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朱宏煜同方以智交談片刻,開口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對于朕登基之后所頒布的政策,先生以為如何?” 方以智沉吟一陣,開口說道。 “殿下的政策雖與國有利,但卻有與民爭利之嫌!” 方以智雖然沒有明說,但卻隱晦的表明了他對朱宏煜的政策的態度。 不贊同,卻也不反對! 不贊同,因為他知道朱宏煜這是在與民爭利! 民是誰? 當然是那些士紳大戶們了! 那些普通百姓在他們眼中,別說民了,怕是連人都算不上。 而不反對,則是因為他知道,朱宏煜的政策是正確。 且畏懼于朱宏煜的權威,不敢反對。 甲申之變,帶給天下人的震撼實在是太過深刻了! 大明確實是不與民爭利,可最終的結果令所有人觸目驚心。 甲申之難爆發,先有李自成考餉,后有滿清入關。 尤其是滿清入關之后,那肆意的屠城,肆意的橫征暴斂,以及那一樁樁一件件的暴政,很多都讓人永生難忘。 這就是他們口口聲聲不與民爭利,拖垮了大明所帶來的后果! 江南的那些地主士紳,之所以對朱宏煜的政策,沒表現出太過激烈的反對意見來。 除去懾于朱宏煜的威嚴之外,誰也不敢說有沒有他們對甲申之難的前車之鑒的反思于其中。 朱宏煜對此卻是開口說道。 “可天之道,卻是損有余而補不足!” “朕要收稅,不可能盯著那些苦哈哈去收稅的,甲申之難,就是前車之鑒?!?/br> 第614章過得去 “要收稅,肯定是要向大戶收的!” “大戶有錢,哪怕是交些稅,最多也就是一頓飯從四個菜變成了三個菜!” “最多也就是生活簡樸一些,不至于連飯都吃不起,或是淪落到賣兒賣女的地步!” “可那些升斗小民苦??!” “本就活的艱難,朕要是向他們收稅,他們就得賣田賣房,賣兒賣女了?!?/br> “再加上些苛捐雜稅,以及攤派,再碰上個出役,征兵,或是天災人禍!” “隨時有可能活不下去!” “再然后,就是流民遍地,揭竿而起,烽火燃山河的事情了!” 當年大明真的是剿滅不了流寇嗎? 其實不盡然,在崇禎十三年以前,大明官軍對上流寇還是占盡上風的。 李自成曾經被打到只剩下十八騎,狼狽躲入商洛山,幾乎要被剿滅。 可李自成為何能靠著十八騎再度復起,并打進京城去武裝討薪? 難道真的就只是因為一句“十八子,主神器”的讖言嗎? 扯犢子! 說白了就是朝廷加征三餉,再加上接連不斷的天災,逼得地方流民四起,叛亂不斷,為李自成提供了百萬大軍,最終將大明覆滅。 朱宏煜這話翻譯一下,約等于老子要劫富濟貧。 方以智不敢反駁朱宏煜,只是欠身說道。 “陛下所言有理!” 只是,很明顯的是,方以智答應的有些不情愿。 不過倒也正常,他作為一個傳統文人,屁股本就是坐在地主士紳一邊的。 對于朱宏煜的政策,他能不反對就已經不錯了。 如何能指望他發自內心的認同呢? 朱宏煜不傻,他并不覺得自己會有那么大的魅力。 在割地主士紳們的rou的同時,還能讓地主士紳們對他心服口服。 不過也無所謂,朱宏煜要的也只是他們明面上的順服,并配合朝廷的工作就可以了。 至于說他們心里究竟服不服,說句實在的,朱宏煜不在意! 只要這些人不表露出來,朱宏煜也管不著他們心里是怎么想的。 朱宏煜結束了自己和方以智的交談,然后將其扔到了他自己的秘書處中鍛煉。 方以智也欣然應允,因為在他看來,現在的秘書處,就是曾經的大明內閣。 位卑但權重! 能進秘書處,他自然沒什么不樂意的。 等方以智退下之后,朱宏煜便繼續處理起了政務。 他開了一場內閣會議,在會議上敲定了將上海作為大明的下一處開發區進行開發。 事情敲定之后,朱宏煜便要決定對上海開發的相關政策支持,以及資源調配等問題。 這些都需要他親自過目,然后下達相關的命令! …… 南京城外,李家鋪子! 這是一座人口頗為稠密的村莊,不大的村子里,聚集著三百多戶人家,數千口子人。 在前明時候,這里曾經是魏國公府的莊子! 得益于魏國公府的權勢,李家鋪子并不用給朝廷交稅,只要給公府交租就行。 除去得接受魏國公府的盤剝之外,并沒有那許多的苛捐雜稅,甚至連出徭役都輪不到他們。 畢竟,如果李家鋪子的百姓都被征調出徭役去了,誰來給公爺種地呢? 所以,李家鋪子的百姓們的生活還算過得去。 哪怕是明末最艱難那幾年,李家鋪子最多也就是易子而食了。 不至于整村整村的被餓死! 但是,隨著滿清入關,弘光朝廷轉眼覆滅,魏國公府的權勢瞬間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