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書迷正在閱讀:腹黑老公,別撩我!、離職救世主的咒術日常、傲嬌竹馬撩青梅、異能力者在異世界、嫁給反派王爺后(美食)、我靠寫文在高危世界茍命、退圈后我成了國寶級神醫、嬌妻甜如蜜:戰少,輕輕吻、古稀、我是天庭打工人
自后晉起,科舉都是三年一次。 朝廷也沿用了這個慣例。 恩科最早起于宋朝,故而此刻還未有恩科一說。 但竇儀才思敏捷,字面推敲,以知其意。 羅幼度頷首道:“前次科舉,巴蜀、江南、吳越、泉漳以及嶺南歸附,要他們再等三年,委實不公。朕欲施恩于天下士子,重開科舉,讓天下人皆有資格參加?!?/br> 一瞬之間,滿朝嘩然。 文臣一列的官員先是一怔,隨即大喜過望。 科舉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在選官入仕上已經占據了極大的比例。 宋朝為了拉攏士大夫,給了士大夫舉薦權。 結果導致了一群不要臉的文人相互舉薦,形成了冗官惡政。 羅幼度這里并沒有厚此薄彼,他不只給了士大夫的舉薦權,也給了武官的舉薦權,但是他跟郭榮一樣,允許不避親嫌,但需要在授官之日,署舉主姓名,一旦發現被舉者貪贓無能,舉薦者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此舉固然會導致官員發現良才不敢舉薦,卻能避免舉薦人坑壑一氣,造成官員泛濫。 這世間之事,都是雙刃劍,沒有兩全其美的。 導致了文武官員有舉薦權而不敢妄用,科舉取士、戰場立功就成了朝廷主要的擇官標準。 科舉的價值地位就更加重要了。 趙普激昂的道:“陛下圣明,自唐末以后,漢唐故土四分五裂,至今百年有余。今在陛下英武領導之下,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天下一統。此乃千秋功業,當普天同慶,與天下人共享。特開恩科,以彰顯陛下恩德,天下士子沐浴圣恩,必然感激涕零?!?/br> 論及拍馬屁,趙普除了輸給過盧多遜,找不到別的對手。 現在盧多遜去了太原,趙普可謂無人可敵。 竇儀亦道:“開恩科有助于緩解朝廷人才儲備不足之近況,陛下圣明?!?/br> 文官們也是一個個馬屁接連不斷。 這開科舉對于他們來說也是天大的好事。 尤其是那些有機會知貢舉,擔任主考官的人,那是名利雙收。 如果所掌控的考核之內,出現幾個大才充當門生,還能恩澤后世。 這等好事,誰不心動? 羅幼度目光在諸多興奮的文官群體中一掃而過,說道:“此次科舉,規模前所未有。這知貢舉的人選,應當重中之重。諸位愛卿若有合適人選,可以向朕推薦?!?/br> 讓他目光掃過的眾人都覺得自己大有希望,精神大振。 翰林學士、國子祭酒馮義下朝之后,快步走著。 “守禮兄!” 聽到叫喚,馮義頓住了腳步,回頭見是吏部侍郎李穆,眼中閃過一絲忌憚。 吏部的第一把手是尚書無疑,不過吏部尚書張昭身體抱恙,正在家中養病。 吏部當前的主事者正是侍郎李穆。 上次科舉,李穆就是熱門人選,只是讓竇儼搶了先。 現在少了竇儼,李穆的機會就更大了。 馮義謙遜回禮。 兩人一并離開皇宮,各自不言。 直到行至人少處,李穆才道:“守禮兄覺得誰有資格擔任此次恩科主考官?” 馮義說道:“當然是孟雍兄你了?!?/br> 李穆道:“在下卻覺得守禮兄機會更大,論及士林人脈,某焉能比及守禮兄萬一?” 馮義臉色微沉,他的父親是馮道,五代十國的常青樹,雖然去世多年,但他留下的遺澤,依舊關照馮家上下。 李穆看了馮義一眼,道:“你我其實機會相同,但莫要忽視一人。象賢兄,他有一個當宰相的父親,比起我們,更有優勢?!?/br> 象賢兄說的是當朝首相王溥之子,王貽孫。 馮義若有所思,沉聲道:“孟雍兄的意思是?” 李穆道:“我們皆為同道中人,但此事關乎未來前程。說彼此謙讓,誰都不信。不妨連手壓下象賢兄,你我然后各憑本事,如何?” 馮義并未答應,但顯然已經心動。 王宅! “父親!您叫我!” 王貽孫臉帶微笑,恭恭敬敬的端坐在王溥面前,想的卻是怎么跟自己的父親開口,讓他幫著自己疏通一下關系,擔任此次恩科的主考官。 王溥卻沉著臉,滿臉的寒氣道:“阻止陛下遷都,你可參與其中?” 王貽孫臉色一僵,說道:“父親,何出此言?” 王溥見狀,心下了然,抓起身旁的茶器丟了過去,怒罵道:“逆子誤我!陛下是何等了得的人物,你們以為就憑你們能左右他的意象?他故意讓你們鬧,好給江南、巴蜀的人才騰位子呢!” 第一百二十二章 騰位子 王溥氣急敗壞,看著已經三十余歲,胡子都老長的兒子,又狠不下心來。 廟堂五相:王溥、魏仁浦、竇儀、宋琪、趙普。 王溥這個首相最沒存在感也最沒影響力。 但是他無能嘛? 明顯不是,是羅幼度不會用他。 王溥三朝宰相,羅幼度除外,還侍奉過周太祖郭威、周世宗郭榮。 新朝有新朝的臣子,一直重用前朝臣子,新朝臣子會怎么看? 王溥自認為自己不是諸葛亮、王猛這樣不可取代的人才,既然可以取代,就不會破例過于重用。 故而王溥雖是首相,但很少主動摻合政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