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御龍在天
發出了一聲宛然的嘆息,我從這浩大繁雜的訊息潮流之中找到了我所需要的關鍵部分,也多虧我已經處理過一次白虎之血的傳承記憶,不然直接面對這滄海桑田信息我估計也要混亂上好一陣。 突然之間,一股至大無形的意志如同黃河決堤一般沖入我的元意識,幾乎瞬間就滿盈了我的潛意識世界,我只覺得腦海中一聲轟然巨響,那個不可名狀的東西,終于在cao縱虎青嵐未果后,開始了同我直接的意識交鋒。 我大意了。 或者是長時間在歷史洪流中默默靜立,我的心神在不知不覺間失去了警覺,失去了專注,甚至失去了防備,緩緩地向著這片無與倫比的力量敞開。 雖然相信虎青嵐的意志,然而浸染意識的則是白虎之血,而不是一般意義的有機化合物。不過看起來我白擔心了,白虎之血的“種子”在我進入虎青嵐意識的那一刻之前,就已經融入虎青嵐的意識之中,不過除了潛意識中獲得了寶貴的進化方向之外,這對虎青嵐沒有任何壞處,不僅沒有損害虎青嵐的自我意識,反而第一時間的演化細胞,強化了一下虎青嵐那因為過度激發力量而衰弱的軀體…… 或者,蚩尤和他的同盟,軒轅黃帝和他的盟友,無所謂誰更高尚、更陰狠……畢竟,最初作為古神秘密報告的圖畫書,隨著時間的推移、語言的變遷、文字的變革、記憶的錯位、政治的影響、史籍的損毀、山川的變遷、天文的變化等等因素的影響,信息在后來的傳遞過程中失真了。因為失真,古人不理解而臆測之;現代人更不能理解,復穿鑿附會之,致使本來真實的事情愈傳愈離離奇,愈傳愈怪異,最終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就是這些光怪陸離的怪人怪獸等等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神話就是歷史的化石,敲掉它的外殼,就是真實的歷史! 力量,龐大到能夠覆蓋整個星球的力量,以我的元意識為源頭,沿著同虎青嵐緊密集合的潛意識向全身蔓延。讓全體普通人仰望的陰神,在這種力量面前簡直是滄海一粟,對方彷佛舉手投足間,就可以毀天滅地,那種強悍到極致的感覺讓我禁不住心旌動搖。更重要的是,我突然發現,自己竟然觸摸到了更高維度,物質,能量,時空,量子邏輯!從構筑宇宙的基本法理到維持萬物運轉平衡的細微規律,質能轉換,陰陽互濟,五行生克,竟然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在集體無意識和不可名狀的東西融合的瞬間,我的意識得到徹底的拔高與超越。我的目光越過億萬年的時段,超越生命所能觸及的極限,首次以高維的角度觀看世界。 日升日落,潮升潮滅,只是我微不可查的觀察瞬間,天崩地裂,滄海桑田,對我只是彈指的一瞬間,巖漿脈動,大地造山,只是我的心血來潮。生命繁衍,時代變遷,對我來說只是一場游戲一場夢。颶風、海嘯、地震天災,并非我刻意懲罰的意念,只是我關注下的自然表現!什么人間天子,朕即國家,不過是跳梁小丑,這不可名狀的東西,這令群星璀璨或者失色的力量,是時間、是空間、是世界……那種無所不能的感覺,就像神靈,不,更偉大,是偉大種族…… 偉大種族……這個似曾相識的名字令我從震驚與狂喜交錯中艱難的回過神來,我的第一個反應居然不是接納,而是——抗拒。因為本能中最后一抹清醒告訴我,世界上沒有白白得來的好處,想要接受這種造化一般神奇的力量,自己一定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這種代價甚至要超過生命。但是在這種猶如萬丈驚瀾的偉力面前,我第一次感覺自己的力量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就像長江大河中的一只螻蟻,轉瞬間就淹沒在洪流中。連激起一個小小回旋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我的元意識內,突然升起一個深沉嘹亮的聲音,一字一頓,每一個音節幾乎都能夠直透意識深處:“敗亡于更強者,同樣是強者的歸宿和榮耀。你不是一直追逐強者之路嗎?你不是無比渴望更加強大的力量與生命嗎?這難道不是最好的機會嗎?你還在堅持什么?” 身為意識體的我雙目微闔,漂浮在空中,不言,不語,不動,而我的聲音卻在元意識中響起,雖然在偉大意志的沖擊下,猶如風中殘燭,飄搖不定,但是語氣中的篤定卻堅如磐石:“哼哼!被恩賜的力量同樣會被收回,被賦予的生命同樣能被褫奪!強者之強首先在于自立自強!這種虛幻的強大從來不是我的渴望……”何況,我變強,只為了在石苓人身旁。而不是拖累他! 那個聲音嗤笑道:“何必這樣惺惺作態?你的磁場力量是自己與生俱來的嗎?你的陰神如此出類拔萃,不是因為熟知前人饋贈秘要的原因嗎?強大就是力量,永恒就是生命,無關乎來源,只需要擁有?!?/br> 我的嘴角微微牽起一絲冷笑,我在元意識中的聲音則斬釘截鐵:“錯!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有自己的性格與驕傲!我不否認熟知前人饋贈所帶來的便利,但我對此只有借重,而無依賴!因為我相信,盡信書不如無書,直面挑戰才是追逐強者的必由之路!強大除了是一種力量,更應該是精誠鑄就的自信!” 那個聲音頓了頓,繼續嘲諷道:“可是自信卻不能讓你在無助中脫胎換骨。睜開眼睛看看吧,這種造化的力量,這片無窮的天地,這個蘊含著無限可能性的完美世界,你能創造出來嗎?” 我的聲音沉默了,彷佛是印證一樣,那些或者雄渾、或者驚艷的天地造物如風馳電掣般在元意識中一一閃現,因為腦海的緣故,那種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的恢宏壯闊好像4d影視劇,更加不可逼視,我的心里突然閃過一絲疑問:“我能創造出這樣恢弘大氣、豐富多彩的世界嗎?” 從《山海經》來看,古代神民神通廣大,民族間的交往貫通了東亞和西亞,戰爭溝通了天竺洋和北冰洋,乃至亞洲和非洲,這完全超出了現代人的想像,可以說,從周代以來到清末,除了元代,民族間的交往沒有超過上古的。甚至《山海圖》其西北一線是以大約400米等高線繪成的,是為《山海圖》公牛之背脊。北冰洋附近之北地群島、泰梅爾半島至中西伯利亞高原為公牛左角,楚科奇山脈至阿留申群島和美帝的阿拉斯加形成公牛的右角。鄂霍次克海形成公牛的右眼,朝鮮半島和日本則形成牛嘴。貝加爾湖至中國渤海形成牛頸,自土耳其至興都庫什山脈的整個西亞形成牛尾,天竺半島、中南半島和呂宋島群島形成公牛的三條腿,還有一條腿自日本沖繩島遞延至東南亞的帕勞群島,是為《列子》一書中所說的沉沒了的“蓬萊五大仙山”所在地。蓬萊者,帕勞也,舊名而已。 大夏王朝,是在征服蚩尤牛頭人部族和朱厭等盟國、伏羲風部等五氏舊族基礎上建立的,為了夸耀武功,作為實實在在就是上古亞洲的地上神國版圖的《山海圖》,它的形狀就被勾勒出一條公牛的形狀!仔細一看,《五藏山經》各經路線呈現出來的圖案實際上又可以分解成了“鳳”和“雞”以及“猴”的圖案,首先是一只鳳凰的形象,鳳頭在山東半島和秦嶺,鳳身在雪域高原,鳳尾在西亞波斯高原和土耳其。而鳳凰下面的部分則組成了一只雉雞的形象,鳥頭在喜瑪拉雅山脈,鳥喙在滇黔,鳥腿則為《中次八經》和《中次十二經》二條線路。鳥尾則為江浙和八閩。鳳凰上面之北疆部分和蒙兀高原直到北冰洋部分則形成了一只猴的圖案,由《西次四經》和《北次三經》組成,猴尾由蒙兀高原直插北冰洋。鳳、雞、猴和中國東北、日本、俄羅斯遠東以及美帝阿拉斯加,天竺次大陸、中南半島、呂宋島、日本沖繩至帕勞群島,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公牛的圖像,公牛的四周均是海洋!難怪郭璞說“圖亦作牛形”!關于《山海圖》,歷史記載中,只有晉代的郭璞和陶淵明看到過。 五胡亂華時代,衣冠南渡的郭璞在對《山海經》作注時曾說“圖亦作牛形”。公元4世紀的陶淵明,365—427曾作《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中一首有: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郭璞的“圖亦作牛形”這句話,是世人獲得的《山海圖》文物典籍輪郭的唯一信息。五胡亂華時代,南渡的郭璞不僅是個文學家,更重要的是術數大師,舉凡陰陽五行、地理術數、風水訓詁,無不精通,《晉書》所述的他:“璞好經術,博學有高才,而訥于言論,詞賦為中興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陰陽算歷?!焙芏嘀匾浼际墙浰⑨尣诺靡粤餍泻笫赖?。如《周易》、《穆天子傳》、《楚辭》等,他甚至還寫了一部風水方面的經典之作——《葬經》。除此外,郭璞還有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他曾作過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大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參預軍事,掌管機要。后來王敦謀叛,因而身死。 郭璞參預軍務和著述《葬經》,免不了要和軍事文物典籍打交道,同時郭璞又是風水大師,是風水地理界的鼻祖,自然對地理或文物典籍的觀察和理解要比常人仔細而深刻得多。他看出《山海圖》的整體輪廓“圖亦作牛形”隱藏著大秘密,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要知道那時,亞洲大陸的西部完全是茫茫無際的大海。北冰洋中竟然還有一片大陸!現在完全沉沒于北冰洋海底了!現在日本到關島一線,遠古竟然有一片大陸,現在竟然整體沉沒不見了。而它就是傳說中的蓬萊五大仙山之一,蓬萊仙山只剩下了現在的帕勞群島!而帕勞實際上正是蓬萊的舊名。從秦漢以來,中國人找蓬萊二千多年了找不到,原來蓬萊不在山東之渤海,而是在《東次四經》所說的“北?!?。渤海是北海的舊名,蓬萊也是帕勞的舊名。而且傳說中的蓬萊仙山是漂移的,現在已漂移到了關島一線,并且沉沒了,原地只剩下現在的帕勞群島!這是多么巨大的山海巨變!海南島則是公牛的要害。而這樣一幅《山海圖》,竟然是4000多年前繪制的地上神國版圖! 這都是神戰的鍋??!我嘆氣,按照《中國地理大發現》一書記載,1977年黃海70多米深的海底發現泥炭,點火即燃。經碳14同位素測定,泥炭的年齡大于或等于3.6萬年,估計為4萬年,表明7萬——4萬年前,黃海為大陸!如果《中國地理大發現》一書所載沒錯,那就意味著《中次五經》一線至少形成于3.6萬年之前!同時按照《中國第四紀冰川研究》一書,在2萬年前,全球海平面要比現在低120-140米?!皷|海大陸架幾乎全部出露,古海岸遠離現代海岸達600公里。長江入??谙鄳娱L20-45米?!薄吨袊谒募o冰川》一書說2萬年前,東海大陸架曾經是大陸。這一點,《山海經》中似乎沒有相關記載。只有山東至朝鮮半島一線,上古確實是連成一體的。此外,按照《山海經》記載,在后世的北極點附近曾經有兩座都城,一為天帝陪都,一為幽都?!渡胶=?北次三經》記載的,“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澤。其中有山焉,曰天帝陪都神國,廣員百里,無草木,有金玉。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雞號之山,其風如風力力力。西望幽都神國,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卑凑铡渡胶=?北次三經》所述它東側有天帝陪都,西側有幽都。天帝陪都在泰澤中,“泰澤”就是大澤。 《左傳.哀公九年》記載的,泰者,大也。又《禮記.曲禮上》疏:泰者,大中之大也??梢娞删褪谴鬂??!侗贝稳洝匪鲈谔膳赃呌幸蛔笊?,叫天帝陪都神國,它的北面五百里有錞于毋逢之山,錞于毋逢之山的西邊,有幽都神國。這兩座山都是帝王都城所在地。天帝陪都神國方圓百里。雞號之山就是極號之山,也就是北極發現的水下遺址,而且正好位于一個北冰洋的無底深淵中,那個深淵,就是上古的泰澤!《山海經》所述那是天帝陪都所在。這會是天帝陪都遺址嗎?不是人類文明的遺跡還能作什么解釋?另外《山海經》所述北地群島的西側有幽都,遺憾的是北極被冰雪所覆蓋,不能一窺究竟。但荷蘭科學家在北極發現了一座城市的遺跡。另外俄羅斯科學家也在北極圈內的克拉半島附近的海底發現了人類文明的遺跡,其時間在1萬多年前,科考的結果表明1萬多年以前克拉島附近的氣候要比現在溫暖多了??死瓖u就在北地群島的西側,應該離《山海經》所說的幽都不遠。從《山海經》來看,幽都也沉到海底了。此外,關于蓬萊山,只為《海內北經》一句話:“蓬萊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本鸵齺矶嗌倬盼逯鸹隊繅艨M。 按照《山海經》所述:“海內昆侖之墟,qu,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jiàn。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夷羿莫能上岡之巖?!蹦竞?,即禾木,也就是“開明”之祖先神。此昆侖之墟在哪?如同蓬萊山在哪,一直眾說紛紜。但《列子.湯問》卻給出了蓬萊山的具體細節。按照《列子.湯問》記載:“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渡搅饔诒睒O,沉在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侵小龍伯族民使短。至伏羲、神農時,其國人猶數十丈?!?/br> 《山海經》所述:“開明西有鳳皇、鸞,luán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開明北有視rou、珠樹、文玉樹、玗,yu琪,qi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fá,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圣木曼兌。一曰挺木牙交?!薄耙時ou、珠樹、文玉樹、玗,yu琪,qi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fá,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圣木曼兌?!边@些都是什么?視rou,據說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一種東西。珠樹、文玉樹、玗,yu琪,qi樹、離朱、木禾、柏樹不知道是什么,甘水則是甘露,也是異物。圣木曼兌應該和三曼有關??傊际强梢蚤L生不老的東西,而九五之尊富甲天下,唯一需要的就是長生不死!這也驗證了我對于甘露的猜測,那就是古神授予附庸種族生命術和不死術來讓古猿部族們參戰的隱喻!雖然是“我家之產業,寧可以贈之于朋友,而必不畀諸家奴“,但有軒轅氏族珠玉在前,這些古神……就是天神和阿修羅爭奪甘露——生存權,為此爆發神戰的時候,飲鴆止渴也顧不上了。反正大戰的地點在咸海一帶,事后來一次大洪水,那些古猿還不是死無對證? 《史記》中有秦始皇派方士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出東海尋找蓬萊山的記載,眾所周知沒找到,最后連徐福也消失了。徐福本名徐市,《史記》記載的,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夫﹑瀛洲,僊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僊人?!稘h書郊祀志》也說:“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蓋曾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白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至,三神山乃居水下;臨之,患且至,風輒引船而去,終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贝撕髿v朝歷代帝王求仙都一無所獲,因此關于蓬萊山、龍伯巨人族等等。 長期以來,我一直以為是神話。然而,現在如果按照《列子.湯問》的線索相對照,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列子.湯問》所述,蓬萊山在渤海之東極遠的地方,那里有一大壑,是個無底谷,名叫歸墟,大壑附近有五座仙山,分別叫岱輿、員嶠、方壺、贏洲、蓬萊。五座大山上有仙人,每天飛來飛去。這五座仙山處于不斷漂移之中。這里提供了至少四個重要信息:一是蓬萊距渤海非常遠;此外蓬萊山在海洋無底之谷附近;三是蓬萊五座仙山一直在漂移!四是蓬萊山有高度的文明,那里的人能夠飛翔。 海洋中的無底谷,只有馬里亞納海溝才稱得上真正的無底谷。根據衛星圖,馬里亞納海溝附近現在有塞班島和關島?!读凶?湯問》所述那五座仙山曾經不斷漂移,那就將塞班島和關島平移,關島、塞班島一線漂移到西邊,那里有帕勞群島!帕勞?蓬萊!帕勞是蓬萊的譯音!而這里正好是《山海經.東次三經》路線。在《東次三經》時代,也就是現在的帕勞群島向北至沖繩島一線曾經是大陸!《列子》所述它是從現在的關島一線漂移來的,也就是現在的衛星圖還留下了它漂移的軌跡:一共漂移了四次!在漂移到今帕勞一線后整體下沉了。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在琉球群島和“與那島”南島發現了海底文明遺跡,包含被珊瑚覆蓋的方形結構物、巨大的帶棱角的平臺、以及街道、樓梯和拱門狀的類似祭壇狀的建筑物。與那島的位置和《東次三經》的中父山所在位置比較接近,它是否是和蓬萊五大仙山一塊沉到海底的,不知道。但有海底遺跡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山海經》看,遠古之時現在的北冰洋有相當大的一塊大陸沉入了北冰洋,其里程超過2000里,是為《北次三經》中的倫山以北的碣石山、雁門山和毋逢山,此《北次三經》一線之東西有帝都神國和幽都神國,今均不存在,只是在北冰洋海底依稀有帝都遺跡。另外山東威海至南韓仁川,上古曾經是一個整體,中間為一大山脈,現在此山脈已完全沉入渤海。南韓之釜山至日本長崎、一直至沖繩以南,綿延至東南亞的帕勞群島,上古本為《東次三經》一線,現差不多也完全沉沒。今東南亞巴布新幾內亞以北,上古本為一大陸,現在也完全沉入了太平洋中。如果從羅賽利地圖來看,則更是駭人! 據羅賽利地圖,也就是現在的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上古本為大陸,現在都已沉入了海底。遠古巴基斯坦南部天竺洋本有一片大陸,現在也沉沒了。此外對比羅賽利地圖與今之衛星航拍地圖,我現在發現,里海在擴張、黑海在擴張、波斯灣在擴張、北冰洋在擴張!英格蘭島在縮??!照這樣發展下去,地中海終將孕育成大海,歐洲與非洲將徹底分裂開來。兩河流域也將孕育成新的大海,阿拉伯半島將與亞洲徹底分裂。非但如此,據羅賽利地圖,遠古南極大陸與南美洲最初本是連成一體的,現在我現在看到的卻是兩塊大陸。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南極大陸與南美洲是在南極地上神國疆域出現后才分裂的,也就是說是在古猿部族進化以后的一次神戰才導致開始分裂的。這個時期是什么時候,從羅賽利擁有遠古南極地圖資料這一信息來看,其分裂時間應該離我現在所知不會太遙遠。 在腦海中衛星航拍地圖上,我現在勾勒出這兩塊大陸間有明顯的外力沖撞痕跡,也就是說,是外力使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南美阿根廷南端貫通了,而且是古猿部族進化以后才貫通的。從虛擬的谷歌地圖上看,現在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加島就是因外力撞擊南美與南極洲之間的狹長地帶而滑到現在的位置的,其滑動軌跡非常清楚,而且馬達加斯加島的寬度恰好與南美與南極之間的斷裂帶長度吻合!試想想,有什么力量能制造這樣一個800多公里寬的“運河”,如同運河一樣溝通兩大洋?這段“運河”是什么時候形成的?是人為的還是自然的力量?我現在不得而知。地球的秘密真是太多了。 歷史記載、神話傳說、衛星圖、海底科考,五者竟然如此吻合!面對這結果,我瞠目結舌!傳說原來并非空xue來風!遙想為漂移的蓬萊五大仙山:現在的帕勞群島一線竟然曾經是大陸,而且是由關島、塞班島到日本富士山一線之島鏈漂移而來的!在漂移到現在的位置時整體下沉了。據衛星圖顯示的漂移痕跡,它在漂移四次以后才沉入太平洋中!想一想,《東次三經》路線的形成年代該有多么古老!那時的詐騙島和呂宋島共同構成了公牛的右前腿! 海南島則是公牛的要害。詐騙島作家李敖曾說詐騙島是大陸的要害,美帝一捏,中國就受不了。其實他只說對了一半。海南島才真正是中國的要害。誰動了中國的要害海南島,中國喪失大片南海,制海權不保,那才真正要命!這是一幅雄健的公牛圖!大夏王朝疆域竟然橫跨了整個亞洲和北非!觸角還伸到了北美!這樣的地形,這樣的山海巨變,其年代該有多么遙遠!面對這樣一幅圖,我固有的歷史觀念、地理觀念瞬間被擊得粉碎!上古竟然如此恢宏! 我何德何能……這個念頭一開始只是一閃而過,但是疑問卻隨著緩緩轉動的地球逐漸加深,如同引力帶起的潮汐,一波連著一波,一浪高過一浪,那介于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的潮流,幾乎無視了我之前的全部準備,瞬間就突破了那從內到外看似堅固的屏蔽,共鳴般的涌入到了我的意識之中。想想我長期以來一直將大禹以前的祖先想像成茹毛飲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上古先民,豈不可嘆!至少4000年前,借助于天外種族的遺澤他們已經掌握了球面投影繪圖技術,遠古亞洲的地形是一條公牛的形狀,其外部輪廓至少是以海拔400米等高線所呈現出來的形狀。如果低于400米,則亞洲貝加爾湖一側的牛頭呈現不出來,整體輪廓也就不會是牛的形狀。 對于偉大意志而已,時間空間、創造破滅都毫無意義。盡管這漫長的過程,不單單是動植物質能轉化的過程,也是無數物種由誕生到滅絕的過程。我看見地球上是一片死寂;隨著古神降臨,最低級的藻類開始在海洋中出現,它們持續的時間最長;一直到了古神感到寂寞,軟體動物才開始在海洋與湖沼中活動;神戰落幕,恐龍出現,但“露臉”曇花一現便匆匆離去;在新的神戰前夜里,哺乳動物出現,并迅速分化成為古神的獵物和附庸;炎黃之戰,靈長類的祖先登場,在最后的戰役里,它們的大腦被開靈,生物磁場擴大了3倍,成為人類。而這一切,都是偉大意志這支看不見的手在推動。 偉大意志描繪的地球史好似一場演出,將各類生物比作舞臺上的演員,五氏五蟲,它們依次登臺,演繹了一場精彩而隆重的晚會。但是,有人登場,就會有人退場。擔任舞臺監督的是一次次神戰、大洪水、冰河期……甚至板塊運動。一段時間內,我終于明白為什么人類觀察者無法完完整整記錄下那些上古秘辛……因為曾經的古猿由于過分震驚而變得麻木,以致這段時間在記憶上是缺失的。一開始,當不周山之戰,狂怒的祝融發動神力,導致地殼和地核之間從各種地方分離時,九州大地產生各種振動和搖動,因九州各地地質情況不同,振動的類型也不同。然后在那些地殼被地核重新拖住的地方,會發生幾分鐘的滑動,地殼和地核一起滑動到一個新的位置。 在滑動期間,共工驅動的海潮沿著海岸線沖上陸地,水克火,因為海水并不是固定在地殼上的,它可以自由地移動。海水總是傾向于待在原來的地方,而地殼本質上來說是在它下面移動的。當祝融發現地核已經和地殼,在斷裂之后重新連接在一起的時候,它怒了,以火生土,在內部的半流動的熔巖進行一些攪動,并最終沉淀下來,而含有更多固體的地殼則會繼續它的運動。這就是那些發生不周山之戰時代,導致的造山運動和大地震的真實的情況,有點象撞車時碰撞點被破壞,而運動一定會停止。 不周山之戰導致了第一次極移,然后古神伏羲參戰,帶來了颶風,在地極轉換期間,地球的大氣本來和地球一起被拖住了?,F在,伏羲的神力帶動了它形成氣團移動,把空氣推移到另一個地方。這樣,即使是那些地球上位于極點的在轉換期間沒有移動的地帶,空氣也是狂暴的。它形成旋風,因為旋轉運動是空氣在碰到阻力時的反應,就象在刮龍卷風和颶風時看到的那樣。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無法設想超過上古先民們在神戰的世界上經歷過的颶風的力量。古神激斗導致的颶風和臺風無所不在,無法用言語描繪出當氣團試圖互相沖擊時會發生什么事情,它取決于氣團的密度、地球引力以及它們運動的速度。這些相同的因素在地極變換中是肯定會起突出作用的。 有些開靈的古猿待在地形下凹的地方,但不是在海岸線附近,那里會被海水淹沒的,躺下來,并且把任何希望在颶風過后還能找到的東西綁好固定。然后地震來了?,F代人無法把耳熟能詳的亞非拉美大陸想象成一個巨大的板塊,并且在大陸被撕裂的時候各種東西會怎樣反抗這個過程——青銅金屬在斷裂前彎曲并扭曲,肌rou纖維在骨頭一根根折斷的時候反抗,被撕裂的,被撕裂的大陸那樣傷痕累累。 九州大陸實際上是覆蓋在很多層板塊地質結構上的,問題是這些地質結構大部分都在同一個地方斷裂了,斷裂后的九州大陸仍然覆蓋在這些地質結構上,因為有些板塊結構還沒斷裂。這樣,因一部分板塊被擠入另一個板塊下面而面積減小的九州大陸,有了更多的傷痕。九州大陸邊緣的仙山,通常會保持它們原來的海拔高度而繼續位于海洋熔巖層之上,這是由板塊的厚度決定了的。固體的土地在相當大程度上是由比較輕的元素組成的,在地球行星早期的冷卻過程中,這些較輕的元素上浮并最終形成了飄浮的地殼。但其中一些仙山、幽都難逃劫數。 當一個板塊迅速地擠壓到另一個板塊下面時會發生造山運動。在板塊之間有摩擦力,所以位于上面的那個板塊會起褶皺。這些褶皺表現出了壓力的產生和釋放,這些壓力會導致板塊猛烈的水平位移和地貌劇變,有時因地層斷裂會形成新的懸崖或者突出地面的巨石。那些在板塊互相擠壓時處于上面的板塊的古猿們此刻會被拋向天空并受到撞擊,簡直沒有安全的地方來躲避。板塊擠壓把較低的地層上面的九州大陸向前推,這可以釋放壓力。這種,一個板塊對另一個板塊的刺入可以是很突然的爆發式的,巖石層再一次徹底下沉了。即使在那些古猿們意想不到的平時地質活動并不活躍的地方,壓力的產生和釋放也會導致地表起皺。被壓縮的巖石也會被水平地推入它附近的由土壤或者任何密度比巖石小的東西所占的空間。 所以,這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末日,那些位于山谷的古猿會發現石頭從山坡上彈射了出來,或者石頭意想不到的從他們的腳下象標槍一樣發射了出來。想要躲過造山運動地質災害的話,待在山里是不可靠的,而且……神戰還在繼續。天空降下火焰風暴,那是古神的戰斗擊碎了星星,其中一個大碎片就是現代人所指的月亮,可能是因其運行軌跡類似于彗星,所以殘余下來,而更多的碎片墜落,對地球的上層大氣產生一個沖擊,有些化為流星轟擊大地,有些完全被消耗完了但不值得慶幸。因為形成的熱氣體因為頻繁的神力閃電和火焰被加熱而生成了烴類,碳氫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