天火象下雨一樣降落到地球上。因為上層大氣的消散,這種火風暴會殺死它下方的所有生命。 這就是……天崩! 在古神女媧補天之前,所有這一切都曾經在遠古時期作為古猿類的觀察結果伴隨著大災難被記錄了下來。這種火雨使森林起火燃燒,之后那些地方的植被從種子和植物的根系重新生長出來,很多地區只不過是在一段時期內因植被遭破壞而裸露著地表。然后洪潮來了,在地極轉換期間,共工占據的海洋作為一個整體是運動著的,雖然共工敗績,但在地殼移動時,海洋卻因為保持著原來的運動狀態而待在原來的地方,這樣海水越過海岸線沖上九州大陸。這就是第二次大洪水,海潮的最前鋒也是它的最高點,象寂靜的潮水一樣不斷上漲,海浪沖擊著九州大陸內區,毫不退卻的向前移動著,這是一個穩定地向內陸方向不斷加強的洪水。 對于那些暫時還沒有被洪水淹沒的古猿,他們最初的想法是跑到比海水高的地方。很快他們就到站到了他們能到達的最高的地點,喜馬拉雅山,然而,海水仍然在穩定地流向九州大陸內部,并且仍然在上漲,而最終淹沒那些已經站在了“高處”的古猿。那些在船上或者在漂浮物上的古猿,他們被海流帶到九州大陸內部,直到一個相反方向的退潮開始被大禹救起。反沖回來的海水因為對于地殼具有一定的相對速度,它不在它平時所在的海床的位置上停下來,而是越過海床沖擊大洋另一側的海岸。 所以,大洋兩側的地區交替地經歷這種大海潮,這種情況持續一些日子,直到海水的動能減小為止。當洪潮退回時,那些仍然隨著船隊漂浮在水面上的古猿處于一個被海流拉向大洋深處的危險之中,因為各處的海水并不是均衡地流回海床,在有些地方海水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地回流。在海潮的波浪遇到山峰的地方,海潮鉆過峽谷繼續前進。在海潮流過內陸的地區,導致洪水深入內陸千山萬水,擴寬的地方和撕裂出來的地方,都被海水占領。將有比周圍的海水更多的可供海水匯聚的地方,這導致更遠的原來集聚在兩極的海水迅急地向地球上的這些部分流動。而共工一族也趁機興風作浪,那就是相柳、無支祁等等。 雖然因為神戰,古神們顧不上自己附庸的古猿部族,這首先是因為古神的信息管制政策防止了古猿部族接觸新的力量,其次歸因于,混血種得他們在這樣的一個大災難面前根本沒有能力來保護母族或向他們供應生存下去所需要的物資。既然這樣,他們希望能避免關于這場大災難的記憶。但原本在軒轅氏族古神庇護下,生活在面積巨大的炎黃之地的古猿部族因為以下幾個因素在那一次地球兩極變換中比較走運。首先從地理上來講,后來的夏朝區域位于九州大陸內部遠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而且它的冷暖適中的氣候大部分繼續下去。 其次,這個區域的大部分古猿部族因為最早開靈,表現出驚人的戰爭潛力而遭到忌憚,被封鎖了技術流入,導致他們現在的生活方式還相對原始,當他們住在根本就是泥巴和稻草做成的房子或者帳蓬里的時候,早已經學了堅忍地適應無論從經濟上來說還是從政治上來說都算是很嚴酷的環境。以上這些因素使很多古猿在地極變換災難中生存下來,并適應隨后而來的在農作物生長季節中所遇到的各種,尤其是食品短缺困難。困擾炎黃之地的最大的問題是降雨,兩極變換之后的日子里,緊接著共工一族興風作浪,對軒轅氏族開始復仇,古猿部族發現他們被洪水和狂怒的江河洗劫了。 雖然女媧補天、大禹治水,開始弒神,但同時還是發生持續不斷的暴雨及洪水。在炎黃之地已經持續了幾百年的古猿被迫違背古神禁令,開始最終進化。大量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濕地被耕耘做農田,所以土地不再象海綿一樣起吸水的作用了。而在其他地方,巨大的流動的水體,沖走除石質建筑外的所有東西,并把它們淹沒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泥漿中。天災過后,只剩下了那些及早做準備,依靠位于山頂的地形,不僅躲過了洪水,也避免了在地極變換期間發生的強風的吹襲的古猿。這些失去了古神領導下文明的古猿從洪水中幸存了下來,接下來,饑餓將成為他們要努力面對的問題,有許多從洪水中幸存的古猿被餓死。但,因為炎黃之地古猿部族的堅韌,這次從各個團體中幸存下來的古猿將參與各種活動,開始建立橫跨亞非拉的大夏朝,使地球轉化到未來一個更美好的時期,甚至根據古神流傳下來的只言片語,摸索自己的長生不死之道……由顓頊末年,被查禁的巫教發展來的原始仙道,嚴格的說,若非古神的角力,這個世界本來根本沒有古猿一族當家作主的余地…… 巫教有著如此古老的源流,古老到什么程度呢?遠古時曾經有過“家為巫史”的情況,就是說,為了成為古神的合格炮灰,在古神鼓勵、放任下,人人都會玩兩手巫術?!冻o·九歌》諸篇中“靈”字,“靈”繁體字為“霊”,下半部就是“巫”字。漢代王逸《楚辭章句》皆注“靈”即巫也。許慎《說文解字》亦解“靈”字為巫。所以“靈”和“巫”二字在古代原本是一個字,因此“靈山”即巫山。關于巫的職務,巫者,事鬼神,禱解以治病請福者也。男日覡,女日巫。巫掌招彌以除疾病?!边@說明古代巫的主要職責:一是服侍古神,包括占卜、祈禱、祭祀、歌舞以迎降神等;好像雨師妾侍奉蚩尤。此外治病消災,借以收編古猿部族充當炮灰。 雨師妾號稱巫咸,是因為她本人的勢力范圍巫咸國在女丑北,乃一群巫師組織之國家,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又稱巫載國,所謂“巫載國”之“國”,并非國家,當時尚未立國,只是氏族公社或部族聯盟,故“國”只是“地域”之義。巫咸為這此部族大族長,今巫溪中上游有寶源山。寶源山就處在大關山、萬頃山、鞋底山、蘭英寨山、林檀埡山等自古聞名的“五大藥山”之中,所以巫咸在此“cao不死之藥以距之”建立抵抗組織,而此處又正是炎帝神農氏“嘗百草”之地。所說巫咸國之“登葆山”,附近還有寶山咸泉,在此之前,古猿已經知道鹽的重要性。 傳說中首創了煮海為鹽之術的部族夙沙氏是一個長期居住在山東半島上的古老混血種統治的部族,和傳說中的古神統治時期的炎帝部族有密切的關系。夙沙部族長期與海為鄰,因此是海水制鹽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為“鹽宗”。夙沙氏族長少時便聰明能干,膂力過古猿,善使一條用繩子結的網,每次外出打獵,都能捕獲很多的禽獸魚鱉。有一天他在海邊煮魚吃,他和往常一樣提著陶罐從海里打半罐水回來,剛放在火上煮,突然一頭大異獸封豕從眼前飛奔而過,夙沙見了豈能放過,拔腿就追,等他扛著死豕回來,罐里的水已經熬干了,缶底留下了一層白白的細末。他用手指沾點放到嘴里嘗嘗,味道又咸又鮮。夙沙用它就著烤熟的封豕rou吃起來,味道好極了。那白白的細末便是從海水中熬出來的鹽,這便是夙沙氏煮海為鹽的傳說。據說少年時夙沙與炎帝一族的中間派神農相識,成為知交。雙方都懷著為救天下蒼生的理想,因此結為異姓兄弟。 夙沙后半生,心性變化極大,夙沙不甘心做一個混血種,古神眼中的二等公民,他認為古猿們敬拜的英雄軒轅黃帝在他眼里不過是虛偽,他希望自己是絕世梟雄,敢思敢想,敢想敢做,敢做敢當,有著最純粹的自我,有著最頑強的生命力,沒有氣度卻有著無以倫比的氣魄。雙方漸行漸遠,友情也出現了變化,友誼不再,夙沙氏就在壽光一帶“煮海為鹽”,壽光的富庶和重要交通地理位置也使得此地成為群雄割據必爭之地,經濟的繁榮、文化的融合也成為此時期的重要特點,他利用彌河之饒、漁鹽之利,借著壽光及周邊環渤海地帶豐富的鹽業資源迅速積累起大量財富,野心越來越大,神農在炎帝部族執掌大權晚期,夙沙氏舉兵叛亂,擅動殺伐,有臣箕文,諫而殺之,其揮兵南下,一時間烽火連天,席卷三十六城,神農無奈,率大軍來戰,戰至九百回合后,斬其右手,逼迫他立誓此生永居壽光,不得造反。夙沙氏自斷臂之后,性格更是暴虐,日日虐民為樂,其子民忍無可忍,約至八月十五日,同至朝中,除此殘暴,免得反遭涂炭,其各各回家預備器械,至期舉事。夙沙氏不知,那日他喝了民眾進貢的醴酪,醉得不醒古猿事。百姓鼓噪殺入,放火燒宮。眾民齊心,亂槍戳來,登時將不可一世的混血種殺死,將首級入都見現任炎帝神農,神農淚如雨下,感嘆不已。炎黃之戰后,鹽礦資源同樣被壟斷,不過誰都不知道這里有一眼鹽泉。傳說有一天,一位獵人追逐一頭白鹿到此,那白鹿竟然停足不前,在泉水漬地舔食不停,依戀不去,仿佛完全忘記有獵人追殺似的。獵人便捕殺了白鹿,甚覺白鹿舔泉很奇怪,便也去泉邊捧飲泉水品嘗,覺有咸味甚甘美。心中大喜,跑回村落招引同族人遷來泉邊聚居。后來他們又伐木為柴煮煎泉水熬成晶鹽,然后向四方去貿易交換糧食布帛,逐漸富強興旺起來。我猜這又是雨師妾的手段,結交古神、籠絡部族,來對抗天下至尊軒轅黃帝,可惜敗給了歲月。 而讓軒轅黃帝加以籠絡的原因,不是軒轅氏族不念舊惡,而是巫載國盛產的丹砂和鹽,丹砂即硫化汞,水銀之氧化物?,F在既可作裝飾性顏料和涂料,又可當藥物。服可以鎮心養神、益氣明目、通血脈、止煩懣、驅精魅邪思、除中惡、腹痛、毒氣等;外敷可治疥、瘺諸癥,故古老的藥物學《神農本草經》稱丹砂為藥之上品。對于古神的神軀也是需要攝入的重金屬元素,由此可見,原始先民視之為長生不死或起死回生的神仙之藥,固不足為怪。因為雨師妾的臣服,也因為有鹽和丹砂這兩種寶物,巫載國民才能憑此交換糧食布帛,才能豐衣足食,娛樂升平,呈現出極樂世界的繁榮景象。 古神統治大地,但對于和古猿打交道沒興趣,作為九州牧者的十巫從事著原始巫教活動,是實際上的上位者。他們不僅是原始部族中“上天入地”溝通人與神靈、自然三者關系的宗教教主,而且還是致力于采藥治病的神醫、引泉治鹽的技師,所以他們乃是“醫方和制鹽、煉丹的祖師”。而他們又是后世歌舞戲劇等藝術家的遠祖,《楚辭·九歌》就是由巫,女巫和覡,男巫通過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歌舞表演來迎神娛神的藝術。就這樣,雖然顓頊下了禁令,然而,那時人們運用巫術就像我現在所知開車、用電腦一樣平常,不是謀生的手段,因此在嚴格意義上巫教雖然解體,巫術卻屢禁不止。當然,家常菜人人會做,卻有好壞之分。巫術也是這樣,用得多了,就有高下之分。比如,巫師甲預測一天后降雨,巫師乙預測三天后降雨,結果一個月后降雨了,因為乙的預測最接近,大家就說乙的巫術最靈,這種顯意識方式在當時很正常,民俗學家管它叫原邏輯。那時候,顓頊王朝崩潰,古神逐鹿天下,古猿部族割據一方,稱王稱霸,巫師都是由高層領導擔任的?;煅N族長和高層貴族組成了部族的最高統帥部,實際上也可稱教門事務部,因為那時候的大事也就是巫術和打仗兩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如果哪位巫術玩得純熟,而且打仗勇猛,眾人肯定會推舉他做族長,絕對依照“專家治國”的原則。 正因為巫師都是當時的精英分子,所以秦漢現在追憶巫師的光輝形象時,說他們“智能上下比義,其圣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意思就是說巫師們都是智商極高的,而且有千里眼、順風耳,能準確地預測未來的吉兇。所以,最早的職業巫師其實就是咱們那些最早的宗教人士。甚至在大洪水之后,巫師作為蒙昧的部族權威人士,把黃帝、蚩尤,都鼓吹為是把巫術練到頂級的巫師。所謂古為今用,亂認闊祖宗。在權威人士口中,在黃帝蚩尤大戰中,蚩尤作法請神降雨,黃帝則驅動旱神天女止水。蚩尤斗法失敗,于是被殺。這不就是典型的巫師斗法!倒真驚天地,泣鬼神。更重要的是,這一仗決定了我們現在把自己稱為“炎黃子孫”而不是“蚩尤子孫”。后來丹道取代了巫教,也不得不承認,其他能在史書上留一筆的上古賢君賢臣,多半也都有巫術絕活。據說大禹在治水的時候有一種奇怪的步伐,這套“凌波微步”被后來的道士們奉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比之少林寺的《易筋經》亦未遑多讓。 商湯為了求水,要點火自取滅亡,有人說這是裝樣子,但如果不是大家公認他是全國最好的巫師,他即便想作秀也沒機會?!跋纳讨軅髡f皇朝”是巫師的黃金皇朝,到了有實物、文字證據的皇朝,巫師就不太靈光了。商代家大業大,國王要高瞻遠矚,治政活動越來越重要,教門事務就分別交給手下人去打理,分工也越來越細。于是就有了專門整理巫術檔案的“史”,有了專門負責禱告的“?!?,有了專門負責整治龜鱉的“卜”;真正原始意義上的巫師,只負責跳舞求水。更慘的是,當時武士階層興起奪權,盛行“暴巫”——天旱時把巫師放在烈日下曝曬來感天動地求得雨水。做巫師做到這個份上,真是失敗中的失敗。當然也有混得好的,比如巫賢,在商王太戊時,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過,總的看起來,教門事務部已經降格為教門事務局了。不僅如此,興致高時商王還經常越級指揮,親自參與卜筮活動,一會說這塊龜甲的洞燒得不好,一會說我來看看明天下不降雨,而且還要收版稅,所以在甲骨文里經常見到“王占曰”的字樣。我私心猜測,那時的龜鱉可能是古神時代異種,真的很大,以至于幾百年后春秋的鄭靈公收到一只龜鱉,就敢把滿朝文武都請來開“龜鱉宴”。 周代出了個周公,喜歡“以德治國”。巫師們仗著血脈淵源,政治智慧程度不高,日子就更難過了,按照《周禮》記載,卜、祝、史的爵位都是下大夫,而司巫及男巫、巫女的爵位只是中士,已有淪為官府小廝的趨勢。國營的日子難過,但集體和私人小企業卻異常興旺。民間巫師在春秋時期非?;钴S,《左傳》中提到的衛巫、巫、梗陽之巫、桑田巫等,在本國都是不出十大杰出人物之列的。預測人的生死壽夭、國家的戰爭勝敗,簡直是一碟小菜,有時準確程度甚至達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公元前555年,晉國的荀偃想討伐齊國,一時不知成算如何。有天晚上做了個預知夢,夢見自己和晉厲公打官司,當庭敗訴,被晉厲公用戈把腦袋砍了下來。過了幾天,荀偃在路上碰到了梗陽的巫師皋,于是把夢的內容告訴巫皋,請他給自己搞個精神分析。巫皋說:“看來您今年是死定了。不過如果跟齊國開戰,倒是必勝無疑?!惫?,晉國率領一幫同盟軍把齊國打得落花流水,而荀偃當真在回師途中病死了。 這還不算最神的,早些時候的公元前581年,晉景公夢見有個大鬼闖到宮里來追殺自己,還說是奉了天帝的命令。醒來后他請桑田巫預測吉兇,桑田巫大預言說:“您恐怕吃不到今年的新麥子了?!睍x平公當場就病倒了,派人到秦國去請專家來會診,結果專家說已經病入膏肓,沒治了。得,安心等死吧!沒想到,六月初六這天,新麥子送來了。晉景公登時神清氣爽,叫人把麥子煮好,然后把桑田巫抓來殺掉,死前還讓他最后再親眼看看新麥子。殺了人之后,晉景公正準備安心享用宮廷煮麥子,突然肚子痛要方便,一語成箴,他就在方便的時候掉進宮廷廁所里淹死了,還是沒吃到新麥子。桑田巫雖然死了,但是他用生命捍衛了自己的預測巫術。 巫師雖然有本事,可皇朝總在進步。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道大興,有點政治智慧的人都不大瞧得起血脈巫師,往往拿巫師作為反面教材??鬃泳驮浾f:“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币馑际钦f,一個人要是沒有恒心,連巫師和醫生也做不好。人心不古,巫風日下,荀子也說:“今世俗之為說者,以桀紂為有天下,而臣湯武,豈不過甚矣哉。譬之是猶傴巫跛匡大自以為有知也?!币馑际侨缃裼行┬趴陂_河的人,說什么商湯和文王曾經分別給桀和紂打工,這些自以為是的家伙都跟巫師一個德性。當然,有需求就能產生效益。民間巫師,雖然不被儒門瞧在眼里,但在民間還是很有影響力的,日子也因此過得比較滋潤。魏文侯扶持儒門八派之一西河學派,派出西門豹治鄴,治的就是民間的巫師。那位主張為河伯娶媳婦的七十多歲的老巫婆,竟然把持了鄴城所有的巫術產業。朝廷的巫師早不知到哪里去了。要是沒有朝廷撐腰,儒門還真斗不過方士。 儒家的文人們一說起圣人,尤其是先秦的那些著名圣人,總是嘖嘖有聲地贊嘆。即使說來說去總不過是些仁義禮智信之類的套話,也仍然樂此不疲。贊美的話兒講了一籮筐,圣人的長相卻很少有人提起。推想起來,能做圣人的,就算不是英俊神武,相貌也應該在中人之上吧。不過,有人并不這么看。在荀子眼里,沒有一個圣人模樣周正:孔子臉上像蒙了張驅鬼的面具;周公身體像一棵折斷的枯樹;皋陶的臉色永遠像削了皮的瓜一樣泛出青綠色;大禹腿是瘸的,走路一跳一跳;商湯半身不遂;最不可思議的是舜,眼睛里有兩個瞳仁。這些形象豈止是不周正,簡直就是些歪瓜裂棗。幸好荀子在古代并不受重視,要是也像孔孟那樣受尊崇,我真不曉得道學先生們該怎樣為圣人涂脂抹粉了。荀子的說法并不是無稽之談。我現在知道,古代的圣人們大抵都是美化的古神,而古神作為天外種族,根本就不是人……對臉蛋的要求怎么可能高,大部分是半人半獸,生下的混血種有基本上是其丑無比的人。 為了統治古猿部族,他們創造了自己的輿論攻勢,讓人們以為長得奇形怪狀的人往往天賦異稟,感受上天的氣也比旁人多些,更容易與上天交流。丑,因此成了資本與財富。不過他們的底氣并不在此,畢竟天生丑陋的人并不多,丑陋而又熱愛巫師職業……或者說遺傳古神血脈而不是裝神弄鬼的人更少,在當時的王朝尚武高壓環境下,熱愛巫師職業又能從事這一行當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們宣言巫師的丑,主要是因為他們創造了面具。面具又是怎么產生的呢? 我看過《蘭陵王》落淚之余也對面具大感玩味,檢索了不少資料才知道中國的面具歷史悠久,品類豐富,最早廣泛運用于原始初民的狩獵活動、圖紋崇拜、部族戰爭和巫術儀式?,F在我才明白,古代巫師作法,通靈的咒具必不可少,咒具的種類也很多,比如鼓、羽毛、醴酪等等。動物也是巫師的重要助手。在古人看來,從古神時代繁衍下來的不少動物因為被開靈作為炮灰,也具有與古神交流的能力,所以找個動物做助手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從商朝開始,人們就用龜甲卜筮,在他們看來,龜甲上燒灼的裂紋能夠反映天意。到了周朝,大概烏龜龜鱉比商朝時少了很多,因此更多地是用蓍草來卜筮。但遇到非常困難的問題時,還是要用龜甲來卜筮,而且龜甲卜筮的結果具有優先權。各諸侯國都把龜甲作為鎮國之寶,碰到水火之災,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護好龜甲。士大夫們在治政斗爭中失利、被迫流亡國外時,也經常把本國的龜甲偷偷帶走。 一些傳說中的動物也具備通靈的能力,最先臣服于軒轅氏族,后來被廣泛投入戰爭的龍族就是最重要的一種。龍在《山海經》里是不少神與巫的標準配備載具。在商周時期的一些鼎銘盤像中,還出現過人把頭伸進老虎、獅子等猛獸的嘴巴里的形象,這并不是馴獸雜技表演,而是動物張開大口,噓氣成風,是幫助巫師交感古神的一種方法?!蹲髠鳌飞险f,舜在給堯當差的時候,天下有四大惡人:渾敦、窮奇、杌、饕餮。舜把它們抓住后,發配邊疆,用來抵御神戰污染導致產生的神孽……魑魅。魑魅是山林異氣所生出的精怪怪物,人面獸身,專門危害人類。很顯然,舜這是把四大惡人當驅魑魅的工具使喚了。派這四位兇神惡煞去對付精怪魑魅,專業對口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動物雖然有通靈的能力,畢竟不好侍弄,巫師們帶著獅子、老虎什么的出去作法,一來不方便,二來也不安全,萬一被自己的助手咬死,豈不太失面子?所以必須尋找替代的工具。 從大禹制造九鼎,記載古神秘辛和天下神獸妖靈開始,把動物的形象鑄造在器具上以模仿巫術驅使,不失為一舉多得的妙法。商周的青銅禮器,是用來通天的工具,也就是巫師的咒具,當然,能用青銅器玩巫術的,都是高級巫師。青銅器上的動物紋飾,并不是簡單的裝飾,也能起到幫助巫師通天的作用。特別是九鼎成為眾矢之的,春秋的時候,楚莊王到周朝的首都耀武揚威,還想問問九鼎的大小、輕重,言外之意是掂量周王朝的分量。幸好周朝有不少能人,比如王孫滿,他對楚莊王說:“鼎的大小輕重可不是隨便能問的,得看德行。當年夏朝的時候,各地進貢了青銅,鑄成九鼎。上面刻畫了各種動物,讓大家知道什么動物是能夠幫助人的,這樣,外出的時候就不怕魑魅。這鼎可是通天的,您能隨便打聽嗎?”這話意思很清楚了,能幫助巫師通靈的動物,就刻在青銅器上。擁有了青銅器,也就擁有了神權,擁有了統治人世的權力。所以九鼎失蹤,大家只好退而求其次。 單純從藝術角度,商周時期,青銅制造工藝的高度發達和重祭祀、信鬼神的王朝思潮使得面具發展從幼稚向成熟過渡,這是面具發展的高峰期,現在出土的青銅器上的動物紋飾,大多是按照面具的形式鑄造的。之前石苓人提起過,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動物紋飾,往往以臉部的形象為主體,而身子只是臉部的陪襯。這就是面具的來歷。因此各式各樣的四兇……特別是黃帝不才子饕餮紋樣以及以它為主體的整個青銅器其他紋飾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這種指向一種無限深淵的原始力量,突出在這種神秘威嚇面前的畏怖、恐懼、殘酷和兇狠。 我嘆了口氣,之前在地下死在我面前的南斗六星,也算是被饕餮吞噬的吧?抹去傷感,我想想也清楚,在面具上刻上動物的形象,如牛、羊、虎以及饕餮、龍等之后,巫師只要帶上面具,就意味著與動物合而為一,具備了動物通靈的能力,具備了向魑魅挑戰的能力。這時候的面具,不再是治政權力的象征,而是神力的化身。要驅逐魑魅,首先要嚇唬它們,所以面具造得總是特別恐怖。換句話說,此時的面具更多地用于教門祭祀當中,風格威嚴莊重,但由于多為青銅制造,因而形制比較單調雷同,缺乏自由度和隨意性,此時期還出現了在中國傳承時間最久、輻射地域最廣的面具──方相氏面具。秦漢時期的面具上承商周,下啟隋唐,使用面具最多的領域是儺祭和百戲,其次是喪葬和狩獵,風格開始變得浪漫詭異,充滿生機,面具的教門色彩減弱,娛樂色彩逐漸增強。隋唐時期是面具發展的第二個高峰,面具在樂舞中廣泛使用,出現了另一個重要的面具──蘭陵王面具,面具的審美功能開始占據主位,實用功能逐漸退居次位。 宋元時期是中國面具發展的第三座高峰,宮廷儺戲和民間儺戲都大為發展,這是面具功能具有歷史意義的轉變時期。出現了專門以制作面具為業的藝人,面具成為商品公開銷售。后來更隨著雜劇出現了……雖然臉譜可以上溯到遠古時期古猿部族黥面紋身的習俗,直接源頭則是古代倡優女樂的脂粉裝和俳優滑稽的粉墨裝,其淵源同樣始于求仙盛行的先秦時期,漢代已十分盛行。后來的脂粉裝側重美化人面,對臉譜藝術產生過一定影響。唐五代時期,在樂舞、戲劇中盛行以粉墨涂面的粉墨裝,更側重‘扮飾’人物,已蘊含了臉譜藝術。 宋金元三代,隨著雜劇的興起和繁榮,涂面化妝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素面’和‘花面’兩種基本的化妝形式,已具備臉譜的基本特征。明中葉至清中葉,由于此時劇本創作的繁榮和人物行當的劃分更加完備,戲劇臉譜進入基本成熟的時期。在眾多的人物行當中,與臉譜有直接關系的是凈和丑,這兩個人物分工的日益細密,促使臉譜藝術達到了新的高度。滿清中期以后,形成了一批以京劇為代表的地方劇種,這些新興劇種的臉譜向著多樣化、精致化、定型化的方向發展,推動了中國臉譜藝術日臻完善,成為一種具有高度象征性和典型化的舞臺化妝藝術。而在清末民初,民間有位后來被稱作‘花臉桂子’的京劇票友,將凈角臉譜勾畫在臉形泥胚上,制成一種觀賞藝術品,從而創造了工藝泥塑臉譜。 臉譜我雖然是窮學生,在首都見得也多,知道主要分為戲劇臉譜和社火臉譜兩大類,工藝臉譜的創作也主要集中在這兩方面。戲劇臉譜中以京劇臉譜最為普及和最具代表性,因此,首都既是工藝泥塑臉譜的發源地,又成為其主要流布地區。這些樂舞、民俗面具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面具淵源。我甚至看到了關于巫咸的故事,故事里面巫咸等十巫雖精通草藥,自大狂妄,自詡天下第一神醫,他們在靈山腳下開診看病。凡是前來問診的,必須繳納靈山上所沒有的草藥一株,然后由他們根據病情、病因以及病人身份,定出最后要給多少株奇異藥單。倘若少了一株,他們也決計不醫。而且他們只管出藥方,不管配藥,若要配藥,便要與他們交換等量的罕見藥草。 白龍魚服的神農二十五歲時,為尋百藥、嘗百草,來到靈山,巫家等十巫極為狂妄,對神農甚為不服,這次有了機會,就吵吵嚷嚷著要與神農比試,看看誰才是“第一藥神”。唯有勝得過他們,才有資格上靈山采藥。等十巫輪番上陣,幾天比試下來,輸得一塌糊涂。十巫氣急敗壞,耍起賴來,又經過三場比賽,終才認輸,從此對神農的才能與胸心極為佩服。故事中巫咸作為十巫的老大,身材矮小,是一個臉譜化的丑角……頑皮而搞笑的家伙,表面上嘮叨不斷,經常近本能地反對神農氏的藥理。除了他們等十巫,沒有幾個人能讓他瞧得起。 我忍不住消出了眼淚……實際上,這種深刻又充滿諷刺意味的幽默感,或者是雨師妾用來化解近年來無休止的反抗戰爭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產生的痛苦吧。雖然看起來是反面角色,但白虎神并無鄙夷,凡是了解雨師妾……巫咸為人的,一般也不去和她計較什么。故事中還有一個巫凡,是巫咸之妹,脾性怪異,喜怒無常,話語一針見血,常對蛇蟲肝臟進行研究,從中提取藥物。曾在采藥時以飛石射殺黑蛇,將其煉就成鞭,再以百種毒藥灌輸于鞭中,鞭似有靈性,如紅色吐信,詭異之極……這大概就是雨師妾自己的寫照。記憶中的人,居然以這種方式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真是怪誕……而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