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原本的富貴榮華統統消失不見,剩下的只有輾轉飄零和風吹雨打! 等到清軍南下,他便輾轉于浙江、福建,兩廣,堅持抗清。 第613章天之道 從三十四歲到四十二歲,他精力最充沛的青年和中年,都在到處飄零,積極為反清而奔走。 十幾年的流亡生活,在他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直到偽清順治七年,清軍殺入廣西! 方以智被俘,誓死不降,削發為僧。 他對反清之事再不抱有僥幸心理,于順治九年,心懷落寞的回到自己的故鄉。 開始隱居度日! 知道大明收復江南,他接到消息之后,這才坐不住了。 帶著的家人離開了安徽老家,渡江來到了江南。 是時,恰逢大明正準備進行科舉,他便將自己和自己兒子的名字給一起報了上去。 準備參加科舉,一展身手! 南京城內的一間別院,方以智帶著自己的家人住在這里。 這間別院是他的友人的房產,他只是暫住而已! 清晨,天色剛亮! 方以智端坐在院中的大槐樹下,提筆練習著書法。 此時的他頭頂有著稀疏的白發,身上也是一身儒衫,而不是和尚穿的僧袍。 很顯然,方以智之所以要剃度出家,只是為了躲避清廷剃發易服的政令,為了不留金錢鼠尾給祖宗蒙羞。 因為,清初的時候,全社會各階級,只有和尚例外,就連道士也得剃發。 這也是為什么,明末清初的時候,很多抗清人士對外都是以和尚的形象示人的主要原因。 因為只有和尚可以不用留金錢鼠尾,還方便在外活動! 很顯然,方以智之所以要出家為僧,并不是真的看開了,進寺廟里研究佛法,去拜那泥塑木雕。 而是有自己的小心思! 做和尚,便是他在暗戳戳的表達著自己對清廷的不滿。 如今來到被大明恢復的江南,方以智理所當然的開始蓄發,而不是再繼續以和尚的形象示人了。 就在方以智練字之時,他的兒子大步走到他的身邊,開口說道。 “父親,今日是科舉放榜的日子,您要去看一看嗎?” 方以智聞言,連頭都沒抬,漫不經心的開口說道。 “不必折騰!” “中便中了,不中便不中!” “沒什么打緊的!” “若中了,為父自然繼續為大明效力,若不中,為父繼續做自己的閑云野鶴,也不失為一件快事!” 方以智老了,一輩子又經歷過了許多風雨。 很多事情都看開了,并不會去強求。 否則,他當年被清軍俘虜之時,便自殺殉國了。 而不是削發為僧,茍且活命! 方以智的兒子聞言,只是欠身說道。 “是兒子膚淺了!” 誰知方以智聞言卻是挑眉說道。 “為父對此不上心,那是因為為父老了,可你還年輕,對科舉之事可不能不上心??!” 方以智覺得自己已經老了,躺平當然沒毛病。 可自己兒子躺平算怎么個事? 他要是躺平了,自己后半輩子吃誰的去? 方以智的兒子滿臉懵逼的眨了眨眼睛,看起來有些傻傻的。 父子兩人對視了片刻,方以智的兒子終于被看的敗下陣來,只是撓頭說道。 “兒子所言有理,兒子這就派人去榜下看看!” 就在這時候,方家居住的別院的大門被敲響了。 方以智的兒子小跑著去開門。 隨著門栓被抬起,嘎吱一聲之后,大門被打開了。 門外站著一名身穿飛魚服的男子,正對著大門的街道上,還停放著一頂轎子。 轎子四周站立著兩排轎夫! 隨著大門打開,門口的錦衣衛對著方以智的兒子一抱拳說道。 “陛下召密之先生覲見!” “勞煩通傳,別讓陛下久等了!” 方以智的兒子在開門看到錦衣衛之后懵了一下,但在聽到這名錦衣衛的話之后,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興奮和激動夾雜。 只是應聲說道。 “大人稍待,我這便去通傳!” 說罷,方以智的兒子轉身先后走去,腳步很快。 他的動作中隱隱透露著興奮和激動。 在他看來,如果自己的父親被大明皇帝看重了,那他豈不是同樣的未來可期嗎? 因為皇宮還在修繕的緣故,朱宏煜依舊住在錢府。 他在錢府的花廳中接見了方以智。 看著面前這位年輕的過分的大明天子,方以智徑直下拜道。 “罪臣方以智,拜見陛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朱宏煜微微頷首說道。 “平身!” “賜座!” 朱宏煜話音落下,便有小太監搬著椅子送到了方以智身旁。 等方以智坐下之后,朱宏煜這才開口說道。 “朕是真沒想到,朕欽點出來的狀元公,竟然是密之先生!” 方以智十分謙遜的說道。 “陛下過譽!” “罪臣雖已年邁,可也愿意拖著這幅殘軀,為大明光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