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為今之計,唯有一場大勝,方能再掀起聲勢!”王沈眼中閃著精光,所有人都能放棄,都能妥協,唯獨他不能。 “哦?兄長不是說不能南下攻打淮泗嗎?” “不是淮泗,而是兗州王濬!” “王濬?兗州距離鄴城太近,皇帝的鐵騎數日之間便可南下……”王渾眉頭一皺,人有時候就這么奇怪,王渾本來非常恨王濬,但自從上次偷襲失敗之后,莫名其妙的對他生出了恐懼之心。 “那么玄沖以為,我等就在青州坐以待斃?”王沈氣急敗壞道。 王渾盯著地圖,兗州他不想去了,拿下兗州也是個死,王沈謀略尚可,軍事能力卻略有欠缺,兗州同樣是四面被圍的局面。 “唯一的生路——渡海投吳!” 這等于放棄了青州。 “那鄴城的三老……”王沈腦門上浮起汗水。 “他們已經老了,看不清形勢,若不是他們暗中鼓動,王家豈會有今日之禍?很可能皇帝正是皆兄長之罪名,欲將我王氏連根拔起!此時走還能保住血脈,若是不走,只怕會跟司馬氏、賈氏一樣被夷滅三族!” 第八百二十二章 密談 王沈、王渾兄弟不是最著急的,最著急的是鄴城中的三人。 皇帝越是鎮定,他們便越是尋不到什么弱點。 明凈的閣樓內,王祥、荀顗、鄭沖分席而坐。 “皇帝不動,我等也動彈不得?!编崨_雖是滎陽鄭氏之人,但出身寒微,直到被曹丕提拔,才逐漸顯露出過人的才干。 “如今形勢不明,一動不如一靜!”荀顗擦了擦額頭的汗水。 初夏天氣,為了防備無孔不入的錦衣衛,閣樓所有門窗都被關上了,一個使喚的下人都沒有。 也只有在這不見天日之地,三人才褪去臉上一貫的和藹之色。 “皇帝先拉攏盧氏,安定河北,這場動亂注定就掀不起聲勢,我那兩個后輩只怕不是對手,失敗是遲早的?!蓖跸轷久嫉?。 “此番若是失敗,只怕中正之權從此離手……沒有中正之權,我等還算什么士族!”荀顗急躁道。 王沈不重要,青州的動亂也只是表象。 這場暗斗,爭的是士族的未來。 嘗到了司馬家給的甜頭,要他們吐出來,如何能安心? “可惜司馬家實在扶不起來,司馬炎若有司馬仲達三分本事,天下也不會淪落至此!”鄭沖嘆息道。 從司馬懿到司馬師,從司馬師到司馬昭,再到司馬炎,司馬家每一次上位,都要向士族妥協一次,士族因此越來越壯大。 可惜好日子到頭了。 大秦皇帝到現在都沒表態。 其實在他們心目中,田地的奴仆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中正之權,有了這個,士族才會是士族,永遠凌駕在百姓頭上,與皇帝分庭抗禮。 而田地和奴仆也會隨之而來。 “在下覺得,我們一開始的策略就錯了?!蓖跸榈?。 “哦?”其他兩人目光灼灼的看著他。 王祥斜躺在憑幾上,“與皇帝武力對抗是下下之策,皇帝起身西鄙,沾染了羌胡的習性,其性猶如虎狼,不可正面與之敵,那樣,只會激起虎狼的兇性?!?/br> 荀顗、鄭沖聚精會神的聽著。 “是以,我等當變通!” “如何變通?難道要交出中正之權?沒有此物,士族還是士族否?”荀顗一門是九品官人法的最大受益者。 “以如今的形勢,難道爾等爭的過皇帝?”王祥反問道,“難道兩位沒看出來,皇帝是借王沈之事,意欲將山東士族一網打盡?” 閣樓中再次沉默起來,并且氣氛更加壓抑。 沒人會質疑皇帝的手段。 “那么士族將自此衰落!”荀顗長嘆一聲。 到了他這個年紀,不要錢,不要權,也不要命,家族權勢的延續比命更重要。 “你錯了!”王祥站起身,眼中的神采絕不像一個八十多歲的老者。 世人常說司馬懿長壽,跟此間的三人相比,司馬懿差了不少。 人老了,眼力就更為深刻一些。 “何為科舉?”王祥反問了一句。 “不過是皇帝異想天開而已?!避黝壚浜咭宦?。 鄭沖卻反應過來,“科舉者,需精通儒學,天下間能精研儒術者,還有誰能與我等相提并論?” 在座的三人,無不是儒學中的泰山北斗。 鄭沖早年與曹羲、荀顗、何晏收集《論語》各家注釋,重新編著,成《論語集解》,流傳于世。 王祥曾為曹髦講學,早年為母臥冰求鯉,孝名揚于天下。 也就是說,儒學是掌握在他們手中的,他們是規則的制定者! 王祥笑道:“不錯,雖然皇帝多開了什么格物、醫術、算術等科,但究其根本,仍是以儒學為其根本!” 荀顗也明白過來,這年頭能讀書的是什么人? 真正的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哪還有閑情雅致去讀書? 科舉之權雖然在皇帝手中,但讀書權卻在士族豪強手上。 這些年皇帝廣開書館,但效果并不明顯。 新鮮勁兒一過去,書館很快就門可羅雀。 也就方便了一些寒門子弟而已,真正的平民百姓有這閑工夫,還不如抓緊時間,跟媳婦在床榻上深入交流交流,多生幾個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