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將大宛一般庫藏的財貨拿出來,賞賜隨同出陣的諸國。 于闐獲利最大,在得到杜預允許之后,分到了四千薩珊軍俘虜。 第九百二十六章 漣漪 天山以北,楊毅進軍更為順利。 大宛好歹是個正兒八經的國家,康居是一個游牧為主的國家。 北部是游牧區,南部是農業區。 隨季節的變化而遷徙,冬季南下藥殺水一帶,夏季北上至“蕃內”,兩地相距數千里之遙。 國內的精華區域全在藥殺水一帶。 全盛之時,有人口六十萬,十二萬大軍,定都卑闐城(今塔什干)。 漢元帝建昭三年,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率兵西越帕米爾進擊郅支單于,殺郅支于郅支城,穩定了西域形勢,但康居自恃強盛,跟周邊勢力都不怎么樣,長期敵視漢軍。 后貴霜強盛,統一大月氏,康居勢力轉弱。 再后來,嚈噠人離心,一部向西遷徙,一部向東遷徙,康居更加虛弱。 如果康居是單純的游牧國家,憑借偌大的中亞草原,來無蹤去無影,秦軍的確不好弄他們。 但他們的國都和重要城市在藥殺水,人可以逐水草而走,城池走不了。 楊毅驅兵順藥殺水而下,不計一城一池之得失,燒毀他們的牧場,踐踏他們的田地,能帶走的全部帶走,不能帶走的,全部一把火燒光。 而康居的城池顯然不能跟中原比,城墻較為低矮,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的腐蝕,早就破敗不堪。 關鍵他們正處在人心惶惶之時,男丁壯丁不是死在雅水戰場上,就是被秦人俘虜。 一些倉惶逃回的敗軍,正好擴散了對秦軍的恐懼。 在趙雄的步卒趕來之后,驅趕俘虜攻城,連破三座城池,其中一座死戰不降,城破了還在巷戰,造成秦軍千余人的傷亡。 楊毅不是杜預,沒有儒生的悲天憫人,一怒之下,下令屠城。 藥殺水被鮮血染紅,浮尸浩浩蕩蕩隨著河水向下游飄去。 恐懼亦隨之向西滲透。 下游的城池大懼,望風而逃,向他們的都城闐城涌去。 人太多,沿途到處都是迷途的牛羊和人。 康居組織了一支兩萬人的步騎來支援,遇上李庠的鐵騎,被殺的人仰馬翻。 “末將率一軍正可盡殺之,破康居人膽氣!”李庠拱手請命。 楊毅望著驚慌逃竄的人群,思索了一陣,“不必,這些人將來還會是我們的奴隸,非但不能殺,還要驅趕他們入卑闐城,拖垮他們!” 卑闐城糧草幾何,糧草多少,人口多少,早就被商賈和細作們泄露出去。 夏侯栩眼神一亮,“殿下妙計!” 康居接連戰敗,損失牛羊、糧草不計其數,卑闐城糧草必定不足。 人吃馬嚼,能支撐幾日? 不過也有很多聰明人看出康居已是窮途末路了,大宛人自顧不暇,薩珊人短期內難以支援,只能選擇向秦軍投降。 俘虜越聚越多。 到卑闐城時,已有兩萬余。 楊毅不慌不忙的驅趕他們構建工事,深溝高壘,擺出一副圍困致死的架勢。 卑闐城指望草原上的康居人救援。 援兵的確來了,除了康居人還有鮮卑人、高車人等等,黑壓壓的近十萬眾。 然而沒有一支人馬敢南下救援,仿佛這些人不是來救援的,倒像是來看熱鬧的。 李庠每天都會率五百精騎前去挑戰,長槊朝向哪里,哪里的部眾便落荒而逃,常常五百騎追著兩三千騎抱頭鼠竄。 圍困了十幾天,城中漸漸扛不住了。 由于吸納了大量潰軍潰民,讓城中的糧草更加捉襟見肘。 城內的細作開始各種煽動,制造對立。 守軍憋不住了,嘗試了一次突圍。 不過論防守,康居人比秦人差了太多。 北面諸部依舊是眼睜睜的看著,就連康居部落自己都不敢來救援。 城內拋下兩千多具尸體,又灰溜溜的退了回去。 其實這時代,最狠的還是漢人。 第一個在西域搞壯志饑餐胡虜rou的是漢將耿恭,漢末大亂世,常有析骨而炊的記載,西域反而沒出現多少這種記載,真到了山窮水盡,出城投降便是。 就連當年如日中天的匈奴人也曾投降大漢,康居人投降大秦也不是什么丟臉的事,為了維持族群的延續,尊嚴在這個時代并不重要。 圍城一個月的時候,城內終于扛不住了。 在得到楊毅不屠城的承諾之后,饑餓的人群打開城門,向秦軍投降。 不過,卑闐城中有近十五萬人,秦軍帶的糧食顯然不能養活他們。 將領們建議只收留青壯,讓老弱婦孺自生自滅。 楊毅在戰場上狠辣兇殘,戰場之外,卻還有幾分仁慈,畢竟身為皇子,當年也讀了幾本儒家典籍。 “這些人現在全是我夏國子民,孤為夏王,當活其性命?!?/br> 遂下令宰殺俘虜的牛羊,設粥棚,熬rou粥,供給俘虜。 牛羊不夠,就殺馱馬、傷馬。 熬上一個月,七河流域的糧食也就順著藥殺水送來了。 此舉令康居人大為感動,稱楊毅為仁王。 北面駐部見城破了,熱鬧沒了,秦軍的矛頭朝向他們,頓時做鳥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