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融化文武,開此堅冰,當有功于國!”韓嫣輕道。 齊國沉默下去。 韓嘉彥盤算良久,才苦笑道:“既然是燕王之意,那我韓家就當此出頭鳥吧,說起來,這曹家女我也有所耳聞,端方美貌,家世也與我家門當戶對,庭兒,你意下如何?” 韓庭深吸一口氣,起身拜道:“孫兒當遵祖父母之命!” 如此,這事就算定了。 韓嫣如釋重負,終于不負相公所托。 卻聽齊國笑吟吟道:“嫣兒,你好手段!” 韓嫣俏面微微一紅。 第388章 孔圣第48代孫:此為祥瑞 一場秋雨一場寒。 上次那場暴風雨過后,東京的氣溫就算是真正降了下來,寒風呼嘯,已經初具冬季氣象了。 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百業興隆。 王霖一直覺得東京人口不止百萬,估計開封府也沒有認真核驗戶籍,畢竟各地涌來京師的流動人口和商賈實在是太多了。 這個年月又沒有人口普查這一說。 金人的首次入侵的負面影響漸漸過去,往來東京的商隊照舊熙熙攘攘。 而實際對于城中從事客棧生意的買賣人而言,他們最清楚,從燕王大勝金人、金國使團來京師求和停戰之時,外國來的買賣人尤其是西夏、回鶻和更遠一些西域方向的胡商,比以往更多了。 尤其是西夏商隊。 但朝廷對于商賈的監管比以往更嚴了。 鐵器、鹽、糧食種子……這些都被戶部列進了戰備物資的大名單,嚴禁出口。 大宋出口最熱銷的還是茶葉、絲綢和瓷器。 也有極個別目光獨到的胡商通過特別渠道,瞄上了另外一種在大宋而言也屬于新生事物的食物——土豆,玉米。 自打王霖在今年立春時命人在青萊播下了大量土豆的種子,夏季得到了令人咂舌的大豐收,畝產至少數千斤! 而隨后,這批收獲的土豆又被作為軍糧,由王府安排在京東東路各州以及河南、河北一些地區實驗栽種。 而在幾天之前,各地土豆均得到豐收。 根據王霖的命令,半數窖藏作為軍糧儲備,半數留作明年開春繼續播種擴張的種子。 準備向朝廷公開了。 玉米的情況也類似。 當然,產量似乎不如土豆大。 畢竟土豆這種作物,對于氣候和土壤的要求實在是太低了。 這兩日,戶部度支司郎中孔琦帶人一直在城外檢驗神武軍土豆試驗田的畝產收獲情況,他發現這種完全可以作為主糧的食物,畝產之高簡直匪夷所思。 而假以時日——其實也不用太久,只要一兩年的時間,絕對能解決大宋所有的因為天災歉收而導致的糧荒問題! 孔琦狂喜。 這位年逾四旬的朝廷文臣,竟然一路狂笑,從城外奔跑十余里進城,險些沒暈厥在通玄門口。 隨后,翌日早朝時,孔琦就命人拉著一車新收獲的土豆進了宮。 而今日朝會的主題,本來是一群科道言官私下醞釀出來的對于朝廷武勛世家的集體彈劾聲浪。 彈劾高家,曹家,折家……乃至遠在太原,為國死守河東的種家。 言官風聞奏事,這倒也并不奇怪。但與以往不同,言官們手中掌握著不少武勛家族子弟的作惡犯法的實證。 隨著燕王的勢不可擋,在大宋朝野上下的威望無人可及,已經沒有言官敢輕易撼動王霖。 但因燕王崛起引得各路武勛家族的冒頭,卻讓文官集團憂心忡忡。 一個王霖已經不可制,若再讓這些武勛集團群起而勢增,武人的話語權會越來越重,士大夫政治的根基正在受到顛覆性的沖擊和動搖! 尤其是昨日燕王府放出風來,韓家出身的翰林韓庭,由燕王保媒,將與曹家女結親,正在走三媒六證的環節。 而燕王偏妃李清照的弟弟李迒,也與高家女定親。 這兩個消息對于文官集團而言,就是一枚重磅炸彈。 所以就有了今日朝會上的大反彈。 以虎神衛在京師無孔不入的存在,文官集團的背后動靜根本瞞不住王霖,但王霖懶得去管。 大勢所在,無人可以抗衡!跳梁小丑,愿意蹦就蹦吧。 朝堂上言官們的撲騰讓趙佶煩躁不堪。 他再一次生出了禪位讓賢的心思。 他現在的心思非常簡單,就想安生過日子,享樂終老。 可朝中這些文臣卻反反復復折騰,或者背后攛掇他折騰,一直都不讓他消停。 什么重文輕武,什么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此刻趙佶的眼里就是個屁。 連他這般昏庸之人都能明白,現在大敵當前,還是要靠武將出力,才能保住身家性命。 可這群文臣,為何就不懂?一己之私而已。 朝堂上吵吵嚷嚷,就在趙佶即將昏昏欲睡時,突然聽到了一個顫抖且近乎大喊的聲音:“啟稟官家,臣戶部度支司郎中孔琦,有事稟奏!” 不但是趙佶立時望向了顫巍巍站出來拜倒在地的孔琦,所有朝臣都一片緘默,將目光望向了這個戶部的五品小官,一向在朝中很不起眼的小官。 但朝中文臣卻無人不認識他。 因為此人為孔子第48代孫,衍圣公后裔。 自打仁宗皇帝冊封孔家為衍圣公以來,山東孔氏嫡枝子弟素來在朝中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