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
穿著一個絲綢內襯,朱宏煜緩緩吐出一口濁氣。 開口吐槽道。 “朕原本以為南京的冬天已經夠難熬了,濕冷濕冷的?!?/br> “可到了漠北才知道,那邊才是真的冷?!?/br> “這還是朕沒帶兵留在草原上過冬,到了秋天便趕緊班師了,否則,大軍的非戰斗減員會更厲害?!?/br> 朱宏煜現在也終于是理解了,為什么不管是大明還是滿清,都喜歡給軍隊裝備棉甲了。 無他,就是因為棉甲保暖! 李靈秀為朱宏煜端上來一杯茶水,溫聲說道。 “陛下辛苦了!這次北伐陛下黑了好多?!?/br> “能有陛下這樣的仁慈之君,實乃將士之福,蒼生之福?!?/br> 一邊說,她一邊親自動手為朱宏煜整理著脫下來的軍服和披風。 朱宏煜伸了一個懶腰,懶洋洋的說道。 “朕不辛苦,雖說是御駕親征,可朕不管做什么都有人伺候著,可不辛苦?!?/br> “真正辛苦的,還是底下的將士們??!” 李靈秀點點頭,一旁的侍女們為朱宏煜端來了一碗熱粥。 李靈秀開口說道。 “這是臣妾為陛下熬的烏雞參湯,陛下喝了吧,也好暖暖身子?!?/br> 朱宏煜端起湯碗,輕輕的呷了一口。 鮮美的味道在舌尖上炸開,朱宏煜享受的微微瞇起了眼睛。 “呼……” “好喝!” 說話間,李靈秀又開口說道。 “這段時間陛下不在京內,好多政務臣妾都拿不定主意,還得陛下親自過目才行?!?/br> 李靈秀雖然被朱宏煜授權監國,但政務大多都是由內閣和秘書處商討處置。 李靈秀所起到的作用,也就只是指揮司禮監給奏章蓋個章,宣示一下皇權的存在而已。 很多政務內閣拿不定主意,便一直積壓著,等著皇帝回來處置。 朱宏煜頗為頭疼的揉了揉眉心,開口說道。 “好,朕知曉了!” “回頭叫人把奏章送來吧,朕親自批示?!?/br> “對了,這段時間內閣處理的政務也都讓底下人統計一個明細出來,朕要過目一下……” 最后一句,朱宏煜是對著一旁的王汝賢吩咐的。 他這么長時間沒在京城,他需要好好的理一理內閣最近都做了些什么。 雖然朱宏煜自信內閣無法架空于他,但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是得搞清楚自己不在京城的這段時間,內閣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朱宏煜有預感,最近幾天自己怕是要熬夜肝奏章了…… 他特么剛剛親征凱旋啊,就要被奏章為難。 說句實在的,朱宏煜現在有點羨慕朱老四了。 他也想要一個能幫他把政務,全部都給妥妥帖帖處理完的好大兒,自己安安心心的做個征北大將軍。 …… 第八百四十四章西班牙人的打算 當然,朱宏煜想要的僅僅只是一個好大兒。 好圣孫就免了吧! 朱宏煜覺得,自己如果有一個朱瞻基那樣崽賣爺田心不疼的孫賊,死了都能氣活過來。 如果得知了宣德的所作所為,朱老四的棺材板怕是壓根也壓不住。 一個宣德縮邊,把自己爺爺大半輩子辛苦打下來的疆土直接全部放棄掉,朱瞻基也是真舍得! 就算是朝廷面臨著財政壓力,你把草原棄掉,把安南棄掉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這些地方叛亂不斷,統治成本太高,且還沒什么收益。 割rou止損很正常,不是不能理解。 但你把南洋的地盤棄掉,把下西洋給中斷那特么不是腦子有病嗎? 大明朝廷在南洋的統治成本可不高,且下朝廷西洋的收入他又不是不知道。 宣德帝的cao作是真的很令人迷惑…… 難不成宣德時期的大明還會怕了倭寇去? …… 朱宏煜自光復八年的正月里出兵,等他回京,時間已經到了十月底了。 差不多小一年的征戰,所積壓下來的政務是很多的。 朱宏煜一邊揉著眉心,吩咐人給自己上一杯濃茶,一邊翻看著奏章。 看著奏章上報上來的,他之前吩咐下去的事情,朱宏煜臉上逐漸綻放出了笑容。 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朱宏煜吩咐下去的義務教育的推廣問題。 在朝廷的財政支持,以及地方官府和士紳的共同努力下,大明朝廷在各省省府,以及揚州,上海,天津,蘇州,杭州,淮安,洛陽……等重要城市的義務教育都開始陸續鋪開。 一下子將義務教育的規模擴張這么大,對朝廷來說雖然有壓力,但壓力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現在大明的人口有限,哪怕是經過這些年的休養生息,今年大明的總人口距離破億也還有一段。 義務教育的適齡人口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而且要知道的是,在此之前,朝廷實行義務教育的地方是南京。 一座南京就有人口小三百萬,適齡受教育人口最起碼也有三十萬。 而大明現在的城市化率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量的人口還是散居于鄉村之中。 第二批推行義務教育的城市,總人口相加也就是五百萬人不到。 對朝廷來說,壓力肯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