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魏武曹cao文才武略冠絕一時。 姜維喜好鄭玄的經學,原本是天水郡的上計掾。 士人不等于士族。 楊崢有些杞人憂天了,有九野營與宣義司的補充,已經足夠監管地方了。 這幾年分設郡丞、都尉,一直摩擦不斷,互相推諉,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很多事情反而推行不下去。 秦漢以來太守制沿用到隋唐,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種蘊藏了太多的政治智慧,楊崢也才剛剛品咂出其中的一絲真味。 不能以后世人的目光來注視當前這個時代。 漢中也是一塊沃土,只不過一直被蜀國當成軍事前沿,所以發展緩慢。 當年張魯治漢中時,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面險固,壓著蜀中劉璋父子打,以至于劉璋后來不得不引狼入室,借劉備攻打張魯。 現在關中、蜀中、漢中、隴西連成一片,只要沒有戰火,此地會逐漸恢復昔日的盛況。 第五百三十九章 太原 馬隆做了一個噩夢。 又回到當年許昌屯田。 身邊全是瘦成皮包骨的“青?!?,以及眭十三的臨死時拼命把土往嘴里塞的場景。 回憶與夢境重疊,驚出一身冷汗。 這是他一生最黑暗最凄慘的經歷。 醒來之后,天已蒙蒙亮,春風帶著泥土獨特的清新之氣。 他忍不住眺望西面。 馮颯大戰,深深震撼天下人心。 司馬家自司馬懿崛起以來,南征北戰,除了在諸葛武侯手上一敗,所有的對手,全都被毀滅。 嚴格來說,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是承司馬懿的余惠。 其后,毌丘儉、諸葛誕相繼覆滅,東吳大敗,蜀國大敗,司馬家如日中天。 眼看就要跨出最后一步,沒想到卻在馮翊慘敗。 十六萬中軍敗于五萬涼軍手中…… 天下格局因此改變,司馬家如日中天的勢頭也被強行按了下去。 東西相爭幾乎成了定局。 有昨夜的噩夢在,馬隆對司馬氏天生就有一層隔閡。 恩主毌丘儉的慘敗,更讓他無法融入司馬氏。 在并州也是如此,馬隆一直被石鑒排擠。 立下的功勞也多被他頂替。 司馬家上升的勢頭被打斷,接下來就是下墜了。 百姓已經水深火熱,可以預見以后中原是何等的慘狀。 “將軍,北面有密使至,已入城內!”親兵來報。 馬隆一愣,以往北面的密使要見他,都會在城外等候,而這次部下居然直接將他放進來,由此可見他們的心思。 這并不奇怪。 馮颯之戰,司馬昭大敗,沒人愿意再跟涼軍兵戎相見。 而且涼軍這兩年不斷滲透,說書人都出現在狼調城中,士卒終非草木,一樣有愛恨情仇,對司馬氏越發不齒,對楊崢卻無限敬仰起來。 底層出身的士卒自然更傾向底層出身的楊崢。 其實寒門出身的馬隆也偏向楊崢一些,只是司馬昭俘而不殺,讓他不忍背叛,心中始終有道坎兒過不去。 “帶他見我!”馬隆也無法扭轉這股洶涌在人心之中的暗流。 或許這正是天下大勢。 過不多時,一襲黑衣的密使被帶來。 “不知馬將軍考慮的如何了?”孫陽掀開斗篷,露出一雙精光熠熠的眼。 此人正是典型的涼人,精干、積極進取、銳利如刀,仿佛荒野中的野狼,盯上目標之后,從不放棄。 大半年沒見,孫陽的氣勢反而更內斂了。 而這種內斂是出于絕對的自信! “你們布置兩年,似乎也不差某一人!”馬隆沒有直接回答。 “君侯求賢若渴,曾有旨意傳達,寧不取太原,也不可失馬孝興!”孫陽沉聲道。 馬隆震驚的望著孫陽。 孫陽面色不變,滿眼真誠,“以將軍之才干,他日必成國之重器,可惜司馬氏絕不會大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君侯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正是用人之際,天下英賢,不問出身,唯才是舉,將軍還有何疑慮?” 一個密使的語氣也是如此的霸氣。 令人心驚,也令人心折! 涼州不再是以前的涼州了。 盡管此時蜀國投降的消息還未傳來,但馬隆相信,蜀國最終也必為涼州所得。 “既然如此,隆愿歸順涼州,只是有一請求,不知楊君侯能否答應?!瘪R隆也不再推辭了。 事實上,他也知道,雁門郡的涼軍鐵騎真的大舉南下,他手上的兵力根本抵擋不住。 而他的部下也不愿抵擋。 “將軍但說無妨!” “壽春大戰,我與文將軍兄弟二人走投無路,是相國不計前嫌,收降我等,他雖不重用于我,但我亦不能對他刀兵相向,我若歸降涼州,不與中原之兵廝殺!”馬隆盯著孫陽道。 孫陽苦笑道:“司馬昭之所以收容你們,是為了瓦解壽春軍心?!?/br> 馬隆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苛刻,但他實在不愿再與故國爭殺了,畢竟他也是中原人,“雖是如此,畢竟有活命之恩,我不能報答,反而恩將仇報,大丈夫不為也!” “將軍果然忠義,我代君侯答應將軍!”孫陽道。 同意的太輕巧,反而讓馬隆有些疑慮,“此等大事,你能做主?”